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船舶七〇八所 – 龍de船人 http://www.xinludianqi.net 船舶、海工、航運信息服務平臺 Thu, 31 Oct 2024 09:26:14 +0000 zh-Han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http://www.xinludianqi.net/wp-content/uploads/2024/05/20240522095628237-150x150.png 中國船舶七〇八所 – 龍de船人 http://www.xinludianqi.net 32 32 “智浚”“鯤鵬”“拓海”三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疏浚船型發布! http://www.xinludianqi.net/164500.html Thu, 31 Oct 2024 09:26:14 +0000 http://www.xinludianqi.net/?p=164500 近日,由中國交建指導,中國疏浚協會和中交疏浚共同主辦,中交上航局、疏浚研究中心等單位協辦的中國第七屆國際疏浚(海工)技術發展會議在上海舉行。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在大會上重磅發布“智浚”“鯤鵬”“拓海”三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疏浚船型

“智浚”系列全電力驅動耙吸挖泥船是以滿足沿海港口航道和大型內河航道維護疏浚作業要求為目標而研發設計,融入了“智能、高效、經濟”的設計理念,采用長球艏、新型方尾、全電力驅動船型,配置雙吊艙推進器、單耙、單艙內泵,具有挖、拋、艏吹、艏噴、邊拋等功能。

“鯤鵬”系列超大型自航絞吸挖泥船是以滿足大型挖掘硬巖疏浚工程并兼顧常規疏浚要求為目標,融入“綠色化、模塊化、智能化”的設計理念,打造具備完全自主可控能力的疏浚重器。采用雙槳、雙轉動導流管、全電力驅動設計,配置LNG雙燃料動力系統,艉部設置開槽用于布置橋架系統,艏部設置主輔鋼樁定位系統及三纜定位系統。采用水下泵串聯兩臺艙內泵的工作方式,通過管路實現水下泵單獨以及水下泵與任意艙內泵串聯,可實現單泵、二泵、三泵排岸作業;通過裝駁裝置可實現單水下泵挖泥兩側裝駁作業。

“拓海”系列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是以滿足遠距離取砂吹填及大型疏浚工程作業要求為目標而研發設計,融入了“綠色、智能、高效”的設計理念,采用新型長球艏、雙尾鰭船型,配置雙耙、雙水下泵和雙艙內泵,具備雙水下泵挖泥裝艙、單水下泵大挖深挖泥裝艙,艙內泵挖泥裝艙、泥門卸泥、單艙內泵艏吹/艏噴、雙艙內泵泵串聯艏吹/艏噴、抽艙回填等功能,具備“大挖深、長排距、多功能”等特點。

自國內發展疏浚產業以來,第七〇八研究所與中國疏浚協會、中交疏浚集團深度合作,先后研發設計了“海虎系列”、“通系列”、“浚海系列”等耙吸挖泥船船型,并成功研制了以造島神器“天鯤號”和“新海鯊”為代表的大型絞吸挖泥船。

今年9月,由第七〇八研究所研發設計的國內首艘雙燃料動力挖泥船“新海鱘”輪成功交付,標志著第七〇八研究所在疏浚船型上的研發上取得新成果,也標志著我國疏浚業在綠色、環保和節能技術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作為我國疏浚裝備研發的開拓者,第七〇八研究所始終站在船舶科技前沿,秉承科技創新的理念,聚焦“綠色智能低碳”以及數字化技術,持續開展綠色疏浚、智能疏浚等關鍵技術攻關,為引領我國疏浚船舶創新船型技術的高質量發展而不懈努力。

]]>
中國船舶七O八所提供“一站式”網絡安全總包服務 http://www.xinludianqi.net/163126.html Sun, 20 Oct 2024 08:52:18 +0000 http://www.xinludianqi.net/?p=163126 近日,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首單網絡安全總包合同簽約。這是今年7月1日網絡安全新規范生效后入級DNV船級社的首單網絡安全總包合同,也是繼2023年12月7日,第七〇八研究所獲得的國內首張船舶網絡安全AIP證書,是在網絡安全領域深耕后的又一重要成果。

