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該桅桿式起重機具有智能化程度高、安裝簡便、抗風穩定性強、傳動效率高等特點。產品創新性采用單雙臂轉換Y型管桁臂架結構,在實現臂架高強鋼輕量化設計的同時,最大起重量達到1200噸,最大起升高度83.5m,在全國同類產品中起重量最大。
該設備的定制化設計可靈活適應港口非常規布局,大幅降低碼頭建設費用,將在推進國家新能源高質量發展、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助力海上新能源建設等方面,發揮重要的裝備支撐作用。同時,設備搭載的“豐匯智云”物聯網系統,可實現遠程運維、遠程監控、設備疲勞壽命分析、設備使用狀態監測等功能,設備的穩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得到顯著提升,綜合性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據悉,該設備投運后將在溫州海上風電場風機塔筒生產基地,服務于溫州周邊大型海上風電項目的設備吊裝,有效解決港口吊裝起重量、裝卸范圍、吊裝精度等需求愈來愈高的難題,大幅降低大件貨物裝卸費用,提升港口服務能力,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應用前景廣闊。
]]>海上光伏前景廣闊,但完全不同于內陸的建設、工作環境,在潮汐、波浪、臺風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技術方案的可靠性、經濟性以及施工便捷性,是當前海上光伏項目能否落地的關鍵。
作為國內最早從事光伏、風電等新能源業務的單位之一,中國電建所屬西北院已形成代表國家綜合競爭力的技術服務體系、技術標準體系以及科技創新體系。歷時2年完成可研、研發、設計的全過程,經過3個月建造,成功實現全國首臺套海上光伏智能打樁裝備“電建海裝001號”正式上水,彌補了我國海上光伏專門施工及運維船只設備的缺失。
據悉,“電建海裝001號” 是一艘專門用于海上光伏樁基施工的智能海工裝備,長66.66米,寬22米,型深4.5米,配備了2臺30米、30噸克令吊,2臺行程5米的移動臺車、2臺固定定位樁。基于當下海上光伏建設施工痛點,通過針對性地調研、研發,攻克了相關難題,并實現了智能化操控。
該設備實現了高效打樁,較海上風電等海洋工程等樁機施工裝備效率提高了3~4倍;精準定位則突破了單一錨機定位,增加了移動臺車與錨機配合的綜合方案,既實現精準定位,又避免了施工過程中涌浪的影響;智能化操控則集成了船舶管理、打樁定位、能效管理、安全檢測、視頻監控五大系統,充分實現了船機、船岸的有效結合。
1600T自航自升式風電安裝平臺及3600T全回轉起重船項目的升降系統、起重機等核心裝備由振華重工自主研發、生產,均實現全面國產化,是振華重工助力國家新能源戰略的重要舉措。
▲ 1600T風電安裝平臺效果圖
1600T自航自升式風電安裝平臺總長123.95米,型寬48米,型深9.5米,續航達3000海里,是最新一代集運輸、自升、自航、起重、安裝、動力定位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海上施工利器。其起吊能力1600噸,作業水深70米,可變載荷不低于5000噸,作業甲板面積3500平米,具備起重、運輸、儲存等功能,適用于無限航區航行,能夠滿足深遠海一體化海上風電施工作業需求。該船主要用于海上風電安裝,可一次運輸2套12MW 的風機設備以及大型基礎管樁。
▲ 3600T全回轉起重船效果圖
3600T全回轉起重船總長182米,型寬 49米,型深15米,船體采用流線型設計,尾部線型便于安裝全回轉推進器,圓舭中部設置舭龍骨、縱骨架式、單連續甲板鋼質焊接結構。船尾設置一臺起重能力3600t×40m(固定尾吊)/3000t×45m(全回轉)重型起重機,可進行海上起重作業。該船適用于無限航區航行,以海上風電打樁及安裝為主,兼顧海洋結構物的吊運安裝。
]]>
公告披露,中國電建擬由間接全資子公司中電建海上
風電工程有限公司(電建海工)斥資13.4億元購買浮式起重船、海工吊、風機吊裝平臺各一座和兩艘海上自升式勘測試驗平臺。
公告稱,海工船購置項目和深水勘測平臺購置項目均已簽署了采購合同或達成了交易意向。
中國電建表示,深水勘測平臺購置項目系公司為加快推動海洋巖土工程勘察技術與裝備技術發展,落實深遠海域系列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全面提升我國深遠海洋勘察裝備和技術的科技研發能力開展的裝備類購置項目。
公告顯示,今年6月,
武漢船機分別與中國電建間接全資子公司浙江華建和全資子公司中南院簽署合同,各建造一艘75米水深海上自升式勘測試驗平臺,單艘價值2.2億元。
中國電建在公告中表示,購置海工船是為應對海上風電工程承包業務規模的較快增長,特別是海上風電逐步向風機大型化方向演進,施工區域逐步向深遠海域發展,此舉可以增強中國電建海上風電工程施工能力。
公告顯示,7月,
黃埔文沖出具《承諾函》,同意向電建海工出售1艘海上風電施工平臺,價值2億元;中船華南船舶機械有限公司出具《承諾函》,同意向電建海工出售1臺/套海工吊裝備,價值1億元;電建海工與巨杰科技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合同,購買1艘全回轉起重船,價值6億元。
公告中披露,中國電建2021年新簽多個重大海上風電工程合同,合同金額為258.47億元。截至今年6月末,海上風電工程在手訂單為447.86億元。
雖然在手訂單充足,但中國電建暫時沒有自有海上風電安裝船,本次購置新造船和平臺將有效緩解該公司目前海上風電工程裝備數量嚴重不足的問題。
]]>
公告顯示,武漢船用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成功中標該項目。
據了解,75米水深海上自升式勘測試驗平臺的建造旨在突破海上
風電勘探開發瓶頸,提升海洋工程勘測業務核心裝備競爭優勢。
該平臺入級CCS,為非自航(帶輔助推進)鋼質四樁腿自升式,采用電動齒輪齒條升降系統。由平臺主體、樁腿(帶樁靴)、升降系統、推進系統、DP-1動力定位系統、直升機平臺、太陽能光伏、勘測試驗設備設施等部分組成。
平臺主體平面形狀為長約60米、寬約34.8米的矩形,有較大的甲板面積供勘探作業使用,平臺首尾底部設計成一定傾斜的傾角。在平臺主體設有1個大型月池1#(3.6米×3.6米)布置在尾部,2個小月池2#和3#(2米×2米)布置在前部;1#與2#月池間距約15米,1#與3#月池間距約30米,2#與3#月池分兩側布置,預留工作區域。四根三角形桁架樁腿,布置在平臺主體的四角,樁靴為矩形,長約8.1米、寬約6.9米,樁腿全長約100米(最終以設計為準)。設計作業水深為75米。平臺工作甲板總面積約1000平方米。
主要用于海上工程勘測一體化作業及科研,包括DP定位、鉆探、原位測試、物探、土工試驗等全作業流程,并配備無人船、海測等科研收放設備。工作時人員合計為60人,自持力不低于25天。設有直升機平臺。
來自安卓APP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