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reus Shipping官網船隊列表數據顯示,3艘新船預計將于2027年全部交付。除日本造船聯合的3艘新船外,Nereus Shipping還將在2025年接收3艘109999載重噸LR2型油輪。
官網顯示,Nereus Shipping的公司歷史可追溯到19世紀后期,致力于為油輪和散貨船市場提供高端服務。不包括6艘新船,該公司目前擁有一支由14艘船組成的船隊,全部懸掛希臘國旗,于2010年至2023年相繼建成交付,包括11艘油船和3艘散貨船。
]]>“Cape Hayate”號是川崎汽船旗下船隊首艘配備以LNG為主要燃料的雙燃料柴油發動機的好望角型散貨船,船舶全長近300米,寬50米,吃水18米,載重量為210000噸,入級日本船級社(NK),懸掛日本國旗。
川崎汽船預計,使用LNG燃料將減少25%至30%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減少近100%的造成空氣污染的硫氧化物(SOx)排放,減少75%的氮氧化物(NOx)排放,旨在達到國際海事組織(IMO)規定的Tier III NOx標準。該船配備WinGD 7X62DF-2.1 iCER型雙燃料發動機,在使用LNG燃料時可減少甲烷泄漏。
此外,川崎汽船還將風力推進技術公司Airseas自主研發的Seawing風箏系統應用于“Cape Hayate”號,以進一步減少碳排放。Airseas已于今年2月被川崎汽船收購。
Seawing系統滿足航空安全(SAE-ARP-4761) 和海事標準(IMO MSC 1455)等要求。可以在駕駛臺上一鍵操作和回收,并可以在兩天內完成船上改裝工作。全尺寸Seawing系統面積達到1000平方米,可以在300米的高度飛行助推船舶航行。基于陸上建模及初步測試,Airseas預計,Seawing系統平均可以降低20%的燃油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
據了解,川崎汽船已在《K LINE環境愿景2050-未來藍海(K LINE Environmental Vision 2050 -Blue Seas for the Future)》中設定2030年中期目標,即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比2008年提高50%,超過國際海事組織設定的提高40%的目標。同時,該公司已設定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的目標。
]]>“WAN HAI A15”號是萬海航運于2021年至2022年期間向三星重工訂購的13艘13100TEU系列集裝箱船中的第8艘,該船交付后將投入萬海航運的亞洲-北美東海岸航線。
據了解,該系列集裝箱船全長335米,寬51米,最大吃水16米,設計航速高達22節。新船配備氮氧化物還原系統(SCR)和壓載水處理系統(BWTS);配備各種節能裝置和智能船舶解決方案SVESSEL。該系列集裝箱船作為環保型智能船舶建造,可實現經濟、安全的運營,減少航行過程中的阻力,節約能源,減少燃料。
當前,萬海航運正在不斷升級其船隊,以提高運營效率。該公司計劃逐步增加13000TEU集裝箱船,以提高其長途服務的競爭力并加強其運營能力。
除大型集裝箱船外,由日本造船聯合(JMU)TSU船廠為萬海航運建造的3艘環保型3055TEU集裝箱船“WAN HAI 370”號、“WAN HAI 371”號以及“WAN HAI 373”號也于上周(3月26日)舉行命名儀式。該系列集裝箱船共計12艘,此次命名的是系列船的第6艘、第7艘和第9艘。
萬海航運表示,3055TEU系列集裝箱船使用低硫燃油(LSFO),注重能源效率和環保性能,配備全平衡扭曲球型舵、螺槳前的預旋流裝置等新型節能設備,可有效降低阻力達到節能效果。新船均獲得了“智能船舶”認證,安裝智能船舶系統與各項監控及通訊設備,全方位搜集船舶航行與設備運營數據,有助于強化船隊安全管理。
目前,萬海航運已制定明確的減排目標,承諾到2030年旗下船隊的碳強度將比基準年(2008年)降低50%。自2022年起,萬海航運已獲得溫室氣體清單和溫室氣體議定書的雙重認證,船隊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與上一年相比減少了5.2%,與2008年相比減少了約 34%。
