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船是北海造船為日本商船三井公司建造的7艘21萬噸雙燃料散貨船系列船的第2艘。
據了解,這是北海造船首次與日本航運巨頭商船三井攜手合作,不僅得到了商船三井的信任和支持,商船三井更表示了長期合作的意向,充分體現了北海造船在造船行業的市場影響力和主建船型品牌知名度。
CMB公司船東駐場組、船級社及北海造船相關部門代表共同參加鋪底儀式。
]]>據貿易風消息,山東海運已與北海造船簽訂2艘GuaibaMax型32.5萬載重噸甲醇雙燃料VLOC建造合同,使其在該船廠的同型船訂單數量增至6艘,其中4艘預計將于2027年交付、2艘預計將于2028年交付。6艘新船總價值約7.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5.06億元),單船造價約為1.3億美元。
據了解,山東海運與北海造船首批4艘新船在中國國際海事展期間簽訂,專為巴西礦業巨頭淡水河谷運輸鐵礦石而設計。
GuaibaMax型32.5萬載重噸甲醇雙燃料VLOC由中船重工船舶設計研究中心有限公司(CSDC)自主設計,全長340米,寬62米,入級挪威船級社(DNV)和中國船級社(CCS)。
該船通過最大化甲醇燃料艙設計,用以充分利用貨艙空間,配備脫硫塔和EGR系統,可有效降低有害排放。無論是甲醇模式還是燃油模式,均能達到NOx Tier III排放標準,即使在燃油模式下也完全符合EEDI Phase III的排放要求。與傳統燃料相比,甲醇燃燒產生的有害氣體更少,可減少86.5%的二氧化碳排放、60%的氮氧化物排放和99%的硫氧化物排放。
該船采用風力轉子、高壓岸電、軸帶發電機及海水泵/機艙風機變頻等多項節能技術,旨在提升船舶運營的能效。結構設計方面,全船經過有限元方式校核,確保了在彈震、顫震等復雜工況下的結構安全。
]]>北海造船與比利時CMB.TECH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北海造船總經理羅樂、CMB.TECH公司首席執行官亞歷山大·薩弗里斯分別代表雙方在協議上簽字。
雙方將秉持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態度,以此次戰略合作協議的簽訂為新起點,進一步深化雙方多年良好的合作感情,共同圍繞各自優勢持續拓展合作深度與廣度,聚焦市場推出綠色燃料船,共同研發低碳和零排放技術,為打造國際綠色航運新生態作出更大貢獻。
北海造船聯合中船貿易為比利時CMB.TECH公司建造的2艘21萬噸散貨船同日命名,新船命名儀式在公司2號碼頭舉行,兩船分別命名為“MINERAL EIRE”輪和“MINERAL HELLAS”輪。
該型船總長300.00米,型寬50.00米, 型深25.20米,結構吃水18.40米,設計吃水16.10米,航速14.節,可達到船舶能效設計指數(EEDI)指標第三階段(Phase Ⅲ)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CMB.TECH作為北海造船當前最大客戶,公司高度重視與CMB.TECH的合作發展,2021年7月至今,雙方已陸續簽署了28艘21萬噸散貨船建造合同和5艘VLCC船舶建造合同。其中,已有7艘21萬噸散貨船順利交付船東使用,船東對在運營船舶的質量和性能指標表示高度滿意。
北海造船為CMB.TECH建造的21萬噸散貨船34號船和47號船順利出塢。
據了解,兩船塢內建造期間,各部門密切配合,積極推進“三通一排、四機一爐”工程落實落地,批量化建造經驗使得兩船建造速度和狀態明顯提升,兩船軸系照光提前計劃4天完成、主機進艙提前計劃5天完成,生活樓吊裝及主船體成型關鍵節點全部按期完成,出塢完整性大幅提升,出塢前均完成拉錨、舵機運行、主滑油串清洗油工作,34號船出塢前完成主配電板通電、機艙照明通電、機艙通風、鍋爐煮爐等工作,為進一步縮短碼頭調試時間奠定良好基礎。
]]>93500噸浮船塢總長357.39米,浮箱寬70.0米,塢墻間距59米,塢墻高度18.0米,配備44個壓載艙,4臺50t電動移動門式起重機,并配備先進的自控塢控系統,設計舉力為93500噸
近年來,北海造船在精益管理,提質增效方面深入探索,進一步整合職能,積極探索精益管理方式方法,不斷加強生產準備工作,統籌規劃資源利用。項目組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貫徹“三贏”理念,明確管理目標,與各部門積極溝通,緊緊圍繞生產計劃,有序推進各項生產任務,全力確保關鍵節點實現,為實現節拍化生產積累經驗。
]]>該輪是由北海造船聯合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SDARI)為達飛海運設計打造的5500TEU集裝箱船。船舶總長255米,型寬40米,型深22米,結構吃水14.0米,服務航速21節,載重量72827.2噸,能效設計指數EEDI低于基準線52.3%。本船采用先進的設計理念和環保技術,具有載重量大、能耗低、安全性高等顯著優點,其出色的性能將為船東的運營帶來更高的效益和更強的市場競爭力。
