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披露,中船海洋與防務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中船防務)預計2024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1.35億元至1.6億元,同比增長965.91%-1163.3%;扣非凈利潤預計1.2億元至1.45億元,同比增長675.25%-836.76%。
對于業績預增的主要原因,中船防務表示,公司所處行業整體向好,一是本報告期生產任務飽滿,生產產量、生產效率穩步提升,船舶產品收入及產品毛利同比增加;二是本報告期確認聯營企業和參股企業投資收益同比增加。
根據官網消息,中船防務是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屬下的大型造船骨干企業之一,其前身是廣州廣船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1993年在上海和香港上市,是中國第一家A+H股上市造船企業。
2014年、2015年,中船防務先后收購了中船龍穴造船有限公司、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完成了對中船集團在華南地區優質造船資產的整合,實現境內核心資產上市,成為集海洋防務裝備、海洋運輸裝備、海洋開發裝備和海洋科考裝備四大海洋裝備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海洋與防務裝備企業集團。
同時,中船防務還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海洋工程研發設計國家工程實驗室、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省部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11個,是華南地區最具有實力的船舶產品開發和設計中心之一,是廣東省第一個軍民結合技術創新示范基地,在支線集裝箱船、公務船、科考船、風電安裝平臺等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和特種船等方面掌握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
]]>公告披露,中船海洋與防務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中船防務)董事長向輝明先生因退休原因,于2024年5月21日向公司董事會提交書面辭職報告,辭去公司第十一屆董事會董事長、董事職務,及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職務。辭職后,向輝明先生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資料顯示,向輝明屬于中船防務前身廣船系統的“老人”,1988年畢業于華中理工大學,同年加入廣州文沖船廠有限責任公司,歷任廣州文沖船廠有限責任公司企管部經理、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黨委書記、總經理、董事長;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總經理。
向輝明現任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中國船舶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辭職前為中船防務董事長。
據了解,向輝明1966年3月出身,今年剛滿58周歲,并未到法定退休年齡。2024年3月,向輝明剛在中船防務第十一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上,被選舉為新一屆董事會董事長,按照公司章程任期為三年,原定于2027年2月屆滿。
對比幾個中船防務前高管,都是60周歲退休。
向輝明的前任韓廣德,同樣因退休原因,于2022年8月2日向公司董事會提交書面辭職報告,辭去公司第十屆董事會董事長、董事職務,及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職務。韓廣德1962年出生,到2022辭任,算是“到點”退休。
中船防務前董事陳忠前,也是因退休原因,于2023年3月22日向公司董事會提交書面辭職報告,辭去公司第十屆董事會副董事長、董事職務,及董事會戰略委員會委員職務。陳忠前則是1963年出生,2023年辭任同樣也算得上是“到點”退休。
而公司的另一名董事張俊雄,算得上是向輝明的老同事、老“部下”,生于1964年8月,目前尚未提出退休及辭職。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韓廣德2022年8月辭職后,中船防務董事長一職空缺了一年多,向輝明系在2023年10月30日被選舉為第九屆董事會董事長。
2024年2月,中船防務董事會換屆,向輝明繼續出任第十屆董事會董事長,原定任期到2027年2月,也就是說其擔任新一屆董事會董事長一職,才剛剛三個多月。算上前一屆董事會,向輝明擔任董事長僅半年出頭。
