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修訂MSC.402(96))決議的建議》旨在全面審查救生艇和救助艇、降落設備和釋放裝置的維護保養、徹底檢查、操作試驗、檢修和修理有關方面的要求以應對執行方面的挑戰,提出了多項修改建議。欽州海事局針對救生艇的空氣供給系統以及水噴淋系統在決議中相關要求的缺失,目前僅依據各船旗國要求進行維保、檢查檢修與測試的問題,對上述系統在年檢等方面的測試檢查要求提出了具體的規定建議。最終與其他有關該決議的提案一起整合,聯合成功向國際海事組織提交提案。
下一步,欽州海事局將持續積極跟蹤國際海事組織的發展動態和研究熱點,持續提升國際海事履約水平,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貢獻欽州海事方案。
提案主要內容
2023年7月,在國際海事組織理事會上,多明戈斯競選成功。現任秘書長林基澤將于2023年12月31日卸任。多明戈斯任期四年,從2024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
國際海事組織(IMO)第33屆大會于11月27日至12月6日在英國倫敦舉行。
]]>除中國外,希臘、意大利、日本、挪威、巴拿馬、韓國、英國、美國、利比里亞也當選A類理事國。
國際海事組織高度贊賞中國在參與全球海事治理、促進海運發展方面的成績和貢獻,期待未來與中國進行更加緊密的合作。
國際海事組織秘書長 林基澤: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中國是國際海事組織溫室氣體減排發展和成就的關鍵貢獻者。我對中國的參與、支持和貢獻感到非常高興。
國際海事組織候任秘書長 多明戈斯:中國作為一個海洋大國,帶來了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從技術、港口運營、海員培訓方面,以及在造船、船舶設計、船舶回收等方面的創新,都使得中國成為國際海事組織的關鍵成員之一。
與會各國代表也對中國再次連任A類理事國表示祝賀,特別指出中國在綠色航運方面的轉型值得借鑒,期待未來中國在全球海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上起到引領作用。
丹麥海事局官員 安娜:對于丹麥來說,在綠色、安全航運方面,中國的經驗非常有借鑒價值。中國正在推動對這一領域的改善,我們非常期待與中國在航運綠色轉型方面加強合作。
比利時海事安全部門官員 魯夫:中國繼續保持作為航運業關鍵參與者的角色,不斷提出適用于航運業的新技術、新發明以及更環保的技術。這樣,我們就能擁有更好的環境和更好的航運業。
國際海事組織是負責海上航行安全和防止船舶造成海洋污染的聯合國專門機構。理事會是國際海事組織的重要決策機構,由兩年一度的大會選舉產生。根據《國際海事組織公約》,大會共選舉產生了40個理事國,其中A類理事國為10個航運大國,B類理事國為10個海上貿易大國,C類理事國為20個代表世界主要地理區域的重要海運國家。
來源:中央電視臺、央視新聞客戶端
]]>目前,法國已經成為《HNS公約》2010年議定書的第七個締約國,標志著向公約生效邁出了關鍵一步。《HNS公約》生效后,將為包括石油和化學品在內的海上運輸有毒有害貨物造成的損害提供責任和賠償制度。該公約還涵蓋污染損害;火災和爆炸風險;生命損失或人身傷害以及財產損失或損壞等。
《HNS公約》生效必須滿足兩個標準:獲得12個國家批準(包括總噸位不少于200萬噸的4個國家);締約國應付攤款人員在上一日歷年度收到至少4000萬噸(目前為1700萬噸)向總賬戶攤款的貨物。
IMO表示,此次法國交存加入文書有望激勵其他西歐國家盡快批準《HNS公約》,從而滿足該公約的生效條件。IMO一直與國際油污賠償基金(IOPC Funds)密切合作,鼓勵各國批準《HNS公約》2010年議定書。
]]>2009年5月15日,《香港公約》在國際安全與無害環境拆船公約外交大會上通過。其目的是確保船舶在運營壽命結束后的回收階段,不會對人類健康、安全和環境構成任何不必要的風險。《香港公約》包含“從搖籃到墳墓”的概念,處理與船舶回收有關的所有環境和安全問題,包括以安全和無害環境的方式負責任地管理和處置相關廢物流。公約規定了船東、船廠、拆船廠、船旗國、港口國和回收國等所有相關方的責任和義務。
該公約的生效條件為:不少于15個國家批準、接受、認可或加入《香港公約》;成員國的商船總噸位不低于全球商船總噸位的40%;成員國過去10年的最大年度總拆船量合計不低于其商船總噸位的3%。
目前,所有條件已得到滿足,《香港公約》將于2025年6月26日生效。
一旦《香港公約》生效,用于回收的船舶將被要求在船上攜帶一份危險材料清單。經授權的船舶回收設施將需要為每艘將被回收的船舶提供一個具體的船舶回收計劃。各國政府也將負責確保其管轄范圍內的回收設施遵守公約規定。
截至目前,已有22個國家加入《香港公約》,其中包括:孟加拉國、比利時、剛果共和國、克羅地亞、丹麥、愛沙尼亞、法國、德國、加納、印度、日本、利比里亞、盧森堡、馬耳他、荷蘭王國、挪威、巴拿馬、葡萄牙、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爾維亞、西班牙和土耳其。
這22個締約國約占全球商船總噸位的45.81%。在過去10年中,這些國家每年的船舶回收量合計為23,848,453總噸,相當于所需回收量的3.31%。
據悉,孟加拉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船舶回收國之一,而利比里亞是世界上按噸位計算最大的船旗國之一。
