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黃海一號”自設計至完工歷時一年,是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套抗浪型漂浮式光伏平臺。該平臺長超25米,總重超360噸,面積約1624平方米,約等于4個標準籃球場的大小,整體高度為9米,海面以上高度達7.5米,可確保在極端情況下,海浪始終無法涌上光伏平臺。平臺創新采用六邊形設計和桁架式結構,由64個塑料浮力塊提供浮力,相較于傳統海上光伏平臺可有效降低約25%的重量。
平臺安裝成功后,將開啟我國漂浮式海上光伏實證數據采集分析等研究工作,通過長達一年的實地監測與實驗,為漂浮式光伏技術在海洋環境中的高效安全應用提供數據支撐,同時探索“海洋牧場”的融合發展,持續推進海洋立體化集約化開發與生態保護。
]]>據悉,該平臺從技術上解決了上部光伏組件和電氣系統容易受到波浪砰擊并造成損壞的難題,且滿足抵御所在海域50年一遇的惡劣海況。
中國海工將立足于“黃海一號”的交付,進一步深耕海上新能源領域,不斷拓展新領域和新業務。同時將繼續通過實施內外協同、資源融合戰略,聚焦海工裝備領域原創技術,為客戶提供最優的工程一體化解決方案。
]]>據悉,這是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華能清能院)為響應山東省《2022年全省能源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要求,擬在山東半島南4#海上風電場內建設兆瓦級漂浮式海上光伏示范工程項目,先期建設一個300KW的浮式光伏發電驗證平臺,形成浮式光伏技術,在未來開發中推廣應用。
中國海工自2023年下半年成立項目組,緊密跟進華能清能院需求,積極研究迭代技術方案和設計工作前置,以國內首套深遠海六邊形桁架漂浮式光伏平臺方案于2024年2月4日成功中標該示范項目。項目于2024年4月18日在中油海(青島)基地正式開工建造,中國海工項目組集中優勢資源,完成了國內首套深遠海六邊形桁架漂浮式光伏平臺的設計,解決了上部光伏組件和電氣系統容易受到波浪的砰擊并造成損壞的難題,且滿足抵御所在海域50年一遇的惡劣海況。
]]>在中海油服總裁盧濤、中國海工總經理李小巍的見證下,中海油服副總裁兼安全總監楊德興、中國海工副總經理韓忍之分別代表雙方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協議的簽訂標志著雙方在海洋油田裝備領域的合作更加深入廣闊。
簽約儀式上,雙方圍繞傳統油氣裝備智能化提升、海工裝備標準規范體系建設、海洋油氣勘探開發關鍵裝備應用、經營合作進行了深入交流。雙方一致表示,此次協議的簽訂是中國海工與中海油服合作史上的一個里程碑。雙方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建立高水平戰略互信、推動高標準技術交流、實施高價值項目合作、開展高頻次溝通對話,共同構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需求側與供給側融通發展的產業生態體系。雙方合作將以場景為牽引、應用為導向積極推進海工核心裝備國產化,以應用需求推動技術進步。
]]>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簡稱華能清能院)為響應山東省《2022年全省能源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要求,擬在山東半島南4#海上風電場內建設兆瓦級漂浮式海上光伏示范工程項目,先期建設一個300KW的浮式光伏發電驗證平臺,形成浮式光伏技術,在未來開發中推廣應用。中國海工自2023年下半年成立項目組,緊密跟進華能清能院需求,積極研究迭代技術方案和設計工作前置,以國內首套深遠海六邊形桁架漂浮式光伏平臺方案于2024年2月4日成功中標該示范項目。
項目于2024年4月18日在中油海(青島)基地正式開工建造,中國海工項目組集中優勢資源,完成了國內首套深遠海六邊形桁架漂浮式光伏平臺的設計,解決了上部光伏組件和電氣系統容易受到波浪的砰擊并造成損壞的難題,且滿足抵御所在海域50年一遇的惡劣海況。在建造過程中,通過對重大作業活動提前梳理,風險前置,嚴抓建造質量和生產安全,降低成本,同時積極發揮股東單位建造資源優勢,協同行業配套龍頭企業,克服了首制項目不可控、項目工期短、任務重的挑戰。
“黃海一號”下線后,將運往山東半島南4#海上風電場,安裝在離岸30公里、水深30米的海洋環境下進行實證示范,助力中國華能推進海上光伏建設挺進深遠海、打造國內首個風光同場深遠海漂浮式海上光伏實證基地。
]]>據悉,超高溫高壓井一般指原始地層壓力大于105MPa,井底溫度大于177℃的油氣勘探或開發井,隨著海上油氣勘探開發逐漸向深層、超深層油氣以及非常規油氣發展,超高溫高壓所帶來的鉆井安全問題更加嚴峻,而超高溫高壓海洋鉆井防噴器在國內尚屬空白。
為此,中國海工牽頭,聯合榮盛公司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海洋強國、加快海洋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等重要指示精神,迎難而上,拼搏進取,針對目標海域,開展超高溫高壓井控設備關鍵技術攻關及國產化研制,開發我國首套大通徑超高溫高壓防噴器組及控制系統,推動我國關鍵設備的國產化進程,填補國內空白,保障我國能源安全。
