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船是Bernhard Schulte公司的首艘液體二氧化碳運輸船,也是大船海工承建的全球首批液體二氧化碳運輸船中的第四艘。
據悉,該船配備了全球首次運用的特殊材料加工而成的C型液貨罐、LNG 雙燃料主機、船舶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檢測系統、轉子風帆及氣泡減阻等先進裝置,不僅滿足了最先進的能效設計指數(EEDI Phase III)要求,還增強了船只與碼頭的匹配度,大幅縮短了液貨卸載時間,顯著降低了船舶運營成本。交付后將和大船海工建造的前三艘同型船共同服務于全球第一個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項目(挪威北極光項目)。
]]>近年來,環境氣候問題日趨嚴峻,控制和削減碳排放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巴黎協定》約定,全球主要經濟體將在2050年實現零碳排放。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簡稱 CCUS)是實現上述目標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內容是CO2從工業過程、能源利用或大氣中分離出來,直接加以利用或注入地層以實現CO2永久減排的過程。按照技術流程,CCUS主要分為碳捕集、碳運輸、碳利用、碳封存等環節。液體二氧化碳運輸船是實現碳運輸環節的重要載體。
華滋能源在碳捕集技術領域成果斐然。2024年1月,華滋能源為挪威北極光項目交付了全球首制7500立方米液體二氧化碳貨罐。此前,華滋能源還積極投入液體二氧化碳貨罐新型材料領域的研發工作,聯合多方開展超大型低溫低壓船用低溫鋼研發,并通過了DNV船級社的嚴格認證。
未來,華滋能源將同簽約各方一道,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行業資源整合、規范制定、技術方案開發領域積極投入、密切配合,努力為全球客戶提供標準化產品和優質解決方案,為全球“零碳”目標貢獻技術力量。
]]>該型船由大連造船自主研發,船長約130米,型寬21.2米,結構吃水8米,懸掛挪威方便旗,入級DNV船級社。該船配置由特殊材料加工制作的全壓式C型液貨罐,同時主機配置液化天然氣與船用輕柴油兩種燃料,船舶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水平滿足最嚴格的要求;通過液貨系統首次采用水乙二醇回路,大幅提升了該船對寒冷海域的適用性;應用轉子風帆、氣泡減阻、主機廢氣監測系統及軸帶發電機等多種創新技術, 大幅降低排放水平, 提升了節能效果,滿足最先進的能效設計指數(EEDI Phase III)要求,同時將攻克液貨罐及鞍座強度、大型總段吊裝、振動噪音等一系列技術難題,最終實現綠色、環保、安全、高效、舒適的設計建造理念,設計建造水平處于國際造船領域的最前沿。
與前兩艘船一樣,該船交付后將應用于歐洲二氧化碳捕捉及儲存計劃,收集歐洲工業產生的二氧化碳,運至挪威西海岸地區二氧化碳接收端碼頭加以處理后注入海底地下2600米永久封存,從而減少歐洲地區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以此推進歐洲整體碳中和終極目標。挪威西海岸二氧化碳接收端碼頭計劃于2024年開始運營。
同日,大船海工聯合挪威船級社、中船708所、江蘇華滋能源和德國TGE Marine共同簽署液體二氧化碳運輸船聯合開發協議。根據協議,簽約各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在二氧化碳和船舶領域的優勢,在產業資源整合、行業規范、船舶方案開發、低溫貨物維護系統及存儲裝置研發領域協同配合,共同開發和推廣系列化液體二氧化碳運輸船船型,向全球推廣大船海工的標準化產品方案,為全球CCS產業的發展貢獻力量,為全球CCS客戶提供優質解決方案。