2023年6月26日,孟加拉國常駐國際海事組織(IMO)代表、高級專員Saida Muna Tasneem女士在倫敦IMO總部向IMO秘書長林基澤(Kitack Lim)交存了加入書。同日,利比里亞海事局局長兼首席執行官Lenn Eugene Nagbe閣下也向林基澤交存了加入書。作為全球最大的船旗國之一,利比里亞的加入使其達到了促使公約生效的噸位標準。
對此,IMO秘書長林基澤表示:“祝賀孟加拉國和利比里亞于今年6月交存加入書,從而使《香港公約》、全球安全與無害環境拆船制度在24個月內生效。對IMO而言,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時刻,對國際航運業、海洋環境,特別是對全球拆船國家的工人和當地社區來說,這將是歷史性的進步。孟加拉國作為主要的船舶回收國,近年來在完善其船舶回收法規和標準以滿足《香港公約》的要求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我真誠地感謝孟加拉國政府及時作出加入的決定,并借此機會感謝挪威政府對IMO實施的孟加拉國安全與無害環境拆船項目(SENSREC)的持續支持,該項目使孟加拉國加入《香港公約》成為可能。同時,我還想對利比里亞表示最深切的感謝。作為全球最大的船旗國之一,該國加入《香港公約》將大幅推動利比里亞監管框架的發展,并使其達到了公約生效的噸位標準。”他補充說:“將邀請其他尚未成為《香港公約》締約國的國家盡快加入。”
孟加拉國常駐IMO代表、高級專員Saida Muna Tasneem表示:“通過加入《香港公約》,再次證明了孟加拉國作為一個主要船舶回收國對環境安全和可持續船舶回收方面的全球領導地位和承諾。孟加拉國感謝IMO秘書長林基澤及其團隊、挪威政府和其他國際組織對孟加拉國船舶回收業的持續支持。”
利比里亞海事局局長兼首席執行官Lenn Eugene Nagbe表示:“作為全球海洋事務的杰出伙伴,利比里亞通過頒布和遵守有助于指導海洋活動的法律和條例,承擔起確保整個行業采取安全和對環境負責的做法的既定責任。因此,我們非常自豪地交存了經批準的《香港安全與無害環境拆船公約》,從而達到了這一至關重要的國際公約最終生效的必要條件。作為一個主要的船旗國,該公約的生效將使利比里亞的監管框架能夠為海運業的利益發揮作用,并為全球和利比里亞的船舶回收市場帶來更多投資機會。”
]]>這項計劃是在一個致力于降低船舶溫室氣體排放的閉會期間工作組上達成的。
如今,該工作組提出的協議將在 6 月份舉辦的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 (MEPC) 會議上進行進一步討論。
在中期措施的具體建議方面,該工作組也取得了一些進展。
海事咨詢公司 UMAS 對會議的結果表示歡迎,稱其為“重大進展”。
]]> 國際海事組織官網
III分委會中文全稱為“履行海事組織文書分委會”,是國際海事組織海上安全委員會和海上環境委員會下設的七個分委會之一,承擔接收與分析港口國監督數據,并持續審議港口國監督程序等主要職責。
此次提案旨在倡議III分委會在第7次會議上對制定登輪檢查的臨時替代性措施進行討論,并修訂港口國監督程序,制定相應的指南,以為各成員國因特殊原因無法登輪情況下的港口國監督活動提供指導。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球港口國監督活動受到嚴重制約,包括中國在內的各成員國港口國監督數據大幅下降,無法對低標準船舶形成高壓態勢,導致船舶不能遵守國際公約標準的情況大量出現,對海上交通安全和船員權益造成了嚴重影響。
廣州海事局持續關注國際海事資訊動態,以新型冠狀肺炎全球大流行對港口國監督和航運業帶來的不利影響為切入點,確定將“在特殊原因而無法登輪情況下,各成員國可采取遠程港口國監督這一臨時性替代措施”作為提案方向。在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廣東海事局的專業指導下完成提案撰寫工作,成功提交至國際海事組織。
疫情以來,廣州海事創新工作理念,推進“互聯網+”監管模式,在全國海事系統探索“遠程港口國監督檢查”的道路上走在前列,并率先提出“線上文書檢查+登輪模塊檢查”的港口國監督檢查模式,共享國際海事管理“廣州經驗”,有效減少了船舶等待成本和對碼頭、錨地資源的占用,港口生產潛力進一步釋放,口岸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來源:廣州海事
考慮到海員換班危機及需要優先為海員接種疫苗的緊迫性,IMO秘書處制訂了《優先為海員接種疫苗的建議行動》決議草案。
會上,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航運公會、國際運輸工人聯合會、世界航運理事會等政府間和非政府間組織,以及中國、新加坡、美國、法國、希臘、丹麥等30多個IMO成員國發言,支持通過該決議草案。
會上再次肯定了海員為保證國際物流供應鏈穩定暢通所發揮的重要作用。與會代表團一致認為,為海員優先接種疫苗的行動應該務實、可行、靈活,兼顧不同國家的國情和整體策略。
中國代表團發言介紹了中國政府為保障海員健康開展的工作。包括制定船員疫情防控指南,開展船員上船遠端核酸檢測,為患病船員實施人道主義救助,將海員列入優先接種疫苗的人群等。
截至目前,中國已對1145名傷病海員提供岸上緊急醫療服務包括新冠肺炎的治療,其中包括外籍海員780人;已完成接種遠洋海員80300人。中國已經啟動了為海員簽發“疫苗海員證”的建設項目。
會上還審議了法國建議成員國就疫苗接種情況進行信息溝通的提案,對此表示同意。
來源:海上安全專業研究委員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