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賽03”是廣西首艘出口印尼并入級CCS的最大滾裝船舶,由天津德賽船舶與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設計研發,廣州審圖中心和海南分社分別負責審圖和建造檢驗。
為確保該船能順利交付,CCS海南分社北海防城辦事處秉承“防范風險、穩定質量、確保交付”的原則,成立了建造專項工作組,與審圖中心及船東保持密切溝通,并多次進行技術交流,同時對檢驗服務流程進行全面優化,全力保障項目順利推進。
在船舶建造籌備階段,專項工作組提前介入,在圖紙設計、審查等關鍵環節提供前置性、專業性的技術服務。進入船舶建造過程后,工作組緊密圍繞滾裝船舶的特殊技術要求和作業特點,對每一個關鍵建造節點實施嚴格監控,通過加強現場檢驗與技術保障措施,全過程保證“德賽03”的高標準、高質量交付,受到了船廠船東一致好評。
]]>
據了解,該方案為國內首個甲醇雙燃料動力改造大型集裝箱船舶試航試車燃料加注配套工程,由江蘇中燃和武漢理工大學共同編制。
由于甲醇易燃、易揮發,為保障甲醇燃料加注作業程序安全可控,加注方案設計從加注準備工作、加注設施設備、加注作業操作程序、安全管理、應急響應等方面為甲醇加注提供了詳細的技術路線,滿足中國船級社發布的有關標準要求,技術可靠、風險可控,具有很強的實施可行性,為后續新造船舶甲醇燃料加注提供了良好技術支撐。
中國船級社是具有品牌影響力的業界領先的認證機構,獲頒該證書,江蘇中燃原則上就具備為16000標箱大型集裝箱船用槽車加注甲醇的資質。
江蘇中燃是我市一家集油品倉儲中轉、保稅油供船、內貿油銷售、各類油品調和檢測及研發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企業,主要為到港的國際國內航線船舶供應各種燃油、潤滑油,業務覆蓋華東和長江沿線水域及陸域。
近年來,江蘇中燃從科技研發體系入手,依托江蘇研發基地,逐步壯大油品研發隊伍,廣泛開展各類油品調研和技術研發工作,今后,江蘇中燃還將持續關注和緊跟船舶低碳替代燃料的行業發展步伐,不斷推進船舶低碳替代燃料加注技術的研究,助力航運減碳行動,為高質量發展積蓄綠色力量。
]]>該平臺由珠海格盛科技有限公司設計,浙江深藍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寧波環海重工有限公司承建,于2023年7月28日開工,是浙江省首座半潛式深遠海養殖平臺。
“東海1號”養殖平臺長82米、寬32米、高22米,作業吃水13米,養殖有效水體約3.6萬立方米。該平臺設有光伏儲能發電系統,通過光伏和儲能結合實現海上清潔能源的自給自足。同時,該平臺還配備智慧養殖集控管理系統,采用互聯網+概念,可根據長期積累的養殖平臺運行數據進行分析、統計,形成決策輔助信息。
該平臺總投資達7300萬元,是全國民營企業中單體投資最大的深遠海養殖平臺。交付后,該平臺將在寧波象山外海域進行養殖作業,預計年產仿野生馴化岱衢族大黃魚等優質海產品90萬尾、產量400噸、產值約4000萬元。
為助力我國深遠海養殖行業發展,CCS全方位、系統性地對養殖設施類別進行了重新劃分,完善漁業養殖專用系統與設備的相關技術認可要求,升級改版了《海上漁業養殖設施檢驗指南》(2019),并發布《海上漁業養殖設施指南》(2024)。CCS浙江分社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在建造過程中與船廠、業主及設計院密切合作,高質量完成各項檢驗,構建互利共贏的合作體系。
浙江首個深遠海半潛式智能化養殖平臺“東海1號”的建成,不僅代表了深遠海養殖裝備、管理、技術的創新進步,還將對海洋漁業經濟和漁業產業升級產生深遠影響,是浙江省大力推進“藍色糧倉”建設的重要舉措。
]]>華夏國際郵輪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由中國旅游集團、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招商局蛇口工業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錦江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吳淞口文旅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上海久事(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華夏國際郵輪致力于成為我國郵輪產業運營發展的引領者,積極開展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運營,提升核心競爭力,促進郵輪旅游發展壯大,推動上下游產業鏈協同,實現郵輪產業高質量發展。
