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船舶電氣集成商,中船賽思億擁有全產業鏈從“質量管控”到“上下游協調”的突出優勢,開年不足2個月,已順利交付多個重點項目,交付之路迎來新速度。
由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出資,湖南三環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建造的16m純電動游船“堵河2號”,搭載中船賽思億S-Renewable純電池動力系統,整個系統配置2套293.95kWh鋰電池組,合計電量587.9kWh,驅動2臺120kW的主推電機。
該船三電系統的電池系統和電控系統全部搭載賽思億自主知識產權產品。
由湖南海荃游艇有限公司建造的黑龍灘60客位游船,搭載中船賽思億自主知識產權電池系統,電池系統總電量為709.632kWh。該項目由武漢海王機電集成,中船賽思億為該船三電系統提供電池系統供貨。
由云南路港船業有限公司出資建造的瀾滄江2艘19m執法船——“云南交投2103/2105”順利迎來交付,該船搭載中船賽思億S-Renewable純電池動力系統,整船鋰電池容量共計870.8kwh,經過集中式的直流母線變頻電控設備進行并網,驅動 2 臺 60kW 的主推電機。
該船三電系統的電池系統和電控系統全部搭載賽思億自主知識產權產品。
由云南路港船業有限公司出資建造金沙江2艘29.8m航道船第一船——“云南交投1105”順利交付,整船鋰電池容量共計1290kWh。經過集中式的直流母線變頻電控設備進行并網,驅動2臺100kW的主推電機。
該船為批量訂單的首艘船舶。該船三電系統的電池系統和電控系統全部搭載賽思億自主知識產權產品。
由南京長江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管理中心出資,江蘇通洋船舶有限公司建造,搭載中船賽思億S-Renewable混合動力系統的“新濟監測001”監測管理船順利交付。
該船系統配置2臺280kW的發電機組,2套326.6kWh鋰電池組,合計電量653.2kWh。經過集中式的直流母線變頻電控設備進行并網,驅動2臺224kW的主推電機。該船是中船賽思億在南京地區公務船應用的又一示范項目。
浙江省首批內河64TEU箱式電源動力集裝箱船第三艘——“吳興瑞港003”迎來交付,系列船舶由浙江瑞港綠能航運有限公司出資,嘉興市浙北造船有限公司建造,賽思億為系列船舶的每艘船舶配置2個箱式電源,每個箱式電源容量為1959kWh,經過集中式的直流母線變頻電控設備進行并網,驅動2臺240kW的主推電機。
箱式電源具備可充可換的特點,符合船東方環保和自然的船舶設計理念。該船三電系統的箱式電源系統和電控系統全部搭載賽思億自主知識產權產品。
“WINNING SIMANDOU 1”110m FTU(浮動過駁平臺,是一種專門設計用于大宗礦產品海上轉運的平臺),是由韋立國際集團主導,中國寶武參與建造,南通通茂船舶制造有限公司建造的浮動過駁平臺日前正式交付,該船專門用于幾內亞西芒杜項目的物流支持?。
“WINNING SIMANDOU 1”110m FTU搭載中船賽思億自主研發的變頻電控設備及S-Link遠程監控系統。這是中船賽思億國產變頻器首次在國際海工船市場亮相!
由胤凱海運(海南)有限公司出資,浙江東紅船業有限公司建造,搭載中船賽思億S-Shaft “齒輪箱式”軸帶發電系統的“宏博16” 7490T瀝青船迎來交付,軸發系統功率450kW,核心變頻電控設備采用賽思億自主知識產權產品。
由廈門中宏船務有限公司出資,浙江金川船業有限公司建造,搭載中船賽思億S-Shaft “直驅式”軸帶發電系統的”中宏68″3009TEU集裝箱船迎來交付,軸發系統功率600kW,核心變頻電控設備采用賽思億自主知識產權產品。
由浙江東紅船業有限公司建造,搭載中船賽思億S-Shaft “直驅式”軸帶發電系統,軸發系統功率600kW,核心變頻電控設備采用賽思億自主知識產權產品。
“吉源隆85”是東紅船廠承建的10艘系列訂單中交付的第二艘。
由海南中匯海運有限公司出資,儀征揚子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建造的“中匯87”交付,搭載中船賽思億S-Shaft “穿軸式”軸帶發電系統,軸發系統功率580kW,核心變頻電控設備采用賽思億自主知識產權產品。
“中匯87”是5艘系列訂單中交付的的第一船。
由浙江振興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建造,搭載中船賽思億S-Shaft “穿軸式”軸帶發電系統的“慶豐晟”59999DWT散貨船交付,軸發系統功率500kW,核心變頻電控設備采用賽思億自主知識產權產品。
]]>該船總長200米,型寬35米,設計吃水12.8米,具備3300TEU運載能力,屬于中程箱船,既可布置在支線運營,也可用于中程干線運營,是一型高效經濟、綠色環保的集裝箱船。該船是目前中宏船務最大噸位船舶。
金川船業成立于2005年,占地面積12.2萬平方米,用于生產場地11.8萬平方米,海岸線長約410米。擁有5個獨立的船臺,龍門吊120+60t*1臺;100+60t*2臺;50+50t*1臺;16t*2臺。以制造油輪、貨輪、集裝箱、漁輪為主。
]]>寧波造船業按下“快進鍵”,復工復產持續加速。4月22日,由浙江金川船業有限公司承造的2艘3.3萬載重噸散貨船同日開工建造。這2艘船總長179.8米、19455總噸,型寬26.5米,型深14.2米,設計吃水10米,航速12節,續航力4000海里。
據寧波市港航管理中心船檢處負責人忻淑明介紹,這是目前浙江省船舶檢驗局寧波船檢處(下稱“寧波船檢處”)受理建造檢驗的最大噸位船舶,也是該部門首次受理建造檢驗的船長150米及以上船舶。
近年來,大型船舶成為航運市場的主流船舶。由于船舶檢驗技術不斷升級,寧波船檢處檢驗技術水平也得以提升,具備受理檢驗150米及以上船舶的建造檢驗能力。2017年12月,浙江省船舶檢驗局審圖中心成立,并開放受理船長150米及以上船舶的圖紙審查工作,為浙江地方船檢部門受理船長150米及以上船舶建造檢驗創造了條件。一般情況下,貨船長度增加,船舶總噸位和載重噸也隨之增加。
圖片來源:寧波港航管理中心供圖
這2艘船舶設計航行于國內近海,由寧波海躍海運有限公司(下稱“海躍海運”)投資建造,每艘船舶工程造價高達7000萬元。據海躍海運投資人馬必安介紹,公司主要經營內貿與國內沿海航線。目前公司有4艘船舶、運力18.3萬載重噸。這幾年業務發展良好,因此需要添置新的船舶運力。“受疫情影響,當前國內鋼材價格走低,建造一艘新船,可節省上百萬元成本。”
受新冠疫情影響,寧波船檢處推出“疫情期間船舶檢驗服務新舉措”,進一步優化檢驗服務,積極助力造船企業復工復產。這2艘船舶建造周期一年半。“在整個建造期間,寧波船檢處既要當好‘監督員’,把牢船舶質量關;又要當好‘店小二’,積極為船東、船廠做好相關服務。”忻淑明表示。
據了解,今年以來,由寧波船檢處受理檢驗并開工建造的船舶已達26艘,涵蓋散貨船、甲板運輸船、游艇等多種船型。
來源:界面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