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港船廠 – 龍de船人 http://www.xinludianqi.net 船舶、海工、航運信息服務平臺 Fri, 14 Apr 2023 09:44:39 +0000 zh-Han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http://www.xinludianqi.net/wp-content/uploads/2024/05/20240522095628237-150x150.png 新港船廠 – 龍de船人 http://www.xinludianqi.net 32 32 新港船廠地塊將建城市綜合體 http://www.xinludianqi.net/41264.html Fri, 14 Dec 2018 06:39:00 +0000 http://new.imarine.cn/41264.html


項目建設現場。

日前,濱海新區新港船廠地塊正式掛牌。根據規劃,新港船廠工業遺產區域將打造成濱海新區入海口門戶區,力求建成集居住、文化、娛樂、購物、辦公、生態等功能于一體的城市綜合體。根據公告,該地塊位于新區海濱大道以東、新港一號路以南。

來源:濱海時報

]]>
新港船廠工業遺產區域將建城市綜合體 http://www.xinludianqi.net/41111.html Thu, 06 Dec 2018 07:22:00 +0000 http://new.imarine.cn/41111.html 日前,濱海新區新港船廠地塊正式掛牌,根據規劃,新港船廠工業遺產區域將打造成濱海新區入海口門戶區,力求建成集居住、文化、娛樂、購物、辦公、生態功能于一體的城市綜合體。

根據公告,該地塊位于濱海新區塘沽海濱大道以東、新港一號路以南,其四至為:東至海河、南至航一路、西至海濱大道、北至華安道。土地使用主導功能為居住用地、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根據《關于中心商務區分區TGf(07)04單元02街坊局部地塊控規草案的公示說明》,該區域作為濱海新區海河入海口門戶區,在保護原新港船廠工業遺產的基礎上,力求打造成為集居住、文化、娛樂、購物、辦公、生態功能于一體的城市綜合體。

來源:北方網

]]>
想不到吧,遠洋航線還可以獲獎 http://www.xinludianqi.net/40764.html Mon, 19 Nov 2018 09:22:00 +0000 http://new.imarine.cn/40764.html 40年前,也就是1978年,在北京舉行的全國科學大會上,一條遠洋航線獲頒了大會獎。這事聽起來很有趣,“航線”這種東西,怎么就能和“科學獎”牽扯起來了呢?這個故事還要從一艘叫“耀華號”的輪船說起。

從盧瓦爾河口來的豪華游輪開進了廣州港

1967年,法國大西洋西海岸盧瓦爾河口右岸的重要造船基地圣納澤爾造船廠中,開出了一艘當時世界上最豪華的五星級游輪。它長150.28米,寬21.28米,總噸位10298噸。這就是“耀華號”。現在這艘船,以“東方公主”之名停泊在天津的外灘公園中,成為知名的景點。

1965年,即中法正式建立邦交關系一年以后,受中國政府委托,“耀華號”在圣納扎爾市開始建造。1967年交付給廣州遠洋運輸公司后,起初它的角色是參與外事活動,以“友好使者”身份頻頻出訪于亞非各國。它還曾承擔過中國援建坦贊鐵路等重大援外工程人員的運輸工作,被人們稱作中國與亞非拉各國友誼的“海上橋梁”。它在中法交往史上的作用也受到重視,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系列活動中,就包括了在圣納澤爾舉行的“耀華號”展覽,還有少年時于首航前曾登上“耀華號”的當地居民專門趕來觀展。

2002年,天津塘沽國有資產投資經營有限公司以850萬元買進這艘船。它隨即從廣州港駛出,歷經1480海里,于25日12時左右抵達天津塘沽新港船廠。在那里,它最終被改造成一個集餐飲娛樂為一體的高檔酒店。據當時的新華網記者從天津發出的報道,這艘船曾經幾易其主,幾度更名。先是往來于中日之間,后來轉賣給中國香港一家公司,改名“海龍星”號,作游輪使用,據說生意非常好。后又改名為“東方公主”。駛往天津時,該游輪仍裝修豪華,包括影院、卡拉OK、游戲室、餐廳、桑拿房、游泳池等設施,可乘載350名游客。

一個勇于探索的船長發現了“習慣航線”的問題

《廣州市志·交通運輸志》收入了“耀華號”的一篇“專記”——《中坦航線》,可見對它這次遠洋航運史上的創新之舉的重視。根據“專記”我們可以一睹當時的情景:20世紀70年代初,“耀華號”行駛中國至坦桑尼亞航線,橫渡印度洋,往返于馬六甲海峽西口的韋島與達累斯薩拉姆之間。為避開礁區,這條航線習慣上在南緯2°、東經74°轉向繞行,但增加了航程。1972年,“耀華號”船長王光楨試行新航線,把轉向點北移,在馬爾代夫群島最南端的阿杜環礁以南15海里處轉向,結果縮短航程28海里,節約一個多小時。此后,王光楨對阿杜環礁的形狀、地貌、島高、陸地設施,雷達發現距離、無線電指向臺等一系列問題進行觀察記錄,取得數據。在當時沒有衛星導航的情況下,這種數據論證為行駛該航線提供了依據。