該項目自啟動以來,中國海工充分發揮在技術研發、資源整合、項目管理等方面的優勢,作為任務牽頭單位,組織國內用戶單位、相關科研機構、高校和設備研制企業,共同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題,同時組織協調用戶全程參與產品研制過程,大力推動產品國產化應用。中國海工負責完成了超高溫高壓鉆井系統配置總體方案及集成技術等總體方案,并開展了超高溫高壓防噴器組及控制系統、井口裝置等關鍵設備標準與測試認證技術研究。隨著項目的推進,中國海工將繼續與用戶單位、制造企業進行樣機工廠測試和海試驗證,并形成超高溫高壓防噴器及控制系統、井口裝置等關鍵設備研發、設計、制造、測試、標準規范及認證技術體系,系統解決關鍵設備國產化研制技術難題,為實現產業化應用奠定基礎。
]]>簽約前,雙方舉行座談,就進一步加強交流、深化合作進行了深入探討。
座談會上,雙方介紹了各自的業務發展情況。圍繞雙方關注的海上新能源等方面的合作進行了深入交流。李小巍表示,希望以此次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簽訂為新起點,深化海上新能源的合作,中國海工將發揮小公司大平臺定位優勢,合力催生壯大新質生產力,與中船科技開展聯合價值勘探,共同實現高質量發展。
吳興旺表示,中國海工作為新組建的單位,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創新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下一步,希望中船科技與中國海工不斷擴寬合作領域,在深遠海海洋新能源開發等新興前沿領域,攜手推動關鍵技術創新和工程化應用,推動雙方產業做強做大做優,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會后,李小巍總經理和鄭松總經理分別代表中國海工與中船科技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中國海工發揮在設計、施工、運維等關鍵裝備技術優勢;中船科技充分發揮在清潔能源及海洋資源開發利用、風電場建設、裝備制造企業的生產、科研、技術優勢,雙方將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機遇期,在海上風電產業技術創新、風電資源開發、智能運維、風電標準等方面深化創新合作、強化協同攻關,共同推進海上風電裝備自主創新能力的持續提升。
]]>陵水36-1氣田平均水深約1500米,平均氣層埋深210米,主要含氣層系為第四系樂東組,是我國在超深水超淺層領域獲得的首個勘探發現,也是繼荔灣3-1、“深海一號”(陵水17-2)、“深海一號”二期(陵水25-1)、寶島21-1、開平南等油氣田后中國海油在深水勘探領域又一重大突破。
此次超深水超淺層探井的測試成功充分驗證我國自主建立的深水復雜油氣資源勘探開發技術體系的先進性和可靠性,有望推動國內深水油氣產能進一步提升。
超深水超淺氣層勘探領域面臨諸多世界級工程技術挑戰,后續中國海油將持續開展超淺層儲層勘探開發關鍵技術攻關,為新型天然氣資源利用、加快深水油氣資源勘探開發貢獻力量。
陵水36-1的測試成功,進一步夯實了南海萬億方大氣區資源基礎。中國海油將繼續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不斷提升能源供應能力。
]]>人工智能實驗室負責人蔡東偉介紹了實驗室建設情況及發展規劃。人工智能實驗室聚焦四個主要研發方向:大模型及AIGC應用技術、代理模型及數字孿生應用技術、虛實融合測試技術及資產完整性管理技術,圍繞著四個方向與海工領域業務需求,實驗室形成了淺水采油樹標準知識問答大模型、人工智能概念大模型、FPSO結構健康監測及硬件在環測試平臺等初步成果。下一步實驗室將面向海工裝備應用場景,打造中國海工人工智能協同平臺1.0,提供“海工+AI”的產品+服務。
中國海工總經理李小巍指出,要大力推動人工智能與公司業務結合,使人工智能技術與業務發展相互賦能。要專注于新技術研發,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新生的人工智能實驗室應當成長為中國海工公司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載體,在多個業務領域加強應用實踐,不斷提升實驗室能力水平,為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我國海洋工程裝備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雙方圍繞共同服務國家戰略,用新的機制、新的方向、新的辦法深化務實合作進行了深入交流。雙方表示,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協同構建行業數字底座賦能中國海工產業,共同推進中國海工行業數字化能力的持續提升,在推進船舶行業工業軟件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開辟一條嶄新而緊密的合作道路。
交流會后,韓忍之副總經理和劉敏副總經理分別代表中國海工與中船海舟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中國海工與中船海舟將充分發揮在各自領域的優勢,在海洋工程領域的工業軟件實施、重大項目課題申報、產業生態建立、人力資源合作、黨建共建合作等方面開展多形式、多層次全面合作,推動雙方國內外市場開發和技術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