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目前有“愛達·魔都號”“海洋光譜號”“地中海榮耀”等多艘大型郵輪在滬上運營母港航次,航線覆蓋韓國濟州、日本沖繩等港口。
8月13日,“地中海榮耀”與“愛達·魔都號”郵輪陸續靠泊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當日,上海邊檢機關共辦理乘坐郵輪的出入境旅客2.1萬余人次。
據悉,自7月1日以來,上海郵輪母港多次出現多船同日靠泊的情況,同日靠泊的多為7萬噸級以上大型郵輪,同時,“多船同靠”日的出入境旅客數量顯著超過去年同期。
8月2日,“海洋光譜號”郵輪入境,搭載旅客數超5000人次,其中外籍旅客數達1600余人次,占比超31%,分別來自俄羅斯、美國、加拿大等50多個國家。
]]>當日,歌詩達賽琳娜號、皇家加勒比海洋光譜號、愛達魔都號三船同靠,場面蔚為壯觀。歌詩達賽琳娜號闊別數年后的回歸開啟中國首個“多母港”航線,讓游客可在中國上海、日本福岡、韓國濟州的郵輪港登船,開啟全新的多站式之旅;皇家加勒比海洋光譜號吸引著大量游客前來體驗海上度假的樂趣;愛達魔都號則推出“哪吒鬧海”夏日主題活動,為游客開啟充滿童趣的海上文化之旅。
此外,7月13日,MSC地中海郵輪榮耀號將回歸吳淞口國際郵輪港,攜中國大陸首個海上樂高巡游亮相,開展為期三個月的母港運營;7月24日愛達魔都號也將開啟為期9天8晚的夏日悠享日韓深度游長航線,途經濟州、舞鶴、新潟和函館。2025年全年,吳淞口國際郵輪港預計接靠郵輪數量將超過230艘次
]]>國際郵輪旅游被譽為“漂浮在黃金水道上的黃金產業”,因其產業鏈長、涉及面廣、帶動性強成為全球港口城市追逐的熱點產業。去年4月,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等10部門印發《關于促進山東郵輪旅游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完善郵輪港口體系,持續打造提升青島郵輪母港。青島市也制定出臺了《青島市郵輪旅游高質量發展扶持措施》,全力打造國際郵輪旅游目的地和高端服務產業集聚區。
山東港口自成立以來,深耕“仙境海岸”優勢資源,大力發展郵輪旅游、近海旅游等新業態,推動構建“郵輪+文旅+康養”特色產業發展新格局。作為山東省唯一專業郵輪口岸,山東港口青島國際郵輪母港擁有可停靠全球最大22.7萬噸級郵輪專用碼頭和6萬平方米客運中心,具有集裝箱部落商業綜合體等完善的周邊配套,同時輻射多個5A級景區的文旅資源,在吸引郵輪產業資源集聚上具有獨特優勢。
愛達·魔都號郵輪于4月6日、4月10日從青島國際郵輪母港出發,開啟5天4晚的國際郵輪航線,其間到訪韓國濟州、日本福岡。5月14日,愛達·地中海號郵輪也將從青島國際郵輪母港出發,開啟三個5天4晚的國際郵輪航線,到訪日本福岡、韓國濟州等。今年9月,愛達·地中海號還計劃再次到訪青島,執航多個國際郵輪航線。
此次愛達·魔都號首航選擇青島國際郵輪母港,既是對青島國際郵輪母港硬件設施與服務能力的認可,也凸顯了青島作為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的活力以及山東文旅強省的魅力,將有力促進山東港口郵輪產業與文旅產業深度融合,推動山東郵輪旅游市場消費提升、帶動上下游產業發展。
]]>自2024年元旦首航以來,“愛達·魔都號”已服務超過35萬國內外賓客,同時不斷深化“郵輪+文化”的創新文旅模式,推出多個諸如民歌、豫劇、茶文化、敦煌文化等糅合了非遺文化的特色主題航次,反響熱烈。
目前,愛達郵輪旗下運營的兩艘大型郵輪 —— 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和“藝術之船”愛達?地中海號。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花城號現已實現全船貫通,并計劃于 2026 年底完成交付并在廣州南沙開啟國際航線。
]]>據悉,跨年航次將歷時6天5晚,船上將舉辦四小時不間斷的繽紛派對,來自世界各地的演出團隊將呈獻融匯東西文化的精彩演出。賓客們還可在甲板上共同迎接2025年的第一縷晨曦,欣賞海上日出,開啟嶄新的一年。
跨年航次期間恰逢“愛達·魔都號”商業首航一周年紀念,賓客們可聆聽融合中華傳統文化精髓的愛達東方·跨年音樂會,傳統民樂與唐樂俑將在此精彩碰撞。此外,愛達郵輪還將為賓客呈現跨年主題晚宴,更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中華非遺美食,讓賓客于舌尖上感受傳統工藝的傳承,開啟文化與味蕾的雙重盛宴。
]]>這是國內首次開展大型郵輪夏季工況測試,該測試對系統設備的狀態要求及其嚴苛,外高橋造船郵輪項目組與船東運營方多次探討并制定了一套有效方案,測試前必須確保整個空調系統都必須正常工作。
自7月11日以來,調試組根據整體測試方案和計劃,安排相關調試人員在測試前多次利用郵輪在寶山靠港期間登船對整個空調系統進行狀態檢查和問題處理,提前做好測試的各項準備,通過對郵輪公共區域、房艙、梯道和應急空調等系統相關點位的溫/濕度曲線監測和分析,驗證整個自動化空調系統的功能和運行參數是否滿足技術規格書的設計要求。
整個工況測試用時10天。通過精心的策劃、充分的準備以及整個團隊的良好合作,測試有條不紊地推進,最終,船東零意見簽署了調試程序文件,項目圓滿完成。
郵輪夏季工況測試:
