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宇造船海洋集團從2003年起每年都被列為禁止交叉持股企業集團。根據韓國相關法律規定,資產總額超過10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53億元)以上的企業集團被禁止交叉持股。
據龍船此前報道,今年5月韓華集團通過收購超1.04億股新發行的股票,持有大宇造船海洋49.3%的股份。其后,大宇造船海洋正式更名為韓華海洋。
]]>韓華海洋將與母公司韓華集團一起,通過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和特殊船舶領域的技術能力,為涵蓋陸海空的韓華國防產業助一臂之力,使其進入新階段。而此前預計會面臨難關的“工會協商”也將進入收尾階段,有望迅速實現經營正常化。
5月23日,大宇造船海洋舉行臨時股東大會,會議表決通過了包括變更公司名稱等在內的公司章程變更提案。在當天的股東大會上,包括代表理事在內的3名內部理事和其他非執行董事1名、外部董事5名等共計9名理事和監察委員的任命提案也順利通過。這將是大宇造船海洋45年來第二次品牌重塑,上一次發生在1978年被大宇集團收購期間,當時更名為大宇造船工業。2002年變更為大宇造船海洋,并沿用至今。
據悉,韓華海洋首任代表理事為韓華支援部門副會長權赫雄(音譯),他被認為是韓華集團總裁金升淵(音譯)的親信。前韓華道達爾能源公司代表金宗瑞(音譯)和前韓華能源代表鄭仁燮(音譯)一同被任命為公司董事。而被選為下任韓華集團負責人,且目前正實際領導集團的副總裁金東寬(音譯)則作為其他非常務理事成為理事團成員之一,將發揮支持韓華海洋經營正常化的作用。
在股東大會后,當天韓華集團將完成對大宇造船海洋的2萬億韓元增資,使其成為擁有49.3%股份的大股東,并最終完成收購程序。通過吸收大宇造船海洋的專業造船能力(如潛艇和驅逐艦),韓華集團距離實現其成為“韓國版洛克希德·馬丁”的夢想又近了一步,在其現有的航空航天和陸地防御業務中增加了海事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韓華集團曾于2008年首次試圖收購大宇造船海洋,并被選為首選競標者,但由于全球金融危機和韓國產業銀行(KDB)拒絕接受韓華集團提出的分期付款要求,因此收購計劃“流產”。
此后,韓華集團再次嘗試收購大宇造船海洋,并在去年9月通過政府磋商被選定為收購主體。在得到海外競爭管理機構(中國、歐盟、土耳其、越南、英國、日本和新加坡)的批準后,于今年4月成功突破最后一道關卡——獲得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批準。
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表示,韓華集團收購大宇造船海洋可能會對艦艇和艦艇配件等國防工業產品招標過程中的競爭產生限制性影響,因此在批準收購時提出了包括禁止歧視競爭企業及泄露商業秘密等3個附加條件。隨著收購程序的完成,預計經營正常化工作將正式開始。
根據大宇造船海洋公布的今年第一季度報告,雖然赤字規模有所減少,但仍然出現了628億韓元的營業虧損,負債比率達到1858%。
另外,收購期間工會突然要求的“對受韓華收購大宇造船海洋影響的工人進行賠償的問題”也已得到解決,并達成了臨時協議。被稱為最敏感的工會焦點問題得以解決,意味著韓華海洋的經營正常化預計將更快實現。
據稱,韓華集團和大宇造船海洋于19日舉行了一次工作會議,并達成一項臨時協議。其內容為:在達到銷售目標時支付基本工資的300%作為績效獎金。事實上,這是一種有條件支付,以回應工會要求。該款項將在明年年初支付,取決于公司是否達到當年的收入目標。具體目標將由雙方在未來確定。
此外,韓華集團的長期工作獎勵制度也將適用于現有的大宇造船海洋工人。
大宇造船海洋相關人士表示:“工作組確實就支付績效達成了初步協議,計劃在5月份通過撰寫聲明來最終確定,韓華和大宇造船海洋工會為了韓華海洋的未來正在進行很多對話。”
]]>根據5月8日舉行的特別董事會會議,決定對大宇造船海洋的公司章程進行修改。擬議修改包括變更公司名稱、任命內部和外部董事。這些修改的最終批準將在5月23日召開的臨時股東大會上進行表決。
隨著公司章程的修訂和實施,DSME將正式更名為韓華海洋。此次品牌重塑標志著DSME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意味著該公司開啟了新的歷史篇章。這將是45年來DSME第二次更名,上一次發生在1978年被大宇集團收購期間。
此舉是在4月份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FTC)有條件的批準韓華集團的收購后宣布的。期待已久的韓國監管機構的批準標志著DSME收購過程中的最后一道障礙被清除。在此之前,此次收購已獲得中國、歐盟、土耳其、越南、英國、日本和新加坡的批準。
