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項目建造內容為兩臺液罐和TCS平臺,單臺液罐長33.2米,容積達到了2650立方米,入級日本船級社(NK)。
該項目建造期間,為進一步提升產品品質,生產過程中嚴格執行了高標準的焊接質量控制,所有焊接接頭均采用精密焊接工藝,確保了液罐的強度與耐久性。此外,燃料罐內部清潔要求尤為嚴格,產品發運前經過多重清潔工序,確保罐內環境達到國際標準的高潔凈要求,為超低溫LNG儲存和運輸提供安全保障,也得到了NYK船東、NK船級社和外高橋造船的充分認可。
華滋能源與上海中遠不斷深化戰略合作,作為雙方合作重點,今年以來,由上海中遠承接的數十艘大型船舶在華滋進行修理并順利開航。修理船舶涵蓋了多種船型,包括散貨船、雜貨船、油輪等。華滋能源專業的技術團隊制定詳細的修理方案,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和規范,確保修理工作的高質量完成,使得這些船舶以嶄新的面貌和更優的性能重新投入到航運市場。
上海中遠憑借其雄厚的實力和廣泛的資源網絡,在船舶修理改裝、海洋工程裝備領域位于世界一流。作為長江口修船業務合作雙方,此次雙方的強強聯手,旨在整合優勢資源,共同開拓市場,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實現資源共享、技術互補,共同提升在船舶領域的核心競爭力。相信在共同努力下,雙方將攜手打造更具競爭力的船舶產品,為推動行業的發展貢獻力量,書寫合作共贏新篇章。
上海中遠海運重工是國內外一流大型特種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修理改裝企業,公司年修理改裝船舶能力約400艘,客戶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世界知名海洋石油服務供應商和全球知名航運公司在中國首選的業務合作伙伴。
華滋能源憑借優異的船塢碼頭設施及地理位置、豐富的船舶工程經驗,積極拓展船舶修理、船舶改裝領域的專業能力,為航運客戶提供高質量、高效益、專業的船舶工程服務,已形成塢修、脫硫改裝工程、壓載水處理系統改裝、系泊改裝等專業能力,并可承接液化氣船等高端船舶的維修和改造業務,年修船能力達120艘。
]]>據了解,“大阪”輪是華滋修船與上海中遠重工近期重點合作項目,該輪本次主要工程包括船殼有機硅油漆、貨倉油漆、艙蓋板反頂油漆、甲板各類機械設備和機艙泵浦等常規保養。
]]>此次交付的兩只燃料罐,每只罐體的內徑達到7米,總長33.6米,使用9鎳鋼作為主材,入級日本船級社。
建造過程中,華滋能源項目團隊在完全按照該公司質量體系執行每道生產任務外,更是先后滿足了三菱現場監造組、三菱日本總部、三菱船廠及船東提出的各種極致的質量要求,最終提前2個月“零意見”交付了該型產品。
該項目也是華滋能源與日本三菱造船在氣體裝備技術領域多年來緊密合作的又一成果,三菱造船作為全球知名的船舶建造企業,在過去的2年多時間,向華滋能源訂造了9船套LNG液貨罐、燃料罐,已全部順利交付,得到了包括三菱造船、今治造船等客戶的一致認可和高度評價。
]]>這一成果標志著日益增長的二氧化碳運輸領域又向前邁進了一步。無論是在船上還是在陸地上,碳捕獲和儲存作為一種減緩氣候變化的技術,其重要性日益凸顯。雖然大多數二氧化碳預計將通過管道運輸,但長距離的海上運輸預計將在該行業中發揮重要作用。
為了支持這一新興市場,南鋼與華滋能源與工程公司(WE)、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SDARI)和DNV簽署了一項聯合開發計劃(JDP),共同研究和開發用于液態二氧化碳運輸船的低溫鋼。
該JDP成功開發了一種新型鋼材料,可用于厚達60mm的液罐建造,并已被設計用于更大的二氧化碳儲罐的設計和建造。DNV 在該領域的全球專家為此項目提供了支持,包括審查材料,還有DNV的驗船師見證了產品的測試并確認其符合DNV規范的要求。
DNV二氧化碳運輸業務發展總監Mathias S?rhaug表示:“液態二氧化碳運輸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新興領域,DNV一直致力于通過船舶入級、聯合行業項目、開發新規范、見證測試新型設計和材料等支持該領域的發展。隨著細分市場的擴大,我們需要能夠提高成本效益的材料,并使新設計能夠推向市場。我們很高興能與南鋼這樣具有前瞻性的合作伙伴合作,期待未來開展更多的合作。”
]]>據悉,該次發運的4臺塔器,1臺為乙二醇進料汽提塔,塔體重量255噸,長度約35.2米;1臺為汽提塔,重量為359噸,長度約47.5米;1臺為MEG塔,重量為331噸,長度約38.9米;1臺為干燥塔,重量為244噸,長度約36.6米。
]]>此次發運的LNG燃料罐,是日本福岡造船建造的系列4艘26300載重噸雙燃料化學品船中的4號船,每個罐體直徑為6.38米,總長為30.43米,可裝載900方液化天然氣。
