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航過程中,項目組制定以主推進系統為主線、相應工況下其他試驗項目并行的試航方案,確保交驗各環節之間有序銜接。在船東、船檢及所有參航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僅用56個小時完成所有試驗項目,均一次性通過,船舶油耗、航速均優于技術協議要求,為后續實現交船節點提供有力保障。
]]>中船天津、武昌造船斥資逾50億元擴產能
7月27日,中國重工相繼發布《關于下屬公司中船天津購買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有關資產暨關聯交易的公告》和《關于武昌造船購買武漢武船航融重工裝備有限公司100%股權暨關聯交易的公告》。
根據上述公告,中國重工全資子公司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大連造船)之全資子公司中船(天津)船舶制造有限公司(中船天津)擬以自有資金404358.76萬元(不含稅)購買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港船重工)臨港廠區部分資產;中國重工全資子公司武昌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武昌造船)擬以自有資金104381.50萬元購買武漢武船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武船投資)持有的武漢武船航融重工裝備有限公司(武船航融)100%股權。
從公告來看,此次購買的港船重工臨港廠區部分資產主要為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包括土地7宗、海域1宗、房屋建筑物及構筑物318處、機器設備6068臺(套)、車輛16臺、電子設備1151項。上述擬收購資產為船舶建造重要生產資源,包括50萬噸級和30萬噸級大型干船塢各1座,配備龍門吊2臺,另有聯合廠房、分段廠房、四噴八涂的涂裝廠房,以及817米舾裝碼頭、858米修船碼頭和300米出海口碼頭等岸線資源。
武船航融主要資產包括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具體包括辦公樓、廠房、土地、機器設備等,除零星應交稅金外,無其他負債項目;其主營業務為不動產、生產設備租賃業務,營業收入全部來源于不動產、生產設備租賃收入。武船航融與武昌造船生產廠區毗鄰,為保障正常生產經營,武昌造船目前租賃武船航融土地、廠房等資產使用。
中國重工表示,中船天津購買港船重工臨港廠區部分資產旨在統籌利用環渤海地區造修船資源,進一步優化大連造船造修船生產能力布局,有效增加中船天津造船核心產能,滿足中船天津向高附加值船型轉型,全面提升效率效益。當前,中船天津手持訂單飽滿,生產計劃已排至2028年。
此次中船天津收購上述船舶建造重要生產資源后,將持續在該部分資產基礎上開展轉型升級能力建設,打造可滿足高附加值船舶批量建造需求的現代化船廠,有效保障其手持訂單的順利交付和主建船型的未來市場需求。經測算,此次交易完成后中船天津造船年產能增加240萬載重噸。
目前,武昌造船手持訂單排期已至2028年,此次收購武船航融,可有效補齊武昌造船高技術產品和高端船舶分段建造產能短板。交易完成后,武昌造船土地廠房等生產設施有效擴大,相關產業全部集聚在雙柳廠區實現集約化協同發展,能夠提高資產利用率和生產效率,實現艦船總裝建造轉型升級,將對中國重工經營成果產生積極影響。此次交易完成后,武船航融將成為武昌造船的全資子公司,納入中國重工合并報表范圍。
大連造船以逾1.1億元轉讓渤船重工全部股權
除斥資收購資產外,中國重工還在27日發布《關于大連造船轉讓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100%股權暨關聯交易的公告》。
公告稱,中國重工全資子公司大連造船擬將所持有的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渤船重工)100%股權以11447.65萬元的價格協議轉讓給公司關聯股東中國船舶集團渤海造船有限公司(渤海造船)。
公告顯示,渤船重工自2016年至今,因收入規模出現明顯下滑,已連續8年虧損,虧損額累計達34.75億元,對中國重工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主要虧損原因如下:一是,自2014年至2020年,受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全球經濟增速放緩,新船市場持續低迷,成交量與成交價格不斷走低,造船行業處于周期性低點,產能利用率持續處于低位,造船行業普遍出現行業性虧損。二是,渤船重工主建船型為大型散貨船、礦砂船等,自2015年始國際船舶市場需求結構發生重大變化,散貨船需求量急速下滑,渤船重工新接訂單明顯不足,導致自2016年起連續出現大額虧損。
