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海油發展實現營業收入336.74億元,同比增長6.59%;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6.88億元,同比增長25.31%,經營業績再創歷史同期新高。
2024年,在能源技術服務、低碳環保與數字化、能源物流服務三大產業穩健發展的基礎上,海油發展深入推動產業升級,因地制宜促進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協同發展,積極培育新業態、新模式。全面實施產品戰略,持續打造“海龍”品牌,深耕智能注采、電潛泵、小微透平、防腐涂料等關鍵領域,打造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有核心競爭力的系列產品。海油發展堅持“一切成本皆可降”理念,縱深推進降本增效,加大能力建設成果推廣力度,以自主化、國產化、數智化為抓手,持續鞏固降本增效成果。
四季度是完成全年經營目標的關鍵期,海油發展將緊緊圍繞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全力抓好產業升級、核心能力建設、精益管理等工作,認真做好年度收官工作謀劃,咬定目標、拼搶爭實,奮力實現全年目標任務。
]]>據了解,邊際油田因其開發難度大,一直以來都是海上油氣勘探開發的難點和重點,成功開發邊際油田,對于提升中國海油的增儲上產具有重要意義。潿洲10-3油田自安裝生產處理平臺是中國海油自主設計的用于邊際油田開發序列化裝備之一,同時也是目前海上移動式生產裝備中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一型“小蜜蜂”產品。
該自升式采油平臺由一座長方體箱型結構和四樁腿組成,結構重量將達7000余噸,空船總重量超萬噸。工程規模大、質量要求嚴、技術工藝先進。項目組以“海洋石油161”平臺為技術原型,結合南海北部灣油田開發需求,進行了技術創新。該平臺可適用于45米水深范圍的泥砂質或淤泥質海域,并具備自安裝功能、原油處理、外輸計量、伴生氣壓縮外輸、生產水處理及回注等功能。同時,其船體結構通過了CCS(中國船級社)和DNV(挪威船級社)的雙重規范校核,能夠抵抗南海西部油田百年一遇的設計環境。
該項目以“工程+科研”的形式打造首個智能化自安裝生產處理平臺,采用包括在位狀態及結構安全監測、智能安全監控系統、油氣生產邊緣數據中心、智能化驗室等在內的10項智能化系統,進一步提升了平臺的運行效率和安全性。
]]>海底管道在油氣資源傳輸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保障海底油氣平穩輸送的“生命線”。
由于海洋環境復雜多變,受海流等多種因素綜合影響,原處于掩埋狀態的管道易出現裸露及懸空。懸空狀態下的海底管道抵御第三方能力下降,懸空跨度過大時還將承受共振帶來的疲勞損傷,這將對油田安全生產造成嚴重危害。
拋石或拋砂治理是治理海底管道懸空的有效手段之一。傳統的拋投治理方法受工藝、設備、天氣、水流等條件限制,存在拋投面廣、物料損耗大、拋投精度低等缺點。
為
提升海底管道懸空治理效能,裝備技術公司設施中心成立水下設施運維治理科研團隊,加強技術攻關,積極與高校探索合作,打造出了一款作業連續性強、拋投精度高的自動化拋投導向裝置。
該拋投導向裝置由拋投導向架、伸縮導向筒、主隨動輸送機等關鍵部分組成。其導向結構能進行伸縮變化,最深可深入水面下約25米,根據管纜懸空方位實現移動式定向拋投。與傳統治理懸空裸露方式相比,有效減少物料損耗15%,大幅度提高了定點拋投效率及拋投有效率,實現效率和效益“雙效”提升。
]]>據了解,該智能FPSO專項于2021年10月正式立項,結合“海洋石油123”FPSO工程建造設置了“FPSO現場級生產數據中心研發及應用”等共10項課題,從智能管理平臺、系泊系統、工藝控制系統、船體結構、輔助維護系統等多個角度提升FPSO生產運營環節智能化水平。
經過為期兩年多的集中攻關,項目實現了豐碩的成果產出:
邊緣數據中心成為海油范圍內標準化、產品化的成熟產品,成功納入中國海油新技術產品推廣清單;
藥劑智能加注可自動調整藥劑加注排量,平均每日節約作業時間2小時,綜合提效達20%;
流程工藝仿真系統在國內首次將仿真技術應用于FPSO生產流程,工藝參數計算精度達90%以上,預計降低工藝流程關停風險10%、提升生產操維效率10%;
