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905A船和H1906A船分別是該項目的2號、3號船。該型船總長度399米,型寬61.3米,型深33.5米,設計吃水14.5米,可承載22萬噸貨物,可一次裝下23872TEU 集裝箱,運載2200個標準冷藏集裝箱,最大堆箱層數達 24 層,相當于22層樓高度,是綠色環保的新一代“帶貨王”。
據介紹,該型船是滬東中華高端海洋裝備的典范,其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受到客戶和行業高度認可,彰顯滬東中華在國際造船領域的領先地位。
]]>該系列船是江南造船為達飛海運建造的15000TEU雙燃料集裝箱船,共6艘。該批次船型總長366米,型寬51米,服務航速22節,選用GTT Mark Ⅲ LNG圍護系統,具有載箱量大、技術先進、節能環保等特點。
同時,該批次復造船采用全球新一代智能控制廢氣再循環(iCER)系統的雙燃料主機,可通過特定算法自動跟蹤并動態調整空氣和燃氣的比例,和以往機型相比,氣體模式下的甲烷逃逸可降低50%,可減少28%以上溫室氣體排放。
據悉,作為復造系列船第六艘,也是該系列收官之作,該船在建造過程中汲取系列船前船意見,保障設計改單全覆蓋,將前船在系泊試驗時發現的意見按對應設備張貼在后續船上,以目視化看板模式,提前發現、提前整改,提升建造團隊的自檢能力;在FGSS燃氣系統報驗方便,延續前兩艘船的建造經驗,以長線調試報驗周期為基準,將大量短線工作合并后進行集約化報驗,從調試開始到報驗結束的周期縮短20%;重大設備、重大節點調試前與船東進行充分交流與過程推演,實現了報驗一次通過;ITP項目(系泊試驗項目)通過系列船的檢驗充分獲得船東認可并建立起信任關系,最終實現20%項目由品質保證部內控,大大縮短了報驗周期。
江南造船建造團隊克服了前后6次的移船及新建碼頭配套資源的不完善等因素,延續雙燃料集裝箱船“844”建造模式。
該船出塢后1個月內完成發電機系泊試驗;克服連續兩周的高溫天氣,完成了空測試驗;出塢后2.5個月完成主機動車系泊試驗及燃氣加注,開始“雙試合一”,LNG加注僅用46小時,創造了最快紀錄;9月10日命名交付,也創下雙燃料集裝箱船試航歸來后24天交付紀錄。
江南造船建造團隊還在該船建造中持續探索數字化造船,在“模擬試箱”的基礎上深入研究“模擬綁扎”,進行數據采集和經驗積累,為后續實船驗證奠定基礎。
據了解,本項目船東方融資得到了中國進出口銀行的支持。自2013年6月至今,江南造船與達飛海運雙方合作了十余年,已累計簽約了23艘船舶訂單,該次命名交付的是彼此合作的第十七艘船舶。
]]>根據WinGD的聲明,此次合作標志著新型雙燃料發動機技術的“首次實船試驗測試”,在此之前,該型VCR技術已進行一系列成功的工廠測試,測試結果顯示,使用柴油和液化天然氣燃料的效率均有所提高。
WinGD的VCR技術于2023年6月與日本三井E&S DU Co(MESDU)合作開發,可根據燃料選擇、環境條件和發動機負荷等因素動態調整氣缸壓縮比,據稱是雙燃料發動機效率方面的“巨大”進步。該技術最初可用于特殊發動機型號,即X72DF、X62DF以及短沖程X62DGF-S發動機,旨在提高性能的同時降低油耗和溫室氣體排放。
達飛海運表示,該公司目前致力于可持續發展和創新,已將試用WinGD的VCR技術視為實現2050年凈零碳目標的“關鍵一步”。對于此次合作,WinGD相關人員表示:“與領先的航運公司合作對于在實際運營條件下證明新技術的優勢至關重要。”
據估計,VCR技術可以提高船舶運營靈活性,同時降低油耗。除此以外,VCR技術有望最大限度地減少甲烷泄漏——這是使用液化天然氣的雙燃料發動機的常見問題。
早在2023年,日本郵船(NYK)已決定在2艘新建LNG動力煤炭運輸船應用VCR技術,新船計劃在2025年底前交付,由日本大島造船(Oshima Shipbuilding)建造。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全球首次在船上安裝VCR技術,包括使用重質燃油作為主要燃料的現有船舶。
