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披露,2024年9月30日,國航遠洋下屬子公司國電海運(香港)有限公司(國電香港公司)及蕪湖船廠分別和國電香港公司在香港的全資子公司國遠奮進有限公司、國遠信誠有限公司、國遠慧強有限公司、國遠智盈有限公司簽署了《合同變更協議》,合同約定國電香港公司無條件分別向四家新設子公司轉讓根據造船合同享有的所有權利、義務和責任。
此次造船合同的主體變更,旨在通過設立單船公司來建造新船,單船公司特指一家公司僅擁有一艘船舶,是境外航運公司普遍采用的一種公司模式,該模式不僅可以通過其靈活的組織結構使得國航遠洋能夠適應市場變化,從而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并起到規避運營風險的目的。
截至2024年9月30日,國電香港公司已向蕪湖船廠發出宣布四艘選擇船生效并建造的通知。各方正在磋商選擇船的建造事項,正式建造事項需經國航遠洋有權機構審議通過后再進行簽署,合同簽署以國航遠洋有權機構審議結果為準。
據了解,國航遠洋與蕪湖造船廠于2023年12月28日簽訂4+6艘89000載重噸甲醇雙燃料散貨船建造合同。根據國航遠洋2024年1月2日發布的公告,雙方簽訂的89000載重噸甲醇雙燃料散貨船的單船造價為3648萬美元,首批4艘分別于2025年9月30日、2025年12月30日、2026年3月30日、2026年6月30日交付。以此計算,蕪湖造船廠已生效的8艘新船價值2.9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66億元)。
2月1日,國航遠洋再次發布《簽訂重要合同的公告》,國電香港公司與蕪湖造船廠簽署《<89000載重噸級散貨船建造合同>之補充協議一》,根據補充協議,國航遠洋有權在約定時間內對蕪湖船廠宣布后續6艘選擇船是否生效并建造。選擇船建造數量為2艘+2艘+2艘(船體號分別為:W23145、W23146、W23147、W23148、W23149、W231410)。
該次簽訂的89000載重噸甲醇雙燃料散貨船配置可使用生物柴油的甲醇雙燃料動力系統與經優化論證的甲醇燃料艙艙容。生物柴油配合綠色甲醇燃料,不但可直接實現船舶溫室氣體的凈零排放,還可以通過燃料結構的靈活配比兼顧運營的經濟性;此外,該船還通過線型優化、輕量化設計、螺旋槳與節能裝置一體化設計等措施,不但降低了空船重量,實現對比同類型船約2%投鋼量優化,還進一步提升了船舶的能效水平;同時配置高等級船舶智能系統,以提高船舶安全可靠性,提高船舶營運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擴建船廠包括:揚子江船業、新時代造船、蕪湖造船廠、惠生清潔能源、象嶼海裝、博邁科等。
重啟船廠包括:大船海工、恒力重工、新江洲船舶重工、揚州舜天造船、揚州國裕船舶、泉州船廠、冠海造船等。
產能擴建
揚子江船業:揚子江船業計劃在未來兩年內投資30億元打造揚子泓遠綠色高技術清潔能源船舶制造基地。該基地岸線長度約1320米,占地面積約1300畝,擬建設30萬噸級造船塢一座,20萬噸級舾裝碼頭一座,10萬噸級港池一座,年生產能力約80萬載重噸,預計2026年底完工投產。同時,揚子江船業已與日本常石集團達成合資協議,收購舟山常石造船34%股權,舟山常石造船將成為揚子江船業的聯營公司。
新時代造船:新時代造船計劃投資50億元開發新能源船舶智造項目(一期)項目。一期項目擬建智能化制造車間等廠房,同時對原有的涂裝房和智能化生產線進行改造;擬新增車間、11萬伏變電站、空壓站、液氧氣化站、丙烷氣化站、LNG氣化站、二氧化碳氣化站等廠房、輔助用房;購置智能化工藝及大型門吊等智能設備,并擬建船塢、內河碼頭各一座。新建船塢長700米,可并排建造兩艘VLCC,同時能并排容納兩艘VLCC半船分段。完工后,新時代造船將擁有4座干船塢。
蕪湖造船廠:2024年5月,蕪湖造船廠威海綠色海工科技產業基地(威海基地)正式投產,項目斥資20億元,主要從事船舶建造、設計、修理及海洋工程裝備、海上風電裝備開發,占地46萬平米,擁有1座十萬噸級船塢和2座五萬噸級船臺,主要建造3000-9000車PCTC、5萬噸MR型成品油輪、8萬噸級巴拿馬型散貨船等船型,總規劃產能80萬載重噸。2024年8月22日,蕪湖造船廠池州智能綠色船舶制造基地項目簽約,該基地專注內河、近海綠色智能船舶研發制造,計劃打造成以船舶研發制造為核心,換電運營、船舶維保、拆解、循環經濟為一體的綠色智能船舶基地。
