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S向MAN ES公司頒發了首張雙燃料子系統設計認可證書,證書適用MAN ES公司的迪塞爾循環高壓天然氣發動機(GI)、奧托循環低壓天然氣發動機(GA)、甲醇燃料發動機(LGI-M)和液化石油氣發動機(LGI-P)。
此外,雙方對實船改造中的管理和質量控制、替代燃料發動機規范結構、試驗和排放測試做了充分討論,并希望未來能在更多技術領域達成合作。
]]>此次簽約的甲醇雙燃料改造項目主、副機改造項目用于上海中遠海運重工即將承接的“2+2+Optional 9”艘傳統燃料集裝箱船,改裝成為甲醇雙燃料動力船舶。首系列改裝母船為13.8K及2OK標準集裝箱船,也是全球第一例大型集裝箱船舶甲醇雙燃料改造EPCIC合同,包括MAN主機和WARTSILA副機共同納入改造。
其中,上海中遠海運重工負責甲醇雙燃料改裝的設計工作,主機MAN B&W改裝、雙燃料發電機改造和甲醇燃料系統的采購,甲醇燃料艙、管道、燃料供給系統和其他相關結構進行改裝,負責相關設備安裝、系統調試及試航交付。
大型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作為高附加值船舶和市場主流船型之一,其改造研發是世界各造船企業競爭的焦點之一,是實現節能減排和船型升級的重要船型平臺。該改裝項目迎合全球新一輪船舶低碳/零碳燃料技術革命的需求,也順應了國家“雙碳”的戰略目標。有效填補了國內甲醇燃料動力船行業規范標準的欠缺,推動甲醇燃料動力技術的研究應用,助力我國綠色零碳裝備及系統的自主研發能力,實現綠色零碳技術在船舶上的融合集成,形成的示范成果為船舶航運行業的推廣應用提供基礎性、戰略性、引領性作用,大幅提升船舶工業創新能力,有力地塑造我國船舶工業國際競爭力。
在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中,上海中遠海運重工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要求,錨定“中國領先、世界一流”目標,聚焦科技創新引領,注重發揮自身優勢,智慧經營拓展市場,推進產品結構轉型升級,贏得先發優勢,全力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該發動機基于具備成熟技術的MAN 35/44DF CR和MAN 32/44CR發動機,擁有多種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功能,以甲烷泄露為例,相較于市場標準,它可以減少85%的甲烷泄露,且易于安裝和維護。
MAN 35/44DF CD 發動機的主要特點包括:針對資本支出(CAPEX)和運營支出(OPEX)進行優化設計、易于整合且機艙投資成本低、最先進的數字化和連接性以及強大的網絡安全措施、安裝面積緊湊且可選擇多種安裝布局以增強機艙靈活性、擁有560 kW/缸的功率輸出。
MAN ES表示,這種高功率輸出確保船舶可以用更少的氣缸甚至發動機實現相同的性能,從而提高效率。
此外,MAN 35/44DF CD發動機適用于多種燃料(如生物燃料、天然氣),并將其定位為“未來燃料甲醇就緒”。這種適應性與行業對可持續能源解決方案的需求相一致。
]]>該訂單創造了多項行業突破,這不僅是 S60ME-LGIM 型發動機的全球首份訂單,也是首臺用于 PCTC 的甲醇燃料發動機,更是首個由中國制造的甲醇發動機,分別將于2025年和2026年交付。
這些發動機將采用曼恩能源解決方案(MAN Energy Solutions)的專利廢氣再循環(EGR)系統,由中船發動機( CSE) 在中國制造。
曼能源解決方案有關人員表示:“業界對在遠洋船舶上使用甲醇的興趣空前高漲,不僅在集裝箱船領域,在車輛運輸船領域也是如此。在中國汽車銷售強勁的推動下,該領域的主要參與者正在擴大產能,并對船隊進行更新換代,以應對新的排放法規。因此,通過這筆訂單,CMES 在擴大業務的同時,提高了可持續盈利能力。盡管液化天然氣一直是PCTC領域內最受歡迎的替代燃料,但CMES是率先使用甲醇的公司之一,預計甲醇將在海運業海上能源轉型中作為未來燃料占據重要地位。”
