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導致這輛平板運輸車及其所裝運的船舶分段被燒毀,幸運的是,火災沒有進一步蔓延至工廠設備等更多船廠設施。據當地消防部門預估,此次火災事故造成的財產損失達17.5億韓元(約合人民幣918萬元)。
目前,當地消防部門正在根據目擊者的證詞調查起火的確切原因,目擊者稱“車輛行駛期間,在事故車的左側第二引擎艙內看到了火焰和濃煙”。
據了解,群山船廠是HD現代重工旗下最年輕的船廠,成立于全球金融危機前船市最繁榮期,于2008年初開工,2009年底正式投產,船廠占地180萬平方米,擁有100萬噸級船塢,長約700米,并配置有高115米的龍門吊,最大起吊能力達1650噸。鼎盛時期,群山船廠員工人數曾達6000多名,每年可建造約20艘船。
2017年5月4日,HD現代重工(當時的現代重工)因當時韓國造船業訂單枯乏,宣布旗下群山船廠即日起進入停工狀態,意味著這家船廠正式進入關閉狀態。隨著造船業逐漸復蘇,現代重工時隔5年后于2022年10月28日宣布重啟群山船廠。
自重啟以來,群山船廠主要負責為HD現代重工蔚山船廠建造船體分段,并于2023年年初交付首個用于大型集裝箱船的船舶模塊。在重啟近2年的時間里,群山船廠一直無法擺脫成為HD現代重工蔚山船廠分包企業的現狀。
船廠也方面明確表示,目前群山船廠尚不具備建造整艘新船的能力,只有在達到所有必備生產條件、確保與其他船廠相比具有競爭優勢時,才有可能單獨承接新船訂單。韓國業界認為“群山船廠并非一家造船廠,而是一家切割、焊接、裝配并將其運往蔚山的分段外包廠”。
]]>業界消息,卡塔爾能源考慮在滬東中華增訂4艘27.1萬立方米QC-Max型LNG運輸船;并自今年6月以來與韓國HD現代重工、韓華海洋(原大宇造船海洋)、三星重工進行洽談,計劃向其中一家或幾家船企訂購數艘Q-Max型LNG運輸船。此外,卡塔爾能源還計劃增訂10艘常規17.4萬立方米LNG運輸船,目前船廠未知。
根據韓國朝鮮日報、韓國經濟日報消息,卡塔爾能源與HD現代重工、韓華海洋、三星重工的協商數量共計10艘、價值約3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36.95億元),船型為可以正常停靠卡塔爾LNG碼頭的27萬立方米Q-Max型LNG運輸船。消息人士稱,卡塔爾能源預計最早將于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簽訂造船合同,然而,HD現代重工等三家船企是否均能獲得造船合同尚未可知。
對于這一訂單傳聞,三星重工表示:“公司此前已有建造交付Q-Max型LNG運輸船的經驗,公司將根據盈利能力來決定是否接收訂單。”
值得注意的是,卡塔爾能源此前已向韓華海洋和三星重工訂購過兩型超大型LNG運輸船,分別是31艘Q-Flex船和14艘Q-Max船。14艘Q-Max船分別由韓華海洋和三星重工在2008年至2010年間建造。其中,Q-Flex船貨艙容量為21萬立方米,Q-Max船貨艙容量為26.6萬立方米。Q-Max是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最大LNG運輸船,其船長345米、船寬53.8米、吃水12米。“Q”代表卡塔爾Qatar,“Max”代表卡塔爾LNG碼頭能夠停靠的最大尺寸船舶。
現階段,卡塔爾能源已有18艘27.1萬立方米QC-Max型LNG運輸船在建訂單,于今年4月29日與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滬東中華簽訂造船合同,訂單總價值近6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34億元),單船造價約3.33億美元,該系列訂單中的8艘預計將于2028年和2029年交付,另外10艘預計將于2030年和2031年交付。若上述4艘追加訂單得到證實,滬東中華27.1萬立方米QC-Max型LNG運輸船的實船訂單將增至22艘,若以3.3億美元/艘計算,訂單總價值將達72.6億美元。
滬東中華批量承接的18艘27.1萬立方米QC-Max型LNG運輸船已全部簽訂租船合同。卡塔爾天然氣航運公司Nakilat、招商局集團旗下招商輪船、山東海洋集團所屬山東海洋能源(新加坡)有限公司以及中遠海能旗下中國液化天然氣運輸(控股)有限公司(CLNG)分別簽約9艘、4艘、3艘、2艘。