LNG燃料罐作為一種新型環保設備,具有突出的環保優勢,以LNG作為船舶動力可以大幅減少二氧化碳、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對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減少大氣污染具有重要意義。在該系列項目建造過程中,華滋能源克服了多種困難,從嚴格的設計要求到復雜的建造工藝,以及高標準的過程項目控制,華滋能源始終堅持高標準、高質量,確保產品的卓越性能。
據悉,這也是繼三菱造船、今治造船系列項目之后,華滋能源在日本造船市場的第三個系列完工項目。
]]>近年來,環境氣候問題日趨嚴峻,控制和削減碳排放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巴黎協定》約定,全球主要經濟體將在2050年實現零碳排放。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簡稱 CCUS)是實現上述目標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內容是CO2從工業過程、能源利用或大氣中分離出來,直接加以利用或注入地層以實現CO2永久減排的過程。按照技術流程,CCUS主要分為碳捕集、碳運輸、碳利用、碳封存等環節。液體二氧化碳運輸船是實現碳運輸環節的重要載體。
華滋能源在碳捕集技術領域成果斐然。2024年1月,華滋能源為挪威北極光項目交付了全球首制7500立方米液體二氧化碳貨罐。此前,華滋能源還積極投入液體二氧化碳貨罐新型材料領域的研發工作,聯合多方開展超大型低溫低壓船用低溫鋼研發,并通過了DNV船級社的嚴格認證。
未來,華滋能源將同簽約各方一道,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行業資源整合、規范制定、技術方案開發領域積極投入、密切配合,努力為全球客戶提供標準化產品和優質解決方案,為全球“零碳”目標貢獻技術力量。
]]>該型船由大連造船自主研發,船長約130米,型寬21.2米,結構吃水8米,懸掛挪威方便旗,入級DNV船級社。該船配置由特殊材料加工制作的全壓式C型液貨罐,同時主機配置液化天然氣與船用輕柴油兩種燃料,船舶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水平滿足最嚴格的要求;通過液貨系統首次采用水乙二醇回路,大幅提升了該船對寒冷海域的適用性;應用轉子風帆、氣泡減阻、主機廢氣監測系統及軸帶發電機等多種創新技術, 大幅降低排放水平, 提升了節能效果,滿足最先進的能效設計指數(EEDI Phase III)要求,同時將攻克液貨罐及鞍座強度、大型總段吊裝、振動噪音等一系列技術難題,最終實現綠色、環保、安全、高效、舒適的設計建造理念,設計建造水平處于國際造船領域的最前沿。
與前兩艘船一樣,該船交付后將應用于歐洲二氧化碳捕捉及儲存計劃,收集歐洲工業產生的二氧化碳,運至挪威西海岸地區二氧化碳接收端碼頭加以處理后注入海底地下2600米永久封存,從而減少歐洲地區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以此推進歐洲整體碳中和終極目標。挪威西海岸二氧化碳接收端碼頭計劃于2024年開始運營。
同日,大船海工聯合挪威船級社、中船708所、江蘇華滋能源和德國TGE Marine共同簽署液體二氧化碳運輸船聯合開發協議。根據協議,簽約各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在二氧化碳和船舶領域的優勢,在產業資源整合、行業規范、船舶方案開發、低溫貨物維護系統及存儲裝置研發領域協同配合,共同開發和推廣系列化液體二氧化碳運輸船船型,向全球推廣大船海工的標準化產品方案,為全球CCS產業的發展貢獻力量,為全球CCS客戶提供優質解決方案。
]]>根據《巴黎協定》,全球主要經濟體地區將在2050年實現零碳排放,屆時通過二氧化碳捕捉和封存(CCS)方案將貢獻全球累計碳減排總量1200億噸中的約13%(156億噸),2050當年碳存儲量預計可達60-70億噸。
大船海工早在2019年就開始進入雙碳領域,并承接北極光全球首批液體二氧化碳運輸船項目。目前在建的北極光7500立方米液體二氧化碳運輸船型總長約130米,該船配置有全球首次使用的、由特殊材料加工制作的半冷半壓式液貨灌,同時主機配置LNG與柴油兩種燃料,滿足當下最嚴格的排放要求,并通過應用轉子風帆及空氣潤滑兩種創新技術,大幅降低排放水平,達到最先進的能效設計指數要求。
本次簽約各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在二氧化碳和船舶領域的優勢,在產業資源整合、行業規范、船舶方案開發、低溫貨物維護系統及存儲裝置研發領域協同配合,共同開發和推廣系列化液體二氧化碳運輸船船型,向全球推廣大船海工的標準化產品方案,為全球CCS產業的發展貢獻力量,為全球CCS客戶提供優質解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