]]>“PRESIDENT HW BUSH”輪是北海造船批量承接的達飛輪船5500TEU集裝箱系列船舶的第四艘。該船由北海造船與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SDARI)聯合設計,船舶總長255米,型寬40米,型深22米,結構吃水14米,載重量72961.3噸,入級BV船級社,通過開發船舶線型、多工況優化,EEDI低于基準線53.3%,是一款設計先進、低碳環保、經濟節能、安全高效的中型箱船。
據悉,該船出塢完整性達到系列船最佳,關鍵周期較前船縮短45天,為在建系列船最短,經試航驗證,航速、油耗等船舶性能指標全部滿足技術規格書要求,得到了船東、船檢的一致好評。
]]>“CMA CGM Tivoli”號是HD現代尾浦為達飛海運建造的10艘系列2000TEU LNG雙燃料動力支線集裝箱船的第4艘,雙方于2021年11月簽訂造船合同,價值6.277億美元。該系列船專為北歐支線服務設計,首制船“CMA CGM MERMAID”號于2024年2月正式交付,其余6艘計劃在2025年1月全部交付。
該型集裝箱船采用全新的長寬比例,船長204.29米,寬29.6米,旨在提高船舶水動力和空氣動力學性能;采用創新性的近乎倒置的直艏和集成式艏鼓進一步提高水動力效率,據稱這種設計可減少約15%的單程燃油消耗;通過增加冷藏集裝箱數量,以提高貨物裝載量。
該系列集裝箱船由12兆瓦MAN LNG雙燃料發動機提供動力;將配備一臺與主推進發動機相連的交流發電機,確保在航行期間為船上電氣系統提供所需能源。值得一提的是,其最大創新之一在于將配備氫能燃料電池,將安裝在系列船的最后一艘(2025年1月交付),這種1兆瓦的燃料電池由氫氣提供動力,可確保船舶停泊時的零排放。
達飛海運表示,“CMA CGM Tivoli”號的交付是其船隊更新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已投資超過150億美元,是達飛海運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目標的一部分。
近日,達飛海運與HD現代集團簽訂2型20艘LNG雙燃料動力大型集裝箱船建造意向書(LOI),包括12艘16000TEU新巴拿馬型LNG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和8艘13000TEU LNG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預計雙方將在不久后以正式合同形式敲定交易,將由HD現代重工、HD現代三湖建造,預計將于2027年至2028年交付,訂單總價值約為35.2億美元。
]]>據韓媒19日消息,法國達飛海運集團已經與HD現代集團簽訂2型20艘液化天然氣(LNG)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建造意向書(LOI),包括12艘16000TEU新巴拿馬型LNG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和8艘13000TEU LNG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預計雙方將在不久后以正式合同行使敲定交易。
上述2型20艘大型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將由HD現代重工、HD現代三湖建造,預計將于2027年至2028年交付。其中,16000TEU級新巴拿馬型集裝箱船的單船造價約為2億美元,若12艘船全部生效,訂單價值約為24億美元;13000TEU級集裝箱船的單船造價為1.4億美元,若8艘船全部生效,訂單價值約為11.2億美元。20艘雙燃料船的訂單總價值約為35.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55億元)。
據了解,這是法國達飛海運集團與HD現代三湖時隔近一年半以后的再次合作。2023年2月1日,HD現代三湖宣布與法國達飛海運集團簽訂12艘13000TEU甲醇雙燃料動力大型集裝箱船建造合同,訂單價值約20.5億美元,預計將于2026年之前陸續交付。該船廠最后一次承接集裝箱船同樣在2023年2月,負責為韓新海運(HMM)建造7艘9000TEU甲醇雙燃料動力中型集裝箱船,計劃從2025年到2027年交付。若法國達飛海運集團的大單落定,將是HD現代三湖今年首份集裝箱船訂單。
