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為保障項目順利推進,陸海裝備集團港達船舶公司成立項目攻堅小組,堅持“實”字為基、“干”字當頭,晝夜奮戰抓進度,逐項破解生產瓶頸。針對以往海試距離遠、周期長的問題,積極協調海事部門調整航行區域,此次海試實現了當天往返,較以往縮短近一天時間,每艘試航船舶可節約燃油費用5噸左右。
海試期間,煙臺港輪駁公司與陸海裝備集團港達船舶公司技術團隊吃住在船、并肩作戰,協作完成主推進系統運行實驗、航向穩定性試驗、噪聲和振動試驗、對外消防試驗等海試項目。經嚴格測試,各系統、部件運轉正常,相關性能滿足或超過設計要求,綜合性能表現優異。
近年來,山東陸海裝備集團不斷加深同港口集團、板塊公司的業務合作,已先后建成交付山東港口最大馬力拖輪“寰宇七號”、首艘羅伯特拖輪“日港拖1”輪、首個大型集裝箱船舶“山港日照”輪等船舶。
]]>據悉,本次承建深圳港5000馬力純電拖輪設計總長36.5米,型寬10.5米,型深4.8米,配置電池容量為6880 kWh,設計航速不小于12.5節,系柱拖力大于60噸,并獲得智能船舶附加標志—“智能機艙i-Ship(M) ”“智能能效管理i-Ship(E)”與“智能集成平臺i-Ship(I)”,計劃建造工期10個月。
該船總長39米,型寬10.6米,型深4.9米,單甲板、前傾式船艏、圓角方形船艉,全焊接鋼質船,設計吃水4米,采用雙機雙槳全回轉推進系統、雙柄Z型操控,具有良好的穩性、適航性和操作性,正拖力不少于62噸,倒拖力55噸;航速大于13節,續航力不小于1100海里,船體B3級冰區加強,航行于近海航區。
同時,該型全回轉拖輪可執行拖帶、頂推、倒拖和對外消防作業任務,主要用于液化石油天然氣(LNG)運輸船進出港服務,包括船舶靠離碼頭、助泊作業、引航員接送、應急值守和消防監護,以及海上勘探開發配套的移動式平臺及設施設備的移位、就位和拖帶作業任務;配置有揚程不少于130米的消防泵噴系統,滿足FIFI-1等級消防要求。
據了解,江新造船共批量承攬了中石化勝利油田4艘5000HP全回轉拖輪,“勝利265”船是下水的第二艘船舶,目前江新造船正按生產節點計劃有序進行建造,戰高溫,斗酷暑,確保按時完工交船。
]]>該船已服役32年,此次塢修包括左右舵槳拆檢維護、主副機維修、外板及生活區涂裝、甲板舾裝件維護等多項保養工作。
其中全回轉舵槳的拆檢保養是重難點,修船事業部鉗工班從物料備件的訂購、密封件定做、尾軸及大轉盤白鋼套磨損件的預估等工序層層把關,現場施工積極推進,在15天內完成舵槳拆除、密封備件測量定做、磨損件修復等檢修項目。6月6日,該船順利完成試航,舵槳測試各性能參數良好,并于6月9日順利交付,繼續參與港口作業生產。
]]>CMB.TECH與達門造船于5月23日在迪拜舉行的第27屆國際拖船與救助(ITS)大會期間就首批4艘新船達成合作協議。當天早些時候,計劃安裝于氫動力拖船的氫氣解決方案已獲英國勞氏船級社(LR)的原則性批準(AiP)。
該系列船將由達門造船建造,采用CMB.TECH雙燃料氫技術,有望大幅減少排放。新船將配備四臺高速雙燃料氫發動機,主要使用氫氣運行,也可改用傳統船用燃料,燃料罐總容積為160立方米,旨在最大限度地減少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并將配備用于壓縮氫氣的模塊化儲存系統
CMB.TECH首席執行官Alexander Saverys表示:“這份合同標志著公司在開發氫動力船舶組合方面又邁出非常重要的一步。ASD拖船是啟動港口運營脫碳的理想資產。”
