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會現場氣氛熱烈,畢業生們積極與企業代表交流,展示專業能力和才華。滬上企業代表們認真解答畢業生的問題,提供詳細的崗位信息和職業發展建議。此次招聘會共收到近千份碩士和本科生簡歷,達成意向200多位畢業生,充分展示了招聘會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江科大上海校友會常務副會長鮑波表示:“校友作橋連四方,校企合作路寬敞。未來,江科大上海校友會將繼續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加強與母校的合作,為畢業生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和發展平臺。同時,也希望畢業生們能夠抓住機遇,積極進取,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沈寧,1990年入學鎮江船舶學院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現任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營銷總監。2024年帶領營銷團隊成功承接卡塔爾能源18艘全球最大27.1萬立方米超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項目,創下了全球最大單筆造船訂單的紀錄。
“能否講述一下您當年的大學生活讓你記憶深刻的人或事嗎?母校帶給您終身受益的東西?”
學校優美的教學環境、濃郁的學風、敬愛的老師們和友愛的同學們至今還是歷歷在目,尤其姚金山及王琦老師帶領我們積極參與科研項目及試驗,模擬艙室的建設,培養學生的工作實踐和社會實踐能力,大大提高了我們畢業后進入工廠和社會的工作能力。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上的入門和收獲,更重要的是從中掌握了快速學習知識的學習方法。掌握這個學習方法對我30年職場生涯有很大的幫助,我從技術出身轉做經營管理,掌握學習方法幫我快速補充很多新的知識和新的技能。
“能簡單介紹一下您目前所處的行業和具體的工作嗎?”
1994年雙向選擇進入滬東造船廠,滬東中華是一個具有96周年歷史的船廠,也是國內最早進入LNG船建造領域的船廠,經過20多年的發展,公司目前產品線幾乎囊括LNG全產業鏈儲運裝備,涵蓋大中型薄膜型LNG船、LNG加注船、FSRU、FLNG和LNG岸罐等,并已形成系列化規模化建造,是國內首家摘取造船工業皇冠上明珠的企業。
剛開始4年主要從事工藝技術工作,后面轉入營銷崗位到現在,在營銷崗位上工作了近25年;目前主要負責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的民品經營工作。打造滬東中華產品品牌,成熟企業營銷大戰略。從“營銷提質”、“研發隨市”、“技術創新”、“成本增效”等維度方面提升和優化企業營銷戰略,推進產品從營銷介入到技術引領的戰略轉型升級。參與和主持了滬東中華LNG全產業鏈的開拓、承接和項目管理,將滬東中華在LNG產業鏈方面的產品形成了系列化和規模化;截至目前,滬東中華共承接了100艘LNG船產品,合同價值達1470億元,已交付43艘LNG船產品(其中38艘大型LNG船,3艘LNG加注船和2艘FSRU),手持訂單57艘LNG船產品(其中56艘大型LNG船,1艘1.86萬方加注船),手持訂單最晚交船期已到2031年。
“我們常把營銷工作比作商戰,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可以和我們分享嗎?”
2022年,帶領營銷團隊主導承接的LNG訂單,全球市場占有率達22.4%,奠定了中國船舶集團歷史性突破全球份額30%并登上全年接單第一的寶座,全年共計完成45艘民船新訂單承接,其中包括37艘17.4萬方LNG船、5艘超大型集裝箱船,1艘加注船和2艘重吊船,合同總金額超過615億元人民幣;這打破了滬東中華的接單記錄,也是創下了國內單個船廠年接單記錄;
2024年,承接了卡塔爾國有油氣巨頭卡塔爾能源(QatarEnergy)18艘全球最大27.1萬立方米超大型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項目,該項目也創全球單筆訂單的最大金額記錄。27.1萬方LNG船項目是卡氣百船新造計劃中唯一的超大型LNG船項目。為爭取該項目,在營銷策略上,有針對性采取合適的對策,成功擊敗韓國船廠獲取了該訂單,進一步提升滬東中華在LNG船建造領域的國際影響力。卡氣百船項目總共訂購了122艘船(注1),滬東中華共承接了12艘17.4萬方LNG船和18艘27.1萬方LNG船(注1),按艙容計占比達到30.3%,大幅超過韓國三大船廠(現代25.8%,三星25%,韓華18.9%)。
“這個過程中,有什么自我體會和經驗總結嗎?”