除HD現代三湖的12艘甲醇雙燃料動力箱船訂單外,法國達飛海運集團2023年熱衷于向中國船廠下單,涉及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江南造船、滬東中華、大連造船、外高橋造船,中國最大民營船企揚子江船業集團。
2023年4月6日,法國達飛海運集團與中國船舶集團簽訂12艘15000TEU甲醇雙燃料動力大型集裝箱船和4艘23000TEU LNG雙燃料動力超大型集裝箱船建造合同,金額達210多億元,創下中國造船業一次性簽約集裝箱船最大金額新紀錄,也是中國船舶集團首次批量承接甲醇雙燃料動力箱船訂單。其中,15000TEU級集裝箱船由江南造船和大連造船分別建造6艘;4艘23000TEU級集裝箱船由滬東中華承建。
2023年6月,法國達飛海運集團向揚子江船業集團訂購10艘24000TEU LNG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這是揚子江船業上市16年來的最大單筆新船合同,也是2023年首份24000TEU超大型集裝箱船訂單;9月27日,向外高橋造船訂購8艘9200TEU甲醇雙燃料動力中型集裝箱船,訂單總價超過10億美元,外高橋造船也借此首次進軍甲醇雙燃料船舶市場。
目前,法國達飛海運集團正在利用新船項目加強其船隊競爭力。全球航運數據公司VesselsValue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法國達飛海運集團已向中國和韓國船廠累計訂購98艘、價值163.4億美元的新造集裝箱船,包括27艘24000TEU級超大型集裝箱船、29艘13000TEU~16000TEU級大型集裝箱船、35艘5500TEU~9200TEU級中型集裝箱船以及7艘2200TEU支線集裝箱船。
值得注意的是,據船舶經紀Braemar消息,法國達飛海運集團近期已向三星重工訂購6艘8000TEU LNG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并就一系列多達12艘15000TEU集裝箱船訂單進行商談。但該訂單目前尚未得到雙方證實。
此外,另一家船舶經紀MB Shipbrokers(前身為馬士基經紀公司,Maersk Broker)消息,江南造船、滬東中華正在與幾家班輪公司洽談13000TEU至14000TEU集裝箱船訂單,交付日期已排至2029年。并指出:“集裝箱新造船市場的激增勢頭將持續到6月份,預計今年夏季將有一系列新船訂單出現。”
]]>船舶經紀Braemar在其最新的集裝箱船市場總結中指出:“全球主要班輪公司目前正在推進大量新造船項目并與船廠進行談判,此外,也有部分非運營性班輪公司與船廠簽署意向書,試圖在已經相當接近產能的船廠獲得船位。”
據Braemar消息,法國航運巨頭達飛海運(CMA CGM)已經在三星重工訂購6艘8000TEU LNG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雙方并就一系列多達12艘15000TEU集裝箱船訂單進行商談。若三星重工與達飛海運的6艘中型LNG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訂單得到證實,將是該船廠自2023年7月以來獲得的首份集裝箱船合同,也是韓國造船業時隔數月的首份箱船訂單。
2023年7月17日,中國臺灣長榮海運向三星重工下單16艘16000TEU甲醇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訂單價值約31.3億美元,計劃于2027年12月之前陸續交付;另外8艘16000TEU甲醇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由日本造船(今治造船、日本造船聯合的合資船廠,Nihon Shipyard)承攬。
