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示范測試于今年5月啟動,由三菱重工與KEYS Bunkering West Japan Corporation (KEYS)合作開展,測試設備安裝在KEYS所屬并運營的LNG加注船“KEYS Azalea”號(由三菱造船建造)上。該船全長82.4米,是日本第一艘配備雙燃料發動機的LNG加注船,可以同時使用LNG和重質燃油作為燃料。KEYS是日本九州電力、日本郵船、伊藤忠商事和西武燃氣成立的合資企業。
該示范測試使用的催化劑系統可氧化船舶發動機廢氣中含有的逃逸甲烷(未燃燒甲烷)。甲烷在溫室氣體中具有顯著的溫室效應,因此抑制其排放是該系統的顯著優勢。
該系統以MHI-MME開發的催化劑為核心,結合了三菱造船的船上安裝技術以及大發Infinearth的發動機優化技術而成。在前期陸地發動機測試中,該系統已實現了70%以上的初始甲烷氧化率,此次海上示范測試將進行為期一年的連續驗證。
三菱重工表示,正通過戰略布局強化其能源轉型業務。MHI-MME和三菱造船均為這一戰略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全球脫碳日益緊迫的背景下,將繼續致力于減少船舶的溫室氣體排放,并為減少船舶溫室氣體排放貢獻力量。
]]>對于海軍造船項目而言,這一交船期相當緊湊,但三菱重工將以現有Mogami級護衛艦設計為基礎開發新系列,與全新設計相比,可大幅減少前期工程設計時間。
根據合同,首批3艘護衛艦將在日本船廠建造,其余8艘則在西澳大利亞造船集團Austal旗下船廠建造。澳大利亞本土艦體的建造地位于Henderson地區,該地區擁有造船廠的BAE Systems Australia近期因國防項目減少已裁員約150人。
值得注意的是,Mogami級護衛艦項目的總成本尚未最終確定,合同談判正在進行中。此次合同授予令德國國防造船企業TKMS(原蒂森克虜伯海洋系統,Thyssenkrupp Marine Systems)感到失望,該船企是澳大利亞下一代“通用型”護衛艦的另一家競標者。
盡管,TKMS提出基于MEKO多用途標準護衛艦的低成本研發方案,但依舊未能在此次競標中獲勝。
據介紹,Mogami級護衛艦是一艘現代化多任務戰艦,具備防空和水面作戰能力。該設計旨在以較少船員完成任務——這是面臨成本和人力限制的現代海軍的共同目標。
憑借高度自動化,Mogami級護衛艦設計可由約90人操作,與“瀕海戰斗艦”系列公開的可部署船員規模相當。澳大利亞版Mogami級護衛艦將采用升級版設計,配備32個全尺寸垂直發射系統(VLS)發射單元,用于反艦和防空導彈。
此次授予三菱重工的護衛艦項目將取代澳大利亞現役Anzac級護衛艦,后者于1993年至2003年交付,目前正因老化問題開始退役。與Anzac級護衛艦相比,Mogami級擁有更遠的航程、更強大的火力,且船員數量約為其一半。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Malcolm Davis指出,澳大利亞版Mogami級護衛艦的作戰管理系統與美國海軍標準系統兼容,這對于澳大利亞海軍而言是一大優勢。
]]>根據安排,首批3艘護衛艦將在日本建造,自2029年起交付,首艦預計于2030年投入使用,其余8艘將在澳大利亞西部由澳軍工造船企業Austal建造,目的是逐步替代現役的“澳新軍團”級護衛艦。
澳大利亞副總理兼國防部長理查德·馬爾斯表示,“最上”級護衛艦具備反潛、防空和對海上目標打擊能力,航程達1萬海里,艦上僅需約90人操作,有助于提升澳海軍的遠程投送能力。
在此次競標中,日本三菱重工在與德國蒂森克虜伯公司MEKO A-200型護衛艦方案的競爭中勝出。澳方表示,日本的方案在成本、性能和交付時間等方面具備明顯優勢。
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表示,這項合作將加強日澳美三方聯合行動與互操作能力。為贏得合同競標,日方此前已成立政府與企業聯合工作組。
澳大利亞官員表示,雙方將于明年初啟動商務合同談判,目標是在2026年簽署正式協議。關于定價、維護保障和技術轉讓等問題仍在協商中。
根據澳方規劃,澳政府已為該項目未來十年預留100億澳元預算,約占同期澳海軍水面艦隊撥款總額550億的五分之一。
三菱重工和Austal的股價在消息公布后分別上漲逾3%和5%。