一、最大的挑戰是如何應對瞬息萬變的國際局勢,市場動態;不管是經營接單還是在制項目管理,都直接受到國際經濟政治環境的影響,在日常工作中不僅僅要正確把握國際經濟及航運市場的走向,還要積極應對地緣政治的影響等對市場所帶來的影響,從而抓住應抓住的訂單,降低可能的風險;
二、我們國內造船業從剛開始孱弱,一年20多億的業績,到今天1100多億的訂單持有量,主要得益于公司平臺和技術創新,公司在LNG船的精準定位、大力投入、技術領先才有大量的市場訂單。也感謝營銷團隊的辛苦付出,經常和去客戶溝通交流,將客戶需求和技術要求放在首位,整合內部資源,讓客戶滿意。
“ 您現在也帶團隊和新人,對于剛工作的年輕人有什么建議嗎?”
從我自身來看,4年的工藝技術崗位經歷對自己的技術和邏輯思維能力提升很大,為后面經營工作的開展和成績的取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技術轉到經營,還需要補充市場、營銷等方面的知識,掌握學習方法,在這個過程中要不斷學習,不斷刷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和知識儲備,提升自己能力。收獲在于持續的努力和對一個行業幾十年的不斷學習、深耕和付出。
注1:本文發稿后,滬東中華再接卡塔爾能源6艘27.1萬方LNG船,使得承接27.1萬方LNG船總數達24艘;卡氣百船項目總數已達128艘。
]]>自2014年開始,舟山中遠海運重工與江蘇科技大學開展產學研合作,不斷引進、吸收并消化國內外先進技術成果,提升企業管理技術人才隊伍建設。海上新型浮式防浪裝備項目建造合同的簽署拉開了雙方工程項目合作的序幕,進一步促進了雙方多維度、全方位的合作。
近年來,舟山中遠海運重工積極開拓非船業務,探索新業務領域,繼承接石化儲油罐、電站配套設施、海工分段制作、浮船塢、碼頭鋼結構等訂單之后,在海上科研領域獲得突破,該訂單的獲得進一步促進了公司非船業務板塊多元化發展。
]]>712所所長桂文彬以“綠色智能動力技術引領船舶未來發展”為主題,為江蘇科技大學中層領導干部開展干部能力提升專題培訓,詳細講述了綠色智能船舶產業發展現狀、關鍵技術及行業未來發展前景,為后續雙方開展相關領域合作奠定堅實基礎。
本著“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協同發展、合作共贏”原則,雙方共同確定對方為重要合作伙伴,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探索有效合作模式,共同實踐校企人才聯合培養機制,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有力促進雙方在船舶動力能源領域的發展。
根據協議,雙方將在船舶動力能源、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智能制造工程等領域,深入開展科研課題合作。712所為江蘇科技大學提供科研合作平臺及應屆生實習機會,江蘇科技大學為712所專業技術人員和技能人員提供繼續教育支持,實現校企人才聯合互助培養。雙方將進一步依托各自優勢與特色,利用各省創新政策與資源,共享科技創新資源,共同推進船舶動力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
]]>江蘇科技大學黨委書記周南平向蒞臨學校的各位領導和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對十一所長期以來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并表示希望雙方進一步整合人才、資源、技術等創新要素,共同推進船舶海工產業新質生產力發展。
中國船舶十一所所長楊潤黨對學校近年來的高質量發展成績表示高度贊賞,并表示十一所與學校合作共贏,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希望雙方以本次戰略協議簽署為契機,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學術交流等方面加強合作,形成優勢互補、定期互訪、資源共享等工作機制,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海洋強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外高橋造船與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二工大舉行。外高橋造船黨委書記、董事長王琦,副總經理張學輝,上海第二工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謝華清,副校長徐玉芳出席簽約儀式。
根據協議,校企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在“人才培養、技術交流、資源共享、教培合作”等方面建立長效機制,開展產業特色人才培養,共同推進校企合作邁入更高效的發展軌道。
謝華清表示,雙方在人才培養、產業化合作等方面有契合點,希望雙方以本輪合作協議簽署為契機,以“技術+船舶”為特色,共同凝煉學科方向,更好發揮自身優勢,進一步深化人才聯合培養等方面的合作,打造校企合作新典范,共同為建設海洋強國貢獻力量。
王琦表示,外高橋造船與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比鄰而居,地理優勢明顯,合作空間廣闊,雙方前期開展的“精益班組能力提升”培訓獲得了學員的一致好評,成效顯著。外高橋造船將積極協同配合上海第二工業大學籌建海洋學院,推動開展工程碩士聯合培養工作,推進實現企業與學校資源的良性結合與共享,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改革。
