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協議約定,雙方將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組建高水平協同聯合體,開展船舶、聲與振動分析、減振降噪等領域的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攻關、相關裝備研制、本研人才培養,實現資源共享,產出一流成果,共同開創人才培養新模式、產學研發展新格局。
儀式上,雙方還就科技創新工作進行了深度交流。雙方表示,將圍繞船舶行業、裝備應用產業前沿技術開展多方面、多形式、深層次的合作,助力新質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共同為海洋強國戰略目標貢獻力量。
]]>國航遠洋董事長兼總裁王炎平表示,期待雙方以本次合作為契機,進一步加強溝通交流,構建緊密穩定的合作關系,完善科學的合作機制,從全民企業的需求出發,做成填補國內空白且在國際領域領先的合作項目,聯手打造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綠色智慧航運企業和世界一流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胡薇薇表示,希望雙方以此次合作為切入點,本著“平等協商、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務求實效”的原則,圍繞國家重大需求開展產學研協同創新,促進研發科技新成果的有效轉化,打造校企合作共建的新標桿。
簽約儀式后,雙方聚焦于提升創新能力、掌握核心技術、實現航運產業轉型升級做了交流座談。期望開展基于新概念、新原理、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的前沿研究創新,建立以項目為紐帶的穩定合作機制,聯合推進船舶電站綜合解決方案、船舶新能源節能減排技改、船舶新能源加注、企業ESG、可持續海洋燃料等領域的重難點問題,為雙方后繼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術支撐。
]]>合作伙伴表示,此次成立“大佛造船工業智能生產自動化推進小組”旨在通過將生產自動化技術引入大佛工業園區,從而引領未來造船工業創新。
HD現代三湖相關人員指出:“當前中國造船業正在技術和生產能力方面加速趕超韓國,通過自動化生產技術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產效率力并改進造船質量,能夠幫助韓國造船業提高競爭力,并將其提升到全新階段。作為當地造船業的中堅力量,公司將繼續探索通過自動化技術提高流程效率的各種方法。”
在相關新聞中,2023年晚些時候,大佛工業園區智能物流平臺構建和運營項目啟動,計劃在三年內投資55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008萬元)全面構建智能物流環境。平臺計劃于2024年建成,2025年為示范推廣階段,將在項目結束后運營3年,以提高工藝效率和穩定性,增強企業競爭力。
該項目將為造船和海洋工程產業的零部件/結構物等儲存和運輸管理提供支持,可供以造船和海洋工程產業為主的大佛國家工業園區內的大中型船廠旗下中小企業使用。
]]>江蘇科技大學黨委書記周南平向蒞臨學校的各位領導和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對十一所長期以來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并表示希望雙方進一步整合人才、資源、技術等創新要素,共同推進船舶海工產業新質生產力發展。
中國船舶十一所所長楊潤黨對學校近年來的高質量發展成績表示高度贊賞,并表示十一所與學校合作共贏,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希望雙方以本次戰略協議簽署為契機,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學術交流等方面加強合作,形成優勢互補、定期互訪、資源共享等工作機制,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海洋強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外高橋造船與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二工大舉行。外高橋造船黨委書記、董事長王琦,副總經理張學輝,上海第二工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謝華清,副校長徐玉芳出席簽約儀式。
根據協議,校企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在“人才培養、技術交流、資源共享、教培合作”等方面建立長效機制,開展產業特色人才培養,共同推進校企合作邁入更高效的發展軌道。
謝華清表示,雙方在人才培養、產業化合作等方面有契合點,希望雙方以本輪合作協議簽署為契機,以“技術+船舶”為特色,共同凝煉學科方向,更好發揮自身優勢,進一步深化人才聯合培養等方面的合作,打造校企合作新典范,共同為建設海洋強國貢獻力量。
王琦表示,外高橋造船與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比鄰而居,地理優勢明顯,合作空間廣闊,雙方前期開展的“精益班組能力提升”培訓獲得了學員的一致好評,成效顯著。外高橋造船將積極協同配合上海第二工業大學籌建海洋學院,推動開展工程碩士聯合培養工作,推進實現企業與學校資源的良性結合與共享,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改革。
外高橋造船與江蘇科技大學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江蘇科技大學舉行。外高橋造船黨委書記、董事長王琦,副總經理張學輝,江蘇科技大學黨委書記周南平,黨委副書記湯建出席簽約儀式。
根據協議,雙方將在“科技研發、人才培養、學術交流、資源共享”等方面建立長效機制。同時開展人員互聘交流,聯合培養符合國家戰略要求、企業需要的人才,服務好海洋強國建設、科技強國建設和造船強國建設。
周南平表示,外高橋造船與江蘇科技大學友誼深厚、合作基礎優良,此次雙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有利于雙方在新發展階段實現更高水平發展。希望雙方能夠圍繞船舶海工產業發展需求,發揮各自優勢,在大型郵輪建造、共建“卓越工程師學院”、深化研究生聯合培養與專家交流工作等方面繼續拓展合作。