該訂單的服務船型為第七〇八研究所研發設計的11000TEU集裝箱船。不同于以往設備規范升級,此次網絡安全規范是全船性、系統性要求。E26要求的系統網絡安全和E27關聯設備密不可分,網絡安全系統設計與船舶總體設計密不可分,且貫穿全船設計建造周期。依托總體所優勢,此次簽約的網絡安全總包服務和整船設計由同一個項目組完成,對于船廠關心的E27關聯設備判定,網絡安全相關POS文件準備,網絡安全資料認可,專業間協調,船東船檢溝通等問題,項目組以總體設計方和網絡安全總包商雙重角色全程參與。做到“同規劃、同設計、同建造、同交付”,徹底解決常規網絡安全總包和整船設計、訂貨的同步協調問題。

此次推出的是基于E26要求的網絡安全系統設計(CS 1.0方案),以精簡的設備配置滿足新規范的需求,并已搭建實物平臺完成模擬測試。同時,第七〇八研究所和各大船級社、船廠保持密切合作,充分交流,根據各船型、船級社不同要求,持續對配置進行細化調整。

此次船舶網絡安全總包服務的簽單,是船東、船廠對第七〇八研究所工作的認可,也是第七〇八研究所民船部在船舶信息與智能化方向產業化的一次成功實踐。各參與方將繼續加強合作與交流,持續關注、更新網絡安全解決方案,帶動整個船舶網絡產業高質量發展。

針對第七〇八研究所設計船型的“一站式”網絡安全總包服務包括:

  • 規格書策劃階段:前期全船網絡架構規劃;
  • 詳設訂貨階段:全程參與E27關聯設備訂貨把關,技術協調,圖紙資料準備及送退審,負責與船東船級社溝通;
  • 船廠建造階段:相關軟硬件提供;
  • 驗收交付階段:聯調測試,系統交付。
]]>
中國船舶708所五型“氨燃料”精品船型獲AiP http://www.xinludianqi.net/159035.html Sat, 07 Sep 2024 04:12:39 +0000 http://www.xinludianqi.net/?p=159035 9月3日,全球最具影響力之一的德國漢堡船舶海事展覽會(SMM)開幕。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MARIC)自主研發設計的15萬方液氨運輸船(ULAC)、16000TEU氨燃料動力集裝箱船等五款精品船型分別獲得國際知名船級社頒發的原則性認可(AiP)證書,引起業界廣泛關注,彰顯了MARIC該機構在綠色低碳船舶研發領域強大的創新能力和引領作用。

15萬方液氨運輸船(ULAC)是MARIC自主研發的新一代極大型液氨運輸船,獲得挪威船級社(DNV)頒發的AiP證書。該船總長278米,型寬44米,采用A型獨立液貨艙,貨艙容積達到150000立方米。該船配備LPG雙燃料主機,并預留了使用氨燃料的能力,可在滿足最嚴格排放要求的同時保持最佳的經濟性。采用MARIC自主研發的直立首線型,并通過采用節能裝置進一步提高了快速性指標。此外,該船還滿足最新生效的網絡安全要求。

HERCULES大力神系列16000TEU氨燃料動力集裝箱船獲中國船級社(CCS)頒發的AiP證書。該船設置一個獨立B型氨罐,容量為16000立方米,其續航能力可支持亞洲-歐洲航線和其他世界主流航線的單程航行。通過使用氨作為船舶燃料并結合廢氣處理技術,可以顯著減少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排放,并實現零碳排放。

20000立方米氨燃料加注船獲中國船級社(CCS)和勞氏船級社(LR)頒發的AiP證書。該船船長157.9米,船寬25米,可適用于全球主要港口的氨燃料加注作業。船型方案突破性采用兩個單圓筒C型貨罐方案,具有蒸發率(BOR)更小,BOG管理更靈活、艙容利用率更高、DOME數量更少,可靠性更高,操作更簡單等優勢。具備三個集管區和兩臺折臂吊,可更大范圍匹配不同尺度的受注船型。

該船船體線型經過深度優化在具有超高的燃油(氣)效率的同時,盡可能擴大平邊線范圍,從而能更大范圍的布置碰墊,提高加注匹配能力。配備氨氣泄漏探測、氨氣捕集、NOx和N2O催化還原等系統。該船型是一艘單次加注量大,船型匹配性好、操控性好,可靠性高、經濟性優、綠色環保的氨燃料加注船。

