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ERALD JINTANG”輪全長199.9米,船寬32.26米,型深18.85米,結構吃水13.5米,該輪是舟山中遠海運重工6.36萬噸系列散貨船實船交付的第12艘,也是為浙江新一海建造的第2艘6.36萬噸散貨船,更是舟山中遠海運重工與浙江新一海、CCS三方推動黨建引領、攜手開啟“舟船舟造”、共同打造精品項目的階段性成果。
該輪于6月11日鋪底建造,于8月8日實現上水節點,船臺搭載周期58天,刷新了在建系列項目建造周期紀錄。
該輪建造期間,項目組圍繞6.36萬噸散貨船項目建造任務,持續推進精益管理,優化工藝工法,以后道工序拉動前道工序,共同推動項目生產效率效益雙提升,項目節點按期實現率100%。海試期間,項目組成功克服兩個強臺風的連續天氣影響,周全準備、科學實施,確保了各項報驗項目100%一次通過,保證了試航任務按期完成,確保了項目如期交付。
]]>N1102項目全長123.8米,船寬36.5米,型深9米,設計吃水7米,是系列項目第4艘。
該船搭載期間,項目組總結以往經驗,持續優化施工方案,嚴格按照既定生產計劃有序推進各項任務。各生產線條通力協作,實現了發電機組系統無意見報驗,船舶通岸電以及航行燈報驗結束等重要節點,為水下調試奠定了堅實基礎。
本次試航成功克服兩個強臺風的連續災害天氣影響,各項報驗項目均一次通過,試航任務按期完成。
海上試航期間,項目組精心策劃報驗計劃,周全準備,科學實施,24小時作業不停息,確保了報驗效率達到最高,全部報驗項目100%一次通過,保證了試航任務按期完成,各項船舶指標均滿足技術規格書要求。
]]>“SOHAR MAX”輪全長360米,寬65米,此次進廠主要工程為加裝5個折疊式船用轉子帆及控制系統改裝升級等。該輪是舟山中遠海運重工繼“山茶之夢”輪改裝后,年內承修的第二艘轉子帆加裝船,同時也是目前全球最大噸位加裝轉子帆的礦砂船。
轉子帆是一種安裝于船舶甲板,利用海上風能產生輔助推力的裝置,由可旋轉的輕質外筒、支撐內塔、基座、驅動和傳動裝置、控制系統等組成,具有良好的節能效果、智能運行、安全可靠等諸多優點。
此次加裝的轉子帆具有先進的液壓折疊和自動調解系統,外筒直徑5米、頂部圓盤直徑9米,整體總高度達37.8米,相當于12層樓高,總噸位達135噸,最高設計轉速達200轉/分鐘。據測算,“SOHAR MAX”輪安裝轉子帆后,預計年節能效果可達6%,相當于減少3000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排放,節能減排效果十分顯著。
隨著“SOHAR MAX”輪開啟轉子帆加裝改造之旅,舟山中遠海運重工在綠色修理改裝領域再次邁出堅實步伐,持續為推動全球綠色航運發展貢獻著重要力量。
]]>下水時,該項目貨艙、壓載艙、機艙等區域已實現涂裝結束,并完成拆架;調試工程方面完成了配電板通岸電、監測報警開通、主/應發電機負荷試驗、自動電站試驗、主滑油外串等,為后續水上調試工程奠定堅實基礎。
]]>據了解, 該系列項目共計2艘,現已全部開工,項目組將按照節點計劃,合理安排,充分做好項目建造過程中的各項工作。
]]>
據了解,舟山中遠海運重工八號九號碼頭建設項目是企業立足當下、放眼長遠的重大項目、重點工程,是推動企業在新能源、高技術、高性能、高附加值業務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柱。
該項目的順利開工,將有力推動企業生產流程的持續優化,使碼頭泊位使用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同時,對企業加速推進“綠色化生產、數字化運營、智能化制造”具有重要的助推意義,更有助于企業進一步擴大產能、提高規模效益、提升核心競爭力,為全球客戶提供更優質的修船服務與造船產品彰顯更大價值。
]]>據了解,未來工廠是指廣泛應用數字孿生、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技術,實現數字化設計、智能化生產、智慧化管理、協同化制造、綠色化制造、安全化管控和社會經濟效益大幅提升的現代化工廠。
此次成功入選,標志著舟山中遠海運重工在智改數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為舟山市船舶修造行業推進數字化轉型、智能化應用提供了優質樣本。
目前,舟山中遠海運重工正根據企業制定的《數字化轉型及智能制造工作行動綱領》和智能制造三年滾動計劃,進一步加大數字孿生、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技術應用。
同時,重點圍繞數字化設計、智能化裝備、信息化管控、一體化服務、協同式互聯互通五大平臺建設,實現營銷數字化、研發數字化、制造數字化、服務數字化、管理數字化和平臺數字化六個數字化場景全覆蓋,全力打造中國領先、世界一流船舶與海工裝備修造企業。
