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臺當局“自造潛艇”相關計劃始于2016年,2019年5月定下合約工期,2020年11月舉行“開工典禮”。時任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在“開工典禮”上宣稱,“自造潛艇”的動工“展現落實防務自主決心”。
2023年9月,“海鯤號”于高雄舉行命名暨下水典禮,蔡英文主持。據臺媒報道,會場保密措施嚴密,禁止專業軍事記者前往采訪,有消息指當時“海鯤號”的電池和桅桿尚未裝配完成。蔡英文被批評好大喜功,“把潛艦(艇)視為個人歷史定位的重要標的”。
2024年2月“海鯤號”進行“浮船測試作業”時,有報道指,當時“海鯤號”仍有諸多裝備未安裝,幾乎是空船狀態,吃水也不深,露出大半個船身。報道稱,“海鯤號”到臺船公司干塢坐墩后,將裝設電瓶、潛望鏡等設備,以及進行動力等測試,一切符合標準后,才能出海。
當時島內就有不少“專家”稱,“測試即將完成,馬上就可以進行出海測試”。這一“馬上”,直到現在都沒發生,反而在9月傳出尚有70余個項目未通過測試的消息,出海測試恐將拖至明年。
每艘船的價格在7600萬美元至7980萬美元之間,加上備選訂單,4艘新船總價值在3.04億美元至3.192億美元之間。首批2艘預計將于2026年下半年交付,2艘備選訂單確認生效后,預計將于2027年交付。
據悉,中國航運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旗下新加坡和中國香港子公司擁有并運營其散貨船船隊,船隊規模14艘。該船東上一次訂造新船是在2021年,由中國船舶集團北海造船為其建造4艘21萬載重噸散貨船,已分別于2023年3月31日、6月28日和2024年4月18日、6月13日完工交付。
除中國航運股份有限公司的訂單外,臺船國際還于近日與中國臺灣航運公司萬海航運簽訂12+4艘8000TEU甲醇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建造意向書,單船造價在1.025億美元至1.24億美元,若備選訂單全部生效,16艘新船總價值在16.4億美元至24.8億美元,預計將于2027年第三季度至2030年第三季度全部交付。該訂單是臺船國際首次建造雙燃料船,也是臺船國際目前獲得的最大單筆商船訂單。
]]>Seaspan母公司Atlas Corporation在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中透露,Seaspan在今年6月共計簽署27艘集裝箱船建造合同,運力在9000TEU到17000TEU不等,所有新船都已獲得長期租船合同,預計將于2027年至2028年間陸續交付。Atlas尚未披露相關造船合同的具體價值和船廠信息。
根據文件,27艘集裝箱船中的13艘船舶建造合同已被轉讓給“某些被指定人”,包括4艘9000TEU甲醇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4艘9000TEU液化天然氣(LNG)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5艘17000TEU LNG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Seaspan將以光船租賃方式從“被指定人”處獲得這些船舶,并在2027年和2028年交付后長期租給班輪公司;4艘9000TEU LNG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的建造合同已轉讓給客戶;5艘17000TEU LNG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和5艘16000TEU LNG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已經被一家未公開班輪公司預定。
目前圍繞上述合同的交易方信息均未披露,但據克拉克森數據顯示,Seaspan于2024年6月30日與新時代造船簽訂5艘16800TEU LNG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預計將于2027年(4艘)和2028年(1艘)交付。消息人士稱,這5艘船將由馬士基租賃,屬于該公司最新公布的80萬TEU船隊更新計劃的一部分。
作為全球最大集裝箱船租賃商,截至2024年6月30日,Seaspan運營一支由176艘船組成的船隊,總運力達182萬TEU,其中41艘新船的交船期已排至2029年8月。
最新訂單標志著Seaspan自2021年夏季以來時隔近三年再次重返集裝箱船新造船市場。在此前的集裝箱新造船熱潮期間,Seaspan相繼訂造超70艘集裝箱船,其中大部分由中國船廠承建。