惠生清潔能源:惠生南通基地升級改造項目于2023年3月動工、11月底竣工,由新建噴涂車間、SPB罐總組車間、2000t×200m造船門式起重機以及船塢擴建4個部分組成:涂裝車間總建筑面積超1萬平方米,內設1個噴砂間和2個涂裝間,南通基地年噴涂能力從50萬平方米提升至120萬平方米;SPB罐總組車間總建筑面積超2.5萬平方米,具備年產16臺5萬立方米級SPB罐的能力;新增1座2000t×200m造船門式起重機;船塢長度由原290米延長為370米。2024年8月,惠生啟東基地項目啟動,占地約120萬平方米,一期工程擁有1370米挖入式深水港池岸線資源,將于2025年第4季度建成投產,擁有25萬噸鋼材處理量/年的生產能力;將建設520米長、110米寬的海工塢1座并配置2000噸起重能力的龍門吊;模塊組裝場地約15萬平方米,擁有5000噸模塊吊裝出運泊位和10000噸模塊滾轉出運碼頭,模塊場地將配1200噸起重能力的龍門吊。
象嶼海裝:象嶼海裝通過司法拍賣方式以4.4億元競得江蘇宏強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宏強重工)核心資產,競得資產包含宏強重工所有的房屋建筑物56352.42平方米、碼頭1座、5萬-10萬噸級船臺3座、長江岸線682.3米使用權及相關設備、專利等,預計達產后象嶼海裝年產能可望提升60%。宏強重工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大型海工和船舶制造企業。2017年11月9日,宏強重工被泰山石化斥資2.1億元收購;2018年初,泰山石化停止資金支持,宏強重工再次陷入停工狀態;2023年6月21日,宏強重工管理人發布破產重整投資人招募公告。
博邁科:博邁科臨港海洋重工建造基地四期改擴建工程于2024年10月竣工。該擴建項目位于渤海二十七路東側,已建四期工程項目東側,擬建結構車間、預裝車間、空壓站、6#總裝場地等;總占地面積94984.1平方米,主要制造浮式生產儲卸油船(FPSO)上部模塊、液化天然氣(LNG)管廊和工藝模塊、海上平臺模塊及其他工廠模塊化等產品,年產能1500~10000噸,年鋼材加工量2.25萬噸。
重啟船廠
大船海工:大船海工曾隸屬于中國船舶集團大連造船,成立于2006年9月,從事海工裝備制造業務,可以同時建造自升式和半潛式鉆井/生活平臺、鉆井船、FPSO等各類海洋工程及船舶產品,具備年交工8-10個海工項目的能力。2019年1月,大船海工進入破產重整程序;2021年6月,重整計劃獲遼寧省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批準;2022年12月,裁定重整計劃執行完畢,其股權關系上正式從大連造船下屬企業剝離;2023年8月30日,獲得破產重組后的首份獨立簽約訂單;2023年9月15日發布更名通告,“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變更登記為“大連船舶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恒力重工:前身為STX(大連)造船有限公司,恒力集團旗下恒力重工集團于2022年7月以21.1億元的價格收購STX大連造船等名下閑置資產;2022年第四季度,恒力重工正式重啟造船業務;2023年年初,恒力重工產業園全面正式運營;2024年4月18日,恒力重工交付重啟造船業務后的首艘船。2024年7月,恒力重工新增投資92億元啟動恒力重工產業園二期工程(已開工),重點拓展VLCC、VLGC、大型集裝箱船、FPSO、海上浮式風電、鉆井平臺等高附加值綠色船舶和高端海工裝備制造業務,預計形成年鋼材加工量180萬噸、年產量710萬載重噸的建造能力。同時,恒力重工宣布增資20億元同步建設恒力重工(大連長興島)配套產業園。