智能裝配載系統實現FPSO裝配載作業自主執行,預計節約裝配載作業時間8.6小時/天,全年約累計節約262人天;
智能照明系統提供了FPSO不同工作環境及人員工作方式下的智能照明控制策略,在滿足FPSO照明系統安全及照度的前提下與傳統照明系統相比節電30%;
船體智能巡檢專項開發國內首套FPSO壓載艙結構智能巡檢及船體外側結構智能巡檢裝置,每年預計增加收入300萬元;
水下檢測裝置打造國內首套應用于FPSO上的輕便型水下檢測機器人,可實現在300米水深及三級海況下安全快速作業;
單點智能監測,首次建立FPSO單點關鍵部件故障模型結合“海洋石油123”FPSO單點情況,該專項通過整合多項數據為FPSO在日常生產期間和臺風期間提供完整的監測數據服務;
船體姿態監測可為設施日常安全運營臺風期間姿態超限條件判斷提供精確數據支持,在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同時實現技術推廣收入1300余萬元;
無人值守方案實現對油田短時無人生產模式的技術儲備,有力地支撐了番禺油田臺風自控模式的建設,預計年增產可達1.6萬桶。
經中國船級社認證“海洋石油123”取得7項智能船級符號,該項目的整體建設助推了我國首艘全新智能FPSO“海洋石油123”成功投產。
未來,海油發展采油公司將持續以數字化手段賦能FPSO生產運營智能化業務,不斷豐富和完善智控中心各項功能,達到“提質、降本、增效”目標,提升FPSO產業一體化服務核心競爭力,為實現海油發展采油公司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國海安遠”是由中船黃埔文沖建造的三樁腿自升式生活平臺。自2023年3月起,國海公司與中船黃埔文沖、海油發展緊密合作,共同推進平臺的適應性改造與光租項目。在三方的深入溝通和不懈努力下,該平臺順利完成了住宿能力提升、機庫及停機坪拆除、升降系統優化以及人行棧橋移位等一系列適應性改造工程,并成功取得了英國勞氏船級社和中國船級社的船級證書。
經過適應性改造后的“國海安遠”生活支持平臺,更加適應國內海上油氣作業的實際需求。其可用甲板面積達500平米,集裝箱倉儲面積為200平米,同時可容納300人住宿,作業水深達45米。
“國海安遠”生活支持平臺的成功交付,是中央企業庫存海工裝備資產盤活的最新成果,為中國海油增儲上產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時,這也標志著中船黃埔文沖庫存海工裝備資產實現全部盤活。這一成果的實現是國海公司與海油發展、中船黃埔文沖三方深度協作、互利共贏的成功典。
]]>2023年,海油發展實現營業收入493.08億元,同比增長3.19%,歸母凈利潤為30.81億元,同比增長27.52%,實現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77.45億元,同比增長1.27倍,資產負債率為43.65%,同比上升0.30個百分點。
該船是國內首艘通過中國船級社入級建造檢驗的LNG運輸加注船,也是自設計建造之初就兼具LNG運輸及加注功能的“綠能船”。
該船總長132.9米、型寬22米、型深11.8米,配置兩個C型罐,單體容量6000立方米,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填補了國內12000方支線LNG船的空白,為世界LNG船裝備建造技術提供了又一“中國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以往LNG運輸加注船,“海洋石油302”除可航行于無限航區和B級冰區亦可駛入長江,投用后將成為國內首艘可以進入長江干線航段行駛的LNG運輸加注船。
在對LNG動力船舶加注時,該船還能同時提供惰化、冷卻、驅氣等,全流程專業化服務實現江海直達一站式LNG運輸、加注,與國家“氣化長江”工程配置的長江干線七座加注站實現完美對接。
該船裝備了先進的電力推進系統,采用拉式槳的全回轉式推進器,在相同的推進電機功率下拉式槳提供的航速比傳統的推式槳快約0.25節,且每天燃油消耗量可減少1.18噸,既提升了航行效率又降低了運營成本,展示出該船在環境保護與經濟效益方面的卓越表現。
“海洋石油302”的建造是中國海油響應國家“雙碳”戰略目標、加快打造“國際+國內”雙體系船舶LNG加注網絡的關鍵力量,投入運營后將為優化我國能源結構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貢獻突出力量。