]]>該建造意向書包括12+4艘8000TEU甲醇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和4艘8700TEU甲醇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總價值最高將達到約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5億元),該系列新船預計將于2027年第三季度至2030年第三季度全部交付。
根據公告,12+4艘8000TEU甲醇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將由臺船國際承建,單船造價在1.025億美元至1.24億美元,若備選訂單全部生效,16艘新船總價值在16.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7.35億元)至24.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7.46億元)。據中國臺灣媒體報道,該訂單是臺船國際首次建造雙燃料船,也是臺船國際目前獲得的最大單筆商船訂單。
4艘8700TEU甲醇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將由HD現代三湖承建,單船造價在1.135億美元至1.3041億美元,訂單總價值在4.5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2.49億元)至5.216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7.33億元)。
近年來,臺船國際順應航運業節能降碳趨勢,積極投入甲醇雙然料動力集裝箱船的研發設計,為其斬獲該筆訂單奠定了基礎。臺船國際目前在手業務訂單,包含有軍艦及公務船訂單合計15艘,交船日期高雄廠區排至2031年10月,基隆廠至2027年10月。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HD現代三湖近期公開的第二份集裝箱船訂單。上個月,法國航運巨頭達飛海運集團(CMA CGM)與HD韓國造船海洋簽訂12艘15500TEU液化天然氣(LNG)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訂單,HD現代重工和HD現代三湖將分別承建6艘,預計將于2028年6月前交付船東,單船造價約2.22億美元。
]]>臺船國際表示,已順利將“海鯤號”由封閉式組裝工廠,經由浮船移至干塢,確認其水密性能、重量控制、穩度與各艙壓載皆符設計標準。
未來,臺船國際將在干塢進行電力與主機等動力系統的調試,先進行泊港測試(HAT),逐一驗證各項裝備系統是否合乎規范,確保運作無礙后,再進入下一階段海上測試(SAT)。該公司將在保證安全與品質的條件下,逐項完成測試,達成交船目標。
據此前公開報道,“海鯤”號去年9月28日舉行命名及“下水典禮”,但當時并沒有“下水”。
“海鯤”號潛艇排水量約為2500噸,長70米、寬8米。臺媒稱,其主要武器系統為18枚MK-48 Mod6 AT重型魚雷,還會向美方加購潛射型“魚叉”導彈,搭配臺灣中山科學院研制的智能水雷。
]]>據悉,臺灣中信八號大型浮塢日前已正式停靠臺船海昌廠前碼頭,22日深夜時分現場有數十名臺船人員連夜進行吊掛工程,準備讓“海鯤號”潛艦安放順利下水,預計下周完工后開始進行移泊作業,接續會實施海測(SAT)。
該艦由臺船國際建造,按照計劃將在2025年交付使用。去年9月28日在臺船高雄廠舉行命名暨下水典禮,由蔡英文出席并命名為“海鯤號”潛艦。命名典禮后,先進行泊港測試(HAT),也就是須逐一驗證各項裝備系統是否合乎規范,確保運作無礙后,才會實際投入海測(SAT)。
據了解,完成泊港測試后,“海鯤號”潛艦將出海進行不同深度的潛航測試,SAT的最后項目則是發射操雷、驗證戰斗系統性能功效。
]]>上述訂單當前正處于協商階段,有關船舶的具體規格等進一步細節尚未披露,但據稱兩家船東將訂造1800TEU Bangkok Max型集裝箱船或2900TEU支線集裝箱船。在燃料選擇方面,均傾向于甲醇燃料。目前,臺船國際已經為這兩型集裝箱船設計做好準備,該船廠曾為長榮海運建造過10艘2900TEU集裝箱船。
由于尚未正式簽約,該系列新船的交付期也尚未明確。目前大部分亞洲船廠的船位趨于緊張,交船期通常已排至2至3年以后,但臺船國際與亞洲其他船廠有所不同,基于充足的船位,臺船國際最快可實現2025年交船。
航運分析機構Alphaliner在其最近的周報中指出,在過去幾年的集裝箱船“訂單潮”中,由于無法與中國大陸地區船廠和韓國船廠的報價相媲美,臺船國際并沒有實現真正獲利。
值得注意的是,臺船國際已于本月初(1月5日)發布公告稱,該公司董事會決議定向發行私募普通股籌集約20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4.6億元),用于充實營運資金。據當時臺媒報道,此次募資將用于擴大其商船建造等業務,力爭獲得1家亞洲船東的4艘油輪訂單以及上述21艘甲醇雙燃料動力支線集裝箱船訂單。