據了解,27.1萬立方米QC-Max型LNG運輸船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LNG運輸船設計,總長344米,型寬53.6米,型深27.2米,設計吃水12米,采用雙燃料低速機推進系統和NO96 Super+圍護系統,其尺寸略小于卡塔爾能源Q-Max船(345米x53.8米x12米),可以正常停靠卡塔爾LNG碼頭。
目前,卡塔爾能源歷史性LNG運輸船船隊擴張計劃(“百船計劃”)已累計向中國、韓國船企訂購122艘新船,包括104艘常規17.4萬立方米LNG運輸船和18艘QC-Max型LNG運輸船。其中韓國船企累計接單98艘,其余全部由中國船企承攬。
首艘常規17.4萬立方米LNG運輸船預計將于2024年第三季度末由滬東中華交付,該船命名為“雷克斯·蒂勒森(Rex Tillerson)”號,以紀念埃克森美孚前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Rex Tillerson也是美國第69任國務卿。
當前,卡塔爾能源正在大幅增加北方氣田(全球最大的單一氣田)的液化天然氣產量,擴容項目第一階段(2025年)將把年產能從7700萬噸提高到1.1億噸,第二階段(2027年)將提高至1.26億噸,項目規模最高可達400億美元。卡塔爾能源QC-Max型LNG運輸船將主要服務于卡塔爾能源北方氣田擴容項目相關的長期交易,包括與中國客戶的交易。
法國GTT最近也表示,為滿足全球已經獲得批準以及正在建設的總產能達到1.75億噸的LNG開發項目運輸需求,全球LNG運輸船的市場缺口約為100艘。這意味著LNG運輸船新造船市場將又一次迎來訂單潮。
]]>法國GTT宣布,該公司已從HD韓國造船海洋獲得兩份合同,將為法國航運巨頭達飛海運集團(CMA CGM)訂造的12艘15500TEU液化天然氣(LNG)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提供儲罐設計。
每艘船的裝箱量為15500TEU,均配備總容量為12700立方米的LNG儲罐,采用GTT開發的Mark III Flex膜式密封系統。HD韓國造船海洋旗下造船子公司HD現代重工、HD現代三湖分別承建6艘,計劃于2027年第二季度至2028年第二季度交付。訂單總價值為3.68萬億韓元(約26.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3.2億元),單船造價約2.22億美元。
GTT表示,使用LNG作為燃料可確保符合有關氮氧化物、硫氧化物、二氧化碳和顆粒物排放的規定。據該公司估算,相較于傳統重質燃油,15500TEU集裝箱船通過采用LNG燃料,每年可減少約25000噸二氧化碳排放。
作為液貨艙領域毫無爭議的“獨角獸”企業,GTT剛剛發布2024年半年度業績,并再次實現利潤突破。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GTT實現綜合收入2.948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3.2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近66%;凈利潤達到1.703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3.42億元),相較于去年同期的8400萬歐元,同比增長102.7%。
報告期內,GTT共簽訂58份訂單(不包括使用LNG作為燃料的船舶合同),涵蓋52艘LNG運輸船、4艘超大型乙烷運輸船(VLEC)、1座浮式儲存和再氣化裝置(FSRU)以及1座浮式液化天然氣儲卸裝置(FLNG)。52艘LNG運輸船液貨艙設計合同分別來自中國滬東中華、大連造船、招商局重工(江蘇)和韓國HD現代重工、三星重工、韓華海洋等船廠;4艘VLEC液貨艙設計合同分別來自HD現代重工(3艘)和HD現代三湖(1艘);1座17萬立方米FSRU液貨艙設計合同來自HD現代重工;1座18萬立方米FLNG液貨艙設計合同來自三星重工。
在已完工合同方面,截至2024年1月1日至6月30日,GTT累計交付23艘LNG運輸船液貨艙設計和4個陸上儲罐。在手持訂單方面,截至2024年6月30日,不包括使用LNG作為燃料的船舶合同,GTT手持訂單量達342艘,包括325艘LNG運輸船、8艘乙烷運輸船、2座FSRU、2座FLNG、5個陸上儲罐。在LNG動力船舶方面,截至2024年6月30日,GTT手持訂單量共計56艘。
