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完成兩個貨艙的聲音試驗并一次順利通過,這也是首制船連續第三個貨艙一次性“零漏點”通過聲音試驗,贏得了船東、船檢、GTT三方的高度認可。
聲音試驗是MarkⅢ型貨物圍護系統建造過程中的一項重要里程碑節點。大連造船LNG運輸船首制船連續取得三個艙聲音試驗“零漏點”的可喜成績,充分證明了大連造船在貨物圍護系統建造上工藝技術準備扎實充分、專業技能人員培訓規范嚴格、生產組織及過程質量管控精細高效,已經完全具備大型LNG運輸船批量建造能力。
9月22日,大連造船為MODEC/EXXON MOBIL公司新建的FPSO-10項目在2-1船塢順利實現整船成型節點,比年度計劃提前20天。該項目整船成型前已經完成管系壓力包交驗604個,完成磅壓ITR交驗288個,建造進度提前5.37%。
在技術方面,前期策劃技術攻關項目共計94項,目前完成93項,順利實現預定策劃建造目標。管路方面,機艙區域管子施工建立專門數據庫,每天跟蹤反饋生產進度,船舶成型前機艙管路安裝率達到96.4%;機艙設備基座焊后交驗完成率99%,機艙設備ITR交驗完成50%;完成機艙各平臺鐵舾件焊后交驗。電氣方面,機艙區域完成所有電氣一道工序交驗,其中機艙一平臺電纜拉放完成7200多米。涂裝方面,機艙涂裝施工采用跟蹤補圖機制,船舶成型前完成機艙90%絕緣區域漆膜交驗,機艙三平臺絕緣施工結束,大大縮短施工周期。
9月27日,大連造船建造的LNG雙燃料16000TEU集裝箱船首制船10號船順利完成燃氣試航,凱旋歸來。
為按期實現燃氣試航節點,由大連造船項目組、總裝二部、大船研究院、安環保衛部、生產保障部組成加注作業小組,嚴格按照規定程序開展加注作業,順利完成了B型艙惰化、冷艙、置換、加注等工作。短期內完成發電機與鍋爐的燃氣模式調試交驗,其中僅用4天時間便完成發電機燃氣模式報警點、負荷、特性及并車試驗,為燃氣模式試航奠定堅實基礎。
燃氣試航當天,該船即完成了主機首次柴油換氣,并進行不同負荷的調試工作,次日完成了主機油氣轉換、燃氣模式下安保、主機耐久及造水機等相關交驗,僅用不到72小時便完成所有氣體試航報驗項目,均一次性報驗成功。
9月27日,17.5萬立方米LNG運輸船12號船開工,該船是大連造船承接中國燃氣、華光海運、中船租賃合資公司4艘17.5萬立方米LNG運輸船建造項目中的首制船。
該船型由大連造船自主研發,貨艙總艙容17.5萬立方米,采用GTT專利公司的Mark III Flex型貨物圍護系統,設置4個貨艙,液貨系統僅用于LNG貨品運輸,同時配置再液化系統。本項目安裝兩臺WinGD LNG雙燃料低速主機,集成iCER系統,在降低油氣耗的同時,使得燃油和燃氣模式下均可以滿足國際海事組織最嚴苛排放標準。采用最新優化的雙艉線型,高效螺旋槳和帶舵球的高效扭曲舵,進一步提高水動力性能,增強了推進系統的安全冗余。可停靠全球絕大多數的大型LNG岸站,具有極佳的適港性和船岸兼容性。配置4臺雙燃料發電機,通過優化設計可覆蓋全船在不同工況下的電力負荷需求。
]]>根據中遠海能9月9日發布的公告,2艘船總投資約5.092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6.25億元),以此計算,單船造價約為2.55億美元。
上海中遠海運LNG公司總經理、中遠海運能源LNG事業部副總經理林楠,大連造船領導楊志忠、韓東望、何旭參加簽約儀式,各方代表共同簽署船舶建造合同。