82K氨燃料散貨船獲得法國船級社(BV)頒發的AiP證書。該船為單槳驅動的氨燃料動力卡姆薩爾最大型散貨船,可用于全球航行。該船配置2個C型罐氨燃料艙,布置于上建兩側;燃料準備間布置于燃料罐下方區域;氨加注站布置于貨艙區,為開式結構,并設置保護措施防止貨物跌落損壞;透氣桅布置于船首區域。燃料罐總容積約3200立方米,燃氣模式下經濟航速續航力可達19000海里,同時保留了較大的燃油艙,燃油模式續航力超過23000海里,開式洗滌塔作為備選,以降低燃油成本。為提高燃油經濟性,安裝節能裝置、變頻泵及風機、LED燈;此外,該船集成了智能系統,可以在航線規劃、能耗監測及氨燃料系統監控方面為船舶提供助力。

16.2萬載重噸氨燃料蘇伊士最大型成品油船獲美國船級社(ABS)頒發的AiP證書。該船船長274米,船寬50米,結構吃水17.15米。本船單機單槳推進,推進主機為氨雙燃料型主機,滿足無限航區的要求。該船氨燃料艙為半冷半壓式,主甲板設有2只材料為碳錳鋼的C型獨立液罐,每只氨燃料液罐艙容約3000立方米。續航可達12000海里。另外,該船具有低油耗和高載貨能力的特點,采用多種節能措施,包括直立球首線型優化,節能裝置,大直徑螺旋槳等,并配備軸帶發電機。

作為中國民用船舶研發設計事業的開創者,MARIC始終站在船舶科技前沿,秉承科技創新的理念,聚焦“綠色智能低碳”以及數字化技術,持續開展綠色船舶、智能船舶、極地船舶等關鍵技術攻關,相繼推出了雙燃料全系列集裝箱船、散貨船、油化船、氣體船等船型解決方案,并持續進行優化迭代。MARIC將持續密切跟蹤最新節能減排技術、氨/甲醇/氫/核動力等新領域、新技術的發展,不斷深化裝備技術體系、總體概念方案、節能減排技術、替代燃料推進等關鍵系統和技術研究,為引領我國船舶工業創新船型技術的高質量發展而不懈努力。

]]>
中船708所智能航行系統海上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http://www.xinludianqi.net/158183.html Sat, 31 Aug 2024 00:54:37 +0000 http://www.xinludianqi.net/?p=158183 近日,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聯合上海交通大學、第七〇八研究所所屬工程中心共同于某海上試驗場,與該所“MAS”智能艦船實驗室船岸實現聯動,依托自主研發的虛實融合測試平臺,圓滿完成第七〇八研究所智能航行系統的海上試驗。

此次試驗主要開展了輔助決策、自主航行、遠程遙控等試驗項目,充分展示了智能航行系統在態勢感知、避碰決策、航行控制和船岸融合方面的技術能力,為產品的迭代升級積累了大量的真實場景和實船數據。

項目組在弱通信環境船岸通信條件下,依托“MAS”智能艦船實驗室開展了船岸聯動的虛實融合測試。通過實驗室虛擬目標和海上真實目標相疊加的方式,在保證海上測試安全的同時完成了全部測試科目,實現了岸端對海上實船的實時監控、交互與操控。

通過此次試驗,全面測試了智能航行系統在實際航行條件下的各項功能,驗證了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該試驗的成功,標志著第七〇八研究所智能航行系統具備實船應用條件,為其他船舶智能化產品研發及賦能船舶智能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中國預計2026年交付自主研發設計的亞洲最大耙吸挖泥船 http://www.xinludianqi.net/157152.html Thu, 22 Aug 2024 02:36:32 +0000 http://www.xinludianqi.net/?p=157152 中新網8月21日消息,由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研發設計的30000方級巨型耙吸挖泥船首制船,預計于2026年上半年完工交付,建成后該船將是亞洲最大的耙吸挖泥船。

30000方級巨型耙吸挖泥船效果圖。(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供圖)

據介紹,按設計,該船總長約195米,型寬38.5米,型深18.0米,挖泥吃水13米,最大泥艙艙容約35000方,最大挖深120米,采用鋼質焊接、球鼻艏、雙尾鰭船型和先進的“一拖二”復合驅動方式,配置雙導管螺旋槳、雙耙、雙水下泵及艙內泵,具備單、雙耙挖泥裝艙、泥門卸泥、單雙泵艏吹和雙艏噴排岸等作業功能,以及先進智能的疏浚控制系統并預留甲醇燃料使用能力。該船主要適用于長江口、珠江口和其它沿海港口航道的疏浚、吹填以及深水取砂工程。

