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韓通HY78”風電安裝平臺圓滿完成建造工作,順利離泊試航,標志著南通振華重裝承建的起重機順利試驗完成并交付。
12月29日至30日,廉江國核1600T龍門吊完成第一、二船次的裝船發運工作。該項目僅用5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車間制作、主梁拼裝、舾裝件安裝、涂裝等工作,確保了項目如期發運。
12月30日,海建新能源1600T起重機項目回轉底盤和人字架組件順利裝船、發運,標志著該項目將進入域外總裝階段。
12月31日,南通振華重裝承建的6套青洲六導管架項目,分別在大基地(3套)和舟山基地(3套)順利完成導管架總拼吊裝工作。
12月31日,南通振華重裝承建的巢馬橋項目最后一個節段橋位順利吊裝完成,標志著該項目主體結構完工。
12月30日,振新1600T風電安裝平臺、巨杰4000T起重船和“韓通HY76”風電安裝平臺三條船舶順利完成移位及靠泊工作。
據了解,為滿足項目生產需要,需將振新1600T風電安裝平臺轉向并移位至上游,將巨杰4000T起重船轉向并移位至振新1600T風電安裝平臺位置,再將“韓通HY76”風電安裝平臺靠泊至巨杰4000T起重船位置,三條船動作環環相扣,既確保了3條船作業,又保留了構件發運口。
]]>據稱,隨著舟山長宏國際修造業務擴張,需將300T、50T兩臺龍門吊搬遷至新的生產場地。
采用龍門吊拆除再安裝方案,施工周期長達3個月,搬遷費用高達300萬元。為了縮短時間,提高生產效率,最終決定采用SPMT模塊車對龍門吊進行整體搬遷,并確定由上海萬移物流科技負責搬遷轉運工作,舟山長宏國際負責搬遷相關工裝制作、安裝和龍門移裝申報等工作。
項目組于12月5日完成搬遷塔架制作,10日完成準備工作,11日搬遷啟動,14日兩臺龍門吊順利移至新的場地。
據稱,SPMT模塊車搬遷可大幅節約成本,并使施工周期縮短至10日,大大降低了對生產效率的影響,也避免了拆裝對龍門吊的二次損傷。
隨著300T龍門吊和廠區新場地的投入及使用,舟山長宏國際分段制造能力進一步提升。
]]>今年早些時候,中國船舶集團所屬中船九院設備院完成了惠生海工南通基地船塢擴建工程的2000T門式起重機項目施工圖設計。在具有相同起重能力的情況下,該起重機的跨距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整機設置兩臺上小車,起重能力均為2×500噸 (吊鉤下起重量),一臺下小車,起重能力為600噸/50噸 (吊鉤下起重量),具有單吊、雙鉤抬吊、三鉤抬吊、四鉤抬吊、 船體分段空中翻身等多種功能,可實現多工況作業。
設計過程中,中船九院在充分考慮使用性能、制造質量及經濟性三要素的前提下,將主梁設計為單梁型式,采用先進的有限元分析軟件ANSYS對整機鋼結構的強度、剛度進行多工況分析,從而使結構設計地更加安全、可靠、經濟,對關鍵承載部位進行了詳細的計算論證,優化了主結構形式,實現了整機輕量化設計,優勢明顯。
根據惠生海工南通基地的船塢擴建工程改造計劃,船塢長度由原290米延長為370米,并且新增一座2000t×200m造船門式起重機。完全建成后,惠生海工將擁有建造更多大型及超大型船舶的生產能力。
整個南通基地升級改造項目一共由四個核心項目組成:新建噴涂車間、新建SPB罐總組車間、新建2000t×200m造船門式起重機以及船塢擴建。新建噴涂車間、新建SPB罐總組車間均于2022年下半年開工。涂裝車間總建筑面積超過10000平方米,內設一個噴砂間和三個涂裝間,完全建成后南通基地的年噴涂能力將從50萬平方米提升至120萬平方米,這是南通基地陸域升級改造系列工程中最先開工的項目。SPB罐總組車間總建筑面積超過25000平方米,具備年產16臺5萬立方米級別SPB罐的能力。
據了解,該門式起重機于今年10月完成提升,將服務于惠生海工南通基地的船塢擴建工程,南通基地是惠生海工主要的浮式設備生產建造基地。船塢擴建工作是整個南通基地改造項目的重中之重,對惠生海工增強自身實力,升級服務能力具有戰略意義。