隨后,王光楨繼續對該航線進行觀察分析,發現該航線在相同吃水、相同主機轉數和相同風向力的情況下,回程和出航時間相比,從10月至次年4月縮短8小時~10小時,其他月份也縮短1小時~4小時,從而發現季節風流對航速的影響。為利用季風順流,避開季風頂流,采取不同季節選用不同航線的方法:在東北季風期間,開航選擇南緯1°30′水道,從馬爾代夫群島中的礁群中通過,比以往縮短60海里,又利用較強的季風西流;回航則走阿杜環礁以南航線,避開季風頂流。在西南季風期間,季風流與東北季風相反,因此選擇與上述相反的航線,經濟效益明顯。

由于經濟效益和運行效率的明顯提升,這條新航線的開辟被列為國家科研成果,榮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從黃埔起步 中國的遠洋航線逐漸遍布全球

20世紀六七十年代,從草創到漸趨成熟的中國遠洋船隊,在世界各地開辟新線路。據中國遠洋網站的記述,1961年4月28日,“光華號”遠洋客貨輪在廣州黃埔啟航,開往印度尼西亞首府雅加達接運華僑,從而吹響了我國遠洋船隊走向世界的號角,劃出了新中國自營船隊通向世界的第一條遠洋航線——中國至印尼的東南亞航線。

以此為起點,1961年6月16日,我國建造的和平輪首航緬甸仰光。7月9日,開往海防,先后開辟了中國-緬甸、中國-越南航線。8月1日,另一艘國產船友誼輪首航斯里蘭卡科倫坡,開辟了中國-斯里蘭卡航線。1961年12月,和平輪從廣州黃埔航抵新加坡,開辟了新馬航線。1962年4月30日,國際輪從波蘭出發后經倫敦、安特衛普和卡薩布蘭卡回黃埔,開辟了歐洲航線……

“耀華號”的遠洋航線探索,是中國遠洋航線不斷拓展的重要時期中杰出的代表。王光楨20世紀80年代接受中遠內刊記者采訪時,曾經詳解他是怎樣一步步證明這條航線的安全性的:“在1972年,我駕駛的耀華輪曾幾次在白天經過阿杜環礁,從東駛近17海里時,可見數根桿狀物,像大船的后桅立于海面,這是礁上名叫岡島的機場天線;距16海里時,能看清島嶼、大樹;距6海里時,能看清港內錨泊的油輪。這些我都一一做了詳細記錄。”“記得在一個夏天的晴夜,耀華輪在距阿杜環礁37海里時,可見水平線一片亮光,但范圍不大。距19海里時,可見閃爍的盞盞紅燈;距15海里時,可數清紅燈的盞數。當飛機在空中飛翔時,還可見到無線電天線塔上顯示的燈光。”“在阿杜環礁西北面還有一個HITADDU小島。島上有無線電指向臺,信號GN,頻率為317千周,作用范圍500海里,日夜工作,是一個極好的助航標志。如果把它作為繞過該礁區的可靠導標,那么,在距阿杜環礁500海里的海面上,不論天氣好壞,隨時都有船位可測,航近阿杜環礁15海里,安全是沒問題的。”

習慣的養成是個漫長的過程,而改變習慣,并證明改變是有利的,更需要巨大的努力。王光楨和“耀華號”的探索,是好奇心的勝利,也是科學論證、嚴謹態度和長年實踐的勝利。

來源: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卜松竹

]]>
瓦錫蘭20發動機獲多筆訂單 http://www.xinludianqi.net/38151.html Thu, 26 Jul 2018 09:19:00 +0000 http://new.imarine.cn/38151.html 瓦錫蘭20發動機升級版近期獲得一系列訂單,共有三個大型造船項目總訂購了33臺發動機用于輔助動力設備。這些訂單于2018年6月由瓦錫蘭與上海船用柴油機研究所(SMDERI)的合資公司——上海瓦錫蘭齊耀柴油機有限公司(WQDC)獲得。




這些發動機將安裝在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中船重工,CSIC)下屬造船廠所建造的11艘新船上。這些船舶的訂購方是中遠海運集裝箱有限公司和中遠海運散貨運輸有限公司。

在功率重量比方面,升級后的瓦錫蘭20發動機允許轉換為雙燃料運轉。隨著業主和運營商為即將實施的排放法規做準備,這種后期轉換機會將被視為一個具有吸引力的選擇——最值得注意的是,0.50% 限硫措施將于2020年在全球施行。