外高橋造船與江蘇科技大學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江蘇科技大學舉行。外高橋造船黨委書記、董事長王琦,副總經理張學輝,江蘇科技大學黨委書記周南平,黨委副書記湯建出席簽約儀式。
根據協議,雙方將在“科技研發、人才培養、學術交流、資源共享”等方面建立長效機制。同時開展人員互聘交流,聯合培養符合國家戰略要求、企業需要的人才,服務好海洋強國建設、科技強國建設和造船強國建設。
周南平表示,外高橋造船與江蘇科技大學友誼深厚、合作基礎優良,此次雙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有利于雙方在新發展階段實現更高水平發展。希望雙方能夠圍繞船舶海工產業發展需求,發揮各自優勢,在大型郵輪建造、共建“卓越工程師學院”、深化研究生聯合培養與專家交流工作等方面繼續拓展合作。
王琦表示,自2017年起,外高橋造船與江蘇科技大學共同探索建立校企聯合培養研修生機制,經過多年運轉效果十分顯著,雙方聯合培養了60余名研修生,其中10余名研修生經過遴選加入外高橋造船,為外高橋造船“郵輪引領、一體兩翼”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后續外高橋造船將積極推動聘任校方聯培老師教授擔任該公司的科技委顧問,同時推薦多名參與聯培的公司專家兼任校方企業教授,以進一步加強校企互建,實現合作互助共贏。
]]>5月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持續位臺島周邊開展“聯合利劍-2024A”演習。李熹說,“東部戰區部隊將以堅強的決心、堅定的意志和強大的能力,堅決打擊‘臺獨’囂張氣焰,堅決粉碎一切分裂圖謀,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據了解,李熹于1999年入學知名船舶院校江蘇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院,2003年畢業后攜筆從戎,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
]]>據中共江蘇省委組織部網,7月26日,根據《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等有關規定,經省委研究決定,江蘇省委組織部對47名省管領導干部進行任職前公示,其中就有嵇春艷。如今,嵇春艷已經走馬上任,履新江蘇科技大學校長。
“江蘇科技大學”官網上顯示,嵇春艷,女,黑龍江甘南人,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不僅如此,嵇春艷還是船舶與海洋工程方面的專家。
1994年9月至1998年6月在青島海洋大學(現為中國海洋大學)工業與民用建筑本科專業學習,獲工學學士學位;1998年9月至2003年6月在中國海洋大學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專業攻讀博士研究生(碩博連讀),獲工學博士學位。2003年7月到江蘇科技大學工作,2006年9月至2011年7月任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系副主任,2011年8月至2014年7月任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副院長,2014年8月至2018年9月任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院長,2018年9月任江蘇科技大學副校長,2018年12月起任江蘇科技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她長期從事船舶與海洋工程動力特性分析和結構安全評估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等國家基金項目6項,英國皇家學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聯合資助項目(牛頓高級學者基金)1項,江蘇省杰出青年基金、工信部與財政部聯合重大專項項目、海軍十三五預研等省部級科研項目10余項;主持研發的浮式防波堤技術取得了較多研究成果,填補了我國島礁浮式防波堤設計技術及相關防浪消波機理方面的空白;發表學術研究論文100余篇,被SCI檢索5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20余項;出版專著1部。
來源:揚子晚報
]]>公告披露,基于天海防務在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領域的領先地位和技術能力,為進一步加強公司船舶與海洋領域裝備的自主研發設計能力,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擬與江蘇科技大學(以下簡稱“江科大”)、鎮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鎮江高新開發委”)、鎮江市科學技術局(以下簡稱“鎮江科技局”)簽訂《關于共建江蘇省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和江蘇船海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化合作協議》;擬與鎮江高新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鎮江高新集團”)、海南中匯海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匯海運”)、江蘇中智海洋工程裝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智海工”)簽訂《江蘇船海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出資協議書》,共同投資設立“江蘇船海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暫定名,以下簡稱“江蘇船海”),注冊資本為1億元人民幣,其中,天海防務以自有資金出資6100萬元,占比61%,為江蘇船海的控股股東。