據了解,該船型由大連造船自主研發,采用GTT公司Mark III Flex型貨物圍護系統,設置4個貨艙,專用于LNG貨品的遠距離運輸。該船型安裝兩臺WinGD LNG雙燃料低速主機,集成iCER系統,有較好的油耗及氣耗經濟性,兩種模式下均可滿足國際海事組織最嚴苛排放標準。配置4臺雙燃料發電機,優化設計可覆蓋全船不同工況下的電力負荷需求。最新優化的雙艉線型、高效螺旋槳和帶舵球的高效扭曲舵,進一步提高了船舶水動力性能與推進系統安全冗余。該船型可兼容停靠全球大多數大型LNG岸站,適港性和船岸兼容性佳。
該項目是雙方在LNG運輸船建造領域的再次合作,項目船舶交付后可以進一步保障國家能源運輸安全,為我國能源戰略實施提供堅實保障。
]]>
該船采用LNG作為主燃料,配備雙燃料主機、iCer-diesel系統、雙燃料發電機和鍋爐,采用了世界最大的9%鎳鋼材質13000立方米B型LNG燃料艙,填補了B型LNG儲艙全流程自主研制的國內空白。二氧化碳減排滿足最新環保排放標準,氮氧化物排放滿足Tier III要求。該船總體性能十分優異,能效設計指標低于基線65.5%。在燃氣模式下,該船日耗氣量約130噸,續航力可達14000海里,燃油與燃氣總續航力達到24000海里。
加注作業期間,由項目組、總裝二部、大船研究院、安環保衛部、生產保障部組成的加注作業小組,緊密協調各方施工人員,嚴格按照加注程序逐步執行加注作業。各級管理人員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堅守崗位、連續奮戰,確保施工安全可控。
在全體施工人員的通力合作下,順利完成B型艙惰化、冷艙、置換、加注等工作,整體加注周期實際用時相較原計劃縮短約66小時。在加注作業過程中同時開展燃氣模式下發電機、鍋爐調試,從而有效節約燃氣用量,作業效率顯著提高,調試周期大幅縮減,為后續燃氣模式試航、交船打下堅實基礎。
]]>大連造船獲2艘17.5萬方LNG運輸船訂單
中遠海能發布《二〇二四年第九次董事會會議決議公告》,公告披露,中遠海能于9月9日召開2024年第九次董事會會議,審議并通過《關于上海中遠海運LNG新造2艘17.5萬方LNG船的議案》,公司董事會同意下屬上海中遠海運液化天然氣投資有限公司(上海中遠海運LNG)通過全資所屬遠海液化天然氣投資有限公司(遠海液化天然氣投資)投資建造2艘17.5萬方LNG船舶。
根據公告,遠海液化天然氣投資將在香港新設遠興液化天然氣運輸有限公司(遠興液化天然氣運輸)和遠致液化天然氣運輸有限公司(遠致液化天然氣運輸),2家公司注冊資本分別均為7650萬美元,并由2家單船公司在大連造船投資建造2艘17.5萬方LNG船舶(每家公司各1艘),項目總投資約5.092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6.25億元)。
中遠海能將向上海中遠海運LNG增資約1.53億美元,上海中遠海運LNG向遠海液化天然氣投資增資1.53億美元,后期由遠海液化天然氣投資向單船公司投資造船。船舶建造合同將于近期簽署。
上述投資項目是中遠海能第二次在大連造船訂造LNG運輸船。2023年8月31日,中遠海能發布公告稱,上海中遠海運LNG與中石化冠德全資附屬公司冠德國際的合資企業中國能源運輸通過三家單船公司與大連造船簽訂3艘17.5萬立方LNG運輸船建造合同,總價值約為7億美元,預期分別于2027年3月31日、2027年6月30日和2028年4月30日交付。交付后將由中石化租用,租期為自各船交船日起固定租期19年+選擇租期5年。
據公告推算,中遠海能2023年下單的17.5萬立方米LNG運輸船的單船造價約為2.33億美元,此次最新訂購的2艘新船的單船造價約為2.55億美元。相較之下,每艘船的價格上漲約22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56億元)。