“目前世界上30000方以上的耙吸挖泥船有10艘,但是我們在這類高端疏浚裝備上尚處于空白狀態。”全國船舶設計大師、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首席專家費龍表示,該船的研制將彌補中國在30000方級巨型耙吸挖泥船的裝備空白。

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涉足疏浚裝備開發設計領域,截至目前,自主研發設計并交付了40余艘大中小型耙吸挖泥船,實現了中國大中小型耙吸挖泥船船型由整船進口到自主研發的跨越。

該巨型耙吸挖泥船由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投資、上海振華重工啟東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建造,代表了目前國內高端疏浚裝備設計和建造的最高水準。費龍表示,本項目的建成將進一步提升中國在高端疏浚裝備研發制造上的技術水平,提升中國疏浚公司的施工裝備水平以及在國際疏浚市場上的競爭力。

]]>
七〇八所舉行“MAS”智能艦船實驗室揭牌儀式 http://www.xinludianqi.net/155288.html Fri, 02 Aug 2024 11:24:45 +0000 http://www.xinludianqi.net/?p=155288 8月1日上午,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舉行“MAS”智能艦船實驗室揭牌儀式。


盧霖所長在致辭中指出,“MAS”智能艦船實驗室的揭牌,不僅標志著第七〇八研究所在艦船智能化領域的探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更是第七〇八研究所高質量發展征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他提出了三點期望:

一要持續發揚自主創新精神,勇于攀登科技高峰。敢于突破傳統束縛,敢于挑戰未知領域,以更加開放的思維、更加嚴謹的態度,不斷探索艦船智能化技術的無限可能,為船舶行業的進步貢獻第七〇八研究所的智慧和力量。

二要加強所內外交流合作,構建開放共贏的創新生態。堅持 “小核心、大協作”發展理念,積極尋求與所內外優勢力量的合作機會,培育形成行業的智能生態圈,共同推動艦船智能化技術的快速發展。

三要打造具有八所特色的智能艦船品牌和拳頭產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堅持融合發展,不斷優化產品性能、提升服務質量,努力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市場競爭力的智能艦船產品,帶動第七〇八研究所產業升級。

“MAS”智能艦船實驗室是貫徹落實第七〇八研究所“三位一體”發展要求,在所領導關心指導下,在所相關職能部門、兄弟業務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依托專項工程聯合多家單位集智攻關基礎上,由戰新部協同第七〇八研究所所屬工程中心共同籌建完成。目前主要聚焦于提升智能產品自主研發能力、技術產品融合測試能力以及運營船舶服務能力,已初步建立了智能產品研發和測試的基礎設施,成功研發了智能航行系統等多項典型智能產品。

未來,“MAS”智能實驗室將不斷打磨艦船智能化系統和產品,快馬加鞭、開拓創新,為引領數字智能航海新時代做出第七〇八研究所的一份貢獻。

]]>
中船七〇八研獲4艘雙燃料動力油田工作船項目設計合同 http://www.xinludianqi.net/153186.html Sat, 27 Jul 2024 05:58:07 +0000 http://www.xinludianqi.net/?p=153186 7月24日,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與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海油服)舉行了兩型 4 艘雙燃料(LNG/柴油)動力油田工作船方案與基本設計合作協議簽約儀式,標志著雙方在海洋工程裝備領域的合作邁上了新的臺階。

中海油服作為全球領先的綜合型油田服務供應商,其服務貫穿海上石油及天然氣勘探、開發及生產的各個階段。中海油服船舶事業部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運營管理的各類船舶已達240艘,是亞太區最大的OSV服務承包商,全球同類行業排名第三。憑借多年的海上油田作業船舶服務經驗,中海油服船舶事業部已發展成為中國實力最強、規模最大及功能最齊全的近海石油專業服務船隊。