近年來,DSME面臨眾多挑戰,二十多年來一直由韓國國營發展銀行(KDB)控制。在此期間,DSME曾多次嘗試尋求買家收購,但均未獲得成功。如今,“歷經磨難”的DSME終于迎來新東家——韓華集團。據悉,2022年12月,韓華集團和DSME簽署了價值1.5億美元的收購協議。
根據商定的條款,韓華集團將通過收購超1.04億股新發行的股票,持有大宇造船海洋49.3%的股份。同時,KDB將保留其28.2%的股份。這一戰略舉措有望使韓華集團成為海運業的主要參與者,進一步豐富其在國防和能源領域的投資組合。
展望未來,DSME旨在利用其在海運業的專業能力和競爭力,將重點聚焦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和集裝箱船,同時追求高附加值合同并推進造船業的環保舉措。
今年到目前為止,DSME已接獲價值10.2億美元的LNG運輸船訂單。
]]>該船名為“Seaways Enterprise”,載重量30萬噸,于2023年4月交付,與該批次首制船“Seaways Endeavor”的交付相隔一個月。
除已交付的兩艘船外,International Seaways還有一艘新建船在大宇造船海洋建造,預計將于2023年第二季度交付。這三艘LNG動力的VLCC于2021年下單訂購,交付后全部由英國船舶管理公司V.Group管理。新船均與能源巨頭殼牌簽訂了七年定期租約,并通過售后回租安排進行融資,固定利率約為425個基點。
據International Seaways稱,該公司在2021年與一家石油巨頭合作,以低于當前造價35%以上的價格建造了這三艘VLCC。
除了訂購新船,International Seaways在二手船市場也很活躍,該公司根據售后回租安排下的期權購買了兩艘2009年建造的阿芙拉型油輪。其中一艘于2023年3月交付;另一艘于2023年4月交付。
同時,International Seaways還在今年一季度出售了一艘2008建造的MR型油輪,凈賺1000萬美元。這家船東一季度的凈利潤為1.73億美元,而2022年同期凈利潤為-1300萬美元。過去三個季度的累計凈收入超過5億美元。
]]>大宇造船海洋玉浦船廠員工正在進行焊接作業據稱,HD韓國造船海洋、大宇造船海洋和三星重工為提高今年的生產效率,決定在去年的基礎上擴大設施投資規模。隨著接單量的改善,船廠工作量也將隨著增加,但由于勞動力短缺,需不斷增加自動化、機械化領域的投資。
據韓國造船業近日透露,HD韓國造船海洋下屬的3家造船子公司和大宇造船海洋、三星重工計劃今年在造船、海洋領域共投資8492億韓元。相較于去年的5047億韓元,增加了3445億韓元(68.3%).
在這些船企中,HD現代三湖重工的投資規模增幅最大,計劃今年投資3316億韓元,比去年的1247億韓元多出近3倍。其中,1102億韓元計劃用于2號舾裝碼頭的擴建,工程完工后,可以擴大在LNG運輸船貨艙安裝保冷材料的工作,預計每年LNG運輸船的生產能力也將從目前的8艘增加到10艘。
HD現代重工今年在造船、海洋領域的投資規模定為662億韓元,略高于去年的620億韓元。HD現代尾浦造船在去年1078億韓元的基礎上,將追加577億韓元的預算。
此前,HD現代重工通常以手工作業的方式切割大型船舶強度的構件,但通過開發自動化設備,不僅能夠將相關業務的一天工作時間縮短50%,還能降低切割誤差。同時,切割工人也無需直接提舉或搬運重物,具有預防筋骨疾病的作用。
大宇造船海洋和三星重工也表示將擴大投資規模。大宇造船海洋今年將在造船、海洋領域投資2422億韓元,比去年增加了898億韓元(58.9%)。而三星重工今年的投資額定為1515億韓元,相較于去年增加了937億韓元(162.1%)。重點是培養利用人工智能(AI)、機器人制造革新以及建造需求不斷增加的環保船舶的能力。
據悉,隨著訂單量的增加,在人力資源不足的情況下,三大船企以機械化、自動化為核心的投資將持續進行。今年第一季度末,韓國造船業的未完訂單量為724艘,共計3865萬CGT,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6.6%,創造了近5年來的歷史新高。
由于訂單充裕,三大船企甚至出現了“人力爭奪”的現象。現代重工去年年底的員工人數比2021年底增加了1000多人,但同期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的員工分別減少了568人和173人。
韓國造船業有關人士表示:“要想確保人力,不僅要提高報酬,還要改善工作環境,以危險作業領域為核心,保持擴大機械化、自動化投資的基調。”
]]>
據悉,這是DSME今年披露的第三份訂單,均涉及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建造領域。
今年2月份,DMSE與大洋洲未具名船東簽訂了2023年首份建造合同,價值約2.48億美元,將于2027年第一季度交付,