這些合同包括四艘超大型油輪(VLCC)的三臺發動機——船舶正在中船重工的大連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大船重工,DSIC)造船廠內為中遠海運能源運輸股份有限公司而建造,以及同樣在大船重工建造的三艘中遠海運能源運輸股份有限公司的蘇伊士型油輪的各三臺發動機,和中船重工在天津新港船廠為中遠散貨運輸有限公司建造的四艘大型礦石運輸船(VLOC)的各三臺發動機。瓦錫蘭的供應范圍包括完整的輔助發電機組以及所有相關工程,并將在2019年開始交付設備。

升級后的瓦錫蘭20發動機于2017年12月上市。它作為功能強大的瓦錫蘭20柴油發動機的更強大版本,增加了高達220千瓦/缸的氣缸輸出,并可轉換為瓦錫蘭20DF發動機。截至目前,瓦錫蘭20發動機已訂購53臺。第一批產品在2018年5月,被用于ROPAX輪渡的輔助發動機應用。新型瓦錫蘭20發動機系列的功率范圍為700千瓦至1980千瓦,采用4-9缸配置,額定轉速為900、1000和1200rpm。這款發動機可用于各種船舶應用,比如機械傳動式主推進發動機、柴油電動主推進發電機組和輔助發電機組。

]]>
“淞航”號再起航 來聽聽它背后的故事 http://www.xinludianqi.net/31998.html Thu, 09 Nov 2017 02:05:00 +0000 http://new.imarine.cn/31998.html


圖說:淞航號 上海海洋大學供圖

昨天傍晚,國內首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淞航”號駛離蘆潮港,開啟了首輪科考之旅。“淞航”號可滿足開展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與分析要求,承擔國家有關遠洋漁業資源和新漁場開發的任務,具備拖網、延繩釣和魷魚釣三種作業手段。

從2015年10月28日在天津正式開工,到昨天首航出發,兩年多的時間里,“淞航”號身上發生了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上海海洋大學教師盧衛平用鏡頭記錄下了“淞航”號成長的點點滴滴。




圖說:鉆之舞 盧衛平攝(下同)

鉆之舞

2016年5月,當盧衛平第一次來到“淞航”號承建單位天津新港造船廠造船現場時,新奇的建造景象深深吸引了他。那時,“淞航”號船體的26個分段中,已經初步建成的有4個,還有2個正在緊張建設中。“一塊塊經過防銹預處理的專用鋼板在數控等離子切割機鉆頭的精確作用下,被切割成船體的各個部件,最終將組成“淞航”號的肌體。而那些高溫切割過程中迸濺出的各色火花,紅的黃的藍的紫的,五彩繽紛,就猶如無數的精靈在浩瀚的海洋中歡快地跳舞,又如宇宙船隊在星際遠航。”盧衛平回憶。




圖說:焊之花

焊之花

時隔一個月再次來到船廠,熱火朝天的景象再次令盧衛平感到震撼。“只有一個車間開工,現在三個車間包括外場工位都有分段鋪開施工。”盧衛平說,“焊接打磨過程中迸發的火花像無數的小精靈在歡快地跳躍著。” 在盧衛平看來,如果用做衣服類比造船,那么鋼板就是布料,切割就是裁剪,焊接就是縫紉。在造船工人的巧手與焊槍打磨機作用下,一個個鋼構件被打造成“淞航”號不可或缺的“細胞”。




圖說:工之歌

工之歌

從調研到立項到設計到施工,“淞航號”的建造,需要許多人的辛勤付出。造船工人的艱辛勞動無疑是最受矚目的,因為所有的設計都要在他們手里變成現實。施工環境的艱苦有點令人難以想象,為了精確施工,工人們有時候不得不爬上爬下,蜷曲在一個個狹小的空間作業,或蹲或臥或爬或坐,隨焊花飛舞,任汗水滴答;酷暑季節,那些漸成的分段管道或艙體內,猶如蒸籠,溫度可以高達60多度,工人們還不得不穿好工裝帶上安全帽,抓緊施工,因為工期不等人。“有一天傍晚,我恰巧看到三個工人正在車間邊上席地而坐吃晚飯,晚餐就是幾個面餅子,身邊連瓶水都沒有。”盧衛平鼻子一酸,“‘淞航’號啟航之時,請別忘了這些為建造科考船辛勤付出的人們。”




圖說:船之雛

船之雛

淞航號的建造基地,從2016年10月起就陸續從老廠移到了濱海臨港的新廠。“800噸的龍門吊,50萬噸級別的船塢,可謂是鳥槍換炮。”盧衛平興奮地說。那時,是開足馬力全力沖刺的時候,經常是幾個分段總成齊頭并進,白天黑夜加班加點地工作著。“這個階段,幾個分段拼裝在一起,船之雛形就出來了,是變化最大的時候,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盧衛平表示。