6500馬力雙燃料動力油田工作船

此次合作的項目將設計建造2艘6500馬力及2艘10000馬力雙燃料動力油田工作船,采用先進的雙燃料主機電力驅動全回轉舵槳推進系統,滿足油田生產物資運輸需求,同時在節能減排方面樹立新的標桿。系列船建成投產后,將為全球能源轉型和環境保護注入新的活力。中國船舶七O八所將憑借豐富的設計經驗和強大的技術實力,為中海油服量身打造高效、環保、智能的油田工作船,助力其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鞏固其在全球油田服務市場的領先地位。

在推動中國乃至全球海洋工程裝備向綠色低碳轉型的征途中,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再次展現了其作為行業領軍者的雄厚實力與前瞻視野。作為中國船舶行業內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研發成果最多的海洋工程及工程船研發設計單位,中國船舶七O八所在海洋工程裝備領域取得了累累碩果,從“海洋石油981”半潛鉆井平臺到10萬噸級半潛船“新光華”,再到國內首艘2000噸級海上風電安裝平臺“白鶴灘”號等,一系列重大成果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更在國際舞臺上展現了“中國智造”的風采。

此次與中海油服的合作,將進一步鞏固中國船舶七O八所在海洋工程裝備設計領域的領先地位,推動中國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向更高水平邁進。中國船舶七O八所將以此次合作為契機,繼續秉承“服務國家戰略、引領技術進步、創造行業價值”的發展使命,加強與國內外優質企業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海洋工程裝備技術的創新與發展,為全球海洋事業的繁榮與進步貢獻力量。

]]>
東方宏華與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八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http://www.xinludianqi.net/151881.html Sun, 21 Jul 2024 09:56:12 +0000 http://www.xinludianqi.net/?p=151881 7月19日,東方宏華與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以下簡稱“第七〇八所”)在東方宏華成都基地舉行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署儀式。

東方宏華黨委副書記、總裁朱驊表示,隨著全球海洋油氣市場的持續回暖,海洋油氣資源開發將進入新的增長周期,而技術創新與高端裝備制造將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關鍵力量。雙方合作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推動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發展壯大。

第七〇八所副所長朱建璋表示,第七〇八所一直致力于海洋工程裝備技術的研發和創新工作,通過此次戰略合作,第七〇八所將為東方宏華提供全方位的技術協同與支持,助力東方宏華在海洋工程裝備領域實現技術突破和產品升級。東方宏華強大的制造能力和市場資源,也將推動第七〇八所設計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共同開拓國內外海工市場。

此次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是東方宏華與第七〇八所在海洋工程裝備領域深化合作的重要里程碑,雙方將在海洋工程裝備的研發和建造等關鍵領域將展開深度合作,共同推動海洋工程裝備技術的發展,共同應對海洋資源開發中的機遇和挑戰,為推動我國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
中船708所設計的四型風電施工船機迎來高光時刻! http://www.xinludianqi.net/146395.html Thu, 04 Jul 2024 01:45:35 +0000 http://www.xinludianqi.net/?p=146395 近日,由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設計的四型風電施工裝備迎來了屬于自己的高光時刻:中鐵建港航局集團投資建造的5000噸全回轉起重船和2000噸風電安裝船順利吉水、山東藍鯤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投資建造的“藍鯤01”號1500噸風電安裝船和浙江啟明電力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造的“啟帆19”號新型海纜施工船圓滿交付。

中鐵建港航局5000噸全回轉起重船

中鐵建港航局5000噸全回轉起重船為一艘鋼質自航起重船,船長約203米、船寬50米,船尾設置一臺5000噸全回轉起重機,全電力驅動,艏艉各設置三套推進器和DP-2級動力定位系統,配置8點錨泊定位系統。該船耐波性能突出,作業窗口期進一步延長;滿足遠海海域25兆瓦等級海上風機基礎施工、700MW及以下等級升壓站結構海上吊裝以及其他大型海上結構物安裝及其他海事工程。

“藍鯤01”號

山東藍鯤1500噸風電安裝船“藍鯤01”號和中鐵建港航局2000噸風電安裝船是我國自主研發設計、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目前國內最先進的第四代風電安裝船。

山東藍鯤1500噸風電安裝船“藍鯤01”號艉部配備1500噸繞樁式主起重機,具備20兆瓦等級海上風機安裝作業能力;樁腿長度達到了125米,最大作業水深可達90米。中鐵建港航局2000噸風電安裝船艉部右舷設2000噸繞樁式全回轉起重機,具備25兆瓦等級海上風機安裝作業能力;樁腿長度超過130米,最大作業水深可達95米。兩型船均為全電力驅動,具有DP-2 級動力定位能力。兩船交付將為我國海上風機的大型化、以及深遠海海區風電場建設提供可靠的基礎性裝備保障。