]]>據了解,該龍門吊計劃9月中旬投入使用,此龍門吊跨度132米,凈空高度71.3米,投資超5600萬,是舟山長宏國際上半年單項資產最大的投入。
目前,舟山長宏國際共有500噸龍門吊2座,900噸龍門吊2座,800噸龍門吊1座。
]]>600t龍門吊項目是公司從生產到安裝調試的“交鑰匙”工程。2023年4月正式啟動,計劃于2023年年底交付,項目工程量大、工期緊迫。項目實施前公司就組建了經驗豐富、技術能力強的項目管理團隊,提前開展前期研討、方案策劃和計劃編制等工作,確保項目有序推進、按期高質量交付。
目前,該項目主梁、剛腿和柔腿等三大主結構已經完成約60%的工作量,上下小車、大車行走以及機械、電氣設備等均按照計劃順利推進。
]]>此次簽約的600T龍門吊將用于已完成加長工程的公司海工塢,改造后的海工塢總長度從170米延伸到了400米,可滿足大型 FPSO的總裝建造。目前該海工塢僅配備一臺600噸龍門吊,起重資源不足成為影響新項目建造效率的關鍵瓶頸。
此次增加配置一臺新600T龍門吊,投入使用后將與原600噸龍門吊實現錯軌運行并實施聯吊,最大起重能力可達到1000噸級,將為公司產能布局優化帶來新的機遇。
]]>
2月23日,輪長227米,寬44米,載重噸50352噸的“振華33”輪順利靠泊北部灣港欽州港大欖坪南作業區北3#泊位,中鐵聯合集裝箱(廣西)有限公司采購的6臺大型自動化軌道式龍門吊設備到港。這是具有我國鐵路自主知識產權的全自動智能化龍門吊,為全國鐵路系統首批,代表世界鐵路集裝箱自動化、智能化的最高水平。
據了解,該批設備規格為440噸/件,1234立方米/件,長53米,寬25m,重心高度12.05m,共2640噸,由于超長、超重,對陸路運輸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本次卸船作業,6臺自動化軌道式龍門吊采用反對稱方式裝船,實現靠泊對岸線最小占用。通過對施工方案的不斷優化,確定了卸船后直穿堆場的路線,提高了運輸的安全性。此外,裝卸方案采用先卸至后方堆場停放,再逐步運輸至中心站的方法,比原計劃逐臺卸船后運輸至中心站的方案大大減少了碼頭岸線的占用,可將原計劃的16天作業計劃降低至9天。
此次6臺遠程操控自動化龍門吊運抵欽州港,安裝在二場作業區,預計今年6月完成安全調試,具備自動化作業條件,投入使用后,將大大提高集裝箱火車裝卸效率,深度釋放場地生產力,提升堆場運轉的整體效率及智慧化程度,增加集裝箱在欽州港的中轉量。欽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將率先成為國內首家實現遠程操控的鐵路集裝箱智能場站。
與此同時,北部灣港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正在加緊建設中,目前三大核心設備正在振華重工各個生產基地如火如荼地生產制造,主要設備完成制造進度累計達55%,堆場土建施工完成45%,碼頭水工基礎改造完成35%;9#、10#泊位工程碼頭水工建設已完成第一座沉箱澆筑,后方堆場已完成場地清表。
振華重工智能控制系統團隊也已入駐北部灣航運中心,與北部灣團隊通力協作,確保國內首個海鐵聯運自動化碼頭順利開港。屆時“北部灣港方案”將成為海鐵聯運+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的示范標桿。
近日,俄羅斯海參崴紅星船廠在中國采購的2臺龍門吊即將完成安裝。
該項目由上海創未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聯手上海創未工程機械租賃有限公司共同完成,采用400噸履帶吊與450噸履帶吊雙機臺吊完成2臺320噸龍門吊的安裝工程。截止2016年7月11日上午已完成320噸1#機的主體吊裝工作。
320噸×57米龍門起重機,為雙主梁、中小噸位、小跨度門式起重機,建成后用于紅星船廠內大型作業。該機主要由門架結構、起重小車、起重機運行機構、電氣設備等組成。該機的額定起重能力為:1#小車160噸,2#小車為160/20噸。龍門吊軌距為57米,起升高度為46米。整機自重705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