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star集團董事長Kim Hyun-gyeom等高管和法國船級社(BV)韓國代表出席命名儀式。儀式期間,法國船級社遞交了包含“Panstar Miracle”號唯一IMO船舶編號的流程階段確認函。
2022年7月,PanStar集團與大鮮造船簽訂“Panstar Miracle”號的造船合同。該船于2023年10月4日開工,計劃于2025年2月試航、3月底命名交付,交付后將于2025年4月部署于釜山-大阪航線以及釜山一夜游和各種主題航行,恰逢日本大阪世博會開幕。
“Panstar Miracle”號是PanStar集團在韓國建造的第一艘郵輪型客滾船,總噸位為22000,全長171米,寬25.4米,配備102間客艙,可容納355名乘客,同時可運載254個20英尺集裝箱。
該船將配備類似于歐洲郵輪的內飾和露臺客艙、室外游泳池和慢跑道等各類娛樂設施;采用可顯著降低噪音和振動的線形設計,并將在韓國首次引入環保型混合推進系統,通過在柴油發動機上加裝電動機和發電機,大幅降低油耗和排放。
PanStar集團相關人員表示:“這是韓國首次建造內飾豪華、各種設施堪比歐洲正宗郵輪的客滾船,計劃將其部署于釜山至大阪的定期航線和釜山一夜游航線,還將開發各種主題郵輪產品。”
]]>2022年7月,PanStar集團與大鮮造船簽訂“Panstar Miracle”號的造船合同。該船于2023年10月4日開工,計劃于2025年2月試航、3月底命名交付。交付后,該船將于2025年4月部署于釜山-大阪航線以及釜山一夜游和各種主題航行,恰逢日本大阪世博會開幕。
“Panstar Miracle”號是PanStar集團在韓國建造的第一艘郵輪型客滾船,總噸位為22000,全長171米,寬25.4米,配備102間客艙,可容納355名乘客,同時可運載254個20英尺集裝箱。
該船將配備類似于歐洲郵輪的內飾和露臺客艙、室外游泳池和慢跑道等各類娛樂設施;采用可顯著降低噪音和振動的線形設計,并將在韓國首次引入環保型混合推進系統,通過在柴油發動機上加裝電動機和發電機,大幅降低油耗和排放。
]]>據此前報道,2021年5月,海豐國際在大鮮造船訂造了10艘1023TEU級支線集裝箱船,每艘船造價為1920萬美元,總價1.92億美元,此次交付的是該系列船第八艘,其余兩艘將在明年上半年完成交付。
據了解,該型集裝箱船是由大鮮造船研發的環保型船舶,具有船舶載箱量最大化、單船日燃油消耗量減少12%以上等特點,滿足2030年生效的IMO強制性環保新規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大鮮造船方面表示,這是該公司啟動重組程序后交付的第九艘船舶,成為向外界宣告進入經營正常化階段的契機。
]]>根據合同,大鮮造船負責提供9000載重噸化學品船的船舶分段和相關設備;摩洛哥卡薩布蘭卡一家當地船廠負責組裝和后續建造。
2021年,PetroCap通過國際招標向大鮮造船訂購一艘類似規格的化學品船,并于2022年9月交付,名為“Challah”號。
據介紹,大鮮造船建造的“Challah”號可滿足PetroCab的技術要求,配備方便進出停泊港口的可變螺距螺旋槳(CPP)。
PetroCap旗下船隊以摩洛哥海岸為基地,在地中海、歐洲西南部和非洲西北部運營,主要用于從道達爾能源、殼牌和英國石油公司進口石油產品。
]]>5月13日下午2時23分,韓國大鮮造船旗下船廠的一艘在建集裝箱船發生火災。事故導致一名30多歲的越南籍工人A某和一名40多歲的韓國籍工人B某遇難。其中,B某因全身燒傷被送往醫院救治,但于5月14日早上在醫院接受治療期間宣告死亡。此次事故還導致一名消防員在救援期間受輕傷。
事發后,釜山消防部門、釜山海岸警衛隊、韓國燃氣安全公司以及韓國國家法醫科學研究所已展開聯合調查。釜山消防部門初步調查懷疑,此次火災是在船舶油箱區域拆卸臨時管道過程中發生氣體爆炸引起的。
目前,有關當局正在調查事故船廠是否違反《嚴重事故處罰法》,并將對船廠安全措施是否得到妥善執行進行詳細調查。
5月9日,位于全羅南道木浦市的HD現代三湖一名22歲的轉包企業工人在潛水作業期間失去意識,在被送往醫院救治后于5月10日宣告死亡;同日,位于慶尚南道高城郡的一家船廠發生船體結構坍塌事故,兩名工人被壓身亡,其中一人為柬埔寨移民工人。
4月27日上午9時10分,慶尚南道巨濟市Chosok H.D.船廠疑似因“混合作業”引發爆炸并發生火災,事故導致兩人死亡,另有多人受傷。事發時,一名船廠工人正在一艘待修理船舶機艙內利用稀釋劑清洗油污,隨后突發不明爆炸并起火。
今年以來,韓國大中小型船廠接連發生重大安全事故,安全預警再次拉響,造船業必須始終將安全擺在發展首位!