圖說:塢之戀

塢之戀

2016年12月13日下午5點15分,船首總段通過兩個800噸的龍門吊聯動起吊,緩慢移入船塢;兩個半小時后,船首吊裝到船塢就位,船首總段與導流罩總段合攏,船體總裝正式開始。船體合攏后,船員艙、駕駛艙等如搭積木般依次在船體上歸位,“淞航”號的船形也就此形成。2017年元旦剛過,天津正是飄雪過后,冰雪覆蓋的船塢寒意正濃,走在碼頭,明顯感受到寒風凌冽,面如刀割。“‘淞航’建設者們不畏寒冷照樣加班奮戰,那時真是‘滴汗成冰’啊!”盧衛平敬佩地說。




圖說:淞之航

淞之航

2017年3月3日,這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出塢下水,并正式命名為“淞航”號,名字源于1915年學校實習船的“淞航”號,再續前緣,獲得重生。“記憶中的輪船下水,是在高高的船臺上溯軌而下,直沖入海,飛濺的水花四處綻放。現代船舶的建造改進了工藝,下水就成了開閘放水然后由拖船拖拽出塢。雖然少了份船臺直沖而下入水的壯觀,但‘淞航’號在水上漂浮移動的場景還是令人激動不已。”顧不上寒風中瑟瑟發抖的身體,盧衛平連按快門,記錄下了“淞航”號“親水”的瞬間。




圖說:任之重

任之重

還沒從淞航下水的雄姿與喜悅中回味過來,當盧衛平再次來到淞航船艙的時候,還是被眼前的景象所震驚。水面上安靜躺著的船體里面,是一片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沒想到船體下水后內部設備、管道、電路的鋪設安裝的工程量是如此巨大。光是需要鋪設的各種各樣的電纜線就有近200公里長。”盧衛平介紹。在各個不同船艙狹小的空間里,空氣中到處彌漫著嗆人的氣味。即使是帶上如象鼻樣的過濾口罩,也難以抵擋那些無法散去的刺鼻焦味和灰塵。“太不容易了,請在心里為建設者們點個贊!”




圖說:船之歸

船之歸

2017年10月26日11時30分,歷時兩年建造的“淞航”號科考船在長鳴的汽笛和鞭炮聲中離開天津新港船廠碼頭豪邁啟航,踏上了回歸上海母港的征程,正式交付學校使用。“700多個日日夜夜的奮戰,終于有了圓滿的結果。”盧衛平激動地表示。告別渤海,穿越黃海,進入東海,祖國的海洋敞開胸懷盡情擁抱新生的“淞航”號。10月30日上午,“淞航”號停靠蘆潮港碼頭,完成交接儀式,正式交付給學校使用。這艘上海海洋大學師生翹首以盼的百年“淞航”號,將和全校師生一起投身于上海海洋大學“雙一流”學科建設,為實現“多科性應用研究型、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高水平特色大學”的建設目標而努力奮斗,也為我國的海洋強國戰略添磚加瓦貢獻力量。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郜陽 盧衛平               

]]>
七十七年老船廠終歸塵土,新港的未來在哪? http://www.xinludianqi.net/30159.html Fri, 08 Sep 2017 01:15:00 +0000 http://new.imarine.cn/30159.html


油畫《新港》-黃養輝

前 言

新港船廠搬家這事,已經吵吵了小半年了,上個月中,一號路新拍的地塊,又讓我們把目光重新投向了這個地方。作為老塘沽人的時代記憶,不去送它一程可不講究,于是我也去見了見這個老朋友最后一面。



門口的保安還在檢查來往車輛,看上去和往常沒什么不同,只是大門口兩個碩大的“拆”字,訴說著這段船廠歷史即將謝幕。

說起塘沽,我們想到的不僅是洋貨、外灘,還有吃不完的海鮮。要說天津這個曾經的天子渡口,發展到今天,也只有濱海這塊的漁民還算多,而更赫赫有名的是塘沽的港口。像是提起荷蘭,我們想到的不僅是風車,還有著名的阿姆斯特丹港。老塘沽人總是對港口和船有割舍不斷的故事和情愫。

而在塘沽說起船廠,你應該可以想起很多:大沽、新河、新港…所以,新港船廠的歷史要從“新港”說起。

——緣起新港

港外刮風冒白煙,港內黑炭隨風舞。新港最怕刮南風,黃煙嗆鼻熱淚流。吹填灘涂無植被,天昏地暗下黃土。——原天津港集裝箱碼頭公司經理助理、塘沽作協會員榮作恒。

一副港內大刀闊斧搞建設,港外煙霧繚繞的發展景象。可是要知道建港口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新港從起建到步入正軌,用了整整12年。1940年開始,日本人為了向自己的島國運物資,就開始籌劃著建港口,先是在“砸蚶子”灘地建了北支塘沽新港臨時建設事務局機械工廠(新港船廠的前身)。后花了兩年時間,建成了新港第一碼頭,隨后就是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國民黨政府在原新港船廠舊址接收了新港。