浙江啟明電力新型海纜施工船“啟帆19”號配備錨泊定位及移船牽引系統,艏艉各配置2臺全回轉推進器,具備DP-1級動力定位能力,無限航區拖航,滿足多種作業水深及復雜作業環境條件下的海纜敷設作業要求。“啟帆19”號最大載纜能力達10000噸,其安全性、耐波形、適航性、舒適性等方面均處于領先水平,是目前國內載纜量最大、綜合作業能力最強的專業鋪纜船,解決了海上風電由近海走向遠海長距離一次性敷設的難題。

隨著我國海洋經濟的蓬勃發展和對海洋資源開發的不斷深入,這四型船將在海上風電場建設、海底光纜鋪設等領域發揮關鍵作用,助力我國構建更加高效、穩定的海洋能源和通信網絡。同時,她們背后所代表的先進的技術和卓越的性能也將為行業樹立新的標桿,推動我國海洋裝備制造業的持續創新和升級。

第七〇八研究所是專業從事船舶及海洋工程結構物的設計研發機構,具有在新領域、新船型方面深厚的技術研發儲備,深耕海上風電領域十余年,積極推進研發海上風電施工優質船型,碩果累累,自主研發設計并交付了30余艘風電施工船機,包括安裝平臺、起重船、布纜船、風電運維母船和半潛運輸船等,覆蓋了海上風電施工全產業鏈所有核心裝備。自2007年以來,先后研發設計了“福船三峽”號、“福船大橋”號、“海龍興業”號、“鐵建01”號、“華祥龍”號、“群力”輪、“精銦03”號、“白鶴灘”號等風電安裝平臺,研發設計了“華天龍”號、“威力號”、“烏東德”號等起重船,研發設計了“啟帆9”號、“豐華23”號、500噸-15000噸級多型號海纜敷設船等。目前手持的新一代風電施工和運維裝備設計任務達十余項(包括自升式風電安裝平臺、起重船、布纜船以及運維母船等)。(何寶新、繆東青)

]]>
中船708所和上海交通大學共同舉辦某綜合電力聯合實驗室暨試驗平臺運行啟動活動 http://www.xinludianqi.net/145136.html Sat, 22 Jun 2024 02:34:08 +0000 http://www.xinludianqi.net/?p=145136 6月19日,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和上海交通大學共同舉辦了某綜合電力聯合實驗室暨試驗平臺運行啟動活動。中國船舶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王征,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常務副校長奚立峰,第七〇八研究所所長盧霖,上海臨港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劉偉,以及機關有關嘉賓等出席活動。活動由第七〇八研究所副所長任毅主持。

會上,奚立峰表示,聯合實驗室凝聚了雙方科研人員的智慧和汗水,體現了校企雙方共同服務國家戰略、支撐裝備建設、引領技術進步的使命擔當。聯合實驗室必將成為先進能源海洋技術應用研究的重要平臺,必將為我國船海領域的科技進步和事業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盧霖表示,聯合實驗室的成立只是一個開始,校企雙方將秉承合作共贏的原則,發揮各自優勢,不斷探索新的合作領域,推動更多創新成果的誕生。

在啟動環節,全場與會領導共同按下啟動裝置,標志著某綜合電力聯合實驗室暨試驗平臺正式運行啟動。

與會領導和嘉賓考察了綜合電力聯合實驗室,并進行了會議交流。各方領導對本次校企合作給予充分的肯定,并對下階段工作提出要求,希望聯合團隊繼續為重大型號的技術突破和立項提供支撐。

林忠欽指出,在海洋領域拓展應用先進能源電力技術是重要的發展趨勢,雙方要持續加強合作,打造技術高地和校企合作典范;要聚焦動力研究,形成合力爭取更多支持,為國家安全和船海事業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王征強調,要以綜合電力聯合實驗室建設為契機,打造“校企合作典范”,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要以復雜海洋環境等新領域戰略為指引,加快建設新技術應用能力形成;要堅持聯合科技創新,守好安全底線,推動建立長三角地區乃至國家級復雜海洋環境動力技術產業鏈。

]]>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