CCS與華夏國際郵輪在多個郵輪項目上開展深入合作,通過協議的簽署,雙方將圍繞服務國家戰略、構建郵輪生態體系,在郵輪運營、研發設計、供應鏈以及政策法規研究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多領域的合作,建立更為緊密的全面合作關系,互相支持、互相促進、共謀發展,推動中國郵輪產業自主可控和高質量發展。
]]>指南修訂內容:
(1)補充了指南的通用性要求,修改了構造示意圖和方向控制裝置定義。
(2)補充了螺旋槳的屈服強度校核衡準和疲勞應力計算循環次數。
(3)補充了螺旋槳軸錐部和槳轂實際接觸面積和理論接觸面積的比值。
(4)新增了球體與球座的技術要求,支架與舵板的衡準要求,防腐、防松以及減振措施的原則要求。
(5)補充了撓性軟管組件、球體、球座、支架、萬向節等部件的持證要求。
(6)細化了密性試驗、空載運轉試驗、功能效用試驗、待載運轉試驗、耐久性試驗的要求。
(7)新增了建造檢驗中需予以確認的布置、安裝檢驗項目。
(8)細化了年度檢驗、船底外部檢查、特別檢驗、螺旋槳軸及推進裝置檢驗等建造后檢驗項目。
]]>該船由中國船級社(CCS)檢驗,總長64.698米,船寬15.8米,型深4.1米,設計吃水2.68米,是繼“長江三峽1”之后,湖北三峽旅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第二代新能源船舶。
該船“動力電池+燃油+太陽能光伏”混合動力,可航行于B級航區、J2級航段。搭載智能系統,動力平穩,視野通透,為“兩壩一峽”游帶來新的綠色智能體驗。
西陵峽“和諧”號實施階段,面對內河混動船舶技術發展新態勢,CCS宜昌分社高度重視,過程中,現場項目組與三峽旅游集團、中船賽思億、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712研究所、海普康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緊密合作,配合完成混動船型安全能效設計、大容量電池監測及換電策略、多系統遠程集中監測、動力系統陸上聯調試驗等多項關鍵技術的突破,實現本項目穩步推進。
此外,現場項目組積極配合船廠及業主單位需求,創新檢驗模式,前移檢驗、識別風險,及早發現問題并提供方案思路,保障船舶順利實施。
]]>CCS表示,本次變更將“氨運輸及氨燃料專有產品持證要求”納入《鋼質海船入級規范》第1篇第三章產品檢驗部分,增加附錄1F“氨運輸及氨燃料專有產品持證要求一覽表”,并協調修訂了規范中的相關條款。
CCS對氨燃料動力船和氨燃料運輸船專有產品進行梳理,提出審圖、認可和單件/單批檢驗的要求,形成了第3章的附錄 1F“氨運輸及氨燃料專有產品持證要求一覽表”,并協調修訂了規范中的相關條款。
來源:CCS
]]>CCS表示,為提升船舶網絡安全防御能力,結合IACS最新船舶及系統的網絡韌性要求(UR E26 rev 1和UR E27 rev 1)及海事網絡風險管理指南、IEC 有關船舶設備及等標準的最新要求,在CCS《船舶網絡安全指南》2023版指南實施實踐的基礎上,征求業界反饋意見及建議,CCS對《船舶網絡安全指南》進行了修訂,調整了船舶網絡安全技術條款,細化了船舶及系統的網絡安全技術要求及檢驗驗證要求,形成了《船舶網絡安全指南》2024版。
指南涵蓋產品網絡安全要求、船舶網絡安全要求、船舶檢驗、船舶CBS風險評估、船舶網絡安全管理等內容。
《船舶網絡安全指南》(2024)將于2024年7月15日起生效。
]]>隨著電力推進和電池動力船舶的廣泛應用,全行業和監管部門對變頻電控設備、電池管理系統等船舶關鍵裝備的可靠性要求正在逐步提高。中國船級社在原有的型式認可認證之外,增加了對產品可靠性的驗證,將原有的性能試驗、保護試驗向可靠性驗證試驗進行延伸。
可靠性驗證試驗嚴格按照《船舶設備與系統可靠性驗證指南》2023相關技術要求執行,賽思億兩大核心產品變頻功率模塊、電池管理系統通過循環測試試驗(高溫+高濕+振動的混合環境條件下),產品性能依舊穩如泰山,功能不減,完全符合《船舶設備與系統可靠性驗證指南》相關要求。作為船舶新型動力系統集成和關鍵裝備制造企業,賽思億也順利成為了國內首家通過電動船變頻功率模塊和電池管理系統兩大核心設備可靠性測試的單位。
儀式結束后,雙方就賽思億未來新產品研發和認證進行了詳細探討。賽思億副總經理邵詩逸詳細介紹了賽思億二代集裝箱式電源產品迭代優勢、應用情況,并詳細介紹了賽思億即將完成搭建的、滿足規范要求的電池船陸上聯調測試具體實施方案計劃。
據了解,近十余年賽思億推出了大量的創新產品,已累計獲得約24種型式認可和近400張產品證書。
]]>本次大會聚焦以人才科技創新為新質生產力蓄勢賦能,推動氫能儲能等未來產業發展,持續打造揚州產業競爭新優勢。
會上,CCS江蘇分社總經理楊琪為江蘇耀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頒發了“船用200千瓦燃料電池發電系統型式認可證書”。該系統是目前國內功率最大的船用燃料電池發電系統,能有效滿足內河、近海船舶零碳動力需求,同時還能促進兆瓦級燃料電池電堆技術研發,實現能源替代、新舊動能轉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