各方共同探索和建立“政校企”合作新模式、打造行業合作新典范,全力支持研究院和研究院公司的建設和高質量發展,實現行業一流的船海工程研究院和研究院公司的建設目標,以“雙法人”協同發展為紐帶,推動高校和企業的深化合作,助力省域和市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據公告,江科大將為研究院和研究院公司提供優質的科研資源和科研通道、幫助解決關鍵技術難題、培養和輸送優秀技術人才等;天海防務將在人才、市場、技術等方面給予研究院公司全力支持;鎮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為研究院和研究院公司提供并積極爭取更為優惠的人才引進、科技創新與產業扶持等政策;鎮江市科學技術局為研究院和研究院公司提供科技政策和項目支持以及協調其他省級和市級相關部門共同做好服務。
合作內容包括船海工程產品聯合創新、重大科研項目聯合攻關、知識產權保護與利用、協同創新平臺建設、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合作。聯合開展學科建設、聯合開展實習實踐活動、聯合開展人才引進和人才培養等。
天海防務表示,本次對外投資有利于進一步加強公司船舶與海洋領域自主研發設計能力,拓展公司業務,培養優秀人才,滿足企業經營和發展需求,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及行業影響力。
]]>
江南造船人力資源部部長羅厚毅首先匯報校企工程實訓基地項目開展情況。根據江南造船的需求,江蘇科技大學有計劃、分批次選派骨干教師前往企業開展為期12個月的實訓活動:以課題項目的形式,參與企業技術創新工作,與企業人員共同進行產品研發、技術研究。羅部長總結回顧了第一批校企工程實訓取得的成果,并匯報了目前第二批校企工程實訓項目的總體進展情況。
江南造船江南研究院副院長李小靈圍繞目前企業的相關技術需求,發布了第三批40項工程實訓課題。他表示前兩批的工程實訓項目都得到了很好的開展,期待雙方依托第三批實訓課題繼續深入合作。
科學技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周宏根表示,通過這幾年的發展,學校的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江蘇科技大學科研總量和質量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同時江蘇科技大學科研工作服務社會的能力水平也得到了較大幅度的提高。他提出雙方要進一步提高科技服務的層次和水平,深化科研項目合作和科技成果建設。同時鼓勵第二批工程實訓青年老師要增強與學校相關團隊之間的聯系,力爭取得更好的實訓成果。
交流會上,江蘇科技大學第二批五位工程實訓青年教師作了實訓工作季度匯報,匯報課題分別為《船舶異種板厚焊接薄板變形控制研究》《船舶壓縮機液貨管系及支架減振優化設計》《基于知識圖譜的工業生產設計端數據管理方法研究》《基于數據驅動的分段小組立生產計劃優化研究》和《大型箱船橋翼優化設計》等。之后,雙方領導就工程實訓的推進及校企合作開展了深入交流。
人事處處長朱志宇指出,人才是第一資源,如何提升師資隊伍質量,特別是青年博士教師的素質和能力是學校需要不斷加強的工作,工程實訓是其中的重要舉措之一。青年教師只有了解、熟悉和依托行業,才能走出適合自己的教學科研道路。今后,人事處將繼續從制度引導、政策激勵、完善體系、探索模式、深化合作內容等多方面、多角度入手,不斷提高工程實訓效果,全面加強與江南造船的合作。
江南造船總經理黃文飛是江蘇科技大學杰出校友,他表示,再一次回到母校,感受到了學校的喜人變化,見到了熟悉的老師,心里非常高興。他對此次五位青年教師季度匯報的實訓項目做了簡要點評和指導,勉勵他們繼續努力,同時要求公司相關團隊繼續協助推進后期工作,雙方一起努力,使每個工程實踐項目都能夠達到可結題、可應用、可推廣的水平。他希望青年教師在工程實訓中,要充分了解造船行業的業務流程、技術發展趨勢,并結合企業生產、研發的實際需求,拓展工程實訓深度和廣度;雙方單位要進一步拓展校企交流,包括開展團隊科研合作、聯合培養研究生等;要回頭看,對第一批工程實訓項目繼續跟蹤,考察實訓項目的落地情況,開展項目的延展性評價等。他表示,企業是創新的載體,人才是創新的主體,企業家是創新的靈魂,我們要堅持“四個面向”,把握當今企業技術創新的發展趨勢,通過技術推動、市場拉動、政府支持、生態支撐,建立校企創新聯合體。最后,他再次感謝學校對江南造船的支持與幫助,希望繼續深入開展多方位的合作。
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景書記對黃文飛總經理及其團隊的來訪表示熱烈歡迎。他首先感謝江南造船對兩批青年教師開展工程實訓的支持和關心。其次,他要求職能部門和學院繼續安排和組織好第三批工程實訓課題的落實工作。他希望更多的青年教師主動積極參與工程實訓項目,要從了解企業和行業出發,結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找到合適的課題。再次,他希望青年教師珍惜在企業的實訓機會,加強學習,切實完成崗位職責,提升自身的科研業務水平,取得更多的實訓成果。最后,他表示,學校高度重視與江南造船的全方位合作,近幾年來學校的師資水平和教師的科研能力有了進一步提高,學校為中國船舶工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希望雙方繼續進一步深化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