該項目由“下一代歐盟”計劃(Next Generation EU)和國家預算資助。
新船全長約40米、型寬約10米,最大航速可達12節,將用于愛沙尼亞水域的常規浮標招標工作、航道維護、科學研究、污染監測和響應以及搜救任務。Baltic Workboats表示,該型多用途船的具體參數將在詳細設計過程中確定。
此外,該船將是愛沙尼亞第一艘100%使用可持續生物甲烷作為主要燃料的替代燃料工作船,同時將配備一個電池組,允許該船在100%電動模式下零排放運行。
Baltic Workboats表示:“專門為愛沙尼亞開發的基于綠色技術的多用途工作船未來將成為出口市場的參考產品。”
]]>據悉,該次導軌改裝設計由中國船舶集團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承擔,“SIANGTAN”輪(現更名為“APIA CHIEF”輪)已于2023年9月完成改裝,投入運營。
31000噸多用途船導軌改裝項目時間緊、難度高。在收到船東需求后,上船院迅速組織團隊展開技術攻關,基于實船貨艙布置情況,提出了特殊導軌系統創新設計方案,實現了全船箱位零損失,并將改裝對原船結構、通風、通道的影響降至最低。在考慮了集裝箱慣性力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了各船體載荷對特殊導軌結構的影響,通過大量計算分析,驗證了導軌結構的強度和屈曲安全性,獲得了勞氏船級社(LR)認可。圍繞重量重心控制要求,細心計算各改裝內容,精準控制完工重量重心,使得船舶不用進行傾斜試驗、完工手冊更新,為船東縮減改造周期、節約改造成本做足了功課。此外,上船院還為船東提供了從加速度計算到貨物系固手冊編制的全流程技術服務。改裝后的貨艙,20和40英尺集裝箱堆重分別增加了約34%和125%,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該船的裝載能力,裝卸貨效率明顯提升。
該項目是上船院首次承接的特殊導軌系統改裝設計項目,也是船東、船廠和LR首次進行類似改裝工作。各方通力合作,均創造性解決了各自專業領域的技術難點,為今后改裝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技術基礎,延伸了技術服務鏈,也必將為船東帶來更可觀的經濟效益。
]]>“鎮江水警001”為單體公務艇,總長33.55米,型寬6.6米,型深2.2米,設計吃水1.22米,可搭載41人,采用雙機雙槳推進,設計航速不小于28km/h。該艇采用鋼鋁混合結構,主船體為前傾首、方尾,采用圓舭艉折角線型,上建外圍采用大面積玻璃幕墻,外觀兼具威嚴、莊重,又具有強烈的時代感。
該艇具備日常巡查、聯合執法、搶險救災等功能,投入使用后將極大提升鎮江市水上公安的現場執法能力,為水上執法注入新力量,改善水上監管水平。
]]>
據悉,該項目船型是根據17500DWT化學品船優化而來,在主尺度未變的情況下增加了1000噸的裝載量,壓縮了機艙空間,而且采用了箱冷等設備,因而對于機艙布置提出較大挑戰,前期設計院18500DWT油化船設計團隊在與歐德利、設備廠家等進行多達近1000封郵件溝通,不斷優化機艙結構,經過9次改版,才使此次機艙三維綜合布置工作順利完成。
武昌造船設計團隊對19700DWT油化船和14620DWT油化船的技術總結基礎上進行優化落實,開展18500DWT油化船貨船油泵臺安裝技術攻關;推行油化船船臺特涂工藝改進;改進不同厚度的槽型艙壁焊接工藝;全面優化各專業圖紙架構,嚴格制造級出圖;在中間產品完整性方面,擴大推行單元成組設計,上層建筑完整性亮燈工程,機艙一體化油漆保留;工藝工法方面,將進一步完善WSD分解,助力公司產能釋放和建造效率提升。
后續,設計院船將一如既往地推行油化船船臺特涂攻關改進、全面優化各專業圖紙架構,嚴格制造級出圖;在中間產品完整性方面,將在18500DWT油化船項目擴大推行單元成組設計,上層建筑完整性亮燈工程,機艙一體化油漆保留;工藝工法方面,將進一步完善WSD分解,助力武昌造船產能釋放和建造效率提升。