與此同時,中遠海能最新投建的2艘17.5萬立方米LNG運輸船也是大連造船今年簽訂的第二份LNG運輸船訂單。今年首單來自中國燃氣、華光海運、中船租賃的合資公司OCEAN JADE INVESTMENT LIMITED,各方于4月26日就2艘17.5萬立方LNG運輸船簽訂造船合同。
據了解,17.5萬立方LNG運輸船由大連造船自主研發,貨艙總艙容17.5萬立方米,采用GTT專利公司的Mark III Flex型貨物圍護系統,設置4個貨艙,液貨系統僅用于LNG貨品運輸,同時配置再液化系統;將安裝兩臺WinGD LNG雙燃料低速主機,集成iCER系統,在降低油氣耗的同時,使得燃油和燃氣模式下均可以滿足國際海事組織最嚴苛排放標準;采用最新優化的雙艉線型,高效螺旋槳和帶舵球的高效扭曲舵,進一步提高水動力性能,并增強了推進系統的安全冗余;可停靠全球絕大多數的大型LNG岸站,具有極佳的適港性和船岸兼容性;配置4臺雙燃料發電機,通過優化設計可覆蓋全船在不同工況下的電力負荷需求。
除LNG運輸船外,大連造船僅在上個月便確認3型11艘新船訂單,包括5艘30.6萬載重噸超大型原油運輸船(VLCC)、5艘11.5萬載重噸阿芙拉型(Aframax)油輪、1艘9200TEU中型集裝箱船。其中,2型10艘油輪訂單來自招商輪船,總價值約為66.38億元;1艘集裝箱船訂單來自希臘航運公司Danaos Corporation,造價約為1.04億美元,使其在該船廠的同型船訂單數量增至5艘。
滬東中華獲6艘27.1萬方LNG運輸船大單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滬東中華在LNG運輸船市場同日斬獲大單。9月9日,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滬東中華造船與卡塔爾能源同日宣布簽訂6艘全球最大27.1萬立方米超大型LNG運輸船建造合同。這是繼今年4月29日在北京簽訂被譽為“世紀大單”的18艘該船型建造合同,雙方再度攜手,再簽新單。至此,滬東中華一舉囊括了共計24艘27.1萬立方米超大型LNG船訂單,牢牢確立了在全球超大型LNG領域創新引領者的地位。
根據卡塔爾能源官網信息,6艘新船將于2028年至2031年間交付,24艘27.1萬立方米超大型LNG運輸船總價值約80億美元(約合570億元人民幣),單船造價約3.33億美元。最新簽約的6艘新船價值約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2億元)。
27.1萬立方米超大型LNG運輸船由滬東中華自主研發設計,并于2023年9月同時獲得ABS、LR、BV、DNV、CCS頒發的原則性認可(AiP)證書。這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型LNG運輸船,意味著中國LNG運輸船研發設計建造正式跨入超大型領域,也標志著中國高端船舶研發設計能力向著世界領先的目標又邁進了一大步。
該船型總長344米,型寬53.6米,型深27.2米,設計吃水12米,采用雙燃料低速機推進和NO96 Super+圍護系統,按照全球最新航運理念設計,具有五大突出特點:
截至目前,卡塔爾能源已與全球4家船企共計訂造兩批次共128艘新船。其中滬東中華累計承接12艘17.4萬立方米大型LNG船、24艘27.1萬立方米超大型LNG船訂單,以合同金額或載氣量計,均位居全球各船廠之首,成就了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的歷史性超越。
