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項目用設計人員提供的詳細三維數字模型取代了傳統的二維圖紙,從而大大改善了設計審批流程。這種新型審圖方式減少了多次二維轉換的需要,減輕了船廠的工作量,加快了設計進程,同時提高了準確性。三維模型還可作為動態數據庫進行計算,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減少設計修訂時出現的錯誤和不一致。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適用于MSB 的復雜船舶設計。這帶來了獨特的挑戰,凸顯了基于三維模型的入級技術的重要性。聯合開發項目證明了使用三維模型進行直接入級審核的可行性和益處,提高了效率,促進了包括造船廠、海軍建筑師、工程師、船東和船級社在內的所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合作。
在初始階段,MSB 使用 Open Class eXchange(OCX)格式向BV 送審三維模型。BV 對這些模型進行了審查,并通過其協作平臺 Veristar Project Management (VPM) 提供了反饋意見,這些意見與3D 模型直接相關。這種設置簡化了溝通和審查流程。該解決方案包括一個基于網絡的平臺,用于實時交換三維審圖工作包和意見以及詳細的模型分析,并兼容各種操作系統和離線功能。VPM通過安全訪問、產權管理和高效的意見處理優化了這一流程,確保了從送審到最終審批的結構審核。
]]>
本規范適用于使用或準備使用氨作為燃料的船舶,旨在為使用氨作為燃料的船舶入級提供一套設計和安裝要求。
本規范涉及使用氨燃料的機械、設備和系統的布置、安裝、控制和監控,以盡量減少對船舶、船員、乘客和環境的風險,同時還考慮到氨的特殊屬性,尤其是其毒性。
本規范確定了適用于鋼質、鋁質或復合材料建造的船長小于65米貨船及船長小于90米非貨船的船體尺度和結構布置的要求。在本規范中,貨船是指可載貨,且載重量大于總排水量的30%的船舶。
2024年10月版本優先于之前的版本。另有規定除外,本規范適用于2024年10月1日或之后簽訂建造合同的船舶。
本規范提供了游艇入級和認證的要求。本規范適用于長度不超過100米、從事或不從事商業航行的供游玩之用的船舶。本規范詳細規定了以鋼、鋁、復合材料或木制材料建造的單體或雙體帆船、機動游艇的作業和維護要求。
本版本優先于之前的修訂版本。除非另有規定,本規范適用于2024年10月1日或之后簽訂合同的船舶。
]]>27500箱LNG雙燃料集裝箱船GREEN SEALION 27500是上船院研發的全球最大型集裝箱船,具有卓越的裝載能力,最多可裝載27,500個標準集裝箱,刷新了目前已有集裝箱船可裝載最大箱數的世界記錄。該船適應干線集裝箱船未來物流新模式,能夠顯著提升班輪營運準點率,立足于綠色環保、節能減碳的設計理念,應用流體力學仿真手段優化船體線型、提升船舶能效,配備LNG雙燃料系統,充分滿足國際海事組織(IMO)第三階段碳減排要求,達到船舶營運碳強度CII優秀評級標準, 并通過高壓岸電技術實現港口內的零排放;采用上船院自主研發設計的低波浪增阻S-BOW直艏線型,配合懸掛扭曲舵、舵球和擋風罩等節能裝置,兼顧不同營運工況下的航速和油耗;綜合考慮各種尺寸和種類的集裝箱裝載組合,穩性優秀。
該船型獲頒挪威船級社(DNV)的AIP證書。研發過程中雙方共同分析探討了集裝箱船超大型化帶來的挑戰與風險,并形成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20000箱氨雙燃料集裝箱船GREEN SEALION 20000是由上船院研發的新一代超大型集裝箱船。 該船型以中船動力最新研發的氨雙燃料WinGD 8X92DF-A-1.0作為主機,配備氨燃料儲罐,采取創新設計方式盡力降低可能的氨氣泄漏對船員的影響,同時確保氨燃料加注、儲存和供給系統安全可靠;采用上船院自主研發設計的低波浪增阻S-BOW直艏線型,配合扭曲懸掛舵,節能導管和擋風罩等節能裝置,兼顧不同營運實際下的航速和油耗;綜合考慮各類尺寸和種類集裝箱裝載組合,可裝載21018個標準集裝箱、2100個冷箱。
該船型獲頒英國勞氏船級社(LR)AIP證書。
16000箱LNG 雙燃料集裝箱船GREEN SEALION 16000是上船院研發的新一代超巴拿馬大型集裝箱船。該船采用低波浪增阻S-BOW直艏線型,配合高效螺旋槳和扭曲舵,在不同運營工況和各級海況下,均能有效提升能耗表現,配合 B 型艙 LNG 動力系統,真正實現綠色低碳環保設計;采用寬體設計方案,縮短船長、降低船廠建造成本的同時,還可以有效降低運營過程中壓載水的使用,既提升了實際營運的裝箱量,又避免了頻繁調整壓載水,減輕船員工作負荷,還進一步降低壓載水及沉淀物帶來的環保風險,可謂一舉多得。
該船型獲頒中國船級社(CCS)AIP證書。
93000立方米VLAC是上船院從VLGC船型研發開始,經過十余年迭代升級的世界最大型液氨運輸船,可滿足LPG、液氨等液化氣體貨品長距離運輸需求。該船配置4個 IMO Type A 型獨立液貨艙和2個甲板罐,根據船東需求,可采用氨雙燃料或LPG雙燃料推進方案,船舶能效設計指數(EEDI )滿足三階段能效要求,顯著減少了運營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水平;該船配備軸帶發電機,常規海上航行工況使用軸發,無需運行柴油發電機;其載重量、航速、油氣耗等各項關鍵技術指標優異,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該船型獲頒美國船級社(ABS)AIP證書。
