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簽約為雙方攜手邁進新能源全球市場奠定了堅實基礎。據了解,該客戶為南亞最大的可再生電力生產商之一,擁有超過 8.5 GWp的可再生能源的裝機容量。此外,上述客戶業務遍及全球,并正在印度、阿曼和美國開發多個綠氫和綠氨項目。截至2032年,該客戶計劃每年生產1000萬噸綠氨及其衍生品。
中集安瑞科旗下荊門宏圖總經理鄭志軍表示,“本次簽訂的12臺氫氣球罐作為中集安瑞科首個海外氫氣球罐業務訂單,充分彰顯了公司在國際氫能市場的強勁的發展勢能,體現國際客戶對公司科技研發實力與產品質量的高度認可。”
自進軍球罐領域以來,中集安瑞科憑借卓越的技術實力和對市場趨勢的敏銳洞察,不斷驅動著球罐市場的技術升級和產品創新。面對千帆競發的儲能賽道,中集安瑞科積極開展氫能領域的探索與實踐,重點攻關大型化、輕量化、智能化球罐技術,提升產品競爭力。
目前,中集安瑞科已具備10000m3中壓氫氣球罐的建造能力,且已成功建成交付國內多個大型氫氣球罐示范項目,球罐工程業務連續8年市場占有率領先。2024年,中集安瑞科成功中標國內最大綠色氫氨醇一體化項目的15臺氫氣球罐,助力打造“北方氫谷”。
“中集安瑞科是國內目前唯一一家布局中壓、高壓、液氨及液氫等多元化氫氨醇儲運技術路線,并成功實現上游制取及下游綜合能源應用場景拓展的全產業鏈一體化綜合服務商。”中集安瑞科氫能業務中心總裁、中集氫能負責人楊葆英女士表示,目前,全球綠色氫氨醇的蓬勃發展為中集安瑞科帶來了新的機遇,公司將積極鞏固國內市場,持續開拓海外業務,參與海內外氫能項目的建設,努力繪就全球綠色清潔能源發展的“長青圖景”。
]]>研究團隊表示,為了推進全球液氫貿易,具有更高安全性、更低運營成本和資金成本的超大型儲罐至關重要。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液氫儲罐容量為4700立方米。該項目旨在開發世界上第一個超大型液氫儲存系統,容量最大可達20萬立方米,具有零沸騰和全封閉安全功能。該系統可以大大降低液氫存儲的資本成本,降低蒸發氣體的成本,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泄漏或真空失效時的材料損失風險和成本。
據稱,該項目將分兩個階段進行,即核心研究階段(第一階段)和商業化研究階段(第二階段)。
第一階段將包括:模擬低溫蒸發氣體,開發復合磁熱材料并設計實驗室規模的磁制冷系統;開發實驗室規模的主動磁制冷系統并測試系統的性能;制作實驗室規模的物理模型以測試液氫儲罐的結構,并開發泄漏檢測系統。
第二階段將涉及:儲罐原型的制造、系統安裝和連接;根據詳細圖紙制造原型罐的超絕緣系統;超級絕緣系統、熱傳感器和公用設施的集成,以及超大型儲罐原型的運行和驗證。
該項目負責人表示,“這項創新將大大超過當前傳統球形儲罐的規模、成本和安全性,并將實現商業規模的液氫儲存。此外,墨爾本大學校園內正在安裝的新型低溫恒溫CS500模擬測試平臺將使我們能夠在真空條件下測試隔熱系統。”
值得注意的是,該項目已獲得澳大利亞可再生能源署的308萬美元資金支持,項目于2024年3月開始,預計于2029年3月完成。
在大型液氫儲存系統方面,川崎重工于2023年6月宣布完成液氫運輸船儲罐系統CC61H型的技術開發。該型液氫運輸船采用球形儲罐,配備4個4萬立方米的儲罐,總載貨量為16萬立方米。
在寧夏銀川寧東天然氣摻氫管道示范平臺,現場正在進行天然氣管道輸氫加壓和測試。經過了100天的測試運行,這條397公里長的天然氣管線,整體運行安全穩定。
管道局設計建設的寧夏寧東天然氣摻氫降碳示范化工程中試項目,實現氫能輸送關鍵問題研究走出實驗室 管道局供圖
目前,這條天然氣管道中的氫氣比例已逐步達到24%,也就是說每輸送100標方摻氫天然氣,其中就包括了24標方的氫氣,創造了國內外天然氣管道摻氫輸送的新高。
天然氣摻氫技術是將氫氣以一定體積比例摻入天然氣之中,利用現有的天然氣管道進行輸送。“利用我國‘一張網’優勢,預計管道輸氫量占比達20%,約1000億標方,可解決資源錯配問題和調峰需求。同時,輸氫成本約為氣罐拖車十分之一,1公斤氫氣每100公里費用可以降低到0.5元/公斤以下。”管道局設計院副院長李國輝表示。
中國石油按照“清潔替代、戰略接替、綠色轉型”三步走總體部署,氫能產業鏈與天然氣產業鏈及可再生能源協同發展,將發揮現有制氫能力和副產氫資源與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相結合,實現“藍氫”供應。
據了解,截止到2022年底我國油氣管道的總里程達到18.5萬公里。以目前我國天然氣消費量計算,當摻氫比達到20%時,可運輸1000多萬噸氫氣,約合5600多億度綠電,氫氣成本也會大幅度下降。
大規模集中制氫和氫能長距離運輸是未來趨勢,管道輸送作為一種經濟可行的運輸方式,將在加快氫能資源調配和市場覆蓋,促進氫能在能源結構優化調整中發揮重要作用。
科普:氫是什么?
