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 – 龍de船人 http://www.xinludianqi.net 船舶、海工、航運信息服務平臺 Fri, 05 Mar 2021 01:47:00 +0000 zh-Han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http://www.xinludianqi.net/wp-content/uploads/2024/05/20240522095628237-150x150.png 哈爾濱 – 龍de船人 http://www.xinludianqi.net 32 32 哈爾濱工程大學17個專業獲批“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http://www.xinludianqi.net/61446.html Fri, 05 Mar 2021 01:47:00 +0000 http://new.imarine.cn/61446.html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公布2020年度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單的通知》, 哈爾濱工程大學飛行器動力工程、工程力學、測控技術與儀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軟件工程、工業設計、材料科學與工程、數學與應用數學、社會學等9個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土木工程、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信息安全、金融學、化學工程與工藝、英語、法學、思想政治教育等8個專業獲批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截止目前,該學校已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1個。




]]>
特殊的畢業典禮,他代替校長給這位哈工程學子拔穗 http://www.xinludianqi.net/53046.html Sun, 09 Aug 2020 11:25:00 +0000 http://new.imarine.cn/53046.html 據新華社報道,受疫情影響,近日,哈爾濱工程大學的一位研究生在家參加了畢業典禮,爺爺代替校長替他撥穗,這一幕溫暖又充滿愛意。


不過,有網友發現一個細節,因為太開心,爺爺忘了把畢業證書遞給孫子~


https://v.qq.com/x/page/q313234r69a.html

]]>
哈爾濱工程大學南安普頓海洋工程聯合學院成立 http://www.xinludianqi.net/48726.html Tue, 05 May 2020 15:01:00 +0000 http://new.imarine.cn/48726.html 近日,教育部批準中英首個船海特色合作辦學機構——哈爾濱工程大學南安普頓海洋工程聯合學院成立。


聯合學院開展本科學歷教育,開設船舶與海洋工程、輪機工程、自動化和水聲工程等4個本科專業,計劃于2020年9月開始招生。

聯合學院采用“4+0”雙學位培養模式,學生同時在兩校注冊,擁有雙學籍,可同時獲得哈爾濱工程大學本科畢業證書、學士學位證書和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學士學位證書。

哈爾濱工程大學和南安普頓大學具有相似的學科方向和研究型大學定位,自上世紀90年代起,兩校在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方面就開展了合作,2013年兩校簽署全面合作的諒解備忘錄,2017年共同承辦了中英人文交流機制第五次會議的重要活動——“中英綠色海洋科技創新論壇”。

英國南安普頓大學成立于1862年,是英國“羅素大學集團”成員,2020年,該校QS世界大學排名第97位,被公認為世界頂尖工科研究型大學之一,在船舶海洋領域的研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其船舶海洋、聲學和光學學科位于世界頂尖水平,是世界五大海洋研究中心之一。

]]>
哈爾濱工程大學三方共建大數據與智能應用聯合實驗室 http://www.xinludianqi.net/47701.html Mon, 13 Apr 2020 03:18:00 +0000 http://new.imarine.cn/47701.html 4月11日,由哈爾濱工程大學計算機學院、黑龍江省科學院智能制造研究所和黑龍江建投集團大數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三方共建的“大數據與智能應用聯合實驗室”簽約儀式在華旗飯店會議中心舉行,三方將充分發揮在學科與科研、產業及人力資源等方面的優勢,促進科技創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哈工程校長姚郁、黑龍江省科學院黨組書記趙梅、黑龍江省建投集團董事長張起翔及哈工程計算機學院負責人出席儀式。

大數據與智能應用聯合實驗室

三方共建大數據與智能應用聯合實驗室聚焦行業和產業需求,開展應用基礎研究,現代工程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究,培養優秀創新人才和團隊,引領行業技術進步,牽頭參與制定國家行業標準,引領和帶動該省科技進步,為提升哈工程在大數據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動大數據與工業互聯網行業科技進步提供有力支撐。

]]>
哈爾濱工程大學和海工聯盟創新中心加入DNG GL開放仿真平臺(OSP)項目 http://www.xinludianqi.net/39655.html Tue, 25 Sep 2018 06:43:00 +0000 http://new.imarine.cn/39655.html





9月20日,哈爾濱工程大學(HEU)和海工聯盟(CODIA)創新中心簽署了作為合作伙伴加入開放仿真平臺(OSP)國際聯合工業項目(JIP)。DNV GL代表該JIP項目四家發起單位在上海與之分別簽署了合作協議。

模擬仿真技術在當前船舶及海工全生命周期各個階段被廣泛地采用。 但是,由于建立各類仿真模型的成本還是相當大而重復交叉使用受到諸多限制,因此模擬仿真的潛力并沒有被完全開發利用起來。基于汽車工業已開發的標準,我們致力于在海事行業也建立類似標準,從而可以重復使用仿真模型并進行多方協作的系統級模擬仿真。

