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合作,將聚焦提升產業產能升級,充分發揮江蘇省船舶智能制造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在服務船舶智能制造產業發展中的人才、技術優勢以及啟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服務地方經濟中的應用、實踐優勢,打造雙方在船舶智能制造產業計量服務領域探索品牌共建、資源信息共享、市場共同開發維護的運作模式新樣板,加快現代化船舶智能制造產業計量體系構建,進一步為本市綠色、智能船舶制造產業擴大“全溯源鏈”供給、優化“全產業鏈”服務、夯實“全要素鏈”支撐。
近年來,啟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加快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指導思想,綜合用好市場監管“工具箱”“政策包”,以質量提升、標準先行、認證背書、檢測支撐等職能統籌發力,高效推進“計量強企”“旗艦領航”等行動,積極為啟東海工船舶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塑造新優勢,先后成立啟東市海工船舶業質量合作社,指導南通泰勝藍島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獲批2023年度海工裝備戰略新興產業省級標準化試點、南通市高價值專利示范項目立項等。
下階段,啟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將進一步牽頭推動該計量測試合作平臺發揮公共服務作用,圍繞產業需求和技術難點,加快計量測試與船舶制造產業深度融合,為產業發展提供全溯源鏈、全壽命周期、全產業鏈并具有前瞻性的計量技術服務,推動本市船舶制造產業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實現重點產業集群不斷向價值鏈高端攀升。
]]> 2030-2040-2050年船舶技術發展圖景
在技術方面,該集團發展重點主要集中在數字化和綠色化。從芬坎蒂尼發布的科研項目清單中可以看出,針對數字化轉型和能源、推進技術的研究項目超過三分之二,為此提供了超1800萬歐元的科研經費。針對上述技術方向,芬坎蒂尼提出了兩條發展路線圖,一是2050船舶技術發展圖景,通過大力發展自動化技術、數據管理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不斷提高船舶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提高工程管理和運營效率;二是2050凈零排放路線圖,從2022年的高效輕質柴油船到2030年結合燃料電池和蓄電池的雙燃料內燃機船,再到2050年使用新能源和新的內燃機動力裝置的凈零船舶,通過啟用新的替代燃料和推進技術,實現凈零排放目標。
2050凈零排放路線圖
智能化和綠色化已成為引領船舶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郵輪作為融合先進制造和現代服務的高端船舶,更應提前布局,搶占未來技術高地。目前首艘國產大型郵輪工程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各項目即將進入收官階段。圍繞自主運營系統開發,將充分利用國內信息技術優勢,結合人工智能、物聯網、元宇宙等新興技術,有望在智能化領域實現彎道超車。
來源:中船郵輪
]]>根據協議,雙方將組建數字化平臺公司,以中遠海運物流豐富的業務場景,結合百度強大的運算服務能力以及豐富的智能產品,攜手打造產業智能化加速引擎。
此前,中遠海運物流與百度展開業務合作,共同打造的“遠海通”智能關務平臺,以其突出表現在2021智能經濟高峰論壇上榮膺了產業智能化先鋒案例獎項。
]]>
昨日(5月11日),記者在海潤碼頭遠控中心龍門吊遠程操控臺前看到,生產系統在發送一條進箱作業指令后,堆場中的一臺龍門吊開始自動運行、準確到達集裝箱卡車上方。此時,龍門吊司機看著電腦屏幕,微調操作手柄,完成精準對位;隨后,這個長12米、寬高都超過2.3米的40尺集裝箱,被龍門吊穩穩抓起,再自動堆放到指定位置……
“比之前真的是輕松太多了,就是抓、放箱時介入一下,其他動作,比如龍門吊的大車行走,起重小車、起升機構運行,都是系統控制下自行完成。”司機林振說,最關鍵的是,原來要他坐在離地面18米的駕駛室里低頭彎腰操作,如今坐在辦公室的遠程操控臺前、對著電腦屏幕,就可以遠程操作,未來隨著改造鋪開,他一人可操作4臺以上的龍門吊,作業效率將成倍提升。