氫氣球、航天航空領域一直作為燃料使用的液氫大家都很熟悉。不過自然界里是沒有單獨存在的氫,氫必須從水、化石燃料等含氫物質中取得。根據氫能的形成過程,一般將氫能分為灰氫、藍氫與綠氫。灰氫主要是通過煤炭、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氫氣,在生產過程中會有二氧化碳等排放。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氫氣是灰氫,約占當今全球氫氣產量的95%。藍氫,是指采用了碳捕集措施的化石能源制得的氫氣,碳排放強度大幅度降低。綠氫,則是指利用可再生能源分解水得到的氫氣。
天然氣摻氫有何效益?
1.可以改變天然氣的燃燒特性,增加燃燒值。
2.可以利用天然氣管道等基礎設施,對現階段氫氣運輸、氫能的廣泛及規模運用開拓更多的可能性。
3.可以大大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比如根據印度德里等一些城市的實驗,在公共汽車中,用富氫壓縮天然氣作為燃料,在天然氣中摻入18%左右的氫氣,可以減少高達70%的一氧化碳排放,同時節省 5% 的燃料。
來源:央視新聞
]]>
派瑞氫能公司在氫能源產業制、儲、運、用等領域具有較為完備的裝備和技術體系,此次展會向全球用戶展示了先進的水電解制氫設備系列產品,覆蓋了0.5-2000立方米/小時制氫設備以及0.01-300立方米/小時PEM純水電解型制氫設備;向用戶推介展示了包括堿性及PEM水電解制氫、甲醇裂解制氫、PSA氫氣提純、氫氣加注站等全產業鏈整體解決方案,全方位彰顯了中國氫能企業的技術實力,得到了行業內用戶和廠商的高度關注。
3月23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部署了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以及產業發展的各階段目標。《規劃》提出,積極探索燃料電池在船舶、航空器等領域的應用。
根據《規劃》,到2025年,基本掌握核心技術和制造工藝,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約5萬輛,部署建設一批加氫站,可再生能源制氫量達到10-20萬噸/年,實現二氧化碳減排100-200萬噸/年。到2030年,形成較為完備的氫能產業技術創新體系、清潔能源制氫及供應體系,有力支撐碳達峰目標實現。到2035年,形成氫能多元應用生態,可再生能源制氫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例明顯提升。
《規劃》指出,有序推進氫能在交通領域的示范應用,拓展在儲能、分布式發電、工業等領域的應用,推動規模化發展,加快探索形成有效的氫能產業發展的商業化路徑。
結合重點區域生態環保需求和電力基礎設施條件,探索氫燃料電池在船舶、航空器等領域的示范應用。
《規劃》部署了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一是系統構建氫能產業創新體系。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著力打造產業創新支撐平臺,持續提升核心技術能力,推動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二是統籌建設氫能基礎設施。因地制宜布局制氫設施,穩步構建儲運體系和加氫網絡。三是有序推進氫能多元化應用,包括交通、工業等領域,探索形成商業化發展路徑。四是建立健全氫能政策和制度保障體系,完善氫能產業標準,加強全鏈條安全監管。
]]>POSCO于19日表示,在當地時間18日在利雅得麗思卡爾頓酒店舉行的韓國—沙特智能創新投資論壇上,韓國總統文在寅見證了POSCO與三星物產建設業務部門、PIF簽署關于加強清潔氫能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三家公司計劃在沙特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生產清潔氫能,年內完成選址和項目可行性論證。三方還將利用各自的技術力量拓展氫能產業價值鏈,加強兩國的氫能經濟戰略合作。PIF已于2015年對POSCO建設公司進行股權投資。POSCO和三星物產去年11月已經簽署全面開展清潔氫能合作的協議。
POSCO產業天然氣氫能事業部負責人俞炳玉表示,沙特能以全球最低造價生產新能源,對于有志于大量生產氫能的POSCO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地區,公司將在沙特打造氫能生產成功案例,搶占氫能競爭制高點。三星物產分管建設業務的代表董事吳世喆表示,在沙特從世界最大原油出口國轉型為最大氫能出口國的旅程中,三星物產愿意成為忠實的伙伴。
]]>根據計劃,未來幾年普陀將以氫能全產業鏈發展作為發展主導方向,確保在2025年打造氫能的研發中心和檢測、認證中心5家以上,力爭培育國內一流氫能裝備制造企業5家以上,燃料電池電堆、關鍵材料、零部件研發制造、燃料電池制造企業5家以上,建成加氫站5座以上,以六橫為試點全島覆蓋氫公交車替代傳統能源公交車,海鮮運輸車運行規模達到3000輛、力爭5000輛,氫動力船舶(海上的士)500艘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