]]>“海洋石油302”是兼具LNG運輸及加注功能的綠色氣體船,該船可航行于無限航區和B級冰區,亦可行至長江蕪湖航段,有望成為國內首條可以進入長江干線航段行駛的LNG運輸加注船。海油發展12000方LNG運輸加注船項目組黨支部書記丁長健高度評價道:“這艘12000方LNG運輸加注船建成后將意味著我國將有更多的能源供應途徑,可以將LNG運輸范圍擴大到更廣闊的區域和市場。”
未來,該船將主要服務于國際遠洋船舶及國內沿海航線LNG燃料動力船舶,可進行“船對船”和“船對岸”的加注、“反輸/補液”服務和為大型LNG動力船進行出廠前“惰化、冷艙、氣試”等服務。
“海洋石油302”是國內首艘通過CCS入級建造檢驗的LNG運輸加注船。該船配置兩個C型罐,單體容量為6000方,采用電力推進系統,相比以往同類型船功能更齊全,具有環保、節能、安全等顯著特點,在以下三方面亮點突出:
上船院氣體船產品庫正逐步完善,先后開發了2000至20000方LNG加注船,6000至175000方LNG運輸船,5000至91000方LPG運輸船,92000至150000方大型乙烯運輸船,實現了氣體船全系列、全貨種、全艙型的覆蓋。
公告披露,海油發展全資子公司中海油能源發展投資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油發展香港投資公司”)擬與中海油氣電集團新加坡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氣電集團新加坡貿易公司”)、日本郵船株式會社(以下簡稱“日本郵船”)、CMES LNG Project 4 Company Limited 共同投資成立六家單船公司,設立總資本金約為4.13億歐元,其中海油發展香港投資公司投資金額約為 1.86億歐元。
各出資方對六家單船公司的持股比例分別為海油發展香港投資公司 45%,氣電集團新加坡貿易公司 5%,日本郵船 25%,CMES LNG Project 4 Company Limited 25%。每家單船公司將建造 1 艘 LNG運輸船,船舶建成后期租給氣電集團新加坡貿易公司從事 LNG 貨物運輸,運輸船建造項目總投資約 13.49億歐元,除注冊資本金外,剩余資金將以單船公司作為融資主體進行項目融資,融資額度約占建設投資的 70%。
海油發展表示,本項目由海油發展香港投資公司與氣電集團新加坡貿易公司聯合投資,可發揮雙方業務資源優勢,實現雙方優勢互補,有利于提高公司在 LNG 產業鏈上的綜合競爭實力。對于海油發展提升經營業績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該基地由海油發展投資并分兩期滾動建設,占地面積27萬平方米,建成后將具備油田生產、油田鉆采、油田節能減排、油田智能配套產品及水下裝置等海洋油氣領域關鍵核心裝備的設計、研發、制造及運維能力,持續推進關鍵核心裝備國產化進程,有效提升我國海洋油氣生產裝備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助力打造現代海洋油氣核心裝備制造產業體系。
海油發展董事長朱磊表示該基地是海油發展打造的首個海洋裝備智能制造基地,是能源技術服務產業實施產品戰略,產業鏈向縱深發展,形成“技術+裝備/產品+服務”一體化協同服務能力的重要舉措,對進一步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核心能力建設、提升專業技術服務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這也是融入國家智能制造發展戰略,契合天津市制造業發展規劃,構建海洋裝備制造互利共贏生態圈的重要契機,它的建成對海油發展來說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基地項目總負責人馮紹明表示,新建基地將以“設備設施預知性防治一體化平臺”為核心,打通各產業鏈場景和智能制造的數據壁壘,打造設備設施健康感知實時化、專業服務預知化、運維業務協同化、管理決策智能化的新型裝備運維一體化的運營模式,實現海洋油氣裝備全生命周期“智能化”,更好助力海上油田生產降本增效和綠色低碳。
“基地建成后,產品設計、制造和運維的各環節能夠實現智能化聯動,通過深度挖掘數據價值和實時監控產品運行狀態,做到在產品出現故障前就提前預防、提前治理。”海油發展裝備技術公司總經理童理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