中國重工表示,此次大連造船轉讓渤船重工100%股權,主要為服務國家戰略,進一步優化造修船生產能力布局,加快造修船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同時,渤船重工持續多年虧損,自2016年以來累計虧損金額超過34億元,嚴重拖累中國重工經營業績,此次轉讓可有效終止渤船重工持續虧損給中國重工帶來的不利影響。此次交易完成后,渤船重工將不再納入中國重工合并財務報表范圍。
根據上述3份公告,《關于下屬公司中船天津收購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有關資產暨關聯交易的議案》、《關于武昌造船收購武漢武船航融重工裝備有限公司100%股權暨關聯交易的議案》以及《關于大連造船轉讓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100%股權暨關聯交易的議案》均于7月25日經中國重工第六屆董事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并經中國重工董事會戰略委員會和獨立董事專門會議審議通過。同日(25日),中船天津與港船重工簽訂了《資產轉讓協議》;武昌造船與武船航融簽訂了《股權收購協議》;大連造船與渤海造船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
從中國重工同日披露“兩買一賣”公告可以看出,中國重工正在加快優化產能布局,加速推進造船、修船業務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轉型。
公開消息顯示,2017年6月,渤船重工與渤海造船正式分線運營,渤船重工全面進入民用船舶市場。2019年3月20日,中國重工發布公告稱,擬將中國重工持有的渤船重工100%股權劃轉給大連造船,渤船重工成為大連造船的全資子公司。而此前大連造船和渤船重工均為中國重工的全資子公司,中國重工將此次整合描述為既符合國家政策要求,也有利于中國重工的未來發展。
然而,此次整合并未扭轉渤船重工自2016年以來的持續虧損狀況,致使中國重工不得不采取剝離虧損資產的方式將其全部股份轉讓,意味著渤船重工與渤海造船將再次“合體”運營。
]]>公告披露,為進一步優化造修船基地能力布局,提升高端船舶生產建造能力,中國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重工)全資子公司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大連造船)之全資子公司中船(天津)船舶制造有限公司(中船天津)擬以自有資金 404,358.76 萬元(不含稅)購買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港船重工)臨港廠區部分資產。
上述擬收購資產為船舶建造重要生產資源,包括50萬噸級和30萬噸級大型干船塢各1座,配備龍門吊2臺,另有聯合廠房、分段廠房、四噴八涂的涂裝廠房,以及817米舾裝碼頭、858米修船碼頭和300米出海口碼頭等岸線資源。
公告表明,該次交易目的是統籌利用環渤海地區造修船資源,進一步優化大連造船造修船生產能力布局,有效增加中船天津造船核心產能,滿足中船天津向高附加值船型轉型,全面提升效率效益。
公告顯示,當前中船天津手持訂單飽滿,生產計劃已排至2028年。該次中船天津收購上述船舶建造重要生產資源后,將持續在該部分資產基礎上開展轉型升級能力建設,打造可滿足高附加值船舶批量建造需求的現代化船廠,有效保障其手持訂單的順利交付和主建船型的未來市場需求。經測算,該次交易完成后中船天津造船年產能增加240萬載重噸。
]]>簽約儀式上,中船天津黨委書記、董事長朱平指出,此次聯合開發項目是兩家公司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戰略選擇,更是響應國家號召,推動產業升級、技術創新的重要舉措,相信通過雙方的緊密合作和共同努力,在技術創新、產品研發、市場開拓等方面將會取得顯著成果。
大橋焊材集團總經理楊松在儀式上講到,FCB國產化項目的正式落地,不僅有效延伸了雙方產品合作的領域,更是開啟了雙方技術合作新的里程碑。
最后,雙方共同簽署了FCB焊材國產化項目合作協議。這一里程碑式的合作標志著雙方在技術創新領域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也為突破行業卡脖子技術帶來了新的曙光。相信在合作雙方的共同努力下,該項目成功實施必將帶動相關產業鏈協同發展,激發行業創新活力,為推動我國FCB焊材國產化進程做出重要貢獻。
]]>據悉,該型船是中船天津為Golden Ocean Group Limited建造的巴拿馬型新一代綠色環保散貨船。該船設計為常規燃料動力,適合于無限航區航行,滿足最新的規范要求和各種污染氣體排放標準,裝載能力、航速、油耗等各項性能和經濟指標均為國內領先水平,是從設計到運營等各階段均滿足節能環保的全生命周期綠色船舶。
該船于5月30日出塢,7月18日試航,較計劃提前22天,從出塢到試航僅用48天,試航前完整性達到95.6分,較3號船有了大幅提高,全船設備交驗完成96.7%,該次試航僅用了56個小時就完成了所有試驗項目,所有試驗項目均一次性通過,船舶油耗、航速均優于技術協議要求,為后續實現交船節點提供了有力保障。