]]>萬海航運表示,3055TEU系列集裝箱船使用低硫燃油(LSFO),注重能源效率和環保性能,配備全平衡扭曲球型舵、螺槳前的預旋流裝置等新型節能設備,可有效降低阻力達到節能效果。新船均獲得了“智能船舶”認證,安裝智能船舶系統與各項監控及通訊設備,全方位搜集船舶航行與設備運營數據,有助于強化船隊安全管理。
今年1月,萬海航運在三星重工巨濟船廠為一艘13000TEU新型環保集裝箱船舉行命名儀式。
目前,萬海航運已制定明確的減排目標,承諾到2030年旗下船隊的碳強度將比基準年(2008年)降低50%。此外,自2022年起,萬海航運已獲得溫室氣體清單和溫室氣體議定書的雙重認證,船隊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與上一年相比減少了5.2%,與2008年相比減少了約 34%。
]]>根據Samos Steamship官網船隊數據,30萬載重噸VLCC由日本造船聯合(JMU)承建,預計將于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11.5萬載重噸阿芙拉型油輪由住友重工(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承建,預計將于2025年第二季度交付;Sanoyas造船(Sanoyas Shipbuilding)和大島造船(Oshima Shipbuilding)各獲1艘8.2萬載重噸Kamsarmax型散貨船,分別于2025年第一季度和2025年第四季度交付。
據悉,住友重工的造船業務由其全資子公司住友重機械工業海洋工程公司(住友重機械工業)負責。值得注意的是,住友重工于2月14日在其官網發布公告稱,住友重機械工業2024年起將停止承接新的商船訂單,并退出新造船市場。
住友重機械工業此前公布的最新訂單于2023年11月1日簽訂,但船東信息尚未公布。根據現有信息,Samos Steamship下單的11.5萬載重噸阿芙拉型油輪極有可能已包含在住友重機械工業現有的6艘11.5萬載重噸阿芙拉型油輪手持訂單之內。
根據2月14日住友重工發布的公告,住友重機械工業將完成包括6艘11.5萬載重噸阿芙拉型油輪在內的現有訂單后結束商船業務。今后,住友重機械工業計劃進軍海上風電等可再生能源領域,同時也將繼續為先前建造的船舶提供售后服務并開展修船業務。
作為日本歷史最悠久的老牌造船廠之一,住友重機械工業的造船業務可追溯到1879年成立的浦賀仙京公司(Uraga Senkyo Corporation)。該船廠以建造阿芙拉型油輪而聞名,目前已建造超100艘阿芙拉型油輪。
據了解,Samos Steamship是一家船舶管理公司,經營一支由油輪和散貨船組成的混合船隊。早在2022年8月,Samos Steamship已經向住友重工訂造1艘11.5萬載重噸阿芙拉型油輪,計劃于今年第二季度交付。
]]>“SG Ocean”號由日本郵船(NYK)根據與JFE鋼鐵公司簽訂的長期連續航次租船合同下單訂造,將用于從澳大利亞向日本運輸鐵礦石和煤炭。
該船載重量210000噸,全長299.90米,寬50米,配備WinGD 7X62DF-2.1 iCER雙燃料慢速柴油發動機。在使用LNG然氣燃料時,該發動機可將甲烷排放量減半,符合國際海事組織的氮氧化物排放規定(Tier III)。通過使用LNG燃料,與現有的傳統重油燃料船舶相比,該船幾乎不會排放硫氧化物(SOx),氮氧化物(NOx)減少75%,二氧化碳(CO2)減少25%。
此外,鑒于對LNG燃料罐和LNG燃料供應系統的設備和布置進行優化,該船在增加了額外設備重量的情況下,仍能保持相同尺寸的傳統散貨船的可裝載量和貨艙容量。
當前,日本郵船正在擴充以LNG為燃料的船隊,以實現日本郵船到2030財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21財年的基礎上減少45%的目標,同時迎接整體供應鏈的脫碳挑戰。
該船的命名體現了日本郵船“Sail GREEN”品牌中的“SG”,即強調通過貨物運輸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為客戶的環保供應鏈做出貢獻,以及“一艘在公海上巍然航行的船只”的形象,同時保護環境。