勞氏船級社首席運營官Andy McKeran指出:“CMB.TECH獲得原則性批準的雙燃料氫技術代表著一種具有成本效益的拖船脫碳解決方案,將為達門造船的新型ASD拖船提供雙燃料氫動力,從而顯著減少船舶排放。”
值得注意的是,達門造船與CMB.TECH此前已合作開發出氫動力調試服務運營船(CSOV)。該船由雙燃料氫發電機組提供動力,目前正在為CMB.TECH旗下船員轉運船運營商Windcat建造,達門造船累計將為其建造5艘氫動力CSOV,并附有第6艘的選擇權。
該型CSOV由達門造船與Windcat和CMB.TECH合作設計,船長87米,寬20米,可容納120人,采用開創性設計,與現有船舶相比,性能和靈活性都有所提高,同時將配備全新舷梯、起重機、推進器、混合動力電池等技術。前3艘船目前正在越南建造,將于2025年交付。另外2艘預計將于2026年第二和第三季度交付。
]]>該船總長38.7米,型寬11米,型深4.2米,設計吃水2.85米,設計航速12節,系柱總拖力450KN,入級CCS船級社。該船為鋼質單底(局部雙層底)單甲板橫骨架式船舶,設三機三槳,其中一個為固定導管定螺距螺旋槳、兩個為全回轉舵槳。主體以上設置3層甲板室,船艏設置吊錨架及A字吊架,船艉設液壓拖纜絞車、拖鉤。
該船交付后,將為“四航永興”號半潛駁的起拋錨及施工水域短距離拖帶作業提供服務。
]]>該型拖船全長82英尺(25米),配備6兆瓦儲能系統,配備ABB集成電力推進系統以及Schottel帶有LE-Drive的SRP 430型 RudderPropellers。該船僅靠電池運行,不產生溫室氣體排放。根據EPA計算,在其運營的前10年中,將減少產生178噸氮氧化物(NOx)、2.5噸柴油顆粒物和3100噸二氧化碳(CO2),相當于減少使用35萬加侖的天然氣。
在完成最終示范試驗后,該型拖船將在Crowley的微電網岸邊充電站竣工后在圣地亞哥港投入使用。
據悉,該充電站是一個微電網充電設施,可以讓船舶快速充電,同時減少社區能源網的峰值負荷。充電站配備了兩個挪威儲能公司Corvus Energy提供集裝箱式儲能系統。港口運營預計將于2024年春季開始。
]]>會上集中命名交付的四艘新建船舶,由山東港口裝備集團日照港達船廠建造,將從日照揚帆出海、駛向深藍。
其中,交付的700TEU集裝箱船,是根據山東半島外貿內支線運營特點,為山東港口航運集團量身定制建造的首艘智能化集裝箱船舶,具備多用途船和普通干貨船雙船型功能,交付后將投入山港快線品牌,運營日照—青島“天天班”外貿內支專線,進一步加密山東港口環黃渤海集裝箱支線網絡,促進區域生產要素流通和商貿往來。交付的青島港“寰宇七號”拖輪,為8000馬力拖輪,是為青島港定制的最大的多用途拖輪,入列后將成為提升港口海上服務能力“尖兵利器”。交付的煙臺港“煙港融合二號”“煙港融合三號”兩艘拖輪,均系4000馬力拖輪,入列后將大幅提升煙臺港的船舶服務保障能力。此外,裝備集團還將攜手日照港,擬聯合開發1款油電混合全回轉拖輪,動力系統采用鋰電池和柴油發電機直流組網,可實現純電、混動兩種工作模式的自動切換。
]]>該拖輪全長37.7米,型寬10.4米,型深4.8米,設計吃水3.8米,自由航速大于13節,為單甲板、橫骨架式的全焊接鋼結構船舶。該船配備了2臺單機功率為1840kW(2500PS)的柴油主機以及2臺全回轉舵槳機,軸系采用Z型推進布置,艉系柱拖力滿足62T設計要求,入級CCS船級社并滿足CCS無人機艙自動化控制的要求。該船交付后能夠滿足對港口作業以及海洋石油鉆探平臺、海洋風電營運維護、FPSO與大型液化石油氣運輸船執行守護和支援,滿足近海拖帶作業的要求,同時具備牽引、頂推、移泊、引航等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