除新增訂單外,GTT研發的GTT NEXT1液貨圍護系統已在報告期內獲得法國船級社(BV)的設計批準(DA)和英國勞氏船級社(LR)的裝船準入批準(GASA),標志著該技術已做好商業部署的準備。
]]>“HMM Pearl”號是韓新海運于2021年6月訂購的12艘13000TEU集裝箱船批量訂單中的第6艘船,HD現代重工(原現代重工)和韓華海洋(原大宇造船海洋)分別建造6艘,訂單總價值為15.7億美元。
12艘船以1月至12月的誕生石命名,HD現代重工建造的13000TEU集裝箱船系列首制船“HMM Garnet”于2024年1月交付,韓華海洋也于近期順利交付同型船“HMM Ruby”號。
該型集裝箱船全長335米,型寬51米,設計均可使用LNG燃料,采用先進的節能技術來提高燃料效率和減少污染物排放,并將采用最新的智能船舶解決方案。建成投運后,所有船舶運營數據都將實時傳輸到HMM的船隊控制中心,以確保對船舶的全面了解。
在今年完成12艘13000TEU集裝箱船交付后,預計韓新海運的船隊總運力將達到100萬TEU。其中,10000TEU以上的大型集裝箱船將占整個船隊的80%,有助于改善成本結構,提高運營效率。該公司表示,期望通過新船交付增強旗下船隊的環保能力,并在全球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為公司提供運力和靈活性。
今年4月份有消息稱,韓新海運將進一步擴大船隊規模,計劃到2030年新建46艘集裝箱船和74艘散貨船等其他船型,共計120艘新造船。韓新海運最大股東韓國政府計劃使用近11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7.2億元)的留存收益用于該新造船投資計劃。
根據韓新海運制定的中長期戰略,到2030年計劃將集裝箱船隊規模從84艘、92萬TEU提高至130艘、150萬TEU;在散貨船領域,計劃將船隊規模從36艘、630萬載重噸擴大至110艘、1228萬載重噸。
]]>HD現代重工透露,Kumara于今年4月升任該職位,目前負責管理噴漆部門一個由9名韓國籍工人和19名外籍工人的多元化團隊,其中包括幾名斯里蘭卡籍工人。Kumara能夠用韓語和斯里蘭卡語與工人進行交流,其職責包括監督船舶補漆作業、識別潛在危險并確保團隊安全,從而營造安全高效的工作環境。
Kumara當前正在為HD現代重工的轉包企業工作,其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已得到該公司的贊揚和同事的信任,并且正在作為首位外籍現場組長出色地履行職責。
據了解,Kumara于2011年持E-9非專業就業簽證首次來到韓國,并開始在HD現代尾浦的一家轉包企業工作。2012年,Kumara加入目前在職的轉包企業,此后連續在HD現代重工工作數十年。
Kumara已在船舶噴漆方面積累豐富經驗,同時參與HD現代重工的內部語言課程并就讀于韓國理工大學,最終在韓語能力測試中達到最高級別(5級),從而獲得韓國永久居留權或入籍資格。
2023年9月,Kumara在韓國第20屆造船和海事日活動中榮獲“杰出造船和海事人士獎”,彰顯了他的卓越技能和領導才能。
HD現代重工相關人員表示:“Kumara流利的韓語和高超的噴漆技能使他成為團隊領導職位的理想人選。”
]]>HD現代認為這一業績得益于造船業業績改善、電力設備、船舶售后業務以及數字解決方案業務的強勁增長。
在造船領域,報告期內,HD現代造船業務中間控股公司HD韓國造船海洋實現營業收入6.6155萬億韓元,同比增長21.3%,其原因是環保型雙燃料船舶等高附加值船型的營業收入在業績中得到充分體現;實現營業利潤3764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9.72億元),同比增長428.7%,連續第五個季度實現盈利,這得益于訂單篩選戰略帶來的盈利能力提升以及通過穩定生產降低成本的努力。
具體而言,HD韓國造船海洋旗下HD現代重工實現營業收入3.884萬億韓元,同比增長26.7%,實現營業利潤1956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0.25億元),同比增長185.5%;HD現代三湖實現營業收入1.8106萬億韓元,同比增長16.9%,實現營業利潤1775億韓元(約合人民幣9.3億元),同比增長182.2%;HD現代尾浦實現營業收入1.1291萬億韓元,同比增長9.3%,實現營業利潤174億韓元(約合人民幣9117萬元),這是該公司時隔七個季度以來首次實現盈利。