新江洲船舶重工:新江洲船舶重工前身為江西江州聯合造船有限責任公司(更早前為國營江州造船廠);2005年,國營江州造船廠破產重組為股份制民營企業江西江州聯合造船有限責任公司;2008年,江州聯合造船成為中海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2018年3月,江州聯合造船由揚子江船業負責管理;2018年10月,中海重工宣布以1億元價格向瑞昌市瑞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出售江州聯合造船資產;2022年8月,瑞昌市人民政府與揚子江金控集團、江蘇振球集團簽約100億元高端船舶裝備制造與綠色建材項目,新江洲船舶重工作為高端船舶制造項目的主要承接方,從瑞聯資產公司手中承接原前身江州聯合造船的主要生產要素。2023年11月30日,新江洲船舶重工宣布重啟,復工復產。
揚州舜天造船:揚州舜天造船原屬江蘇舜天船舶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公司。舜天船舶原是江蘇省屬國信集團的三級公司,由2003年設立的江蘇舜天船舶有限公司改制而成。2011年,舜天船舶在深交所掛牌上市;2016年,因嚴重虧損破產重組,是中國首個破產的上市船企,隨后江蘇國信集團以注資換股的方式挽救了面臨退市的舜天船舶;2016年,江蘇國信集團江蘇舜天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成立;2016年5月,管理人與舜天資產簽訂《資產轉讓協議》,將舜天船舶除貨幣資金之外的全部財產協議轉讓給舜天資產;2017年3月,舜天船舶更名為江蘇國信股份有限公司,并宣布“退出造船業”;2020年1月,舜天資產交付成立以來的首艘新造船;2024年,蘇豪控股集團旗下舜天機械、舜天五礦、舜天資產完成合并重組,并更名為蘇豪創科集團,揚州舜天造船重新啟航。
揚州國裕船舶:揚州國裕船舶成立于2005年,原屬于武漢國裕物流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下屬控股子公司。2021年9月,揚州國裕船舶因無力清償債務申請破產清算;2021年11月,儀征市人民法院裁定受理揚州國裕船舶破產清算申請;2022年5月,儀征市人民法院指定清算組擔任管理人;此后,清算管理人對揚州國裕船舶的場地、設施及實物資產進行公開招租,并于2023年5月發布《臨時租賃協議》;2024年8月,揚州國裕船舶完成破產重整,鼎一投資正式成為其控股股東。完成控股后,鼎一投資仍將專注揚州國裕船舶造船主業,將為該船廠配備具有豐富經驗的管理運營團隊,升級配套設施,盡快推動全面復工復產,并逐步向建造高附加值船舶轉型。
泉州船廠:泉州船廠前身是2004年成立的泉州船舶工業有限公司。2007年,香港上市民營企業泰山石化集團以1.7億美元收購泉州船廠,成為其全資公司;2010年,泰山石化決定出售泉州船廠但未成功;2019年12月,福建省惠安縣人民法院接受泉州船廠清盤申請;2020年11月,泉州船廠以約8.52億元啟動首次拍賣,無人競拍后流拍;2021年1月,泉州交發集團二級權屬企業泉州市交發置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出價約12億元高價競得泉州船廠破產資產包;2022年2月,總投資20億元的泉州船廠重組項目啟動;2022年4月,泉州市交發集團成立全資子公司泉州交發船舶重工發展有限公司,負責管理和經營泉州船廠項目;2023年9月,泉州船廠正式復工復產。
冠海造船:冠海造船由福建冠海海運有限公司投資組建。2013年下半年以來,冠海系公司因經營困境致使資金鏈斷裂,至少負債20億元;2019年4月,福建省連江縣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冠海造船、冠海海運(以下簡稱“兩公司”)破產申請;2021年2月,兩公司管理人發布重整投資人招募公告,選定福建金晟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為意向投資方;2022年12月,兩公司《預重整方案》通過,達到實質合并重整條件;2023年5月,管理人向連江法院申請對兩公司進行實質合并重整;2023年6月,兩公司實質合并重整意見獲債權人、債務人一致通過;2023年7月,連江法院裁定批準兩公司適用實質合并重整方式進行審理;2023年8月,兩公司《重整計劃草案》全面通過,最終確定由金晟公司作為重整投資人,連江法院同月裁定批準兩公司重整計劃,終止兩公司破產重整程序,冠海系公司正式進入重整執行階段;2023年9月,冠海系完成破產重整。破產重整后的新公司名為福建松閩集團有限公司。