]]>根據《巴黎協定》,全球主要經濟體地區將在2050年實現零碳排放,屆時通過二氧化碳捕捉和封存(CCS)方案將貢獻全球累計碳減排總量1200億噸中的約13%(156億噸),2050當年碳存儲量預計可達60-70億噸。
大船海工早在2019年就開始進入雙碳領域,并承接北極光全球首批液體二氧化碳運輸船項目。目前在建的北極光7500立方米液體二氧化碳運輸船型總長約130米,該船配置有全球首次使用的、由特殊材料加工制作的半冷半壓式液貨灌,同時主機配置LNG與柴油兩種燃料,滿足當下最嚴格的排放要求,并通過應用轉子風帆及空氣潤滑兩種創新技術,大幅降低排放水平,達到最先進的能效設計指數要求。
本次簽約各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在二氧化碳和船舶領域的優勢,在產業資源整合、行業規范、船舶方案開發、低溫貨物維護系統及存儲裝置研發領域協同配合,共同開發和推廣系列化液體二氧化碳運輸船船型,向全球推廣大船海工的標準化產品方案,為全球CCS產業的發展貢獻力量,為全球CCS客戶提供優質解決方案。
]]>“海洋石油947”是繼“海洋石油945”和“海洋石油946”之后,大船海工在短短半年內向中海油服交付的第三座平臺。
據了解,中海油服于2023年9月19日發布公告稱,該公司全資子公司中海油服租賃(天津)有限公司及中海油田服務(海南)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已經與大船海工分別訂立平臺買賣合同,擬以自有資金購買4座JU2000E自升式鉆井平臺,總合同價格為32.516億元。
該系列平臺采用美國F&G公司的JU2000E型設計,型長70.36米,型寬76.00米,型深9.45米,懸臂梁總長55.60米,樁腿總長166.98米,最大作業水深122米,最大鉆井深度10668米,可在全球大部分海域進行鉆井作業。前兩座平臺“海洋石油945”(原“West Titan”)和“海洋石油946”已經分別交付投用。其中,“海洋石油945”入級美國船級社;“海洋石油946”入級中國船級社。
JU2000E自升式鉆井平臺作為大船海工曾經的主力船型,受到挪威船王John Fredriksen旗下Seadrill、中海油服等多家鉆井船東青睞。在2000年代的鉆井熱潮期間,Seadrill在2013年與大船海工簽訂了8座JU2000E型鉆井平臺建造合同,總價值18.4億美元。
但好景不長,隨著2014年國際油價大幅下跌,海工市場走向持續低迷,鉆井平臺無法獲得租約,屢次推遲交付日期后,Seadrill于2018年撤銷前6座鉆井平臺訂單,當時前5座鉆井平臺已經基本完工。此次撤單直接成為大船海工破產重組的導火索。
2019年1月,大船海工因無法清償到期債務宣布進入破產重整程序,Seadrill剩余的2座鉆井平臺也被撤銷,Seadrill甚至試圖拿回已經支付的款項并索賠利息。2021年6月,大船海工重整計劃獲得遼寧省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批準;2022年12月,裁定重整計劃執行完畢。
2023年8月30日,大船海工宣布獲得破產重組后的首份獨立簽約訂單,將為挪威北極光公司建造1艘7500立方米液化二氧化碳運輸船,計劃于2025年底交付;11月29日,大船海工與德國貝仕集團正式簽署1+1艘7500立方米液化二氧化碳運輸船建造合同,同樣將用于北極光碳捕集與封存(CCS)項目。
當前,大船海工在以液化二氧化碳運輸船作為重點發展方向的同時,也在加緊處理“庫存”鉆井平臺。除了與中海油服簽訂4座自升式鉆井平臺轉賣合同外,大船海工曾在2022年8月向中國石化上海海洋石油局、太平石化金融租賃有限責任公司成功交付“勘探八號”自升式鉆井平臺。該平臺原名“West Proteus”號,同樣是Seadrill當年在大船海工訂造的8座“庫存”自升式鉆井平臺之一。
據了解,大船海工曾隸屬于中國船舶集團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成立于2006年9月,注冊資本9500萬美元,從事海工裝備制造業務,可以同時建造自升式和半潛式鉆井/生活平臺、鉆井船、浮式生產儲卸油船(FPSO)等各類海洋工程及船舶產品,具備年交工8-10個海工項目的能力。