根據官網消息,中船防務是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屬下的大型造船骨干企業之一,其前身是廣州廣船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1993年在上海和香港上市,是中國第一家A+H股上市造船企業。
2014年、2015年,中船防務先后收購了中船龍穴造船有限公司、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完成了對中船集團在華南地區優質造船資產的整合,實現境內核心資產上市,成為集海洋防務裝備、海洋運輸裝備、海洋開發裝備和海洋科考裝備四大海洋裝備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海洋與防務裝備企業集團。
2023年,中船防務實現營業收入161.46億元,同比增長26.19%;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176.39萬元,為公司完成整合以來連續第9年扣非凈利潤虧損。不過,截至2023年底,公司手持訂單合同總價約557.6億元,其中造船訂單合同總價約為537.3億元,包括110艘船舶產品、2座海工裝備,共349.87萬載重噸。
]]>公告披露,中船海洋與防務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中船防務)報告期實現營業收入161.46億元,同比增長26.1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806.76萬元,同比下降93.0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176.39萬元;每股收益0.0340元。中船防務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人民幣0.11元(含稅)。
報告期內,中船海洋與防務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附屬公司(下稱“集團”)聚焦年度計劃目標,充分發揮生產任務飽滿、主建船型批量建造優勢,扎實推進精益生產、一體化信息平臺建設、管理提升與成本工程等重點工作,運營質效持續優化,年度交付任務提前完成,累計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161.46億元,同比增長26.19%。報告期內,中船防務歸母凈利潤下降93.02%,主要是本報告期對聯營企業的投資收益同比減少的影響。
資料顯示,中船防務是集海洋防務裝備、海洋運輸裝備、海洋開發裝備和海洋科技應用裝備四大海洋裝備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海洋與防務裝備企業集團。
根據公告,中船防務全年完工交付46艘船舶共108.31萬載重噸,包括多型多艘重要產品,批量建造的1900TEU及2700TEU集裝箱船、85000DWT散貨船等主建系列船型,海上風電導管架等重點產品。
截至本報告期末,集團手持訂單合同總價約557.6億元,其中手持造船訂單合同總價約537.3億元,包括110艘船舶產品、2座海工裝備,共349.87萬載重噸。
]]>公告披露,董事會同意選舉向輝明先生為公司第十一屆董事會董事長,同意聘任陳利平先生為公司總經理,同意聘任李志東先生為公司董事會秘書,同意聘任侯增全先生為公司財務負責人,同意聘任于文波女士為公司證券事務代表。
]]>公告披露,2023年半年報,中船防務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9.82億元,同比增加40.06%;實現扣非后凈利潤1547.89萬元,同比增長644.71%。基本每股收益為0.009元。
報告期內,中船防務緊跟船舶市場發展趨勢把握市場機遇,經營接單再續良好態勢,手持訂單結構不斷優化,實現經營接單73.26億元,同比增加132.94%,完成年度計劃45.22%,新承接的7型20艘造船訂單以支線集裝箱、重吊船、大型養殖工船等船型為主。
截至本報告期末,中船防務手持訂單合同總價約561.1億元,其中在手造船訂單合同總價約 536.6億元,包括116艘船舶產品、2座海工裝備,共302.89萬載重噸;海上風電裝備、船舶修理等非造船產品在手訂單合同總價約24.5億元。
目前,中船防務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海洋工程研發設計國家工程實驗室、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省部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11個,是華南地區最具有實力的船舶產品開發和設計中心之一,是廣東省第一個軍民結合技術創新示范基地,在支線集裝箱船、公務船、科考船、風電安裝平臺等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和特種船等方面掌握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
]]>為進一步優化資產配置,公司控股子公司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廣州文沖船廠有限責任公司擬向公司間接控股股東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的附屬公司南京中船綠洲機器有限公司轉讓其所持有的中船財務有限責任公司0.126%股權,南京綠洲以現金方式支付股權轉讓價款人民幣2521.8萬元。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控股公司文沖船廠將不再持有中船財務股權。