此外,HD Hyundai Marine Solution實現營業收入4379億韓元,同比增長20.2%,實現營業利潤71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7億元),同比增長29.6%,主要得益于船舶售后市場業務的強勁增長以及為應對不斷縮緊的環保法規而擴大的數字解決方案業務。
截至2024年7月15日,HD韓國造船海洋已承攬144艘(座)、價值約162.7億美元的新船訂單,實現其年度訂單目標135億美元的120.5%。至此,HD韓國造船海洋從2021年至2024年已經連續第四年提前完成年度目標,同時也是韓國三大船企(HD現代、韓華海洋、三星重工)中首家提前完成年度訂單目標的船企。
按船型劃分,包括8艘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60艘成品油輪、40艘液化石油氣(LPG)/氨運輸船、12艘大型集裝箱船、1艘超大型乙烷運輸船(VLEC)、2艘液化二氧化碳運輸船、6艘超大型原油運輸船(VLCC)、7艘中型原油運輸船、2艘汽車運輸船(PCTC)、1座浮式儲存和再氣化裝置(FSRU)、1座海上裝置以及4艘特種船。
]]>業界消息,Cido已向中國、韓國船廠下單多型38艘新船,涵蓋蘇伊士型油輪、LR2型油輪、MR型成品油輪以及汽車運輸船等多個船型。其中,油輪領域是其新造船訂單的重點領域,汽車運輸船所占比例相對較小。
值得注意的是,Cido此前主要活躍于超大型原油運輸船(VLCC)和MR型成品油輪市場,近期下單的蘇伊士型油輪和LR2型油輪均屬于這家船東的新涉足領域。
消息人士透露,Cido已與兩家中國船廠簽訂2型22艘新船訂單,具體而言:
Cido已與招商局重工(江蘇)簽訂12艘7600車液化天然氣(LNG)雙燃料動力汽車運輸船建造合同,單船造價約為9000萬美元,訂單總價值約10.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8.23億元)。
據稱這是Cido近20年來首次訂造汽車運輸船,預計將于2027年至2030年交付,同時也可能是船廠首次將交船期排至2030年。
Cido已與山海關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山船重工)簽訂10艘常規動力LR2型油輪建造合同,單船造價在5500萬美元至5850萬美元之間,訂單總價值在5.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9.84億元)至5.8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2.37億元)之間,新船預計將于2028年交付。
除山船重工的10艘常規動力LR2型油輪外,油輪市場其余16艘新船訂單全部由韓國HD現代集團旗下造船子公司承接,具體而言:
Cido已與HD現代重工蔚山船廠簽訂4艘蘇伊士型油輪建造合同,單船造價約9100萬美元,訂單總價值約3.6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6.37億元)。新船配備脫硫塔,預計2027年交付。
Cido已與HD現代越南造船簽訂4艘115000載重噸LR2型油輪和4+4艘MR型成品油輪建造合同。其中,LR2型油輪的單船造價約為7000萬美元,訂單總價值2.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28億元),預計2028年交付;MR型成品油輪的單船造價約為4700萬美元,訂單總價值約為3.7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7.25億元),首批4艘預計將于2027年交付。
除上述訂單外,Cido在2023年時隔15年重返中國船廠下單造船,向新韓通船舶重工和新大洋造船共計訂購12艘散貨船,船型為82000載重噸Kamsarmax型和64000載重噸Ultramax型。
克拉克森數據顯示,Cido Shipping擁有一支由72艘船組成的船隊。其中37艘是汽車運輸船,但大多數船齡已超過20年,這也是Cido近期批量訂購該型船的原因之一。
]]>根據GTT的公告,2艘LNG運輸船將配備GTT研發的Mark III Flex膜式密封系統,每艘船的貨艙容量為174000立方米,新船預計將于2028年第一季度至第二季度交付。
消息人士透露,上述2艘LNG運輸船來自希臘航運公司Evalend Shipping,單船造價約2.69億美元。