]]>據了解,Deltamarin曾與Louis Dreyfus Armateurs合作進行該型船的概念設計,現在將根據協議繼續為武昌造船提供基礎設計和詳細設計。
武昌造船與Louis Dreyfus Armateurs下屬公司LD SEAPLANE SAS于2024年1月2日簽訂3艘風帆助力滾裝運輸船建造合同。該型船將結合甲醇燃料動力和風力輔助推進系統,配備兩臺甲醇燃料主機、兩臺甲醇燃料輔機、六個Flettner旋轉風筒及兩套穩定鰭,并配置節能優化管理系統、能效管理監控系統和氣體排放監控系統等先進自動化系統,旨在顯著降低空客(Airbus)飛機組件運輸過程中的碳排放。同時這些創新配置在各種氣象條件下都能提供強大而環保的動力,可大幅降低燃料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顯著提升船舶推進運輸效率和經濟效益。
船舶交付后,將在法國圣納澤爾的生產基地和美國阿拉巴馬州莫比勒的單通道飛機總裝線之間橫跨大西洋運送空客飛機的部件。每艘新船將有能力運輸大約70個40英尺的集裝箱和6個單通道飛機組件——機翼、機身、發動機掛架、水平和垂直尾翼——而目前的貨船只能運輸3到4個組件。
2023年12月,Deltamarin還與招商局金陵船舶(江蘇)有限公司(金陵船廠)簽署挪威航運公司Wallenius Wilhelmsen新一代甲醇雙燃料汽車和卡車運輸船(PCTC)設計總包合同。
根據合同,Deltamarin將為Wallenius Wilhemsen訂購的四艘9350車甲醇雙燃料PCTC、以及后續八艘選擇船提供完整基本設計和詳細設計服務。此前,Deltamarin已完成該型新船的概念設計和合同設計。
該系列PCTC將命名為“Shaper”級。Wallenius Wilhelmsen認為,甲醇是實現凈零排放的最快途徑,該系列PCTC均可使用甲醇燃料,未來還可以通過改造使用氨燃料,象征著Wallenius Wilhelmsen的轉型升級。首批4艘新船計劃于2026年中期開始交付。
]]>ABS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Christopher J. Wiernicki表示,ABS了解并深入參與為客戶提供脫碳解決方案的相關支持。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是航運業的宏偉目標,這需要更多的可再生能源、零碳燃料、碳中性燃料和碳捕捉技術。Lemissoler和SDARI運用甲醇作燃料的新船舶設計是打造更可持續發展的航運業中的重要一環。
Lemissoler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Philippos Philis提到:“Lemissoler再度為我們的干散貨船隊開創了新的技術和創新設計。與SDARI和ABS的攜手證明了我們合作力量的強大。這項新的進化設計是我們向著Lemissoler 2045年凈零排放目標邁出的又一步。”
SDARI副院長周志勇說道:“作為這艘創新甲醇燃料船舶的設計方,SDARI始終致力于為客戶的需求量身定制實用的解決方案,提供優化設計以滿足未來海事規則和法規的要求。”
據悉,該設計探討了使用甲醇作船用燃料的可行性,加快碳減排,以實現國際海事組織(IMO)2050年凈零排放目標。隨著歐盟排放交易計劃(EU ETS)和歐盟海運燃料法案(FuelEU)的落實,該船在燃燒綠色甲醇時有更具潛力降低碳排放相關成本。該船舶已進行了全面的優化,初步的能效設計指數(EEDI)經審核超過了EEDI第三階段標準。ABS根據入級和法定要求完成了該船的設計審核。
]]>“西海新源1號”氫燃料電池動力船是武漢理工船舶股份有限公司為九江市湖心科技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研發設計的具有國際先進性的新能源船舶,整船新穎簡潔,富有美感和舒適感,具有安全可靠、零污染零排放、高舒適性和低能耗、低噪音等特點。