]]>中國船舶集團黨組成員、總會計師賈海英在開場致辭中表示,開展集體業績說明會,是中國船舶集團貫徹落實國務院國資委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部署的重要舉措。本次中國船舶集團率旗下控股上市公司首次集體亮相,旨在為廣大投資者搭建溝通交流平臺,讓市場更為充分、深入、全面地了解中國船舶集團及控股上市公司的發展情況,促進市場最大程度認同船舶軍工央企的內在價值,打通從價值創造到價值實現的“最后一公里”。
據介紹,中國船舶集團作為特大型國有重要骨干企業,擁有我國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最完整的船舶及配套產品研發能力,能夠設計建造符合全球船級社規范、滿足國際通用技術標準和安全公約要求的船舶海工裝備,是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團。集團下屬控股上市公司經營扎實,競爭力突出。近年,中國船舶集團也積極推動優質資產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主動運用資本市場優化布局、提升資本效率、提高公司質量、助力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
在投資者交流環節中,新船市場行情、公司訂單情況等是投資者重點關注的問題。對于新船市場行情,參會公司普遍給出了較為正面的回答。
中國船舶總經理施衛東表示,現階段船位資源總體偏緊張,全球主要造船企業訂單普遍飽滿,新船訂單價格仍在上漲但總體需求規模同比回落。這個回落有較為明顯的結構性分化特征,油船等船型與去年同期相比呈現較大幅度增長,散貨船、集裝箱船、液化氣船等則出現下滑。
目前,新船價格整體仍處高位。2022年10月,克拉克森新船價格指數收于162點,環比基本持平,同比上漲10點。從主力船型看,油船和液化氣船新船價格指數分別為192點和174點,環比、同比均有所上漲;散貨船新船價格指數為163點,環比略有下滑,同比上漲;集裝箱船新船價格指數為103點,環比基本持平,同比上漲。從典型船型看,同比普遍上漲,漲幅多集中于5%-10%,大型LNG船同比漲幅超20%。
公司將緊密把握新一輪造船周期中呈現的新趨勢新特點,優化接單結構,把控接單節奏,注重訂單質量,在鞏固傳統船型產品優勢的同時,圍繞碳減排進程積極布局綠色、低碳船舶及相關配套產品,有序推進經營接單。中國重工董秘管紅對此闡述。
作為配套廠商,中國動力則表示在船海產業方面,得益于航運市場復蘇,帶動了船用配套產業快速發展。
對于投資者關注的訂單情況,參會公司的回復普遍顯示接單情況較好,并且在手訂單飽滿。
例如,中國船舶總經理施衛東介紹,公司全年共承接民品船舶訂單70艘/450.77萬載重噸,公司目前在手訂單飽滿,排期已到2026年底,所屬各船廠產能已基本接近滿負荷運行。
中國重工副總經理姚祖輝表示,公司手持訂單飽滿,手持民船訂單排期已至2026年底。公司緊跟行業發展趨勢,持續開發節能環保型“綠色船舶”,大力推進經營接單,提升綠色低碳船型占比。2022年1-10月,公司新船訂單中,綠色動力船舶訂單艘數占比超過40%,以載重噸計占比超過70%。
中船防務總經理陳利平反饋,公司在手訂單飽滿,目前手持造船訂單交船期最遠已排至2027年。
中國動力董事長李勇則從配套廠商的角度對訂單情況予以肯定,其表示去年公司船海產業新簽合同187.34億,同比增長將近20%,且新簽訂單價格也有所增長。另結合目前船廠訂單的排產情況來看,公司未來2-3年船海產業收入會有較大幅度增長。
該次說明會上,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朱明華還以“全球造船業數字化發展趨勢”為主題進行了分享,深入分析了行業數字化發展新形勢。中國船舶集團綜合技術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包張靜也為投資者帶來了“全球造船市場行情展望”的主題報告,對全球造船市場發展趨勢作出深度概括與研判。主題演講幫助投資者更好地理解行業,認識公司投資價值,進一步強化市場投資者信心。
來源:證券時報
]]>
韓廣德先生簡歷
1962年5月出生,中國國籍,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1983年加入廣州造船廠,歷任廣州廣船國際股份有限公司造船事業部生產管理部副部長、造船事業部副經理、經理、技術中心主任、廣州廣船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董事長、黨委書記、廣州中船龍穴造船有限公司董事長,廣船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廣州造船廠有限公司董事長,中船海洋與防務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董事長。現任廣州船舶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廣州瑞凌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