另一家船舶經紀MB Shipbrokers(前身為馬士基經紀公司,Maersk Broker)消息,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江南造船、滬東中華造船正在與幾家班輪公司洽談13000TEU至14000TEU集裝箱船訂單,交付日期已排至2029年。并指出:“集裝箱新造船市場的激增勢頭將持續到6月份,預計今年夏季將有一系列新船訂單出現。”
雖然今年一季度集裝箱新造船市場疲軟,但近期這一船型市場的活躍度明顯上升,不斷有訂單消息得到確認。近期,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滬東中華造船和外高橋造船也簽訂了多達12艘集裝箱船建造合同。
5月29日,外高橋造船與新加坡X-PRESS簽署4艘甲醇燃料預留11000TEU大型集裝箱船建造合同。6月6日,外高橋造船與中國臺灣德翔海運簽訂2艘14000TEU甲醇燃料預留大型集裝箱船、2艘7000TEU中型集裝箱船建造合同;14日,滬東中華造船與德國Peter D?hle簽訂4艘14000TEU甲醇燃料預留大型集裝箱船建造合同。
根據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BIMCO)的最新數據,目前全球手持新船訂單量約為1.33億修正總噸,與2020年底新船訂單量的最新低點相比,增加約5600萬修正總噸。LNG運輸船和集裝箱船分別占增長量的35%和30%,其余部分則由散貨船、油船和液化石油氣(LPG)運輸船組成。
]]>該船型為新巴拿馬型,總長366米,型寬51米,型深30.2米,除常規集裝箱外還可裝載1000箱冷藏集裝箱。該船是國內首次承建的甲醇動力集裝箱船,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采用綠色燃料甲醇作為主要燃料,也可以采用常規燃油推進,可實現凈零排放,完全滿足目前海上航行的環保排放標準。該船具備高舒適性,生活樓位于船舯靠前位置,配備電梯、籃球場、BBQ區域,并采用美學設計高檔次裝修。
該船型具備優異的快速性與燃料經濟性,采用了全新線型,配合大尺寸螺旋槳、槳前節能裝置、高效舵,設計航速21節,可裝載8300噸甲醇燃料和6000噸燃油,具備連續航行25000海里的能力。
]]>根據協議,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領域的優勢,專注于建設全面、完整的溫室氣體減排解決方案。此外,雙方還將圍繞碳中和目標路徑規劃與實施,在電動船舶、商用汽車、倉儲物流、可再生能源等領域展開深入合作,共同推動數字化和綠色低碳的“雙轉型”。
公開資料顯示,達飛集團是由Rodolphe Saadé領導的世界航運和物流領域的頭部企業,集團的566艘運輸船服務世界五大洲的420多個港口。集團還致力于在航運領域實現綠色、低碳的運營理念,為全球提供環保、高效的航運服務。
寧德時代方面表示,本次合作協議的簽署基于此前雙方在新能源領域契合的理念共識,以及在各自領域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深厚的技術積累。未來,雙方將在技術、市場和資源等方面深度融合,共同推動電動船舶等綠色交通行業發展,并加強數字化和綠色低碳轉型的合作,助力中法兩國新能源行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CMA CGM Ambition”號全長268米,寬43米,配備各種節油技術和下一代智能船舶解決方案ESVESL,是達飛海運集團7300TEU LNG雙燃料動力船隊的最新成員。三星重工此前交付的另外三艘同型集裝箱船分別為“CMA CGM INNOVATION”號、“CMA CGM LEGACY”號以及“CMA CGM ENDURANCE”號。
據了解,三星重工與達飛海運集團于2021年9月簽訂6艘7300TEU集裝箱船建造合同,合同總價值約8412億韓元(約7.18億美元)。該訂單包括的最后兩艘集裝箱船將于2024年11月30日前相繼交付。
目前,達飛海運集團正在投資超過170億美元,在2028年前引進95艘可改用電子甲烷燃料的船舶和24艘可改用電子甲醇燃料的船舶,目標是在2050年前實現凈零碳排放,從而實現船隊脫碳目標。服務質量、數字化和脫碳是達飛海運集團的核心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