1月12日下午3點19分左右,韓華海洋巨濟船廠的一個生產車間發生爆炸事故,正在車間內進行打磨作業的一名28歲轉包工人被爆炸沖擊波拋出,送醫后不治身亡。據稱,事故可能是管路破裂引起的氣體爆炸,具體原因還待調查。
1月18日凌晨1時20分左右,三星重工巨濟船廠一名轉包工人(超60歲)從船廠車間數米高的臺階墜落,隨后該工人被送往醫院救治,后經搶救無效于19日上午宣告死亡。
1月24日下午4時15分,一名31歲轉包工人在韓華海洋巨濟船廠潛水清除船體異物時被發現昏迷不醒,隨后被送往醫院進行搶救,但于當天下午5點宣告死亡。
2月12日下午6時50分左右,HD現代重工蔚山船廠海工事業部作業現場發生分段坍塌事故,致使兩名工人被坍塌的結構物壓住。工人A某被救援人員發現時已處于心跳停止狀態;工人B某雖自行逃離,但已經造成重傷(肋骨骨折、脾臟破裂),隨后立即被送往醫院救治。
據韓國金屬工人數據稱,今年已有12人死于船廠事故,對此,韓國勞工界呼吁韓國政府加造船業進行特別監督,并對近期造船業接連發生的致命事故的主要負責人進行處罰。
盡管韓國政府和相關企業已采取安全措施,但事故仍時有發生,對此,韓國業界指出,有必要從根本上改變勞動力結構。業內人士特別分析表示,在勞動力短缺和造船業復蘇繁榮的情況下,“多層次轉包結構”的形成和雇用“非熟練工人”是導致一系列事故發生的原因。
]]>2022年7月,PanStar集團與大鮮造船簽訂“Panstar Miracle”號的造船合同。該船于2023年10月4日開工,目前船體分段完工量已達85%,計劃從龍骨安裝開始全面展開建造工作,計劃于10月11日舉行下水儀式,并將于2025年3月底交付,屆時將部署于釜山-大阪航線以及釜山一夜游和各種主題航行。
“Panstar Miracle”號是PanStar集團在韓國建造的第一艘郵輪型客滾船,總噸位為22000,全長171米,寬25.4米,配備102間客艙,可容納355名乘客,同時可運載254個20英尺集裝箱。
該船將配備類似于歐洲郵輪的內飾和陽臺客艙、室外游泳池和慢跑道等各類設施;采用可顯著降低噪音和振動的線形設計,并將在韓國首次引入環保型混合推進系統,通過在柴油發動機上加裝電動機和發電機,大幅降低油耗和排放。
PanStar集團相關人員表示:“作為一艘郵輪型客滾船,該船所有設施裝飾可類比五星級酒店。當該船在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時,韓國人將能享受到全新水平的海上旅游。”
]]>韓媒近日報道稱,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MOTIE)和貿易保險公司計劃與韓國國民銀行(Kookmin Bank)、新韓銀行(Shinhan Bank)、韓亞銀行(Hana Bank)以及友利銀行(Woori Bank)等商業銀行召開會議,旨在提高韓國中型船企的預付款保函限額。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將說明提高中型船企預付款保函限額的具體計劃,并要求商業銀行予以合作。該部門正在考慮一項計劃,由貿易保險公司等政策性金融機構向中型船企發放預付款保函,剩余部分由商業銀行提供。
預付款保函對于船企而言至關重要,承諾在船企出現問題時向授權金融機構退還船東的首付款。沒有預付款保函,船企將無法簽訂合同。通常情況下,大型船企能夠從商業銀行獲得預付款保函,而中型船企由于信用評級較低,通常依賴國有銀行或地方銀行。然而,國有銀行和地方銀行通常會對其可發放的預付款保函設定上限,隨著造船價格在過去兩年上漲了30%,預付款保函額度將很快耗盡。