2023年9月15日,大船海工發布更名通告稱,自2023年9月15日起,“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變更登記為“大連船舶海洋工程有限公司”;9月26日,大船海工正式更名揭牌,意味著在股權關系上已正式從大連造船下屬企業剝離,目前已成為大連臨港船舶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據了解,自2022年9月大連市人民政府口岸辦公室在大連海港口岸泊位清理工作會議中提出滿足條件的涉海企業可申請辦理口岸對外開放開始,大船海工就對照具體要求,提交了開放申請,并在規定時間內達到驗收標準。
2023年8月30日,大連市政府口岸辦組織海事、海關、邊檢口岸查驗單位對大船海工進行口岸對外開放現場預驗收。12月21日,遼寧省口岸辦公室、大連市人民政府口岸辦公室、大連海關、遼寧海事局、遼寧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組成的聯合驗收組,成功完成了對大船海工一區碼頭泊位對外開放驗收,同意泊位正式對外開放啟用。
據悉,該泊位對外開放的成功驗收,不僅徹底解決了大船海工歷史遺留的泊位口岸開放問題,更為我該公司進一步承接國際業務創造了必要條件。
]]>11月29日,挪威北極光公司正式對外宣布與德國貝仕集團簽署1+1艘7500立方米液化二氧化碳運輸船租約協議,使得北極光CCS項目運營船隊數量增加至4艘。同一時間,大船海工與德國貝仕集團也正式簽署了1+1艘7500立方米液化二氧化碳運輸船建造合同。項目交付后將由貝仕集團為北極光CCS項目提供二氧化碳運輸服務。
該項目將仍采用北極光公司前序3艘7500立方米二氧化碳運輸船同樣設計方案,由大連造船設計研究院自主研發,船長130米,型寬21.2米,結構吃水8米,懸掛挪威方便旗,入級DNV船級社,計劃于2026年年中交付。
該船型方案采用LNG雙燃料主機,同時應用了轉子風帆、氣泡減阻、主機廢氣監測系統及軸帶發電機等多種創新技術,相比傳統船舶降低排放水平約34%,滿足最先進的能效設計指示要求(EEDI Phase III),有效實現綠色、環保、安全、高效、舒適的設計建造理念,設計建造水平處于國際造船領域最前沿。
據了解,大船海工曾隸屬于中國船舶集團大連船舶重工集團(大連造船),成立于2006年9月,注冊資本9500萬美元,從事海工裝備制造業務,可以同時建造自升式和半潛式鉆井/生活平臺、鉆井船、浮式生產儲卸油船(FPSO)等各類海洋工程及船舶產品,具備年交工8-10個海工項目的能力。
2019年1月,大船海工因無法清償到期債務宣布進入破產重整程序;2021年6月,大船海工重整計劃獲得遼寧省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批準;2022年12月,裁定重整計劃執行完畢。
2023年8月30日,大船海工宣布獲得破產重組后的首份獨立簽約訂單,將為挪威北極光公司建造1艘7500立方米液化二氧化碳運輸船,劃于2025年底交付。該項目是挪威北極光2021年與大連造船簽訂2艘7500立方米液化二氧化碳運輸船建造項目的后續訂單。首批兩艘新船已于2023年4月在大船海工場地完成鋪底,預計2024年第一季度下水。
2023年9月15日,大船海工正式發布更名通告稱,經大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核準,自2023年9月15日起,“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變更登記為“大連船舶海洋工程有限公司”;9月26日,大船海工正式更名揭牌,意味著在股權關系上已正式從大連造船下屬企業剝離,目前已成為大連臨港船舶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大船海工表示,未來將以液化二氧化碳運輸船產品作為重點發展方向,此次簽約新船訂單再次印證了大船海工的發展方向。作為全球目前唯一具備此類船型系列船實船建造經驗的船廠,大船海工將攜手貝仕集團持續為北極光CCS項目提供二氧化碳船舶運輸最優解決方案。