這一刻來之不易。作為堆場內的重要生產設備,龍門吊可謂龐然大物,其高25米、寬13米,使其在集裝箱密集堆疊的堆場內自動運行,是一大考驗,同時技術人員還要面對“四繩、兩驅”輪胎式龍門吊的吊具精準定位等業內公認難題。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項目團隊歷經數月努力,圍繞技術、安全、操作流程等細節多方探討,對龍門吊作業的每一個動作進行深度剖析、精準施策,成功啃下“硬骨頭”,實現智能龍門吊在堆場內全自動放箱,堆疊精度和效率完全不輸人工操作。
據悉,今年年底,隨著智能生產系統上線,岸橋、龍門吊智能化改造完成,5G無線通信等悉數投用,海潤碼頭將實現全作業流程智能化,達到“提質增效、綠色創新”的預期目標。未來,廈門港務控股集團將不斷加快推進傳統集裝箱碼頭全智能化轉型升級,為打造世界一流港口、提升營商環境、推動廈門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集裝箱樞紐港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來源:廈門網
]]> (圖源:膠東在線,下同)
同時,近300家物流企業、旅行社與山東港口煙臺港、渤海輪渡集團簽署客貨滾裝合作聯盟協議,攜手打造海上高速綠色客貨滾裝運輸大通道。
“中華復興”輪的投入營運,填補了我國建造郵輪型豪華客滾船的空白,開辟了我國建造郵輪型豪華客滾船、建造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客滾船的新紀元,翻開了我國客滾運輸發展的新篇章。
“中華復興”輪是渤海輪渡斥資建造的第四型大型豪華型客滾船,是我國自主設計、自行建造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客滾船,也是繼“渤海瑪珠”輪等10艘新型客滾船之后,建造的又一新型的、郵輪型的豪華客滾船,在規模上、安全性、先進性和豪華程度方面再次刷新了亞洲最大、最安全、最先進、最豪華客滾船的紀錄,成為新的“亞洲之最”。
亞洲噸位最大、裝載能力最強的客滾船
“中華復興”輪船舶總噸4.5萬,船長212米,型寬28.6米。設有客房461間,載客定額為1689人。船舶設有3層車輛艙,裝載車道長度3070米,限高5米,可裝載10米的車輛300多輛,具備超強的裝載能力,可裝載超長、超寬、超重裝備。還擁有艉側跳板,適用于在通用碼頭上的車輛裝載作業,中層車輛艙通往上、下車輛艙均采取坡道的方式上下,大大提高了船舶裝載效率。
安全系數最高、智能化水平最先進、設備最節能環保的客滾船
“中華復興”輪在建造過程中采用了新材料和新工藝,船舶按安全返港要求設置兩個機艙,配備雙套船舶動力系統、雙電源系統、雙套滅火系統;為確保“中華復興”輪在裝卸車輛時的安全,船上配置了防橫傾裝置,可在3分鐘內迅速消除橫傾,安全系數極高,船舶擁有良好的穩性和船體強度。船舶車輛艙通風情況良好;船舶加強消防能力,配備了壓力水霧和CO2等多種滅火裝置;設有電子海圖導航,全方位確保“中華復興”輪航行安全。配備保安警報系統、應急疏散系統—4套滑道撤離裝置、航行數據記錄儀—黑匣子、車輛系固裝置、直升機停靠設施等先進設施設備。船舶動力系統、通道系統、通訊導航系統等重要設施設備全部采用國際知名品牌。“中華復興”輪擁有郵輪級舷外養護清洗車;首次在客滾船采用艙室輔助設備智能管控系統,智能空調系統。船舶通過計算機仿真進行線型優化降低船舶航行阻力、采用了節能高效的扭曲襟翼舵。
亞洲最舒適、裝飾最豪華的客滾船
“中華復興”輪設施同步向國際豪華郵輪看齊。設計得更加人性化、舒適化,船舶噪音和舒適性指標達到COMF(NOISE 3)、COMF(VIB 3)指標,滿足減振降噪、節能環保等最新國際規范要求。
為旅客乘坐更加舒適,“中華復興”輪取消了以往的坐席客位,客房全部采用等級艙位,各等級艙均設有獨立衛生間。船舶配備一等艙(貴賓房)14間,二等A(標準雙人間)鋪位148個;二等B(標準三人間)鋪位273個;三等特(標準四人間)鋪位88個;三等A(標準四人間內艙室)鋪位816個;三等B(標準六人間)鋪位180個;四等艙(標準六人間)鋪位156個。
“中華復興”輪外部裝飾以“鯤”為設計理念,內部裝飾可以媲美國際郵輪,配備30人/2500kg電梯2部及25人/2000kg電梯1部,為讓旅客乘船更加舒適,船舶結合郵輪部分特點,14個貴賓房參考郵輪采用半封閉式陽臺設計,二等B以上艙位全部設有落地窗觀光陽臺,讓旅客足不出戶就可盡情欣賞海上魅力風光。
船舶各項設施一應俱全,設有大型多功能演藝廳、兒童游樂區、購物中心、超市、水產專賣店、精品店、電玩區、KTV、旅客露天休閑吧、露天星空影院、露天燒烤、露天跑道及觀景區等大型娛樂休閑場所。船舶集旅行、休閑、娛樂于一體,直升飛機可直接降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