該船總長23.65米,型寬5.5米,型深2.4米,設計吃水線0.95米,船員3人,可載乘員22人,最大航速25Km/h,全船為鋁合金結構、采用雙電機雙槳推進。船舶動力為氫燃料電池與鋰電池混合雙動力系統組成,可實現以下能源分配:氫燃料電池作為主要能源,在負載工況波動時使用鋰電池組進行補償,功率富余時對鋰電池組進行充電,功率短缺時鋰電池組進行補充,續航力約4小時。
該船是由武漢理工船舶股份有限公司設計監造,九江市湖心科技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建造,九江市港口航運管理局船檢中心檢驗的國內首艘商用氫燃料電池動力游覽船。
該項目也是氫能源船艇商用領域的一次重要突破,對于探索氫能源技術在內河船舶的應用具有積極示范意義,標志著武漢理工船舶在氫燃料電池船舶的關鍵技術領域應用上邁上了新臺階。
]]>根據合同,Wood將在未來三年內完成FPU項目的詳細上部設施設計工作。在過去的十年中,墨西哥灣50%以上的上部設施由Wood設計。
HD現代重工于2023年7月3日宣布獲得Woodside Energy的FPU訂單,合同價值1.5663萬億韓元(約11.93億美元),將由蔚山船廠建造,預計于2027年上半年交付,屆時將部署在墨西哥灣東部180公里處的Trion油田。
該FPU總長94米,寬94米,高57米,總載重量超44000噸,可日產10萬桶原油和410萬立方米天然氣,并將與一艘容量為950000桶的浮式儲卸油船(FSO)相連接。
該FPU預計將于2028年投產,除FPU和FSO外,Trion還將在初期階段鉆探18口井,其中包括9口生產井、7口注水井和2口注氣井。在Trion項目的整個生命周期內,將總共鉆探24口井。
據了解,該項目將是墨西哥首個水深達2500米的深水開發項目。HD現代重工是Trion FPU的EPC提供商,Wood的最新合同是在Trion的預FEED和FEED設計交付之后獲得的。
]]>該船滿載排水量超萬噸,配置國際先進的捕撈和加工系統,交付后將成為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大型拖網加工漁船,為我國“藍色糧倉”建設再添重器。
]]>韓國慶尚南道警方1月4日透露,慶尚南道警察廳正在以涉嫌泄露內部技術(違反《不正當競爭防止法》和《商業秘密保護法》)為由,對包括A某在內的兩名大宇造船海洋工程公司前員工進行調查。
A某等人在大宇造船海洋工程公司工作期間竊取了潛艇設計圖紙,隨后跳槽到一家潛艇開發咨詢公司(以下簡稱“B公司”)工作。警方認為,A某等人已經將潛艇設計圖紙泄露給中國臺灣地區同行。
據悉,此次被泄露的潛艇設計圖紙為DSME1400型潛艇,大宇造船海洋于2011年從印度尼西亞獲得價值11億美元(約1.43萬億韓元)的潛艇訂單,并于2019年交付。警方認為,相關圖紙是在A某等人在B公司就職期間與臺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造潛艇時泄露。
報道稱,泄露的相關圖紙被用于開發中國臺灣地區所謂的首艘“自主建造”潛艇“海鯤號”。該潛艇為臺當局耗時7年,花費500億元新臺幣打造,由臺船國際建造,按照計劃將在2025年交付使用。
“海鯤號”于2023年9月28日在臺船高雄廠區下水,由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親自主持命名暨下水典禮。有臺灣媒體指潛艇的電池和桅桿尚未裝配完成,蔡英文也被批好大喜功。
2023年,B公司曾因非法出口“海鯤號”潛艇生產過程中使用的零部件而受審。2023年8月,一審法院以違反《對外貿易法》為由,判處B公司一名高管有期徒刑1年6個月,緩刑2年,B公司罰款1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47萬元)。
對此,韓華海洋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沒有收到警方關于出口印度尼西亞的潛艇圖紙泄露事件調查方向的任何通知。公司計劃進一步加強內部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