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際海事組織(IMO)新的零排放要求的生效,這兩家公司認識到開發可用于實現凈零排放目標的新技術的重要性。
在過去的20年里,大宇造船和浦項制鐵一直在合作開發和應用新的造船材料,已成功開發了可在-163°C低溫環境下運輸液化天然氣的高錳鋼燃料罐。高錳鋼的成本低于鎳合金鋼、鋁合金和不銹鋼等傳統材料,而且強度高、耐磨性強,在低溫下也具有更好的性能。
經過與浦項制鐵10多年的聯合研究,大宇造船于2022年6月在一艘超大型油輪(VLCC)上安裝了使用高錳鋼材料制成的IMO Type-C LNG燃料罐,這是全球造船業首次在VLCC上搭載高錳鋼LNG燃料罐。
]]>
全新的液化二氧化碳運輸船將滿足《ABS船舶入級規范》、《ABS獨立儲罐液化氣運輸船指南》以及《國際散裝運輸液化氣體船舶構造與設備規則》(IGC規則)的要求。
此前,大宇造船開發了10萬方液化二氧化碳運輸船的概念設計。新的船型設計將擴大儲罐容量來提高運營效率,為了提高儲罐容量,大宇造船和ABS船級社將對多種鋼材以及現在使用的低溫鋼材展開研究和應用。
韓國其他公司也在尋求機會進入二氧化碳運輸船領域。今年8月初,韓國最大鋼廠浦項制鐵(Posco)與現代重工集團、LR船級社以及利比里亞船舶注冊中心(Liberian Registry)合作,將在2025年前開發一艘2萬方的液化二氧化碳運輸船。
同時,日本三菱造船還與法國能源巨頭道達爾能源(Total Energies)合作,針對液化二氧化碳運輸船的開發展開可行性研究。早些時候,三菱重工(MHI)公布計劃,計劃2025年前實現二氧化碳運輸船設計的商業化,以支持碳捕集領域的多元化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