據了解,臺船國際2015年以前的發展勢頭十分強勁,并借助商船業務實現連續盈利,后受多種因素影響,臺船國際在商船領域的接單競爭力逐漸喪失。經過幾年轉型調整,臺船國際目前專注于商船、海上風電船、石化建設以及防務裝備“國艦國造”等4大領域。
然而,在商船領域,臺灣地區主要航運公司已逐漸轉向中國大陸地區、韓國和日本等船廠下單。2023年,長榮海運和陽明海運均活躍于新造船市場,分別訂造了24艘16000TEU甲醇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和5艘液化天然氣(LNG)雙燃料15000TEU級集裝箱船,但全部由韓國和日本船廠接單。
其中,長榮海運訂造的24艘16000TEU甲醇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由韓國船廠三星重工和日本造船(今治造船、日本造船聯合的合資船廠,Nihon Shipyard)分別承攬16艘和8艘。陽明海運的5艘LNG雙燃料15000TEU級集裝箱船由HD現代重工接獲,計劃于2026年開始依次交付。
若長榮海運和陽明海運的新造船計劃得以實現,將對臺船國際商船領域“復蘇”產生積極影響。
]]>浩克輪認證拖力達157噸,馬力達到1.2萬匹,在“東亞的同類型工作船舶中均屬最高規格”。該輪甲板面積580平方米,載重為2900噸,可應付多種重件運載需求。該船可以進行防噪音氣幕設置、水下探測定位、水下基礎澆注灌漿作業等水下工程作業。
浩克輪搭配DP2動態定位系統,可提供46人住宿,并配有醫療艙、祈禱室、健身房等各項設施,可以提供水下打撈、鉆探、海底電纜、拖運、拖帶、錨定(安錨)、供應船、救難、氣幕、觀測、住宿、運輸補給及海上漏油清除等各項海事工作支持服務。此外,該船符合ABS船級社危險物品、化學物品運輸規范,也可用于海上灌漿作業需求。
據稱,目前全世界范圍內缺少海上施工船,臺船繼去年交付海上風電安裝船“環海翡翠輪”,再次交付“東亞最大拖船”。浩克輪交付后,將成為臺灣省唯一具備大拖力及安放錨碇系泊功能的船舶,有能力執行臺“能源局”規劃的第3-2期示范及3-3期區塊開發浮式風機風場作業任務。
浮式風場開發重點在于浮臺的施工及風機的安裝必須在船塢及碼頭完成,風機與浮臺結合后的尺寸、重量對拖帶和安裝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浩克輪未來將成為專為臺船浮式風機和基礎浮臺拖帶安裝服務的大型安錨拖船,投入離岸風電海事工程市場。
]]>據臺媒報道,臺船此次募資將用于擴大其商船建造等業務,力爭獲得1家亞洲船東的4艘油船訂單、陽明海運的15艘和長榮海運的5艘甲醇雙燃料動力支線集裝箱船訂單。
據悉,在2015年之前,臺船曾連續盈利,主力即來自商船業務,后受多種因素影響,臺船在商船市場的接單競爭力逐漸喪失。
經過近3~5年的轉型調整,目前臺船業務已集中于商船建造、海上風電、石化建設、防務裝備“國艦國造”等4大領域,但商船方面,臺3大航運企業已有近兩年紛紛轉向日、韓、大陸等地訂購,未在臺船下單訂造新船。據了解臺灣行政院已準備推出產業扶植政策,助力臺船搶單,估計將在選后推進。
報道稱,臺船預計如果毛利率能超2%,就可以接單。
]]>該型船全長209.8米、寬32.8米、型深16.8米、滿載吃水11.2米,載重噸達36835噸,設計航速20.2節。甲板上可裝載9層13排集裝箱,貨艙內為6層11排,載箱量可達2988TEU,并設置353組冷藏箱插座。甲板上集裝箱擺放采用混裝式設計,可增加艙蓋及甲板上集裝箱的堆疊重量。
在節能方面,船舶采用低阻線形、高能效螺旋槳、全平衡扭曲緣舵、非對稱舵球及劍艏設計,有助于航行中減少阻力,達到節能省油效果。配置節能主機,提前符合船舶能效設計指數(EEDI)第三階段最高標準,并加裝中度負荷調校及排煙旁通系統(EGB),使其能在常用運營航速(65-85%最大馬力)下更具節能效果。
在環保方面,船舶采用國際最新船舶污染防治法規標準,發動機排煙及污水處理都符合國際海事組織(IMO)Tier II排放標準,較前一代柴油主機減少約20%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另外還配備美國海岸警衛隊認證的壓載水處理系統,能有效防治海水微生物及沉積物因壓載水交換所造成的海洋生態破壞,較IMO認證標準更高,可于全球海域暢行無阻。
在航行安全上,該系列船均取得“智能船舶”SMART(INF)認證,通過建立智能船舶系統,利用各項監控系統及通訊設備收集船舶航行數據及設備運作情況,有助于第一時間了解船舶的狀態,強化船舶安全管理。
這批新船符合美國船級社的CSC及CLP-V船級符號,針對不同運營航線適用不同的集裝箱綁扎拉系力,以提升集裝箱堆疊的層數,使整體集裝箱擺放方式更具彈性。此外,甲板上配備系固結構(Lashing Bridge),有助于抵抗風浪變化,強化集裝箱在航行中的穩定性,為客戶打造安全的集裝箱運輸服務。
據悉,兩艘新船交船后將安排投入亞洲區間航線,強化航線網絡,優化船隊陣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