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在拖航途中,“新振浮7”收到了15日午后有8-9級大風的氣象預報,大風將持續到16日上午,預報大風期間正是原計劃作業時間,為確保在大風來臨之前完成吊裝任務,項目組和甲方會商后決定對拋錨帶纜駐位、鉤頭解綁、掛吊索具、模塊陸運轉移進場等工序進行優化,務必搶在大風來臨前完成吊裝任務。
5月14日7點“新振浮7”剛抵達外高橋臨港碼頭,海事部門已啟動藍色防風預警,要求15日中午11點起風前浮吊作業必須全部摘鉤,留給“新振浮7”的可作業的時間已不足27個小時。項目組積極同甲方溝通,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連夜做好施工準備。
14日14點整理鋼絲繩,17點開始模塊陸移,20點30分到達碼頭指定位置,15日凌晨2點開始掛鋼絲繩,于拂曉前具備一切起鉤條件。15日5點28分模塊順利騰空,6點28分2700噸的模塊穩穩對位到運輸船甲板指定位置,9點完成解鉤。最終,“新振浮7”與疾風賽跑,完成臨港外高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生活區模塊的吊裝發運工作。
該FPSO船長330米、寬度70米、型深30米,船體由一艘30萬噸的油輪改造而成。未來,它將在巴西安家,每天能處理18萬桶石油和12000萬立方天然氣。
項目實施過程中突破了四大難點,一是吊裝起升高度突破紀錄,火炬塔上段的吊裝,安裝高度達到180米;二是夜間作業能見度低,視線不佳;三是吊重創紀錄,P50模塊單體重量4300噸,P40模塊單體重量4150噸,創“新振浮7”輪近年來作業之最;四是安裝空間高度受限,在P40模塊安裝過程中,由于吊高角度受限,作業高度不能超周邊障礙物,左右兩邊間距狹窄,僅剩300毫米間距,因此只能采取向前直插的方式安裝。
“新振浮7”輪項目組積極與業主及多方溝通協調,再三確認吊裝方案、調整作業細節。經過15個日夜奮戰,最終圓滿完成整個FPSO模塊的吊裝任務,進一步鞏固了振華海服在FPSO模塊吊裝市場的地位。
FPSO具有對開采的石油進行油氣分離、處理含油污水、動力發電、供熱和原油產品儲存和運輸功能,是集人員居住與生產指揮系統于一體的綜合性大型海上石油生產基地,被稱為“海上石油煉化工廠”,廣泛適用于深海、淺海海域及邊際油田的開發,運用FPSO已成為海上油氣田開發的主流生產方式。
來源:振華重工
]]>
FPSO船體由一艘30萬噸的油輪改造而成,改造完成后船長330米、寬度70米、型深30米,未來將在巴西安家,每天能處理18萬桶石油和12000萬立方天然氣。
本次的模塊搭載吊裝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四大難點:一是吊裝起升高度破紀錄,火炬塔上段的吊裝,安裝高度達到180米;二是夜間作業能見度低,視線不佳;三是吊重創記錄,P50模塊單體重量4300噸,P40模塊單體重量4150噸,創新振浮7近年來作業之最;四是安裝空間高度受限,在P40模塊安裝過程中,由于吊高角度受限,作業高度不得超周邊障礙物,左右兩邊間距狹窄,僅剩300mm間距,因此只能采取向前直插的方式安裝。
經過項目團隊15個日夜奮戰,振華海服圓滿完成整個FPSO模塊的吊裝任務,進一步鞏固了振華海服在FPSO模塊吊裝市場的地位。
“新振浮7”輪提前進場駐位
渤中海上風電A場址項目位于東營港經濟開發區北部海域,是山東省首個平價海上風電項目,是海上風電進入平價時代后第一個取得核準的項目,引領山東省海上風電平價開發進程。項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清潔電能16.98億千瓦時,可替代標煤51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32.6萬噸。
此次吊裝的海上升壓站上部組塊采用五層布置,平面尺寸約為47米×35.4米,高約25米,頂層距平均海平面約46米,重約2800噸,是“新振浮7”輪吊裝的最高上部組塊。
據悉,廣東粵電湛江外羅二期海上風電項目海上升壓站采用整體式布置,總重量約2800多噸,平臺尺寸約為35m×33m,高約16m,在陸地整體進行建造,由大型海上施工船舶進行海上一體化安裝。海上升壓站采用無人值守方式運行,由湛江風電海陸一體集控中心進行遠程實時集控及數據分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