]]>項目組組織協調各部門進行了試驗安全評審、塢底承重能力計算、支墩反力計算等相關準備工作,最終方案同船東、船檢達成一致后,與總裝四部連續奮戰,經過三天時間順利完成壓載艙強度試驗,為后續同類型、同建造方式船舶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據了解,3萬立方米液氨加注船總長約180米,設置3個C型液貨艙,低蒸發率。采用氨燃料電力推進系統,服務航速13節。設置高加注速率的高低位加注站、配置艏側推,確保靈活安全高效作業。針對氨毒性擴散的風險,大連造船聯合BV船級社從用戶角度考慮并開展了液氨加注系統和氨氣擴散HAZID風險評估,進一步確保船型設計方案的技術可靠性,為該船型推向市場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
面向2050年海事業溫室氣體凈零排放的戰略目標,氨燃料零碳排放特性受到業界的廣泛關注。大連造船高質量開展服務于海上液氨產業鏈的液氨制備裝置、大型液氨運輸船(VLAC)、液氨加注船、液氨燃料動力船的開發設計,為全球客戶提供綠氨作為可持續替代燃料實現航運業脫碳的整體解決方案。
大連造船與法國BV船級社在綠色環保、低碳減排船舶領域合作廣泛,雙方在氨燃料加注相關技術的合作是在零碳船舶探索道路上的持續創新。隨著此次3萬立方米液氨加注船取得原則性認可證書,標志著大連造船在液氨燃料零碳船型開發設計方面已經實現油船、集裝箱船、散貨船和加注船等主要船型的全覆蓋。在液氨燃料系統設計、液氨儲艙設計、加注系統綜合布局及風險評估方面形成較為完整的技術拼圖。
]]>該船由大連造船自主設計建造,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總長約130米,型寬21.2米,結構吃水8米,配置有兩個特殊材料制造的全壓式C型液貨罐,可耐-35℃低溫,運輸液態二氧化碳總量達7500立方米,船舶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水平滿足最先進的能效設計指數(EEDI Phase III)要求,是全球首艘專業服務于海洋碳捕捉和碳封存產業的大型船舶。
本次試航按既定任務完成了主機航行試驗、快速性及EEDI驗證、船舶操縱特性驗證、主機遙控、推進系統測試、航行輔助系統等關鍵性能試驗。其中快速性指標超過船東要求值0.3節以上,日節省油耗近1噸,主要性能指標均達到或超出預期目標,獲得船東的高度認可。
該船正式交付后,將用于歐洲地區的二氧化碳捕集及儲存,收集的二氧化碳會被運至挪威西海岸地區二氧化碳接收端碼頭加以處理后注入海底地下2600米永久封存,該船將為全球解決陸地二氧化碳排放的模式起到引領和示范作用。
]]>KB11是WLS活性炭過濾器/離子交換器模塊;KB12是乏燃料除鹽床模塊,由離子交換器、SFS 除鹽裝置、管道、閥門等組成,為保障核電站的正常運行發揮著重要作用。
此批次模塊作為首批核島需求的模塊,大連造船項目組和大船裝備管理團隊協同配合,僅用45天時間實現了模塊的完整性交付,較同類產品常規建造時間縮短40天,在建造質量和周期上都得到了中核工程公司和遼核業主的高度認可。
]]>該船總長295米,型寬46.4米,型深26.2米,設計吃水11.5米,設計服務航速19.5節,貨艙總艙容17.5萬立方米,可停靠全球絕大多數大型LNG岸站,具有極佳的適港性和船岸兼容性。液貨艙采用了GTT Mark III Flex型貨物圍護系統方案,配備再液化裝置,可靈活高效處理LNG蒸發氣,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
17.5萬立方米LNG運輸船3號船將分別在2-1船塢和2-3船塢同期建造艏、艉半段,最終采用兩大段對接的建造模式完成主船體合攏成型,通過建造模式的優化升級,進一步提高建造效率和產品建造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