]]>根據諒解備忘錄,合作伙伴將為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的雙島8200TEU集裝箱船的變體設計制定技術規范和相關設計文件,該船將入級勞氏船級社。此舉意味著地中海航運能夠在未來的新船訂單中選擇采用氨作為零碳主要動力燃料。
作為項目的一部分,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將準備氨雙燃料船舶的規格和設計文件;勞氏船級社負責驗證該設計是否符合與使用氨作為船用燃料有關的安全標準和規則;MAN-ES將提供發動機設計、氨燃料供應和減排系統數據。
目前,氨越來越被視為支持海運業能源轉型的最有前途的替代燃料之一,氨在燃燒時不排放二氧化碳,其穩定性和相對合理的能量體積比為長距離運輸創造了機會。
勞氏船級社表示:“很高興與MSC、SDARI和MAN-ES共同加入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新型氨雙燃料集裝箱船設計項目,氨作為船用燃料在集裝箱船領域的應用將對我們行業實現IMO制定的減排目標至關重要,這種跨供應鏈的合作標志著海運業能源轉型的重要一步。”
地中海航運表示:“船舶運營商、船舶設計師、船級社和發動機制造商之間的積極合作從未如此重要。地中海航運很高興參與這個項目,以評估是否可以安全地將氨作為船用燃料以及對船舶運營的影響。”
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表示:“該項目對于幫助評估使用氨動力的風險和機會以及在整個海運供應鏈中分享這些經驗至關重要。”
曼恩能源解決方案表示:“為了按時實現我們行業的脫碳目標,我們需要密切關注所有燃料解決方案。作為與MSC、SDARI、LR的諒解備忘錄的一部分,符合公司的戰略目標,即為我們可信賴的合作伙伴提供脫碳解決方案,并鞏固行業對減排的承諾。”
]]>曼恩能源方案將持續支持和助力其用戶在適當的時候使用諸如氨、甲醇和氫氣等綠色清潔燃料,以減少碳足跡和支持環境可持續發展。雖然這些燃料目前還沒有普及使用,但是綠色燃料生產設施的初期啟動將使其在曼恩能源方案的設施中變為可能。同時還有望減少有害排放,并滿足未來日益嚴格的環境和法規要求。
曼恩能源方案用于發電站的 35/44G TS、51/60G 和 51/60G TS 型燃氣發動機已實現在混合氣中氫氣占比高達 25% 的情況下運行。預計至 2025 年,這些裝置將可以實現使用100% 氫氣運行。
通過使用生物燃料,曼恩能源方案的51/60DF 和 51/60DF TS 型多燃料發動機的碳排放量將進一步減少。曼恩的電站部門負責人 Alexander Stöckler 表示:“生物燃料的全面運行是經過測試和市場檢驗的。”
“我們目前正在研究氨和甲醇運營的實行方案,并相信我們將在 2022 年底開始實施這一方案。到目前為止,這兩種燃料都沒有在能源生產中發揮作用,但它們會在未來發揮巨大潛能。因此,我們與用戶保持緊密溝通,及時洞見其需求,為其提供支持,應用綠色燃料發動機。” 目前,曼恩能源方案的工程師正在全力以赴實現2022年底前使用氨氣和甲醇的運營。
迄今,熱電聯產的發動機電站對氣候保護貢獻頗大。Stöckler 補充談到:“在使用傳統天然氣運行時,現代工廠的整體效率已經超過 90%。通過逐步添加氫氣、SNG 或替代燃料,可以進一步減少此類工廠對氣候的影響。我們的現有工廠將全面使用未來燃料。”
曼恩能源方案在未來燃料方面始終遵循生命周期的規律。曼恩能源方案售后服務部門MAN PrimeServ 四沖程改裝負責人 Bernd Siebert表示:“除了新發動機業務外,我們還一直在考慮對現有機組進行改裝。發電廠的使用壽命長達數十年,經過改裝后,已經投入使用的發動機與我們的新發動機具有相同的功能。這不僅是我們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挑戰,踐行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承諾,更是我們保障客戶的投資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