也是在這個碼頭,本想成就一番霸業,沒想沒落收場的日本人,被遣返了。相比當年“悄悄地進村,打槍的不要”,這回國倒是高調得多。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這個道理日本人至今好像都沒想通。



(日俘、日僑回國)

但是國民黨政府接手后的新港卻因為管理、資金的問題,幾乎變成了“死港”。塘沽解放后,解放軍開始對新港內的港航單位逐步實施接管,然后開始了新港的再次修建。

1952年10月17日,新港重新開港,萬噸級輪船“長春號”、“北光號”、“海安號”等駛靠碼頭裝卸。從那以后新港就變成了我國第一座巨大的人工商港,也逐漸成為了中國最大的人工港。



(左:開港典禮上,“長春號”駛靠碼頭裝卸;右:開港典禮紀念章)

(起重船“泰山一號”正從商船上卸下汽車)

——曾經的機廠街1號,今何在?

隨著新港的重新開港,船廠發展得也越來越紅火。說起新港船廠的舊址,更多人會說就是機廠街1號啊,三百噸旁邊。也就是在機廠街1號,擁有58萬平方米的廠區、1200米長的碼頭岸線的新港船廠完成了從修船到造船技術的發展。



1958年6月28日,“長江505號”下水試航,沿海河從塘沽試航到天津。標志著天津市船舶工業開始由修理進入制造的新階段。



1969年9月28日,“天津”號萬噸貨輪順利下水。



1987年7月14日,第一艘出口貨輪伏爾塔瓦號下水。(由當時捷克斯洛伐克駐我國大使的夫人命名)



2012年8月13日,隨著為德國建造的16號船在老廠區3萬噸級船臺順利下水,兩座船臺光榮完成歷史使命。

而這些記錄輝煌的地方,轉眼間已要塵歸塵,土歸土…



西邊的廠區變成了一片平地



曾經熱鬧的車間,人去樓空



曾經從大門外就可以看見的塔吊,已經遙望不見



廠區里隨處可見破敗,可吟“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見特種船制造的樣子

上帝的磨盤轉動很慢,但是卻磨得很細,細到,我們可以清楚地記得它當初的模樣和每一點變化。

機廠街1號的英雄遲暮,其實早已有了征兆,業務不斷發展,場地卻遠遠不夠,所以從2006年開始,新港船廠就在臨港建了新的廠區——黃河道2999號,這個比老廠區大上將近7倍的地方,新港船廠迎來新的開始。

但是,當你不能夠再擁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記。老船廠人,拿起相機,又走到了曾經抱怨了N次老舊的廠區,講起那些過往。

——幾代人以廠為家

老廠老廠,最老的不單單是機器,還有那些多年生活在那里的人…

原天津港集裝箱碼頭公司經理助理榮作恒回憶道:52年重新開港的初期,工人都住在駁51號上。慢慢地,港航、船廠等單位陸續建了一所、二所、36所(用空心磚等建材建的六排平房,每排六所房屋,共三十六所,用于局、處長等職位高的人員居住,當時屬于最高級別的平房)、千間宿舍(當時用紅磚、瓦房、木質窗戶、蘆葦屋頂這種高配建起的1000間宿舍)、三百間、望海樓(海濱道),隨后又建了幾棟樓房:前衛里、海防里、和睦里、團結里,安定里等。73年開始,新建了家屬宿舍建港村,后改建港里。跟著建了“新”字系列、“海”字系列。

改革開放以后,平房改造,那時,最有名的一句話當屬——平房改造在千間,新民大街變新顏。改造完的千間在近20年里任他風吹雨打,我自巋然不動,已然從新人熬成了舊人。



每天早上醒來,聽著碼頭的號角聲,走到船廠上班,中午吃食堂,下班洗個澡,打個飯再走路回宿舍,這樣的日子,老船廠人一過就是幾十年。

像是新港船廠造船生產管理部支部書記吳錫明家里兩代人都是船廠職工,他父親1952年進廠,他1978年進廠,在他們那個年代,好像每個人都是“單位人”,和現在的“個體人”意思不一樣。那時候,進廠工作就像找到了一個歸宿,一輩子都會在那兒,根本不可能中途還想換單位。大家都以單位為家,宿舍就在單位旁邊,走著上下班,晚上在單位食堂吃完飯,有時候會去辦公室看看書,然后回宿舍和舍友聊聊天,再休息;同事們是白天上班在一起,晚上下班打頭碰面還在一起。(一副《空巷子》、《守望》電視劇大家提著鐵飯盒,里面放著勺,哐啷哐啷上班去,“鈴”一聲下班鈴,人群沖向食堂,排隊打飯的畫面感就這么出現在我眼前)