這是一種大型的場景工況測試,需要在夏季高溫來臨時,郵輪處于運營狀態下進行,以滿足對環境溫/濕度、郵輪載客數量和郵輪正常運營工況同時測試的要求。
]]>郵輪岸基供電測試旨在推動綠色航運發展,減少船舶靠港期間的污染排放。通過在靠泊期間轉用岸基供電,可以大大減少船用設備的使用和對燃油的依賴,在減少排放的同時,還能有效降低船舶的運營成本。
此次岸基供電轉換測試是該碼頭岸電設備在建成后的首次聯調試驗,經過多輪次的準備協調工作,包括預調試策劃和安全風險管控分析等,在測試過程中,岸電設備精準投入運行,順利實現了與郵輪的有效對接。技術人員對各項數據進行了嚴密監測和精確記錄,確保測試的安全性、準確性和可靠性,岸電測試程序順利簽署。
此次測試和交付為大規模推廣郵輪岸電技術奠定了堅實基礎,這不僅將對郵輪港所在地的生態環境帶來積極影響,減少大氣污染物和噪音污染,同時也展現了外高橋造船在航運領域積極探索創新、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提高船舶能效、響應碳達峰碳中和的決心和努力。
]]>中國十大海洋科技進展評選活動自2012年起,每年評選一次。入選的科技成果分別在各自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和標志性成就,對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構建自立自強的海洋科技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2023年11月4日,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歷時八年科研攻關、五年設計建造,順利完成命名交付。
國產首艘大型郵輪命名交付,標志著中國又一次成功摘取世界造船業皇冠上的明珠,中國成為全球唯一一個目前同時建造航空母艦、大型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大型郵輪的國家,是中國由造船大國向造船強國邁進的標志性一步。
國產首艘大型郵輪總噸位13.55萬噸,長323.6米,寬37.2米,設計吃水8.26米,最大高度72.2米。全船搭載107個系統、五萬五千個設備,包含2500萬個零部件,完工敷設4750公里電纜、365公里管系、120公里風管。船上有客房2125間,可容納乘客5246人,配置了高達16層、面積4萬平方米的生活娛樂公共區域,被譽為“海上現代化城市”。
在建造此大型郵輪中,外高橋造船采用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模式,聯動和管理361家一級供應商、1105家二級配套企業,匯集全球30多個國家超過5000名的工程技術人員緊密協作,相繼突破重量重心、安全返港、動力系統、綜合電網、艙室環境、振動噪聲等貫穿郵輪全生命周期的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了大型郵輪設計建造和復雜巨系統工程管理能力,持續構建郵輪業的中國標準體系。
]]>該次入藏展品包括“愛達·魔都”號等比例模型、 愛達郵輪品牌標識、 “開工儀式”首塊切割鋼板、“命名交付儀式”紀念幣、首航船票、船長制服等13件套珍貴實物及33件影像資料。
展品兼具歷史意義與審美價值,覆蓋了國產大型郵輪立項以來的重大節點,生動再現了“愛達·魔都”號從策劃到誕生的重要歷程,系統展示和回顧了郵輪工程艱難推進澎湃歷程,充分彰顯了中國船舶工業拼搏進取的奮斗精神。
據悉,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切關懷、親自決策、親自部署的“紅色新地標”,全景式展示了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奮斗之路。
大型郵輪是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標志和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關心。歷經十年謀劃布局、五年設計建造,中船郵輪經過頑強拼搏、不懈奮斗,成功實現了“愛達·魔都”號的交付和運營,并形成了“勇于創新、敢于擔當、開放合作、拼搏奉獻”的郵輪精神,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
]]>區別于傳統民海項目,具有郵輪特色的完工文件根據不同類型和版本分三個階段移交到船東指定地點。全過程移交工作共計11批次,涵蓋詳細設計、設備資料及設備證書等多專業,單套近2000份文件、約68萬張文件量,數十倍于傳統民海項目。首制船完工文件保質保量、按節點移交標志著外高橋造船已走通大型郵輪特色的完工文件管理全流程,突破了交付后國際郵輪完工文件清關、移交等復雜手續。
據悉,國產首艘大型郵輪H1508船項目完工文件涉及外高橋造船和JVPC、船級社、船東、供方等項目多相關方的內外部交叉協同,同時,完工文件協同界面復雜、種類多、數量大、管理模式新、船東要求高,是全新的挑戰。
外高橋造船依托多級分布式文控管理體系,在項目建造期間與船東、船級社、JVPC等各相關方密切溝通,累計開展書面溝通80余次、專題會議10余次、完工文件移交例會20余次,同步船東相關要求,并密切跟進各類文件準備狀態,協同解決卡點、難點,實時同步完工文件準備狀態,及時高效地推進各項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