]]>FPSO的碳捕集模塊設計基于將三菱重工的 “Advanced KM CDR Process”二氧化碳捕集技術與SBM Offshore的Fast4Ward船體結合,研究將重點關注船上燃氣輪機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捕集,并為未來的商業化進行分析和評估。
“Advanced KM CDR Process”技術通過捕集船上燃氣輪機中的二氧化碳,可以大幅減少FPSO的溫室氣體排放。據估計,該技術可將整個FPSO運營過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70%。
該研究是三菱重工和SBM Offshore于2023年9月達成的合作協議的首個成果。該協議為了應對迅速增長的脫碳需求,旨在加速FPSO碳捕集解決方案的業務發展,為全球實現碳中和做出貢獻。
三菱重工集團已宣布到2040年實現碳中和,該公司以能源供應端的去碳化為目標,其核心要素是開發碳捕獲、利用和封存(CCUS)價值鏈,將各種碳排放源與CCUS相結合。
三菱重工表示,自1990年以來,三菱重工一直與關西電力聯合開發“KM CDR Process”和“Advanced KM CDR Process”碳捕集技術。截至2025年4月,已交付了18套采用這些技術的裝置。
“Advanced KM CDR Process”采用KS-21溶劑,該溶劑在胺基KS-1的基礎上進行了技術改進,與KS-1相比,再生效率更高,劣化程度更低,其節能效果更出色,可降低運營成本,減少胺排放。
]]>南通遠洋配套團隊始終秉持精益求精的精神,嚴格控制每一個生產環節,確保脫硫塔的質量和性能達到最優狀態。三菱重工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該公司的脫硫塔不僅滿足了項目需求,也為環保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
未來,南通遠洋配套將繼續秉持誠信、務實與創新的企業精神,不斷提升技術實力和服務水平,期待與三菱重工保持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并在其他能源裝備領域展開洽談交流。憑借雙方的共同努力與持續創新,必將在更多領域實現互利共贏,推動船舶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傳統上,識別隱蔽船只依賴于從地球觀測攝像機下載的高分辨率光學圖像。然而,由于數據傳輸能力和存儲量的限制,這些圖像并不總是能夠傳輸到地球上的計算機上。即使能夠傳輸,這些海量數據也需要進行人工梳理,然后再耗時耗力地將每張黑暗船舶的衛星圖像與AIS細節相匹配。這一過程可能會導致識別肇事者和啟動干預措施的延遲。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三菱重工開發了一種名為AIRIS(太空人工智能再訓練)的設備。與其他地球觀測設備一樣,AIRIS可以拍攝地表物體的圖像,但不同于其他衛星技術的是,它還能同時使用人工智能(AI)處理視覺數據。AIRIS由地球觀測攝像機和配備AI的數據處理器組成。
當攝像機掃描地球表面時,AIRIS不會自動將所有數據傳回地面進行處理,而是通過自帶的AI來檢測目標物體(例如隱蔽船只),并僅選擇和傳輸目標物體所在區域的數據。
例如,一艘船在從港口出發時可以通過AIS系統進行識別,但該船隨后在航行中關閉了AIS。這種情況下,AIRIS可以通過其地球觀測攝像機拍攝的照片跟蹤這艘船,并通過AI進行檢測。AIRIS還可以在軌道上直接更新,能夠接收在地面上“重新訓練”的AI模型,以更新和微調AI。
AIRIS被選定為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實施的“創新衛星技術示范計劃”的示范主題之一,將于2025財年搭載JAXA的演示衛星RAISE-4升空進行試驗。
三菱重工表示,AIRIS的部署將標志海上監控領域的重大進步,增強了追蹤行蹤不明船舶和減輕公海上非法活動的能力。該技術最初將用于經濟安全領域,追蹤全球海洋上的船舶。未來,這種檢測技術還可以擴展到飛機或車輛等其他物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