]]>全球貿易的90%通過海運完成,而船舶航運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已經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為了應對這一問題,國際海事組織(IMO)一直在不斷制定和實施各種強制性規定,防止船舶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在這一背景下,綠色環保理念應運而生,船舶綠色發展的模式開始被廣泛挖掘和探索。但核心技術卻被歐美壟斷,“綠色節能化學品/成品油船關鍵技術開發及產業化”旨在打破歐美核心技術壟斷,推動船舶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
近年來,蕪湖造船廠堅定踐行ESG戰略,立足綠色智能裝備產業方向,在先進制造與綠色低碳領域不斷加大創新力度,瞄準高端、智能、綠色前沿技術方向,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堅持以創新效益帶動生產函數質效提升,推動公司新質生產力發展。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自蕪湖造船廠轉型主攻雙燃料綠色船舶以來,不斷總結創新建造研發技術,經過多年累積,手持化學品船訂單居于全球前列。本次獲獎的關鍵技術,充分展現了蕪船在化學船建造領域的技術實力。
開發創新型 C 型 LNG 罐安裝制造技術,實現在長航程狀態下蒸發燃氣再利用,達到凈零排放;研發設計封閉處所雙壁管燃氣供給系統,采用國內先進的低溫管路應力分析,雙壁管內外管采用耐熱彈性支架;研制 LNG 加注站密封保護技術,研發快速干斷裝置、靜電隔離裝置;實現了LNG 罐保溫時間超 33%,裝載效率超30m3/h,最大允許釋放閥設定壓力超 60%。
首創了HYBRID 推進及雙燃料自動切換關鍵技術,主機與推進電機通過機械方式連接,根據不同的工況需求對三種不同運行模式的自動切換,解決了現有技術單一化,整合度不夠的技術問題。
自主研發熱動力系統(Heat PowerSystem),使用船舶發動機產生的廢熱,用于為船舶提供熱量,也可用于產生清潔的電力,減少船舶的燃料消耗。
開發組合型創新減振降噪技術,設計國內先進的大傾斜槳葉可調漿,研發使用先進的靜音側推裝置,噪聲低于國外平均方案20%db。
上述關鍵技術在6600噸直流電推混合動力化學品船、21500噸瀝青/成品油船、22000噸混合動力化學品船等船型中已得到充分驗證應用,并受到國內外組織關于綠色、節能、降碳方面的肯定。
后續,蕪湖造船廠將專注于關鍵技術突破與核心產品研發,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對產業高質量發展引領作用,推進重大創新技術研發,加大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該型新系列L型多用途船專用于運輸紙制品、散裝貨物、項目貨物和集裝箱等各種干貨,是Spliethoff船隊中最大的船舶。該船全長203.25米,型寬28.25米,最大吃水10.5米,總裝載能力約為33700立方米,載重量為28600噸,具備芬蘭/瑞典1A冰級符號。
該系列節能型多用途船采用細長的船體設計,并將為未來替代燃料的使用做好準備;船橋設計位于前部,將配備五臺升降機(側裝機)和三臺起重機,每臺起重能力為150噸,最大起重能力300噸;船舶甲板寬敞,沒有障礙物,適合裝載大尺寸貨物。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10艘多用途船并非蕪湖造船廠與Spliethoff的首次合作。早在2019年,Spliethoff附屬公司荷蘭Wijnne & Barends Chartering已向蕪湖造船廠訂購4艘5800載重噸LNG動力雜貨船,目前已全部建成交付。
官網顯示,Spliethoff成立于1921年,是荷蘭最大的航運公司之一,目前擁有一支約120艘船舶組成的大型現代化船隊,運力從2100載重噸到23000載重噸不等,涵蓋重吊船、海工船、滾裝船、半潛船、模塊運輸船等船型,所有船舶具備芬蘭/瑞典1A冰級符號,部分船舶達到1A Super冰級符號。