由于預付款保函發行受阻,中型船企將無法簽訂新船訂單。在某些情況下,部分新造船合同會因預付款保函限額問題而被取消。根據韓國進出口銀行海外經濟研究所的數據,2022年有8艘大中型集裝箱船訂單因未簽發預付款保函而被取消,約占中型船企訂單總量的44%。
目前,韓國擁有四家中型船企:K造船(前身為STX造船)、DH造船(前身為大韓造船)、大鮮造船以及HJ重工(前身為韓進重工,自2020年起重新加入中型船舶建造領域)。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前,韓國擁有25~30家中型船企,如今大部分已關停或被合并收購。在僅剩的幾家中型船企中,HJ重工近期尚未簽訂重要訂單,大鮮造船也已進入清算階段。
2023年4月,韓國政府宣布計劃將專項擔保的擔保比例從70%提高到85%,以鼓勵商業銀行更多地參與發放預付款保函。然而,由于商業銀行仍然不愿意發行預付款保函,中型船企呼吁采取進一步措施。商業銀行認為,造船業工期長、資金量大,一旦出現違約,對銀行的損害非常嚴重。
根據韓國進出口銀行海外經濟研究所2月22日公布的數據,2023年,韓國造船企業在中型船舶(10000~125000載重噸油船、1000~6000TEU集裝箱船和5000~-65000立方米液化石油氣運輸船等)新造船市場的占有率為6.3%,較2022年下降1.1個百分點。去年,全球中型船舶新造船訂單量為1049艘、2039萬修正總噸,較2022年增長4.6%;同期,韓國造船企業的訂單量僅為66艘、144萬修正總噸,同比下降15.5%。
隨著油輪和散貨船新造船需求的上升,韓國造船業擔憂稱,由于中型造船企業的不景氣,中型船舶市場的新造船業務可能會拱手讓給中國、日本等競爭船廠。
]]>韓國進出口銀行海外經濟研究所本周四(2月2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韓國造船企業在中型船舶(10000~125000載重噸油船、1000~6000TEU集裝箱船和5000~-65000立方米液化石油氣運輸船等)新造船市場的占有率為6.3%,較2022年下降1.1個百分點。
去年,全球中型船舶新造船訂單量為1049艘、2039萬修正總噸(CGT),較2022年增長4.6%;同期,韓國造船企業的訂單量僅為66艘、144萬修正總噸,同比下降15.5%。
除去HD韓國造船海洋旗下造船子公司現代尾浦造船(49艘、107萬修正總噸)的訂單,韓國其余中型造船企業僅接到17艘、37萬修正總噸的新船訂單,較2022年減少35.7%。
2016年左右,韓國中型造船企業城東造船和SPP造船宣布停止新造船業務,僅剩DH造船(前身為大韓造船)、K造船(前身為STX造船)以及大鮮造船三家公司體系。HJ重工(前身為韓進重工)自2020年起重新加入中型船舶建造領域,但自去年大鮮造船宣布清算以來,參與訂單競爭的韓國中型船企數量一直保持不變。
隨著油輪和散貨船新造船需求的上升,韓國造船業擔憂稱,由于中型造船企業的不景氣,中型船舶市場的新造船業務可能或拱手讓給中國、日本等競爭船廠。