據悉,貝仕集團隸屬于在航運業有著至今140年歷史的德國貝仕家族。整個貝仕集團在全球擁有超過20000名船員,3000名航運管理人員,旗下擁有包括集裝箱船、氣體船、化學品船、散貨船等80余艘,參與船舶運營管理650余艘,在全球主要航運區域設有超過30個服務網點,主要從事船舶運營、船舶資產管理、新造船項目監造、海事服務等核心航運業務。
]]>據悉,此次交付距離雙方簽訂4座平臺買賣合同僅僅過去了30天。這是該合同的首座平臺,其余3座將按計劃陸續交付。
“海洋石油945”原名“West Titan”,采用美國F&G公司的JU2000E型設計,型長70.36米,型寬76.00米,型深9.45米,懸臂梁總長55.60米,樁腿總長166.98米,最大作業水深122米,入級美國船級社,可在全球大部分海域鉆井作業。
]]>早些時候,北極光公司與大連船舶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大船海工)簽訂了一艘7500立方米液化二氧化碳運輸船的建造合同,計劃于2025年底交付。該項目是北極光公司2021年與大連造船簽訂兩艘7500立方米液化二氧化碳運輸船建造項目的后續訂單。
該型船由大連造船自主研發,船長約130米,型寬21.2米,結構吃水8米,懸掛挪威方便旗,入級DNV船級社。第三艘船同樣采用LNG雙燃料發動機和Norsepower風帆,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新船將沿襲其姊妹船的特點,配備風力輔助推進系統和空氣潤滑系統。
該船交付后將應用于歐洲二氧化碳捕捉及儲存計劃,收集歐洲工業產生的二氧化碳,運至挪威西海岸地區二氧化碳接收端碼頭加以處理后注入海底地下2600米永久封存,從而減少歐洲地區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以此推進歐洲整體碳中和終極目標。挪威西海岸二氧化碳接收端碼頭計劃于2024年開始運營。
北極光公司擁有挪威大陸架上首張二氧化碳封存許可證,是挪威政府長船計劃和氣候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該公司指出,隨著脫碳目標不斷收緊,結合清潔技術解決方案為最大限度地提高燃料效率、降低成本和遵守法規提供了一個途徑。
Norsepower表示:“僅Norsepower旋筒風帆就能節省5%至25%的排放,其節省燃料和保護地球的累積潛力是巨大的。”
據悉,Norsepower還于2022年與大連造船簽訂合同,將為首批兩艘7500立方米液化二氧化碳運輸船提供旋筒風帆。
]]>儀式上,大船海工與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海油服”)簽訂4座自升式鉆井平臺轉賣合同,與MODEC(三井海洋)簽訂浮式海上風電項目合作框架協議,與中國信用出口保險公司遼寧分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大船海工早在2023年9月15日就發布更名通告,經大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核準,自2023年9月15日起,“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變更登記為“大連船舶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公司更名后,業務主體和法律關系不變,原簽訂的合同繼續有效,原有的業務關系和服務承諾保持不變。
撤單破產、重組簽單,大船海工歷經波折
據了解,大船海工曾隸屬于中國船舶集團大連船舶重工集團(簡稱“大連造船”),成立于2006年9月,注冊資本9500萬美元,從事海工裝備制造業務,可以同時建造自升式和半潛式鉆井/生活平臺、鉆井船、浮式生產儲卸油船(FPSO)等各類海洋工程及船舶產品,具備年交工8-10個海工項目的能力。
