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帆19號”輪總長108.6米,型寬37.2米、型深8.6米,設計吃水6.0米,總重11793噸,可滿足無限航區作業要求。該輪采用電力推進系統,動力定位DP作業能力領先世界主流海纜船,裝配有最大埋設4米埋設犁、60噸門架收放系統、50噸起重機等專業海纜施工設備,同時采用了縱向海纜敷設布局,在國內首次突破裝配懸鏈線海纜敷設新技術功能,是國內新建的最先進海纜船。
海纜施工船作為海上輸變電工程建設的核心裝備,是國家海洋工程走向深海、遠海的重要裝備保障。“啟帆19號”輪創造了多項國內外第一,對規范和引領國內海纜工程裝備技術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該輪的交付使用也意味著我國在新型海底電纜施工船領域的競爭力將大幅提升,為有關國家和地區建設穩定可靠的深遠海風電輸送通道、助力全球能源利用向綠色低碳轉型貢獻了力量。
]]>“啟帆19號”船長108.6米,寬37.2米,設計吃水6米,排水量2.4萬噸,其單個轉盤裝纜量達10000噸,是我國排水量、海纜裝載量最大的海纜作業船。
在進行水下作業時,“啟帆19號”采用我國自主研發的拖曳式水噴埋設犁。通過水泵噴出的高壓水流,在海床上犁出一條4.5米深的溝壑,相較傳統埋設犁開挖深度更深,從而保護海底電纜免遭船錨或海洋生物的破壞。
據了解,該船還首次掌握了裝配懸鏈線敷纜方式,突破恒張力、恒速度海纜敷設施工新工藝、新技術,具備“4+1+1” 即4臺錨泊、1套主牽引、1套動力定位系統的海纜敷設施工導航定位模式,動力定位DP作業能力領先世界主流海纜船。同時,“啟帆19號”裝配有最大埋設4米埋設犁、60噸門架收放系統、50噸起重機等專業海纜施工設備,多項設備均為國內首臺首套,填補了我國深遠海上電力工程建設領域的空白,開啟海纜施工裝備技術發展新篇章。
據介紹,“啟帆19號”下水后將開展一系列測試,交付使用后,將把海纜敷設作業范圍由我國近海向深遠海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拓展,為有關國家和地區建設穩定可靠的深遠海風電輸送通道,助力全球能源利用向綠色低碳轉型。
]]>5000t全回轉起重船采購項目
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5000t全回轉起重船采購項目第一成交供應商,啟東中遠海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和江蘇海新船務重工有限公司分別為第二、第三成交供應商。
根據要求,起重船針對中國海域深遠海復雜海況,滿足深、遠海海域13MW及以上風機基礎施工、海上升壓站安裝施工,兼顧海洋工程施工功能要求,近海航行,無限航區調遣,掛中國旗,入CCS船級。
起重船固定艉吊5000噸、全回轉吊3500噸起重能力,主鉤起升高度甲板以上130m,動力定位等級DP2,具備自航能力,航速8節及以上。
振華重工啟東海工為立洋海工建造的5000噸自航式全回轉起重船
1600t風電安裝船采購項目
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為1600t風電安裝船采購項目第一成交供應商,招商局重工(江蘇)有限公司和招商局重工(江蘇)有限公司分別為第二、第三成交供應商。
根據要求,風電安裝船針對水深80米以下海上風電施工,具備15-20MW機型海上風機安裝能力,具有較高的作業功效,近海航行,無限航區調遣,掛中國旗,入CCS船級。
風電安裝船作業水深80米,樁腿長130米,動力定位DP2,具備自航能力,航速約8節。
]]>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蘇海新船務重工有限公司分別為第二、第三名。
招商南油作為長航集團旗下的重要骨干企業,內貿原油運輸業務規模位列國內第二。本次交付的24,000DWT原油船舶滿足超低能耗、綠色智能、LNG燃料系統預設等要求,主要技術指標優于國內同類型船舶,是一艘節能環保、智慧高效、安全可靠的原油運輸船。
10000噸級新型海纜施工船為一艘鋼質、非自航、方駁型,型長106.2米、型寬37.2米、型深8.6米,定員60人,自持力達60天。艉部寬敞作業甲板布置布纜作業系統設備,同時配置50噸甲板吊機進行輔助作業和埋設犁的吊裝,船中纜盤最大載纜量可達10000噸。
該船配置4臺1900KW全回轉推進器,分別布置于艏艉,具備DP-1級動力定位功能,滿足四級海況下的作業能力需求。艏部配置一套移船牽引絞車,艏艉四角配置4點錨泊定位系統,滿足淺水登陸段短距離牽引移船作業需求。
該船主要針對國內及東南亞近海海上風場動力纜及深遠海光纜的敷設作業需求。具備承接海洋輸電、國內海上
風電等大截面、長距離海底電纜工程的能力,是目前國內載纜量最大,綜合作業能力最強的專業布纜船。
此次簽約的新型海纜船是全國首艘新造萬噸級載纜量的施工船,新船最大載纜量為10000噸,以每米80公斤計算,海纜裝載長度120公里,敷設能力大大提升,極大滿足了遠海
風電能源長距離海纜敷設需求。此外,新型海纜船具備DP-1級動力定位,抗風浪能力強,自動化水平高,具備恒定的敷設速度和張力。
新型海纜船將于2023年年底交付使用,未來,將承接海上風電場海底電纜敷設施工、島嶼間互聯供電及海纜檢修等工作。
獎勵大會以視頻會議形式召開,省里設主會場,各設區市設分會場。