過去,韓國造船業在中型油輪市場一直具備競爭力,但自2016年以來其積極性明顯降低。另一方面,隨著俄烏沖突加劇,包括石化成品油船、原油運輸船在內的中型油輪訂單大幅增加。2023年全球共下單298艘、652萬修正總噸的中型油輪訂單,較2022年增長123%。包括液化石油氣運輸船在內的氣體運輸船也同比增長118.4%,共簽訂41艘、68萬修正總噸的新造船合同。
韓國業界稱,該國中型造船企業訂單量低的原因很復雜,勞動力短缺是其首要原因之一,加上預付款保函(RG)限額的問題,中型造船企業無法大幅增加訂單。
韓國進出口銀行海外經濟研究所相關人員表示:“如果在人力短缺的情況下大量下單,如若不能按期交船,船廠就有可能向船東支付延期補償。造船業需要考慮多方面的解決方案,如引進海外勞動力和培養國內勞動力。”
]]>據韓國造船業22日透露,由于近期原材料價格和勞動力成本持續上漲以及熟練技術工人短缺等因素,韓國中型造船企業面臨管理困難。雖然造船業正處于蓬勃發展期,但韓國中型造船企業卻無法找到擺脫困境的出路。與此同時,日本造船業的整合等內外條件惡化也加劇韓國中小造船企業的困境。
今年10月12日,大鮮造船向主債權銀行韓國進出口銀行申請。這是韓國為遭遇暫時流動性危機的企業提供延長期限和資金援助的制度。據不完全統計,大鮮造船今年已經與埃及船東Alkahera Company簽訂2艘1.4萬噸級多用途船建造合同和2艘汽車渡輪建造意向書。4艘船總價值約2.5億美元,意味著大鮮造船一次性實現了今年接單目標的約70%。2艘多用途船預計將于2025年2月和4月交付。盡管如此,大鮮造船仍就因為原材料價格上漲、焊接工人等原因出現船舶交付延期問題,進而導致該公司出現流動性危機。
現在,以韓國進出口銀行(KEXIM)和韓國開發銀行(KDB)為首的大鮮造船債權人已經正式宣布對大鮮造船進行先期重組。在申請重整后,大鮮造船現在將全面推進經營管理正常化。
大鮮造船宣布,該公司將于11月23日開始全面開展業務正常化活動,以實現主要債權銀行韓國進出口銀行的管理正常化,例如派遣根據債權人協議共同組成的管理團隊。大鮮造船在與韓國進出口銀行簽署財務結構改善協議后,將開展重組工作。具體而言,該協議將通過一種新貸款形式連續籌集17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9.35億元)的資金。
下一步,大鮮造船擬通過完成18艘訂單船舶的建造和交付實現業務正常化。經過努力,該公司計劃推遲償還現有債務,降低成本,并出售影島(Yeongdo)船廠用地以改善財務狀況。為此,大鮮造船正準備通過更換執行管理團隊的方式,以提高生產能力,重組其專注于盈利能力的業務組合以及精簡組織。
未來,大鮮造船計劃出售影島船廠用地以償還貸款、合并搬遷多個場所,并制定多方面的業務創新措施,例如新造船業務的新方法和加強與其他中型造船船企的合作。該公司將通過與債權人的密切協商與合作,為釜山地區領先的中型造船企業之一的大鮮造船開辟新的未來。
]]>海豐國際表示,“海豐裕和”輪今日交付后,將很快投入到海豐運營航線中,為海豐的運營和發展提供新的支持。
2021年5月,海豐國際在大鮮造船訂造了10艘1023TEU級支線集裝箱船,每艘船造價為1920萬美元,總價1.92億美元,計劃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陸續交付。
據了解,該型集裝箱船是由大鮮造船研發的環保型船舶,具有船舶載箱量最大化、單船日燃油消耗量減少12%以上等特點,滿足2030年生效的IMO強制性環保新規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