DNV GL, Rolls Royce Marine, SINTEF Ocean and NTNU 作為四家發起單位,在2018年初同意一起合作以開發一種開放仿真平臺技術,進而從數字孿生技術中釋放更多的可能性及潛力。同時,旨在引導全球海事行業各方的廣泛參與從而提供一種能涵蓋設計、審核、集成、調試以及營運復雜信息物理融合系統的解決方案, 而面向全球海事行業發布邀請參與并據此啟動了國際聯合工業項目(JIP)。

數字孿生是在數字化世界里,對一艘真實船舶或海工裝置包括了各類系統、融合了所有相關信息的數字化再現。利用數字孿生將使得進行設計優化、營運、生產以及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續使用成為了可能。

開放仿真平臺項目是一個旨在建立關于數字化模型及系統仿真的海事行業標準的聯合工業項目,從而將允許行業各方可以重復使用模型并更安全、更經濟高效地建立現有及未來資產的數字孿生模型。該聯合工業項目的成果將包括多方協作分享仿真模型的基礎共性技術、以及一個用于建立產品、系統以及整船或海工裝置的數字孿生模型的開放性行業平臺。

船舶設計方、設備系統制造商、船廠、船東、船舶運營方、船級社、研究機構及大學都是可考慮的合適合作伙伴并將從聯合一起更快地研發創新中獲益。該聯合工業項目除了4家發起單位外,從海事界已經吸引了18位全球合作伙伴加入。隨著哈爾濱工程大學以及海工聯盟的加入,我們將能把中國作為全球最領先的海事國家之一,帶進這個全球研發倡議中。并從該聯合工業項目以及隨后的項目成果中受益以進一步支持中國國內行業的發展。

]]>
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蕩起雙槳 乘風遠航 http://www.xinludianqi.net/4070.html Tue, 12 Jan 2016 02:00:00 +0000 http://new.imarine.cn/4070.html   “創新”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動人而具有誘惑力的詞語,我校船舶與海洋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以行業需要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培養為目標,切切實實地使這個詞不再只是個“動人的傳說”,從練好實踐創新基本功到專業性科學素質養成再到個性化創新實踐,充分激發、引導、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中心在這些方面“挖空心思”,形成了從課內延伸至課外,全過程培養學生創新和提高動手實踐能力的實驗教學理念與平臺,“雙槳合力,船行千里”,學生真刀真槍地在實踐中“騰挪跌宕”,練就一身“真功夫”。

創新:乘風遠航

從外觀看,“偏安一隅”的42號樓,不太起眼又有點神秘,近兩年來這里的“人氣兒”卻逐漸旺了起來,“一到晚上更是燈火通明”,好多熱衷實踐創新的學生,石振強、趙小林、武昕竹他們有段時間一下課就往這跑,簡直把這當成了“家”。

船舶與海洋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的一部分“海洋工程多功能深水池實驗室”就坐落在這里,穿過實驗室的“大水池”,你會發現原來還別有“洞天”,在里間專門開辟出上下兩間房間用于大學生科技創新。走進去一探究竟,你就會明白其中緣由。這里好似大學生科技創新的“孵化”基地,不僅為學生科技創新提供創新實踐工作區——場地、器具、材料、電腦設計調試區等物質基礎和創新實踐作品展示區——擺滿了五顏六色、各種形狀、功能的船模和海洋工程相關的模型,很多還是在一些校內外甚至是國賽中拿了大獎的作品,還有專門的老師負責對學生科技創新進行指導,其他的老師也經常過來“轉轉”,為學生們出出主意、引引路子。就是在這里,很多學生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化為科技創新作品。

“這里的環境寬松、自由,只要有創新的興趣,無論是不是有立項的創新,都支持和歡迎,沒有立項的創新活動使用材料都免費。”學院團委書記賈剛老師介紹說。作為實驗教學的課外延伸和拓展,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是中心全過程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很大重視,學生們在老師的激發、引導下,創新熱情高漲,創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創新綜合素質得到很大提高,在全國機器人大賽、全國節能減排大賽、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大賽等多個高水平大學生科創賽事上屢屢獲獎。

“我們這個發電浮箱的工作原理,來源于實驗課上老師的啟發所產生的靈感。”已經獲得保研資格的武昕竹和另外3個伙伴在2013年的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大賽上設計的作品“多體浮箱液動發電裝置”獲得了一等獎,“看到自己親自動手做出來的東西,是一件很自豪的事。”在那次比賽中哈爾濱工程大學共有4個隊獲得了一等獎。

“創新實踐,打開了我的思維,引領我進入了一片新天地。”大四學生趙小林和伙伴們的作品“基于潮流能發電技術的海水淡化工程船”在很多國賽中“拿獎拿到手軟”,最近他又被省科技廳“相中”,免費參加了名額僅為20人的2012年黑龍江省創新方法理論(TRIZ理論)實踐者培訓班學習。

為了管理、組織好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中心老師指導、幫助成立了一支學生自我管理的科技創新組織“睿思”協會,“睿思”的含義是“睿明智機,博學善思”,協會的會標是一艘乘風破浪的藍色帆船,象征著大學生創新乘風遠航。