同在9月27日,蕪湖造船廠宣布獲得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深遠海實驗船項目。該項目是國家發改委審批立項的“十四五”科教基礎設施重點項目,將有力保障深海物理場規律等基礎研究及新技術、新裝備等海上綜合實驗,加速創新成果轉化應用。該船特色突出、綜合性能先進,設計總噸約為4900噸,具有全球航行能力,續航力15000海里,經濟航速12節,最大航速16節,載員60人。
據了解,蕪湖造船廠前身是1900年創辦的福記恒機器廠,已有123年的建廠歷史,目前主營業務涉及液貨船、散貨船、多用途船、海工船、特種船等民用船舶系列,以及有色金屬鑄造等非船產品。
基于蕪湖造船廠“1+2+N”的“向江向河向海”發展戰略格局,2024年5月30日,蕪湖造船廠斥資20億元達到的蕪湖造船廠威海綠色海工科技產業基地(威海基地)正式投產。威海蕪船主要從事船舶建造、設計、修理及海洋工程裝備、海上風電裝備開發,占地46萬平米,擁有1座十萬噸級船塢和2座五萬噸級船臺主要建造3000車-9000車PCTC、5萬噸MR型成品油輪、8萬噸級巴拿馬型散貨船等船型,總規劃產能80萬載重噸,年產值50億。
8月22日,蕪湖造船廠池州智能綠色船舶制造基地項目簽約。蕪湖造船廠表示,將積極踐行國家“雙碳戰略”和“美麗中國”建設,圍繞長江經濟帶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創新,以“綠”謀新,以“新”提質,貫徹落實電化長江發展目標,成立三點水新能源科技公司,專注內河、近海綠色智能船舶研發制造;將池州智能綠色船舶制造基地打造成以船舶研發制造為核心,換電運營、船舶維保、拆解、循環經濟為一體的綠色智能船舶基地。
數據顯示,蕪湖造船廠目前手持訂單已達80艘,交船期排至2028年。
]]>深遠海實驗船項目是國家發改委審批立項的“十四五”科教基礎設施重點項目,將有力保障深海物理場規律等基礎研究及新技術、新裝備等海上綜合實驗,加速創新成果轉化應用。
該船特色突出、綜合性能先進,設計總噸約為4900噸,具有全球航行能力,續航力15000海里,經濟航速12節,最大航速16節,載員60人。
蕪湖造船廠在科考設備安裝、船舶減振降噪等方面經驗豐富,具備較強的建造能力和堅實的核心技術積累,受到多家船東的一致好評。
隨著我國對海洋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需求的增加,深海探索已成為海洋事業的重要方向。本船設有寬敞的實驗室和作業甲板,能滿足多學科、多領域的科考需求。同時,該實驗船憑借其先進的科考裝備和強大的調查作業能力,能深入到更遠的海域和更深的海底,揭示更多未知的海洋奧秘。
蕪湖造船廠將秉承打造性能卓越、功能完備的精品船舶的初心使命,組建經驗豐富的專業型船項目團隊,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嚴守細節關,精雕細刻,確保交付精品船舶,為我國海洋科考事業提供關鍵工具,助力我國海洋科技事業持續進步,為達成海洋強國戰略目標作出顯著貢獻。
]]>此次開工的船舶總長149.8米、型寬22.8米、型深12.7米、入級BV船級社。該船使用本船為單螺旋槳驅動,低速2沖程雙燃料低速機,無限航區,Marineline特涂油漆,營運經濟性、舒適度高,是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新船型。
船舶開工后,蕪湖造船廠將充分發揮整體技術優勢和完善的生產設備能力,嚴格做好設計、工藝、生產、質量、安全等各個環節的控制,確保該船高質量、高效率按期交付。
]]>在展會上,三點水重點展出了全球首制3000T標準化換電船型,整船基于標準化、共享化、數智化、網聯化設計理念,采用“船車儲”共享換電模式,具有三高兩低(高安全、高舒適、高效率、低能耗、低成本)的技術優勢。
該船采用創新研發三電核心技術,6*430Kwh標準化船車儲共享電池包,單包可實現超0-250kW的長時大功率運行,通過架構設計,可靈活適配各種航線及噸位場景。“船車儲”共享電池技術路線,從電芯到pack到整包,實現車船通用共享、快速換電,大幅度提升電池系統利用率,降低船東及電池運營方成本。
據悉,3000T標準化集散兩用船目前已進入建造階段,將于年底前投入安徽省合裕線示范航線運營。基于國家高質量船舶裝備以舊換新需要,三點水還在3000T標準化綠色化船型基礎上延展設計500噸、1000噸、2000噸、5000噸四個系列標準化貨船,形成譜系化綠色標準船型供給能力,滿足不同貨運場景客戶需求。