而老船廠家的感覺還在于,宿舍大院里長起來的孩子都成了最要好的發小;誰家小兩口吵架了都會找車間主任調解;還有婦女們一起挎著菜籃去市場,做了新鮮兒飯總要給鄰居送上點…



1982年6月1日,新港船廠托兒所慶“六一”國際兒童節活動

——船廠是鐵飯碗和有手藝的代名詞

六七十年代,老百姓們多是種地為生,誰要是出門跟師傅學個手藝,成了手藝人,回來要么就是開汽車,要么就是進工廠,身價噌地就上去了,比農民那種靠天吃飯的事靠譜多了,工人和司機的優越感也就這么顯出來了。

那時候相親,女方家要是一聽在船廠上班,立馬就會對這小伙刮目相看,有手藝,養活全家沒問題,又是國家單位,黃不了,就這幾點,成了船廠小伙相親的必殺技。船廠人說起這點,至今還是驕傲得不行,“我媳婦兒就是看上了我這點!”

——誰還沒坐過個塘沽短兒呢

新港船廠對面原來有個新港火車站,又叫三百噸火車站,說起三百噸的來歷傳說是一座高37米、蓄水量為300噸的水塔。水塔建成后是當時港口地區最高的建筑物,成為一大景觀,人們口口相傳,三百噸的名字就越叫越響。



(三百噸示意圖)

為了方便港口職工上下班,天津站到塘沽站的市郊客車線路延長到了三百噸地區。



(塘沽短兒車票)

那時天津市區和塘沽間只有一條公交線,所以塘沽短兒成了新港和天津通勤的主力。等車的都是一個單位的職工,大家都會圍成小圈子聊天,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也必然是八卦生產地,如果當年有私家偵探這個營生,在三百噸蹲點準錯不了。

但是熱鬧歸熱鬧,每天坐的人也是滿肚子抱怨。很多新港的老職工回憶起塘沽短兒最深印象還是“擠”。(說到這,好像看見了輕軌最初的樣子)為了最大限度地載人,車廂只在兩邊裝了兩條長凳,中間全部可以擠滿人。1節車廂大概能裝200人,1列車有14節車廂,可以容納近3000人。這樣的設計其實也可以看出,當年的港口建設吸引了多少人。

對于船廠的記憶,不單單是某個物件,更是自己當年的生活……這樣的實例,在靠著工業飛速發展的中國,并不少見,那是那個時代的特色。離我們最近的就是天堿,老塘沽人對于它有說不完道不盡的故事。而像是在鋼管公司輕軌站邊的中國一重,它的總部在齊齊哈爾富拉爾基,在那說起一重無人不知,就連喝的橙子味汽水瓶子上都寫著中國一重。其實,這就是城市名片,就像說起底特律,我們能想到汽車之城;說起曼哈頓,我們想起金融中心;說起塘沽,我們一定也不會忘記新港船廠。

新港和老船廠相扶相持走到了幾近耄耋之年,迎來了后船廠時代,未來的新港,我們似乎已經可以預見…

讀史知興衰,翻開新港和船廠的那些過往,涌上心頭的不僅是對于拆遷的遺憾,更是對于一個新時代的展望。七十七年光景,也不過化為一片平地。老船廠閱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已經在臨港拉開了序幕。

新新港還有更長的路要走,不過沒關系,時間是最大的革新家,我們都會陪著它再走過下一個十年、二十年、七十年…

拓展閱讀:

畫藝術家們筆下的新港

黃養輝:(1911.11—2001.6)

著名書畫藝術家,徐悲鴻秘書兼弟子。

新港(天津)之一 · 1948年


新港(天津)之二

孫宗慰:(1912.7——1979.5)

師從徐悲鴻,曾任中國美術學院副研究員。

天津新港船塢 1953年作


天津新港 1954年作


天津新港 1954年作

來源:天津地產圈兒

]]>
新港船廠搬遷工作進入最后倒計時 http://www.xinludianqi.net/28876.html Mon, 07 Aug 2017 08:05:00 +0000 http://new.imarine.cn/28876.html    

▲老新港船廠船塢碼頭岸線

8月1日,新港船廠搬遷工作進入了最后的倒計時,新港一號路的老廠區里,很多曾經如火如荼的老車間如今已經是人去樓空,等待它們的是舊物利用和重新規劃建設。

港船重工新港廠區占地面積58萬平方米,碼頭岸線1200米,擁有40000載重噸級和15000載重噸級船臺各一座,30000載重噸級海洋工程模塊、重機裝備總組滑道三座,30000載重噸級、3000載重噸級干船塢、15000載重噸浮船塢各一座,并具有與之相配套的各種加工、運輸設施設備,具備中小型船舶建造及修理、海洋工程模塊建造以及重機裝備制造能力。

