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HD現代集團造船業務中間控股公司HD韓國造船海洋及其造船子公司HD現代重工與韓國最大涂料建材生產企業KCC集團宣布,各方已聯手開發出韓國首款用于艦艇的高耐候性隔熱涂料。
當前,美國和英國等主要發達國家正在把高耐候性隔熱涂料作為艦艇外部的標準涂料,通過減少艦艇受熱船體發出的紅外輻射(IR)來提高隱身性能。由于高耐候性隔熱涂料被各國指定為受技術保護的國防產品,迄今為止尚未應用于韓國艦艇,但隨著韓國企業此次成功實現國產化研發,該型特殊涂料在韓國艦艇的應用成為可能。
據介紹,高耐候性隔熱涂料在近紅外區域對光具有很高的反射率,這是導致船體溫度升高的主要原因,但該型涂料具有防止船體表面溫度升高的功能。艦艇較低的表面溫度有助于提高隱身性能,因為向外界發射的紅外信號減少,因此不容易被探測。同時,該型涂料還能降低艦艇內部溫度,進而減少空調系統等艦艇內部能耗。
值得注意的是,韓國船企及其合作伙伴研發的高耐候性隔熱涂料有望提高韓國國產艦艇的生存能力。據稱,相較于國外產品,韓國型高耐候性隔熱涂料的隔熱性能提高了30%,并具有高紅外線反射率。
此外,高耐候性隔熱涂料由聚硅氧烷樹脂制成,能夠抵御陽光、溫度和濕度等各種氣候,因此具有抗污染性,其顏色和光澤的保持時間是傳統環氧涂料的兩倍以上,這可以減少維護所需的涂層次數。
高耐候性隔熱涂料將全面應用于韓國KDDX項目,HD現代重工已于去年年底完成該項目的基本設計。
]]>阿利·伯克型驅逐艦是美國海軍自1980年代末開始建造的一型驅逐艦,其中阿利伯克Flight2A型驅逐艦自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建造直到今天,該型驅逐艦裝備有在上世紀90年代極其先進的電子對抗系統AN/SLQ(V)7Block1以及SPY-1D(V)型防空雷達。但是在21世紀20年代的今天,這種仍然在建造中的阿利·伯克型驅逐艦就顯得性能不足了。
因此在過去的幾年里,美國海軍一直再制定一項為其所屬的20艘阿利·伯克Flight2A型驅逐艦換裝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開發的AN/SLQ-32(V)7Block3電子對抗系統、雷神公司制造的AN/SPY-6防空雷達以及換裝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開發的基線10宙斯盾作戰系統的升級計劃。
圖:美國海軍為阿利伯克型Flight2A型驅逐艦設計的DDG MOD2.0升級計劃 圖片來源: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
最終這項為阿利·伯克Flight2A型驅逐艦量身打造的升級計劃被美國海軍稱為DDG MOD2.0,即為阿利·伯克Flight2A型驅逐艦加裝新的電子對抗系統、AN/SPY-6防空雷達以及基線10宙斯盾作戰系統。
據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掌握的多個信息源透露,美國海軍高層已經確認了為20艘阿利·伯克Flight2A進行升級的總成本約為170億美元。
為阿利·伯克Flight2A型驅逐艦升級AN/SLQ-32(V)7Block3電子對抗系統的項目已經在美國海軍“平克尼”號驅逐艦上落地,目前該艦正在加利福尼亞州圣地亞哥的通用動力NASSCO造船廠進行價值1.21 億美元的現代化升級工程。
圖:美國海軍“平克尼”號驅逐艦在圣地亞哥進行升級 圖片來源: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
一位美國海軍官員也證實了為一艘阿利·伯克Flight2A型驅逐艦升級電子對抗系統套件、AN/SPY6防空雷達以及基線10版本的宙斯盾作戰系統和其他相關的現代化改造大約需要18-24個月的時間。
換裝AN/SLQ-32(V)7Block3電子對抗系統是此次升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美國海軍認為為阿利·伯克flight2A換裝新型電子對抗系統將能夠顯著提高驅逐艦在海戰中的攻防能力。
美國海軍自1970年代以來就格外注重電子對抗系統的發展,AN/SLQ-32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在2015年美國海軍曾向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發布了一份價值為2.67億美元的合同以完善第三代電子對抗系統的升級。
AN/SPY-6防空反導雷達是安裝在安裝在阿利伯克Flight3型驅逐艦上的新型反導雷達,是美國目前最先進的艦載雷達,在Flight3型上安裝的AN/SPY6雷達由37個照射模塊組成,而DDG MOD2.0方案中用于升級的AN/SPY6雷達由24個照射模塊組成。
圖:為驅逐艦加裝的第三代電子對抗系統AN/SLQ(V)7Block3 圖片來源: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
美國海軍一軍官對海軍新聞網表示,美國海軍目前想做的事情是將DDG MOD2.0管理的像一個采購項目,美國海軍只需要決定承包商承接工作,在可重復的基礎上推行項目的進展,以推動承包商掌握該升級項目、降低DDG MOD2.0的成本并更好的編排船舶升級的時間表。