除此之外,三點水在本次展會首次分享了其“船、車、儲”跨界商業模式,通過整合不同交通方式和能源存儲技術,構建了一個更加高效、綠色的交通生態系統。
]]>該系列船載重噸6600噸,貨艙艙容7500m3,船長113.60m,型寬17.60m,型深9.00m,設計吃水6.80m,入級BV船級社。具有高自動化、智能化、節能環保等優勢,兼具貨物適裝性等多項功能亮點。
同時,該系列船是蕪船為上海鼎衡建造的6600噸直流電推雙相不銹鋼化學品船的優化版,升級后的6600噸甲醇雙燃料船舶除延續高度智能化配備外,從動力、結構、冰區均有一定的改進。不僅擁有全球首創的直流電推技術,更是蕪船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的船舶替代清潔能源的一次新探索應用。
據介紹,該6600系列首制船(W2341)已于今年5月22日開工;今年4月,RFOcean又在蕪湖造船廠下單2艘18500噸IMO II類化學品船,將于明年開工。
]]>作為安徽省龍頭造船企業,蕪湖造船廠致力于長三角一體化融合性發展,積極貫徹落實“加快內河船舶綠色智能發展”的要求,把長江航運打造成內河水運綠色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樣板區。近年,蕪湖造船廠圍繞向江向海戰略,聚焦新能源船舶研發生產,孵化三點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立足江淮運河開通及其它內河船舶的升級改造需求,推動“皖船皖造”、長三角內河船安徽造,充分利用安徽省沿江城市的長江主岸線優勢,整合造修船、海事、船檢等資源,建設長三角綠色航運服務區,為內河船舶提供年審、能源供應等一體化集成服務生態圈,為長江及內河沿線船舶標準化、智能化等發展賦能。目前擁有池州新能源船舶建造基地,100客位游覽船、3000噸集散兩用標準化新能源船等項目如火如荼建設中。
該項目自合同簽訂以來,蕪湖造船廠高度重視,充分發揮經營、設計、物供、生產“四位一體”功能和優勢,按計劃有序推進物資準備工作,組織經驗豐富的設計、建造團隊成立型船經營體,針對本船工藝難點進行提前策劃并制定相應措施。目前,已完成全船分段、設備、舾裝件建模,完成主要設備訂貨,編制了產品實現策劃書,落實建造資源,為開工后連續批量化生產奠定堅實基礎。
120TEU純電動集裝箱船采用高效環保設計,性能可靠,主要承擔1CC型集裝箱的運輸任務,將航行于京杭大運河(蘇北運河段)和長江航區。該船船長79.94米,型寬12.65米,搭載3400kWh磷酸鐵鋰電池,配置2臺240kW高效電機,設計航速14公里/小時,單次續航里程超過220公里,是大運河新一代純電動集裝箱船型。
120TEU純電動集裝箱船的開工標志著該項目的全面鋪開,蕪湖造船廠在后續建造中,將秉持打造標準化、智能化示范船型的初衷,加強與船東、船級社的溝通協作,以更高的標準、更好的質量、更優的服務交付優質產品,助力“水運江蘇”,打造長江經濟帶綠色航運發展樣板,促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本次簽約,由三點水新能源科技公司與池州市政府簽訂合作協議,池州市市長賀東,安徽省經信廳船舶處處長李天浩,池州市委常委、貴池區委書記馬勝利,池州市副市長何剛,蕪湖造船廠董事長張釗共同出席見證。
全球航運業節能減排趨勢下,我國航運業迎來綠色能源新變革,加速向“雙碳”目標前行。蕪湖造船廠積極踐行國家“雙碳戰略”和“美麗中國”建設,圍繞長江經濟帶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創新,以“綠”謀新,以“新”提質,貫徹落實電化長江發展目標,成立三點水新能源科技公司,專注內河、近海綠色智能船舶研發制造。
本次簽約的池州基地依托烏沙鎮區位優勢,將被打造成以船舶研發制造為核心,換電運營、船舶維保、拆解、循環經濟為一體的綠色智能船舶特色小鎮。蕪湖造船廠將深度融合要素資源,加快基地建設和發展,推動新能源船舶產業生產函數迭代發展,以期建造成國內第一的新能源船舶建造基地,開辟安徽船舶工業發展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