項目建造期間,北海造船統籌調配各項資源,扎實推進精益管理,細化生產施工計劃,嚴格落實計劃節點,多措并舉及時糾偏,塢內圓滿完成全部模擬試箱工作,碼頭試箱、艙蓋疊放及綁扎等重點項目一次性報驗通過,不斷刷新北海造船系列船建造記錄,經試航驗證,各項實驗數據均優于規范及合同要求,得到船東、船級社一致認可。
北海造船將全方位貫徹落實中國船舶集團年度工作會精神,深入踐行“三贏”理念,以創新為引領,以價值創造為導向,持續推進精益管理,聚焦新質生產力,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全力推動主業實業做優做強,為建設世界一流船舶集團展現北海擔當。
]]>出塢前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2號船整船16個底壓載艙、錨鏈艙涂裝全部完工;塢內完成錨機系統串油并完成拉錨,完成舵機澆筑,實現海工吊、集裝箱吊塢內安裝。
5500TEU集裝箱船9號船穩步推進塢內舵機澆筑、機艙管路、油水箱柜、試箱及綁扎橋安裝等重點項目。
兩條整船項目實施過程中,北海造船項目團隊深入踐行“三贏”理念,加強“事中控贏”落實部署,推進精益管理,強化過程管理,加強計劃實施剛性,為持續鞏固塢內并聯建造模式,實現節拍化生產積累了經驗。
]]>“PRESIDENT MONROE”輪由北海造船聯合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SDARI)為達飛輪船精心設計打造。該船性能卓越、安全可靠、環境友好,配置新型主機、前沿的減排與燃油回收系統,得益于精心設計的船體線型、高效螺旋槳及全懸掛扭曲舵,能效設計指數EEDI低于基準線52.3%。
據了解,北海造船積極貫徹中船集團公司高質量發展方略,2024年已成功交付船舶12艘。該項目建造期間,北海造船樹立精益管理目標,優化生產流程,充分發揮批量生產優勢,汲取前船建造經驗,優化設計,積極推進工序前移,船舶出塢完整性顯著提升,試航周期大幅縮短。與前船相比,實現了更快、更好交船目標,管理效果顯著。
根據生產計劃安排,北海造船將在9月下旬交付第六艘船,年底前再交付兩艘。
]]>該船總長300.00米,型寬50.00米, 型深25.20米,結構吃水18.40米,設計吃水16.10米,航速14.節,可達到船舶能效設計指數(EEDI)指標第三階段(Phase Ⅲ)的要求。
據了解,33號船建造期間,項目組組織各相關部門,統籌策劃,精心組織,試航完整性狀態較前序船逐步提高。試航前完成所有機電設備調試項目報驗,報驗意見封閉率達到90%以上,試航前甲板/貨艙油漆全部結束,機艙/舵機室部分區域已完成油漆美化工作,為試航后順利交船奠定的基礎。
]]>據了解,31.9萬噸超大型原油船是北海造船與EURONAV公司的首次攜手之作,也是北海造船在油船建造領域的又一次重要突破和創新。
該船型由中船船舶設計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自主設計,展現了北海造船在綠色低碳船舶設計領域的深厚實力。船舶總長339.50米,型寬60米,型深30.30米,結構吃水22.50米,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滿足船舶能效設計指數(EEDI)第三階段嚴苛要求。該船未來可配置兩個6000立方米氨燃料儲罐,彰顯了綠色造船的環保理念,為實現船舶“零碳”運營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項目開工標志著北海造船在散貨船、集裝箱船、油船三大主力船型建造領域均實現了系列化、規模化發展。將有力推動北海造船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為公司持續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強勁動力。
]]>據悉,這是北海造船本月內為CMB公司交付的第二艘同類型船舶,該兩艘船的高質量交付,均得到了船東的高度認可和肯定。
至此,北海造船已經為CMB公司成功交付七艘21萬噸散貨船。此次交付的船舶總長300.00米,型寬50.00米, 型深25.20米,結構吃水18.40米,設計吃水16.10米,航速14.節,可達到船舶能效設計指數(EEDI)指標第三階段(Phase Ⅲ)的要求。
北海造船一直秉承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該船采用了先進的氨燃料預留技術,確保了船舶在未來的運營中能夠適應更新的環保要求,體現了北海造船對環境保護的承諾和對未來航運發展趨勢的深刻洞察。
據了解,8月份,北海造船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和高效的工作安排,成功實現了一船開工、兩船試航和兩船交付的五大關鍵節點,確保了生產計劃的順利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