2019年度共有273個項目獲得江蘇省科學技術獎,其中一等獎45項,二等獎81項,三等獎147項。南通32個項目榜上有名,其中一等獎4項、二等獎9項、三等獎19項,獲獎數量取得歷史性突破。
其中,南通中遠船務工程有限公司和江蘇龍源振華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均以第一承擔單位榮獲省一等獎,這是時隔9年后,南通企業再次以第一承擔單位獲得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2019省科學技術獎南通獲獎情況一覽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初在京召開的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由上海交通大學牽頭,南通市的江蘇海新船務重工有限公司(下稱“海新重工”)、江蘇海宏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下稱“海宏公司”)共同參與完成的“海上大型絞吸疏浚裝備的自主研發與產業化”項目——“新海旭”絞吸挖泥船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進步獎特等獎。
至此,2019年,南通市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二等獎2項,獲省科學技術一等獎4項、二等獎9項、三等獎19項,國家和省獎獲獎數比2018年、2017年分別增加10項、21項。
2019南通造“大國重器”風采
一、“新海旭”絞吸挖泥船(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新海旭”絞吸挖泥船,由上海交大領銜設計、江蘇海宏公司投資、海新重工建造,是目前世界上疏浚能力最強的非自航絞吸疏浚裝備,其標準疏浚能力達到每小時6500立方米,具有定得穩、挖得快、排得遠等優勢,是絞吸疏浚裝備自主研發制造中一個新的里程碑。
“新海旭”從開始設計到建成歷經26個月,其絞刀、鋼樁臺車、泥泵、疏浚監控等核心技術均由我國自主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標志我國已經形成了大型絞吸挖泥船設計、制造和使用的完整技術體系,并形成了我國大型絞吸挖泥船的總裝建設和配套設備建造的完整產業鏈。去年4月,“新海旭”從位于海門開發區的海新重工碼頭啟航,赴沙特阿拉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二、多點系泊式圓筒型海上油氣生產儲卸平臺(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由南通中遠船務工程有限公司自主設計建造的多點系泊式圓筒型海上油氣生產儲卸平臺(FPSO)——“希望6號”正在地球另一端的英國北海服役。這片海域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但同時也是全世界氣象條件最為惡劣的海域之一。
有著“海上石油加工廠”之稱的“希望6號”正是惡劣海況的“克星”,其配備的多點系泊技術,能夠抗擊16級臺風。“服役中,‘希望6號’遭遇了百年一遇極端惡劣的海況,當時海浪高達28米,北海其他的FPSO都停止生產作業,但它卻安全無虞,穩定生產。
”南通中遠船務工程有限公司總設計師羅子良說,出色的抗風浪能力大大提升了作業安全性和效率,“希望6號”最大原油處理能力可達44000桶/天,整體工作效率高達90%以上,遠高于同海域作業FPSO的平均效率。
今年1月,船東英國DANA石油公司發來表揚信,稱“希望6號”(DANA FPSO)為南通中遠船務工程有限公司的匠心之作,對其使用兩年多來出色的表現深表謝意。
三、巖基海床大型風機單樁基礎設計施工技術關鍵技術及成套設備(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一家海上
風電的項目施工單位,以第一承擔單位的身份拿下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這在南通市歷史上尚屬首次。
福建省南日島風場,是我國風力資源最為豐富的區域之一。此前,這一區域的海上風場建設卻難以規模化推進。最大的掣肘來自于海底堅硬的巖石層,其強度超過130MPa,幾乎是歐洲附近海域巖石層強度的兩倍。傳統的工藝和鉆機無法達到施工要求,即使花高價從國外引進設備,還會“水土不服”。
此次為龍源振華斬獲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的“巖基海床大型風機單樁基礎設計施工技術關鍵技術及成套設備”項目,解決的正是這一關鍵性技術難題。
首先是自主研發的大直徑嵌巖鉆機,直徑可變,最大鉆巖強度達到200MPa。其次,公司首創“植入式”嵌巖單樁基礎施工。這一工藝相比傳統的高樁承臺方案,單臺施工效率從原來的90天縮減到了15天,同時實現了單樁基礎施工全地質覆蓋。
巖基海上大型風機單樁基礎施工技術的成果,投入福建南日島風場建設兩年多來,已經完成了36臺嵌巖單樁基礎及53臺風機的吊裝施工。
來源:南通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