一個月后,DMSE獲得希臘最大航運公司Angelicoussis集團旗下的Maran Gas Maritime兩艘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訂單,價值約5.17億美元。新船將在2027年上半年交付。
]]>
根據協議,兩家公司將利用基于電力分析的數字技術ESA(Electrical Signature Analysis),研發能夠診斷和維護在航船舶設備狀態的智能設備狀態診斷解決方案,并在市場技術競爭中搶占先機。
據介紹,智能設備狀態診斷解決方案的核心是光譜分析技術之一的“ESA”,通過分析電源(電流、電壓)信號的特性,可以監測設備狀態、及早感知異常情況并進行診斷。該解決方案完成研發后,可以擴大分析對象的范圍,并有望實現更精細的診斷。
通過這種方式,船東可以降低船舶運營成本,感知船舶關鍵設備的狀態,不僅可以提高設備維護和庫存管理效率,還可以確保船舶運營的安全性。
大宇造船海洋通過自主研發的智能船舶平臺 DS4(DSME Smart Ship Platform)所擁有的技術能力和積累的數據等,引領此次聯合研發項目。
GE Power Conversion將利用其分析解決方案,支持與大宇造船海洋的技術集成。該公司主要涉及電力轉換相關技術,擁有電力推進系統(EPS)、動態位置控制裝置(EPS)、Arctic POD制作等多種成果。
大宇造船海洋相關人員表示:“通過此次合作,兩家公司向開啟自主航行船舶時代又邁進了一步。公司不會就此止步,而是將集中所有力量,走在海洋移動相關未來技術研發領域的最前沿。”
大宇造船海洋計劃在2024年之前完成該解決方案的聯合開發,并搭載在該公司建造的船舶上。
]]>
大宇造船海洋表示,2022年,公司的銷售額比上年攀升8.3%至4.86萬億韓元(約合259.52億元人民幣),然而綜合虧損為1.61萬億韓元(85.81億元人民幣)。
大宇造船海洋對今年的前景表示樂觀,稱鑒于去年獲得的訂單激增和船價上漲,其業績可能會轉好。
去年,大宇造船海洋的訂單連續第二年超過了年度目標,獲得了可以使船廠運營三年半的訂單。
大宇造船海洋進一步表示,高附加值的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占其113艘手持訂單的62%,這可能有助于提高其收入和盈利能力。
大宇造船海洋表示,公司將加大努力,通過削減成本和贏得包括LNG運輸船在內的高端船舶訂單來提高盈利能力。
去年12月,韓華集團簽署了一項協議,接管這家陷入困境的船廠。該交易尚未獲得韓國、歐盟、日本、中國、新加坡和越南的監管批準。
]]> 工人操作焊接協作機器人
在這款協作機器人未投用之前,操作人員進行碳素鋼管焊接作業時需要親自移動超過30公斤的焊接設備,并在完成手動定位后才能進行焊接。若遇到必須改變焊接位置的情況,則需要暫停作業,再次進入準備階段,而這一過程非常耗時。
此外,為了實現精密焊接,操作人員必須靠近機器人才能協同作業,但為了防止操作人員與機器人發生碰撞,必須安裝安全圍欄,這意味著無法進行精確操作,從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相較于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具備微調的特點。通過碰撞安全分析,即使不安裝安全圍欄或安全傳感器,也能與操作人員近距離協同完成焊接作業。
據了解,大宇造船海洋從2019年便著手研發相關的焊接協作機器人,經過數十次調整,成功將協作機器人應用到造船廠。
大宇造船海洋表示,協作機器人應用后,在焊接時間縮短的同時,作業準備時間也減少了60%。這不僅有助于提高生產效率,解決工人短缺問題,還將通過減少設備和工作區域的提升以及重新定位來改善工人的疲勞狀態。
據悉,該機器人已通過韓國機器人使用者協會(KORUAk)的審查,獲得了“協作機器人安裝作業場安全認證”。這是韓國首個在沒有安裝安全圍欄或安全傳感器的情況下,也獲得安全認證并成功應用到現場的協作機器人。
大宇造船海洋相關人員表示:“雖然目前協作機器人只適用于船舶管道的合管焊接作業,但后續將持續進行技術開發,擴大適用范圍。”
]]>
大宇造船宣布,已開始部署一種采用協作機器人(Cobot)技術的自動化焊接系統,韓國造船業一直以來在尋找新的技術以提高生產率,并協助解決工人短缺問題。
大宇造船指出,協作機器人概念是在過去二十年中發展起來的,它們可與人協同完成一項任務。 工業機器人在工作時,將與人之間設置安全圍欄,目標是防止人類在操作過程中與機器人發生碰撞,并對協作機器人進行安全分析。該船廠已經從韓國機器人產業協會獲得協作機器人安裝工作場所的強制性安全認證。
大宇造船報告顯示,該船廠已開始使用協作機器人進行焊接工作。大宇造船與海洋表示,在他們部署協作機器人前,工人需自己安置焊接設備與組件,這些設備與組件的重量通常超過六十英磅。使用協作機器人后,將使準備焊接前所需的時間減少60%。
大宇造船表示,使用這項新技術有望提高生產率,并解決工人短缺問題,他們還希望能將此應用程序應用于一般工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