]]>公告披露,中遠海發將委托中遠海運重工所屬公司投資建造20艘散貨船,委托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中船澄西)建造22艘散貨船,42艘新船交付后將以經營性租賃方式全部期租予中遠海運散運所屬公司。
具體而言,中遠海發擬通過全資子公司海南中遠海發航運有限公司(海南海發航運)委托揚州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新造2艘82500載重噸散貨船,交易金額約為5.42億元(不含稅),單船造價約為2.71億元(不含稅),分別于2027年9月30日前和2027年12月31日前交付;委托大連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新造13艘80000載重噸散貨船,交易金額約為40.61億元(不含稅),單船造價約為3.12億元(不含稅),首艘船計劃于2026年第4季度開始交付,后期根據合同約定陸續于2026-2027年交付;委托舟山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新造5艘64000載重噸散貨船,交易金額約為12.29億元(不含稅),單船造價約為2.46億元(不含稅),首艘船計劃于2027年7月開始交付,后期根據合同約定陸續于2027年內完成交付。此次交易總額約為58.32億元(不含稅)。
值得注意的是,中遠海發委托中遠海運重工所屬公司建造的20艘新船均為甲醇預留環保型散貨船。
除向中遠海運重工所屬公司下單造船外,海南海發航運以概括繼受造船合同項下權利義務的方式委托中船澄西新造22艘8萬噸級散貨船,交易總額約為68.73億元(不含稅),單船造價約為3.12億元(不含稅),預計將于2027年1月起陸續交付。
中遠海發表示,該公司圍繞航運物流產業主線,專注于以集裝箱制造、集裝箱租賃、航運租賃為核心業務,以投資管理為支撐的一體化發展,不斷深化“產融結合、 以融促產”,努力打造具有中遠海運特色的世界一流航運產融運營商。中遠海發積極把握航運產業綠色低碳化發展趨勢,進一步落實該公司航運產融運營商戰略發展規劃,提升價值發現和價值創造能力。此次交易有效夯實了中遠海發船舶租賃業務的發展基石,貢獻長期穩定收入與現金流,提高該公司整體財務穩健性。
]]>《門式起重機防碰撞虛擬仿真可視化系統》獲得中國設備管理協會第六屆全國設備管理與技術創新成果二等獎。該項目主要采用數字孿生技術和三維仿真運算技術,構建了虛實對應的數字孿生仿真計算場景。通過實時監測門座機和龍門吊的位置、朝向等信息,并運用防碰撞檢測算法,對潛在的碰撞風險進行提前預測與即時報警。此外,通過聲音視頻報警裝置,實現信息同步共享,有效引導駕駛員采取安全措施,進一步提升了安全警示效果。
《船舶艙室降噪設計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獲得中國商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該項目通過船舶噪聲源及艙室噪聲參數測量與數據庫建立、影響船舶艙室噪聲主要機電設備及環境評估方法、船舶聲學綜合優化設計、聲學模型試驗及實船驗證、基于船舶艙室噪聲軟件集成等一系列技術研究,建立一體化集成評估分析平臺,提出了一套滿足國際海事組織(IMO)新規則要求并適用于我國船舶設計使用的民用船舶聲學設計流程、原則要求及指導性文件,滿足我國船舶行業應對新規范研發設計的需要。
《滿足貨物裝載、卸料和傳輸的全過程遙控操作的20000噸轉載駁設計及建造關鍵技術》通過浙江省工業新產品(新技術)驗收。該項目開發的自航式轉載駁船,其滿載容量為 20000 噸,裝載能力為 5555m3/h,卸載能力為 3330m3/h,屬于自主研發,且為目前國內最大噸位自航式轉載駁船,在全球亦排在前列。在同領域里,本轉載駁設計新穎,功能齊全,在同級別裝船容量的基礎上轉載效率高,系統運行安全可靠。具有高效性能、智能操作、環保設計等技術特點。
《綠色船舶修造技術高價值專利培育項目》成功入選2024年度舟山市高價值專利培育項目,舟山市首次推出此類項目申報,首批次總共9個項目入選,舟山中遠海運重工是其中一家單位。今年以來,舟山中遠海運重工開展了ISO56005創新與知識產權管理能力評價,為企業科技創新活動提供了全面的管理框架和工具,涵蓋了創新策略的制定、創新項目的實施、創新成果的保護等各環節,確保創新活動高效有序進行。同時科技創新與數智化推進部加大科研項目成果的專利申請力度,優化了發明專利申報流程。截至目前申報發明專利26項目,授權發明專利10項(其中四個授權通知書),軟件著作權3個,實用新型8個。
由舟山中遠海運重工牽頭,聯合同濟大學、舟山市質量技術監督檢測研究院共同起草的《船舶修理過程VOCs氣體收集及治理技術規范》T/ZJSHIP005-2024團體標準在浙江省船舶行業協會進行發布。目前舟山中遠海運重工累計在研完成立項的標準7項,其中參與國家標準制定1項,團體標準6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