理念:“四三二”齊步走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開展實驗教學的核心所在,我們要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不斷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幫助學生形成創新型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的實驗教學理念體系。”中心主任馮峰教授介紹說。

從2009年中心獲批建設國家級示范實驗教學中心以來,傳承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在實驗教學方面積累的經驗,優化結構、整合資源,以中心主任馮峰為首的實驗教學團隊進一步深入思考、凝練實驗教學理念,形成了“建四新(新體系、新內容、新方法、新手段)、抓三基(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操作)、提雙能(綜合科學素質、創新能力)”的實驗教學理念,引入現代化學實驗教學手段,改革實驗教學方法,進一步提高實驗課教學效果。

中心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按照興趣養成、基礎厚重、專業扎實、綜合交叉、創新提高的原則,拓展綜合性與設計性的實驗內容,采用循序漸進、“進階”式實驗教學方法和開放、互動式實驗模式。將實驗項目分門別類,從低到高、從基礎到綜合、從基本能力到綜合能力培養逐級提高,形成“進階”式實驗教學體系。實驗內容和難易程度“層次加深、步步登高”,使學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系統地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中心把開設的90余個實驗項目像菜單那樣列出,不同年級、階段的學生可以依據興趣“點菜”。學生還可以自己設計實驗項目,嘗試創新。這種互動與開放式實驗模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科學素質在實踐中逐步養成。

中心在教學手段上引入新技術和現代化實驗手段,實現了虛擬仿真教學和遠程教學。學生在數字化造船實驗室里,通過船舶運動仿真模擬操縱器、船舶與海洋實踐綜合仿真軟件和系統,可以身臨其境地觀看、了解、學習船舶設計、制造的整個過程;數字化造船實驗室還設有網絡多媒體教室,架設了高速光纖專用網絡,進行遠程教學。美國休斯敦“能源谷”和德州農工大學的“柔性教授”通過網絡與學生進行教學互動,將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時教授給學生,使他們掌握國際先進的前沿知識。

在教學中,中心的教師把研究型教學的思想貫穿各級實驗教學的始終,鼓勵學生把學習與研究結合起來,在學習中研究、在研究中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教師結合在研課題,提煉、分解出合適的研究問題,指導學生完成演算、驗證、試驗和總結。一些研究內容較深入的題目已獲得學校的實驗教學改革立項的資助。

中心根據自身的特點建立了以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中心為實踐平臺的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形成了以《3C-CLASS》創新實踐選修課程(“創新思想激發平臺(Creation)”、“網上溝通平臺(Communication)”、“實驗室條件預約平臺(Come ture)”)及“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五四杯”科技創新活動為主體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實驗室和導師直接進行類似研究生階段的科學研究,同時他們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一些專業課程,與實驗研究相互促進。

平臺:不只是吸引

對于去年剛讀大一就參加了全國航母設計大賽的姜岸來說,入學時,黃勝教授等“大牌”教授關于船海知識的通識教育講座激發了他對本專業和航母模型制作的濃厚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船舶與海洋工程實驗教學中心以激發興趣為起點,吸引學生投入實踐創新中來,然而“不只是吸引”,在學生在“興趣激發平臺”中埋下實踐創新的種子后,悉心培育、呵護、引導這粒種子萌芽、成長,在“科學素質養成平臺”中打好從事科學研究、實踐創新的基本功,有志于個性化創新與實踐的學生可以進入到“創新與實踐培育平臺”中獲得創新實踐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興趣激發教育平臺”重視零起點教育,普及專業基礎知識。對入學新生進行一系列的專業通識教育,邀請國內外、校內外知名專家為本科生開設系列講座,派他們去船廠和艦隊進行認識性實習,激發學生對專業知識的興趣和熱情;“科學素質養成平臺”是中心從“厚基礎、寬口徑”的人才培養目標出發,加強學生的船舶力學基礎知識教育,開設了演示性、驗證性、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課程,對本科生開設了力學基礎實驗、專業實驗以及專業軟件培訓等實驗項目90余項,達到科學素質的養成目的;“創新與實踐培育平臺”即船舶與海洋工程實驗教學中心設立的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中心,以激發學生創造與探索精神的創新與實踐培育平臺。3個平臺之間相互關聯、互為銜接和補充,構成一個完整的實驗教學大平臺,形成重視實踐創新的良好環境和氛圍。

“實驗教學要以學生為本,所有的科研實驗室都應為教學服務,為本科生人才培養服務。”中心副主任郭春雨、力學基礎實驗室主任張洪雨均對此堅定不移。在船舶海洋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的實驗室大平臺中,有承擔全校力學基礎實驗教學的船舶與海洋工程力學基礎實驗室,全天候開放,以滿足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實驗和實踐;有國內首座循環水槽、造價昂貴的大型設備,以及供學生測試船模性能的靜態、動態水池等專業實驗室;還有虛擬仿真造船全過程的數字化造船實驗室,這些一流的硬件平臺為船舶海洋工程及相關或相通專業的學生提供了創新實驗的“十八般兵器”。

]]>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