103000立方米VLEC是由上船院自主研發的基于230米總長限制下的艙容最大型乙烷運輸船,主要裝載乙烷貨品,也可兼裝乙烯、LPG等貨品。該船配置4個 IMO Type B 型獨立液貨艙和2個甲板罐,設計溫度為零下104攝氏度,首次采用鋁合金作為乙烷運輸船的獨立液貨艙材料,具有油氣耗低、蒸發率小、運營維護經濟性佳等優勢;該船采用乙烷雙燃料主機推進,常規海上航行工況使用軸發,關鍵技術指標優異。
該船型獲頒法國船級社(BV)AIP證書。
未來,上船院將繼續致力于低碳、零碳船型研發,為助力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以及全球航運業的脫碳轉型提供更多“中國方案”。
]]>9月3日,在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德國漢堡海事展覽會(SMM)上,“MAN Cryo+YADA”與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武昌造船在法國路易達孚航運集團高層見證下舉行盛大簽約儀式,由“MAN Cryo+YADA”為空客公司風帆助力RORO運輸船提供包括輔機供應模塊單元在內的甲醇燃料動力系統,該船入級BV船級社。
法國路易達孚航運集團、武昌造船、MAN、BV船級社的高層領導共同出席見證,并對“MAN Cryo+YADA”在雙燃料系統領域做出的努力給予了充分的認可。
該項目在武昌造船建造交付后,將在空客法國圣納澤爾的生產基地和美國阿拉巴馬州莫比勒的單通道飛機總裝線之間橫跨大西洋運送空客飛機的部件。為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做出重大貢獻,是現代綠色低碳船舶支撐航運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示范!
現在”MAN Cryo+YADA”擁有:
1)170多人的設計團隊
2)60余艘雙燃料系統船的交付經驗
3)20萬平米的制造車間
4)年產超72船套雙燃料系統的能力
5)5萬噸的碼頭運輸能力
6)全球120多個維保網點
7)24小時全天候服務團隊
我們經驗豐富的設計團隊、全球最大的雙燃料系統制造基地、調試一次成功的行業高度認可、配置完善的運輸系統、交付后全球全天候維保,以及整個團隊始終聚焦綠色零碳目標導向,專注于為您量身定制安全可靠的全生命周期綠色能源解決方案!
]]>據了解,3萬立方米液氨加注船總長約180米,設置3個C型液貨艙,低蒸發率。采用氨燃料電力推進系統,服務航速13節。設置高加注速率的高低位加注站、配置艏側推,確保靈活安全高效作業。針對氨毒性擴散的風險,大連造船聯合BV船級社從用戶角度考慮并開展了液氨加注系統和氨氣擴散HAZID風險評估,進一步確保船型設計方案的技術可靠性,為該船型推向市場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
面向2050年海事業溫室氣體凈零排放的戰略目標,氨燃料零碳排放特性受到業界的廣泛關注。大連造船高質量開展服務于海上液氨產業鏈的液氨制備裝置、大型液氨運輸船(VLAC)、液氨加注船、液氨燃料動力船的開發設計,為全球客戶提供綠氨作為可持續替代燃料實現航運業脫碳的整體解決方案。
大連造船與法國BV船級社在綠色環保、低碳減排船舶領域合作廣泛,雙方在氨燃料加注相關技術的合作是在零碳船舶探索道路上的持續創新。隨著此次3萬立方米液氨加注船取得原則性認可證書,標志著大連造船在液氨燃料零碳船型開發設計方面已經實現油船、集裝箱船、散貨船和加注船等主要船型的全覆蓋。在液氨燃料系統設計、液氨儲艙設計、加注系統綜合布局及風險評估方面形成較為完整的技術拼圖。
]]>據了解,單點系泊系統是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在海上保持穩定生產作業的關鍵設施,其主要功能是將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定位于服役海域,使其具有風向標效應。
在風浪流作用下,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圍繞單點系泊系統進行旋轉,受外力影響最小。同時,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通過單點系泊系統進行流體輸送、電力中轉、通信傳輸,從而實現長期穩定持續作業。單點系泊系統屬于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裝置,開發難度大、技術壁壘高、投資金額大,國際上僅有少數發達國家掌握其關鍵核心技術。
本次獲得認證的內轉塔單點系泊系統,具備快速解脫功能,可抵御百年一遇的臺風。設計壽命超20年,適用水深達500米,已在惠州油田“南海奮進”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上穩定運行超300天,有力保障油田安全高效生產運行。