王琦表示,自2017年起,外高橋造船與江蘇科技大學共同探索建立校企聯合培養研修生機制,經過多年運轉效果十分顯著,雙方聯合培養了60余名研修生,其中10余名研修生經過遴選加入外高橋造船,為外高橋造船“郵輪引領、一體兩翼”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后續外高橋造船將積極推動聘任校方聯培老師教授擔任該公司的科技委顧問,同時推薦多名參與聯培的公司專家兼任校方企業教授,以進一步加強校企互建,實現合作互助共贏。
]]>合作交流和簽約會上,揚州中遠海運重工執行董事、黨委書記、總經理翟亞軍介紹了公司戰略規劃及在集團、重工的領導和支持下在新能源和數字化智能制造“兩個新賽道”方面的探索和階段性成效,希望校企雙方在就業實習、訂單式人才培養、建造工藝課題研究、工匠隊伍建設等方面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創新人才培養合作模式,形成校企分工合作、協同育人、共同發展的長效機制,實現企校生共贏。
江蘇航運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吳麗華介紹了學校總體情況、發展定位,并表達了后續在人才聯合培養、項目課題合作等方面的合作期望,希望校企雙方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以此次簽約為契機,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共同培養出船舶海工裝備制造領域優秀人才。
]]>天津大學黨委書記楊賢金表示,天津大學與中國海油有著良好的合作基礎,雙方近年來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合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希望雙方以此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為契機,進一步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和產業發展需要,完善國家優勢科研力量與優勢產業力量的緊密合作機制,以務實有效的合作助力培養造就一批高素質、高層次、復合型的卓越工程人才,共同推動海洋油氣勘探開發領域的重大科技攻關和重大成果轉化,為服務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貢獻力量。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汪東進表示,當前中國海油正在不斷以科技創新突破驅動產業轉型發展,加快培育海洋能源新質生產力,天津大學的傳統優勢學科與中國海油的業務領域、產業布局高度契合。希望雙方面向國家戰略需求,持續推動校企深度協同、學科交叉融合,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合力推動解決更多“卡脖子”問題,為實現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行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根據合作協議,雙方將面向國家和行業戰略需求,在人才培養、國際交流、黨建共建等方面開展合作,共同為海洋油氣領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田正軍代表招商局郵輪研究院對上海交大船建學院領導及專家教授們的來訪表示了誠摯的歡迎。他詳細介紹了招商工業及郵輪研究院的組織框架、現階段的發展戰略及產品特色。他表示,希望以此次實踐基地揭牌為契機,深入推動校企雙方在人才培養及科研領域的深度合作。
王鴻東以“弦歌不輟照芳華”為題展示了上海交大船建學院的辦學理念、辦學特色及取得的科研成果。他期待著校企雙方能夠通過加深合作,共同為國家的船舶與海洋工程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隨后,船建學院的專家教授們依次分享了各自研究領域的新進展和突破。校企雙方就智能制造、氣泡減阻、新材料及新能源等領域進行了專業交流,就未來相關專業領域的深度合作展開探討。期間雙方領導為招商工業與上海交大船建學院校企合作暨大學生實習實踐基地揭牌。王鴻東還與在招商局郵輪研究院工作的交大校友進行了交流,鼓勵校友們在招商工業深耕船海事業,融入走向深藍的工業力量!
]]>江海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委員、副校長劉峻及教學管理部、對外合作辦、智能裝備與交通技術學院等相關部門、學院負責人,公司黨委副書記仇挺及黨群工作部、人力資源部等相關部門負責人,以及江海職業技術學院在司頂崗實習學生、在校低年級學生代表出席活動。
仇挺向校方介紹了公司的基本情況、戰略規劃、生產經營及學做川崎等方面情況,感謝江海職業技術學院支持揚州重工通過宣講會、雙選會等方式遴選2023屆39名學生至公司直接生產一線班組進行頂崗見習、工作,以及一直以來對企業在人才引進、訂單式人才培養等方面工作給予的大力支持,希望通過雙方努力,進一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推動校企育人更快更好融合。
劉峻介紹了學校的辦學歷史、近幾年發展情況以及貫徹落實國家關于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決策部署情況,希望校企雙方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以此次簽約、掛牌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合作,積極探索實踐教師工作站、技能培訓、技能人才訂單班等合作項目,實現校企共贏。
]]>
此次“聯合創新中心”的揭牌,對進一步促進雙方合作、實現校企共贏具有重大的意義。通過成立聯合創新中心,聯合申報科研項目,共同進行新船型研發,提升科技研發能力,推動企業從規模增長到質量增長、效率增長和效益增長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為中國航運、修造船和相關產業做大做優做強進一步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