]]>早前消息,另一家日本航運公司商船三井(MOL)于今年2月下單兩艘30.9萬載重噸液化天然氣(LNG)雙燃料動力VLCC。該訂單并非日本船廠承攬,而是由合資船廠大連中遠海運川崎建造,單船造價約1.3億美元,合同總價值約2.6億美元,計劃于2026年7月和12月交付。該訂單此前一直處于“隱秘”狀態,直至今年7月才公開。
目前,VLCC訂單在新造船市場較為“罕見”,今年截至目前僅簽訂了幾份新造船訂單,全球訂單量略高于20艘。克拉克森數據顯示,以10月末為基準,VLCC的市場價格為1.28億美元,與9月份持平。若此為標準,日本郵船的兩艘新船價值約2.56億美元。
盡管訂單較少,但VLCC新造船市場今年也出現了標志性事件,即全球首艘甲醇雙燃料動力智能VLCC訂單正式落地。該船由中國船東招商輪船訂購,單船凈船價1.08億美元。中國船舶集團旗下大連造船聯合中船貿易與招商輪船于今年9月15日正式簽訂造船合同,計劃于2025年底交付。該型船是大連造船自主研發的最新第八代VLCC船型,總長約333米、船寬60米,應用最新船型設計,綜合性能更為優異,能夠快速通航馬六甲海峽,縮短營運周期,有效提高船舶運營效率。
]]>造船界消息人士稱,希臘船東Cyclades最近向日本造船聯合(JMU)訂購了兩艘蘇伊士型油輪。此前,Cyclades主要向HD韓國造船海洋旗下造船子公司訂造新船。
報道稱,日本造船聯合提出的船價為每艘不超過8200萬美元,最早將于2025年完工交付。交船期早于韓國船廠,且報價比韓國船廠低5%。6月初,三星重工獲得了迪拜船東Theodore的兩艘15.8萬噸原油運輸船訂單,單船造價約為8610萬美元,而交船期排至2026年。
相較之下,日本船廠的優勢更為明顯。而日本船廠的價格競爭力很大程度上受到日元貶值的影響。與2020年底相比,日元對美元的匯率下跌了約30%。
韓國造船業界認為,油輪是繼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之后有望獲得大量訂單的船型。雖然近年來全球船舶訂單有所增加,但油輪訂單的增速較為平緩。
克拉克森數據顯示,超大型原油運輸船(VLCC)和蘇伊士型油輪在造船業的訂單量中分別只占全球船隊的1%和3%。因此,到明年為止,誰能確保更多的油輪訂單將成為全球造船業訂單戰的看點。
造船業相關人士表示:“此前一直擔心中國船廠的低價攻勢,但現在由于日元貶值,日本船廠的價格競爭力也有所提高,訂單爭奪將會更加激烈。”
]]>今年早些時候,長榮海運啟動了16000TEU雙燃料集裝箱船的招標程序。據推測,訂單規模為24艘,單船價格超1.75億美元,總價值約40億美元。
中國江南造船、滬東中華造船、大連造船、揚子江船業,韓國三星重工、大宇造船海洋(現已更名為韓華海洋)、HD現代重工,日本今治造船、日本造船聯合,以及中國臺灣國際造船公司(CSBC)均參與了此次競標。
早前報道稱,由于造船業的繁榮,船廠新造船位不足,因此長榮海運很可能向多家船廠分別下單。通過“激烈競爭”,長榮海運現已選定三星重工和日本造船聯合為最終候選人。
據悉,早在2021年,三星重工就斬獲了長榮海運20艘15000TEU集裝箱船大單,新船將配備節能裝置和新一代智能船舶解決方案“SVESSEL”,計劃于2025年6月之前依次交付。
今年截至目前,三星重工的新船接單量似乎“并不理想”,當前共承攬了9艘、價值32億美元的新船訂單,僅實現年度接單目標95億美元的34%。但據韓媒報道,三星重工承接訂單少是有意“篩選”高附加值訂單的結果,其下半年將專注于LNG船、FLNG等利潤率高的船型。
此次若順利“分羹”長榮海運的箱船大單,將對三星重工實現年度接單目標產生積極影響。
]]>據悉,萬海航運已經在日本造船聯合批量訂購了3055TEU系列集裝箱船,此次命名的兩艘新船是該系列船中的第一艘和第三艘。
萬海航運表示,3055TEU系列船型注重能源效率和環保性能,配備全平衡扭曲球型舵、螺槳前的預旋流裝置,可有效降低阻力達到節能效果。新船均獲得了“智能船舶”認證,安裝智能船舶系統與各項監控及通訊設備,全方位搜集船舶航行與設備運營數據,有助于強化船隊安全管理。
上個月,萬海航運還為另一艘3013TEU集裝箱船“WAN HAI 363”輪舉行了命名儀式,同樣由日本造船聯合建造,是12艘3013TEU系列集裝箱船中的最后一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