項目團隊通過理論創新、數據仿真、水池實驗、反向驗證等方法,攻克了全時域極端工況篩選、單點荷載傳遞、動態耦合分析、滑環堆棧系統、浮筒載荷分配等多項關鍵核心技術難題,有效解決南海惡劣海況下風浪及內波流強烈所帶來的不利影響,11項技術成功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國際同類技術先進水平。
近年來,海油工程先后完成全球首座十萬噸級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深海一號”、亞洲首艘圓筒型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海葵一號”、國內最大作業水深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海洋石油119”等多個浮式生產設施建設,形成了以深水浮式生產設施設計、建造、總裝、集成技術為代表的深水油氣工程成套技術,融通帶動百余套核心設備的國產化工程化應用。
下一步,海油工程將繼續加大原創技術科技攻關,帶動上下游產業鏈整體升級,不斷提升深水油氣裝備產業鏈研發設計、產品制造、總裝集成和工程應用能力。
]]>在倫敦、雅典和上海設立的三大運營區域,以及在巴黎設立的職能部門將推動持續卓越運營、可持續發展和人員發展。
在新的業務架構中,任命了三位高級副總裁。
David Barrow 為西歐和美洲(WEA)負責人,常駐倫敦。David曾在新加坡工作,擁有超過 35 年的海事行業經驗,包括業務開發和創新管理。
Paillette Palaiologou 為東歐、地中海、中東、印度和非洲地區(EMA)的負責人,常駐雅典。Paillette 在航運業工作了30年,她將先進的專業技術知識、作為造船師和海洋工程師的經驗、對市場的深刻理解以及在確保開拓性項目和新大客戶方面的領導力結合在一起。
Alex Gregg-Smith(葛思越)為亞太區(APA)負責人,該區由之前的北亞區和東南亞太平洋區合并而成。他將繼續常駐上海。Alex 曾擔任 BV 北亞區高級副總裁和中國區首席執行官。他在高級船舶管理、造船業,以及船級社擁有超過30年的豐富經驗。
此外,APA任命Lilli Chi為BV亞太區下屬東南亞區副總裁,常駐新加坡。Lilli 擁有豐富的經驗:在瓦錫蘭工作了9年,在歐洲和亞洲擔任過各種領導職務,在船舶經紀公司 Fearnleys 擔任過 S&P,在 Bery Maritime 從事過租船業務,在 Wilhelmsen Ship Services 從事過業務開發。
Pierre de Chateau Thierry于去年年底被任命為副總裁兼首席商務官,領導船級社和咨詢服務在全球范圍內的商務工作。Pierre領導的團隊致力于鞏固 BV 在關鍵市場和船型、市場營銷、銷售和產品開發方面的領導地位。
Suba Sivandran于6月加入BV巴黎總部,擔任戰略、可持續發展和高級服務總監。他曾在德勤和 BMT任職。Suba負責BV未來航運團隊(FST)的工作,該團隊是BV在全球范圍內為公司內部、客戶和利益相關方提供支持的專業團隊,幫助打造更安全、可持續的航運業。未來航運團隊(FST)的成立是為了在 BV 集團內共享航運業上下游的研究成果和專業知識,例如二氧化碳價值鏈、替代燃料、風力輔助推進和核能等。
法國BV船級社是國際船級社協會(IACS)創始成員之一,BV船級社北亞及中國總部設立在上海,在香港、廣州、大連和青島設立了分公司。
]]>Hanwha Ocean 韓華海洋株式會社總裁 Jong Seo Kim、Naftomar 航運和貿易有限公司貿易部負責人 Talal Zein 和BV船級社總裁 Matthieu de Tugny 簽署了聯合開發項目(JDP)協議。此次合作旨在通過創新開發及優化氨燃料預留的船舶設計,為航運業的去碳化盡一份力。
在聯合了Hanwha Ocean 造船方面的豐富經驗,以及Naftomar對氨供應鏈和物流的深刻理解,BV在該項目中,將致力于幫助確保現代化VLAC設計能夠安全地使用液化石油氣(LPG)和氨作為燃料,將以BV現行的《NR671-氨燃料船舶-暫行規范》為基礎,幫助確保安全性能。重點將放在全球安全方面,具體包括:氨燃料供應系統、泄漏檢測、氨燃料密封和氨燃料加注等方面。
寧德時代是全球領先的新能源創新科技公司,致力于為全球新能源應用提供一流解決方案和服務。時代電船注冊成立于2022年11月,聚焦于船用電池產品及電動船舶的相關業務,依托母公司寧德時代領先的動力電池技術,持續打造廣泛適配全船型,全場景的綠色,安全,高效的船用動力電池產品;在船舶電動化的實踐中,時代電船將積極參與和配合有關的政策建議,法規標準,示范項目等活動,發揮船用動力電池的龍頭作用,為船舶環保,節能減排貢獻力量。
江華濤表示,本次形式認可的順利完成為雙方未來的深入交流與合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礎,期待雙方未來發揮各自優勢,深化合作,共同推進電池在船舶上的廣泛應用,共同打造未來綠色船舶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