▲小鄔

在老一代塘沽人的眼中,老新港船廠就是塘沽的一個標志性符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塘沽這一片區域,是靠著漁業逐漸發展起來的,作為漁業的主要生產工具,船廠自然與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勞作的人結下了深厚的情感。

▲員工拍照留念

在老塘沽,很多普通家庭中都有成員在新港船廠上過班,或者做過與船廠緊密相連的工作,這里承載了幾代塘沽人的汗水、淚水與歡笑。

如今,這座承載太多歷史的新港船廠正式搬遷了,它的這個“大陣仗”牽動了很多老船廠人、老塘沽人的心,許多人自發地來到正在搬遷中的老船廠、老車間走一走看一看,向老船廠做最后的道別。

▲船臺式造船平臺將退出歷史舞臺,代替它的是萬噸級船塢造船。

▲已經拆掉的老廠房










▲船廠正在進行拆除的吊機

65歲王師傅:領著孫女來告別

夕陽下,一老一少長長的背影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就要遷走了。”今年65歲的王師傅領著孫女在老船廠邊走邊感嘆著向孫女講起了家史:“爺爺從18歲就在廠里做工,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老新港船廠

1970年,18歲的王師傅技校畢業進入新港船廠成為正式職工。船廠實行三班倒的八小時工作制。如果是上早班,王師傅早上7點半就到工廠,扳好機器,拿好工具,準備上船。船塢是露天的,夏天日曬雨淋、冬天頂風冒雪,是家常便飯。

“剛上班那會,真的是跟著老師傅學手藝。老師傅們都很敬業,也非常友善,由于造船是個工藝要求極高的工作,一絲一毫的失誤都會造成沉船,因此,老師傅們對我們這些年輕人要求很嚴格,決不允許出現任何差錯。老師傅們常說,‘咱們干的是人命關天的工作,一個小小的細節不謹慎就會葬送整條船,咱們要為這么多人命負責呀!’就這樣,跟著老師傅們干了五年多,才正式出師。”

王師傅眼中噙著晶瑩的淚珠,這其中飽含著對崢嶸歲月的眷戀,對往昔深厚友情的不舍。

“老師傅們大多不在了,但是他們的音容笑貌深深銘記在我的心里。作為他們的接班人,我在帶徒弟的時候也把他們身上一絲不茍的敬業精神一并傳承了下來。”

王師傅說,“八小時過后,下班鈴響,工人們脫下安全工作衣,廠里的食堂會為大家準備好綠豆湯解暑、辣椒驅寒。”王師傅回憶,那時候,職工間的關系很單純很融洽,廠長、書記、車間領導也經常下基層來慰問大家、征詢大家對于廠里的意見,那時候真就是“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溫跟東:機器都是我的老伙計

溫跟東是船廠的資深職工,他18歲來船廠一直做銑床工,負責船舶零件機加工,已經在船廠工作了40多年。

▲溫跟東和這臺進口車床一起工作了40多年

他說:“快到新船廠工作了,但還是很留戀這邊。”他指著眼前一臺朝鮮250車床深情地說:“我在船廠工作的這40年,基本都在使用這臺機器。它不僅是我的老伙計,更已經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對它的了解甚至超過了我的家人。好在這臺車床還要搬到新船廠繼續使用,我們還會繼續前緣,只是老廠子再也不會見到了,不過,有一個新的環境也挺好,畢竟新區在快速發展嘛。將來我退休了,也會常常來老廠址看一看、來新廠看一看我的老伙計,它們都是我一生最珍貴的財富。”

翁向東:對“老家”戀戀不舍

修船廠船隊隊長翁向東是1976年11月來到新港船廠,他最初由起重工學徒干起慢慢轉成工人,之后又干了10多年拖輪工作并逐漸升任拖輪管理人員。

▲修船廠船隊隊長翁向東

翁向東自豪的說:“我來船廠已經41個年頭了。這幾十年間,廠里從原來一年修20來條船到現在修80多條船,業務量的快速提升彰顯著我國經濟的快速騰飛。經過這幾十年的發展,船廠已經從原來簡單的設備,換成如今的現代化設備,設備數量也大大增加,造修船質量和工藝水平也已經大大提升。這幾十年的奉獻,我也得到了不錯的回報:我的家庭現在非常幸福美滿,我的收入也比較不錯。”

▲修船廠船隊隊長翁向東和徒弟們一起收纜繩

談及船廠搬遷這件事,翁向東不無感慨:“老船廠里的生活工作場景歷歷在目,突然要搬走了,真是有種搬家的感覺,戀戀不舍油然而生。”不過,翁向東也說,“搬新家其實也是件好事,老船廠水域碼頭岸線狹窄、局限,不利于船舶大面積作業,而新船廠水域寬闊,碼頭岸線加大了。之前造船修船都是二三萬噸的船舶,現在來造船修船的都是大型船舶了,最大的能達到幾萬噸、十幾萬噸船舶。新船廠大大提升了造修船的品類范圍,有利于船廠進一步提升效益與業務范圍。”