在2000年代的鉆井熱潮期間,挪威船王John Fredriksen創立的Seadrill公司在2013年與大船海工簽訂了8座JU2000E型鉆井平臺建造合同,總價值18.4億美元。好景不長,2014年國際油價大幅下跌,海工市場持續低迷,鉆井平臺無法獲得租約,屢次推遲交付日期后,Seadrill于2018年撤銷前6座鉆井平臺訂單,當時前5座鉆井平臺已經基本完工。此次撤單直接成為大船海工破產重組的導火索。
2019年1月,大船海工因無法清償到期債務宣布進入破產重整程序,Seadrill剩余的2座鉆井平臺也被撤銷,Seadrill甚至試圖拿回已經支付的款項并索賠利息。2021年6月,大船海工重整計劃獲得遼寧省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批準;2022年12月,裁定重整計劃執行完畢。
目前,大船海工已獲得破產重組后的首份獨立簽約訂單。8月30日,挪威北極光公司(Northern Lights)宣布直接與大船海工簽訂一艘7500立方米液化二氧化碳運輸船的建造合同,計劃于2025年底交付。該項目是挪威北極光2021年與大連造船簽訂兩艘7500立方米液化二氧化碳運輸船建造項目的后續訂單。新船將采用與前兩艘姊妹船相同的設計方案,大連造船負責提供技術支持。首批兩艘新船已于今年4月在大船海工場地完成鋪底,預計2024年第一季度下水。
打贏“翻身仗”,大船海工攜手“老伙伴”
據了解,此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的中國信用出口保險公司遼寧分公司曾在大船海工“涅槃重生”期間提供鼎力支持。2021年11月18日,中國信用出口保險公司遼寧分公司向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支付了17.8億元人民幣的保險賠款,這是當時中國信保針對海工行業的單筆最高賠款,以幫助轄區內海工行業“老字號”龍頭企業盡快走出困境。
自大船海工2019年初進入破產重組程序以來,在中國信用出口保險總公司、地方政府和相關監管部門的全力支持下,中國信用出口保險公司遼寧分公司全力處置化解海工行業船東破產和棄船等違約風險,堅持依法合規高效理賠,根據買方違約保單約定,為大船海工10座海上鉆井和生活支持平臺案件提供了一攬子保險賠付解決方案,最終助力大船海工破產重整方案順利落地實施。
在9月26日的簽約儀式上, 中國信用出口保險公司遼寧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石曉玲表示:“大船海工作為遼寧省船舶和海洋工程龍頭企業,肩負著發展海洋經濟、推動船舶海工裝備制造產業升級的使命和任務。中國信保將以更加務實、高效、專業的服務,在大船海工承接新訂單、產品進行綠色轉型、建立全周期信用風險管理體系方面給予全面支持,護航大船海工行穩致遠。”
合同落地,大船海工加快處置“庫存”產品
不僅如此,“復活”后的大船海工也在加緊處理“庫存”鉆井平臺,并與中海油服成功簽訂4座自升式鉆井平臺轉賣合同。
根據中海油服9月19日發布的公告,4座自升式鉆井平臺的總合同價格為32.516億元。該系列JU2000E自升式鉆井平臺是用于海上石油和天然氣勘探、開采工程作業的鉆井裝置,適合于世界范圍內400英尺水深以內的海洋環境下作業,最大鉆井深度可達3.5萬英尺。預計四座平臺其中兩座將在買賣合同簽訂后90個日歷日內交付,另外兩座在2024年8月31日或之前交付。
去年8月,大船海工為中國石化上海海洋石油局、太平石化金融租賃有限責任公司建造的“勘探八號”自升式鉆井平臺成功交付。該平臺原名“West Proteus”號,是Seadrill當年在大船海工訂造的8座自升式鉆井平臺之一。“勘探八號”為國際先進成熟船型,能滿足全球122米水深油氣勘探開發主流市場的需求,具備作業能力強,自動化程度高、安全環保的特點。
隨著大連船舶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更名揭牌,大船海工在股權關系上已正式從大連造船下屬企業剝離,目前已成為大連臨港船舶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未來,大船海工將以液化二氧化碳運輸船產品作為重點發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