然而美國國會中的一些議員并不這么看,在美國《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這么寫道“如果美國海軍無法管理好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的升級計劃,那么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很難確認美國海軍如何在驅逐艦領域取得成功,尤其是安裝SPY-6雷達和更先進的電子對抗設備這種多階段多模塊的現代化計劃”。
來源:觀察者網
]]>4個月內第2起重大事故!印度一驅逐艦爆炸 3名艦員遇難 (qq.com)
印度海軍指,“蘭維爾”號去年11月開始進行東部海軍司令部的跨海岸部署,剛完成任務返回母港,載有340名官兵。該艦于周二下午4時30分至5時發生爆生,船上水兵立即應變,事態迅速受控,無重大物質性的損毀。知情人士指,是艦上的冷氣艙房發生爆炸,死者都是事發時身處機房上層的艙房,他們是高級水手,不是軍官。
“蘭維爾”號是前蘇聯為印度建造的拉杰普特級驅逐艦的4號艦,1986年服役至今,是印度海軍1980年代的主力艦艇,亦是該國艦齡最大的驅逐艦。
昨天(18日)下午,韓國軍方已經緊急派遣2架空中加油運輸機,計劃將艦上官兵全員接回國。
清海部隊是韓國歷史上首支派駐海外的海軍部隊,其“文武大王”號驅逐艦為4400噸級,今年2月奔赴海外,正在亞丁灣執行任務,原計劃8月回國。艦上官兵均未接種疫苗。
韓國軍方18日表示,當天下午,將派遣兩架空軍空中加油運輸機(KC-330)接回清海部隊官兵。機上載有特遣部隊,由完成疫苗接種的大校級軍官和操作艦艇的必要人力共140多人組成,他們將接管“文武大王”號驅逐艦,將其駛回韓國。
來源:海外網
]]> “鉆石”號靠泊在英國樸茨茅斯海軍基地 資料圖
英國“樸茨茅斯新聞”網站當地時間13日報道,據英國皇家海軍的一位發言人表示,“鉆石”號45型驅逐艦(HMS Diamond)原定與打擊群的其他艦艇一起穿越蘇伊士運河,但是由于“技術問題”,不得不脫離“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打擊群,返回位于地中海的港口。
據“海軍瞭望臺”網站稱,“鉆石”號在7月5日啟航之前抵達塞浦路斯的達拉納卡,它沒有加入兩天后通過蘇伊士運河的航母打擊群,而是來到西西里島附近的北約碼頭。并指出,這艘驅逐艦的燃起輪機存在“嚴重缺陷”。
英國皇家海軍發言人證實,“鉆石”號遇到了一些技術問題,已脫離打擊群,進行維護、檢查和任何必要的維修,“希望它能重新加入航母打擊群。”
在報道中,英國皇家海軍發言人沒有提及另一艘45型驅逐艦“衛士”號的最新情況。
環球網記者早前發現,在全球船舶動態信息平臺Marine Traffic上,英國航母打擊群中的另一艘45型驅逐艦“衛士”號的數據異常,再次查詢發現:截止發稿為止,Marine Traffic平臺最新數據顯示,“鉆石”號驅逐艦的最新位置為“未知”,其上次出發地信息仍顯示為5月23日在樸茨茅斯海軍基地。
英國“鉆石”號驅逐艦最新位置信息截圖
而“衛士”號驅逐艦的最新位置同樣變成“未知”,但是依然可以看到,截止到當地時間7月12日,它早前的位置是在英國的殖民地,直布羅陀港,同樣沒有出現在此刻應該已抵達印度洋的“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打擊群內。
英國“衛士”號驅逐艦最新位置信息截圖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早前報道,Marine Traffic平臺數據顯示,“衛士”號驅逐艦當地時間7月11日位于直布羅陀海峽地區,早前位于愛奧尼亞海西西里島海岸附近(即地中海中部水域)。而Marine Traffic平臺7月8日數據顯示,“衛士”號身在紅海,沙特的吉達港(Jeddah)。
據悉,英國45型驅逐艦的動力系統一直存在缺陷,至今未能得到解決。在2016年甚至出現所有6艘45型驅逐艦集體“趴窩”的景象。
從這些數據信息顯示的情況看,“衛士”號和“鉆石”號,此次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打擊群內的全部兩艘45型驅逐艦,很可能都出現了嚴重問題,無法跟隨航母打擊群執行后續的全球航行部署行動。
另據“樸茨茅斯新聞”報道稱,包括“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在內,這個航母打擊群正面臨一場重大新冠疫情……
來源:環球網
]]>
正在移泊的052D導彈驅逐艦
照片右側為一部055型導彈驅逐艦的艦島和桅桿部分
一部055導彈驅逐艦的分段部分
此前拍攝的052D導彈驅逐艦
來源:環球網 感謝 微博 @秦嬴川同學
12月5日,在日本橫須賀海軍基地外出現了難得一見的場面:美海軍兩艘同因撞船而“殘廢”的伯克級驅逐艦分別坐著半潛船在海上相遇。兩艘“搭乘”半潛船相逢的分別是美海軍“麥凱恩”號(DDG-56)和“菲茨杰拉德”號驅逐艦(DDG-62),仿佛兩個乘坐擔架的病友在探討著病情,令人感覺尷尬不已。
來源: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