]]>據了解,中船天津通過設立“三大中心”,著力化解在技術創新、高效保障、成本管控等方面的難點問題。技術中心制定實施25項工作計劃,并在“B型艙雙車聯吊”等重點施工工藝中發揮積極作用。保障中心持續完善生產準備計劃管控體系,分段托盤配齊率≥95%,總裝托盤配齊率≥96%,生產保障效果明顯。成本中心聚焦焊材超預期消耗、成本分析等問題的研究分析,力爭推出切實有效的成本保控方案,真正發揮為生產保駕護航作用。
中船天津大塢、小塢兩條總裝生產線建造捷報頻傳,承建的16000TEU集裝箱船5號船提前合同期67天交付,16000TEU集裝箱船7號船提前合同期140天交付,8.5萬噸散貨船3號船提前合同期135天交付。造船年度生產節點共48個,上半年計劃節點23個,實際完成節點24個,完成率為半年度計劃的104.3%。
]]>“GOLDEN WAVE”輪是中船天津為Golden Ocean Group Limited建造的巴拿馬型新一代綠色環保散貨船。該船設計為常規燃料動力,適合于無限航區航行,滿足最新的規范要求和各種污染氣體排放標準,裝載能力、航速、油耗等各項性能和經濟指標均為國內領先水平,是從設計到運營等各階段均滿足節能環保的全生命周期綠色船舶。
該船舶從生產設計,場地周期布置,再到分段總組、總裝合攏、設備調試、軸舵系安裝以及船舶涂裝等,各個環節緊緊相扣。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該船建造流程十分高效,從出塢到試航僅用48天,相比年度計劃提前了30天;試航用時僅4天,所有交驗項目一次合格,實現100%報檢成功率。
該船是中船天津首艘在二號造船塢內鋪底建造的船舶,該船的順利交付,標志著中船天津已經具備了“雙線雙塢”聯動造船能力,也標志著中船天津上半年時間未過半,任務已過半,實現超產完成任務,彰顯了中船天津的生產實力。
]]>本次鋪底的是中船天津建造的第二、第三艘LNG雙燃料集裝箱船。自項目啟動以來,中船天津周密開展生產策劃與生產準備工作,在首制船建造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積極探索技術創新,不斷優化生產流程,加強現場管理,提高建造水平。目前,兩艘船的分段儲備量均已達到30%以上, 相比首制船提升12%。
兩條船的順利鋪底標志著中船天津具備了批量建造LNG雙燃料集裝箱船的能力。中船天津將以本次連續鋪底為契機,依托產品樹立品牌,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
]]>5月31日,中國船舶大連造船聯合中船貿易為招商輪船建造的17.5萬立方米大型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2號船鋪底、6號船開工,一日實現雙節點。
17.5萬立方米LNG運輸船2號船是該系列船舶的第二艘,將繼續在2-3船塢內進行吊裝合攏。在充分總結首制船建造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生產任務,確保塢內建造階段平穩高效,按期實現出塢節點。
17.5萬立方米LNG運輸船6號船是大連造船新一代節能環保型LNG運輸船產品。該船將充分利用一工場船塢資源,采用雙階段建造模式。第一階段優先開展貨艙平行體合攏建造,并在碼頭階段完成壓載艙強度試驗,提前啟動貨物圍護系統建造工作,確保建造周期得到有力保障。第二階段再進行機艙段、艏部段合攏建造,可大幅縮短整船水下建造周期,實現LNG運輸船的節律化生產。
5月30日,由中國船舶大連造船自主設計的全球最大13000立方米B型LNG燃料艙吊裝作業在中船天津順利完成。
16000TEU集裝箱船9號船B型艙重約1150噸,長22米、寬29.24米、高28.55米。本次吊裝作業采用雙車聯吊,用兩臺800噸大型龍門吊一次性安裝到位,在國內尚屬首次。
自2024年1月起,中船天津組織相關部門開展多輪專題會議,制定B型艙轉運、吊裝專項施工計劃,確保B型艙轉運、吊裝順利進行。先后完成2臺800噸大型龍門吊整機檢修、聯吊同步性能調試、起重量限制器校準試驗等工作,策劃吊裝整體技術方案,助力吊裝作業順利完成。
據悉,此次吊裝相比海吊、云軌車配合施工模式,單船可節省海吊租賃作業等費用近一千萬元,在極大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也形成了系統性的B型艙吊運、安裝工藝,為后續液化罐類船舶的相關施工提供寶貴經驗。
5月30日,中船天津為GOLDEN OCEAN公司建造的8.5萬噸散貨船4號船出塢。
該船出塢完整性相比系列船提高了11%,其中船舶機艙艙室密性、強度、涂裝全部完成,淡水艙達到封艙條件;甲板設備全部安裝到位,全船系統安裝密性交驗完成70%;塢內實現發電機動車、鍋爐點火等項目,為水下設備的調試和主機動車打下了良好基礎。
]]>該船于3月28日出塢,5月18日開啟試航,較計劃提前30天。水下周期50天,試航前完整性良好,全船油漆狀態基本達到交船條件。
試航過程中,所有航海交驗項目均一次性通過,船舶油耗、航速均優于技術協議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