馬春逢:這個地方太熟悉了

修船資產部的高壓水除銹泵站工人馬春逢也是在1976年11月入廠,他雖然已經退休6年了,但懷著對船廠的深深眷戀,現在返聘在這里工作。

▲馬春逢主要負責修船造船涂裝、船廠高壓水除銹。高壓水去除附著在船底的海生物如海蛤、鹽份等,過去靠人工清除。

馬春逢說:“我主要負責修船造船涂裝,對這里很留戀,這個地方太熟悉了。1976年進廠,1979年在這個辦公室工作,管理過高空作業車。從進廠開始,就圍著這個大船塢轉。”他說,現在除廠部小塢,抗日戰爭時期的建筑基本都拆掉了。老新港船廠50多萬平方米,新船廠350萬平方米,8月20日以前全部騰空,搬遷完成,就開始大面積拆除。船臺造船模式已經被淘汰了,老舊的造船臺也將被拆掉。

▲銑床工張國翔,在新港船廠42年了,對這里很留戀
















▲車床工人在工作









▲今年65歲的陳萬來是1970年8月13日進廠,2012年退休,返聘回來工作,工作了47年了,負責龍門刨床機加工。

2006年1月18日,《關于加快新港船廠搬遷工作的框架協議書》簽署,天津新港船廠決定搬遷至臨港工業區,建設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天津臨港造修船基地。

按照新區規國局規劃,新港船廠搬遷后,該區域規劃以居住和濱水文化娛樂功能為主。



來源:濱海時報(微信公眾號ID:binhaishibao)  記者:戰旗 賈磊

]]>
2009環渤海國際海事展 http://www.xinludianqi.net/87353.html Tue, 10 Feb 2009 14:14:00 +0000 http://new.imarine.cn/87353.html 展覽時間:2009年4月27日至29日

展覽地點:

中國天津濱海國際會展中心(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五大街)

組織機構:

主管機構:天津港集團

特別支持: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               中國港口協會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        中國造船工程學會

天津船舶工業公司               環渤海地區各港務局\造船廠

主辦機構: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天津市交通委員會

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               天津市機電設備招標局

天津市造船工程學會

承辦單位:

天津市工業設計協會               天津精濱會展商務服務有限公司

海外組展: 新加坡會議與展覽管理服務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

青島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            天津新河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

天津新河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中船重工天津新港船廠

天津市中舟船舶工貿有限公司              山海關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

中鋼海洋工程服務有限公司                天津豪鋼機械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德賽船舶海洋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山東無棣津濱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天津市楊柳青船廠                        天津奧倫帕克船舶制造有限公司

天津修船技術研究所

日程安排:

報到(布展):2009年4月25-26日       開幕式:2009年4月27日9:00

閉幕及撤展:2009年4月29日16:00

展會背景——前 言

環渤海港口發展激情澎湃:

“十一五”期間環渤海地區港口建設投資將遠超千億元大關,高速、大規模的建設為與港口相關的各工程企業和設備制造企業造就了一個空前大的市場空間!

目前,世界造船產業正加速向中國轉移,中國造船業的前景相當看好。特別是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壯大船舶工業實力,更為船舶工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中國現在正對造船工業進行大規模投資,計劃2015年造船總量占世界的35%,躍升為全球最大的造船國。

環渤海經濟圈有著5800公里海岸線,沿線20多個城市遙相呼應,60多個港口星羅棋布,大型企業紛紛落戶,是我國乃至世界城市群、工業群、港口群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該經濟圈以其特有的地緣優勢和產業特點,已經成為我國北方船舶工業發展最富活力的地區。

未來世界看濱海,天津濱海新區已經成為帶動環渤海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

聚焦天津船舶產業基地,助力船舶工業發展:

天津中國北方經濟中心,航運中心,中國北方最大的沿海開放城市,具有廣闊的市場輻射范圍和巨大的市場潛力。天津港是中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貿易港口,與世界上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個港口保持著貿易往來。

天津發展造船業不僅有較好的基礎,并且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按照“十一五”規劃的要求,天津將把臨港工業區建設成為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國際一流造修船基地,在滿足天津港發展需求的同時還將著眼于國際船舶市場,帶動天津船舶配套產業的整體發展。

渤海油田將成為我國第二大油田,對采油平臺、油船及FPSO采油裝置等海洋工程進行制造、改造和修理,為廣大流體、防腐、海上安全等等行業企業孕育了市場商機。

隨著天津旅游業的發展(北塘漁人碼頭、東方游艇會等大型項目),各類游船數量也會呈現井噴式增加。

┈┈┈竭誠歡迎您的參與,我們的愿望協助您成功!

]]>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