上周,GTT還宣布與中國船舶集團旗下大連造船簽訂2艘LNG運輸船液貨艙設計合同,新船由中國燃氣/華光海運/中船租賃的合資企業Ocean Jade Investment投建,已于今年4月正式與大連造船簽訂造船合同,預計將于2028年第一季度至第二季度交付。
]]>韓華海洋22日宣布,該公司已與美國海軍供應系統司令部簽訂MSRA。根據協議,在未來五年內,韓華海洋將有資格競標美國海軍供應系統司令部指定艦艇的MRO項目。
據悉,MSRA是美國政府與私營船廠簽署的一項協議,旨在為美國艦艇提供MRO服務,要參與美國在役船舶的MRO項目,必須事先簽署MSRA。
韓華海洋于2024年1月申請MSRA,并于2024年4月底完成韓華海洋巨濟船廠的盡職調查。通常情況下,船企從申請MSRA到正式簽約需要一年多的時間,但韓華海洋將這一流程縮短至七個月。對此韓華海洋表示:“公司的船舶技術和維護基礎設施是獲得美國海軍高度評價的因素之一。”
除韓華海洋外,其競爭對手HD現代重工于稍早時候的7月11日宣布與美國海軍供應系統司令部簽訂MSRA,成為韓國首家與美國海軍簽署MRO協議的船企。根據協議,在未來五年內,HD現代重工將有資格競標美國海軍供應系統司令部所屬支援艦艇和美國海軍作戰艦艇的MRO項目。
HD現代重工表示,該公司于2023年5月申請MSRA;2024年1月完成設施和質量盡職調查;2024年3月和5月分別完成安全盡職調查和財務盡職調查,歷時1年零2個月完成最終協議簽署。相較之下,韓華海洋的流程周期縮短近一半。
隨著兩大造船巨頭的相繼獲得MSRA,美國海防市場每年價值20萬億韓元(約145億美元)的艦艇MRO市場將成為韓華海洋和HD現代重工的“新戰場”。
為搶占美國海防和造船業務,韓華集團旗下韓華海洋和韓華系統(Hanwha Systems)已宣布以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費城造船廠,且已簽訂100%股權收購協議,這是韓國企業收購美國造船廠的首個案例。交易預計將于2024年第四季度完成。
據了解,費城造船廠成立于1997年,此前是一家美國國有船廠,于1998年改制為商業船廠,挪威工業投資公司Aker Group是其最大股東,持股量為57.6%。費城造船廠主要建造符合《瓊斯法案》的商船,自2003年以來,美國符合《瓊斯法案》的超50%以上的大型商船由該船廠建成交付,包括成品油輪和集裝箱船。其核心業務還包括艦艇、公務船以及海上風電船等船型的建造和維修改裝。
近年來,韓華集團致力于尋求加強其在全球造船業的影響力。此次收購費城造船廠是韓華集團進軍美國商船和國防市場的敲門磚,該船廠的最大船塢預計將成為韓華集團位于美國的MRO基地。
]]>據介紹,該船舶技術研究所是HD現代重工特種船舶部門船舶技術中心的擴大和重組版本,將在HD韓國造船海洋下屬的未來技術研究所(Institute for Future Technology)下組織運營。未來技術研究所作為一個“控制塔”組織,負責監管HD現代研發領域相關工作,旨在確保未來核心源技術的安全性,并為HD現代的主要業務提供必要的應用技術。
HD現代希望通過成立船舶技術研究所擁有一個技術融合系統,使其能夠更快地響應快速變化的船舶市場。特別是,能夠快速結合未來技術研究所擁有的電氣化、數字化和人工智能(AI)技術,搶先掌握未來的船舶技術。
目前,未來技術研究所正在獨立開發作為電力推進船舶核心的驅動器(用于船舶推進的電力轉換裝置),同時致力于推進全球首個商船人工智能解決方案。
HD現代將以新成立的船舶技術研究所為基礎,推進船舶業務的三大核心戰略,即船舶電氣化、自動船舶研發、加強出口船舶競爭力,從而在全球船舶市場獲得優勢,并將繼續積極引進造船領域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通過這種方式,HD現代計劃在為海軍開發下一代艦艇的同時,開發出口艦艇模型,并大力進軍全球海防市場。據英國軍事雜志《Janes Market Forecast》預測,從今年開始,預計未來10年的艦艇訂購量將達到約1100艘,價值113萬億韓元。
自1975年開發出韓國首艘軍艦“蔚山”號以來,HD現代重工的艦艇建造技術實力備受認可,至今已建成交付106艘艦艇,包括向新西蘭、秘魯和菲律賓交付的18艘海外艦艇。
此外,HD現代重工于7月11日宣布與美國海軍供應系統司令部(US Naval Supply Systems Command)簽署一項船舶維護服務協議(MSRA),成為韓國首家與美國海軍簽署船舶維護、修理和運營(MRO)協議的船企,以此進軍美國MRO市場。
MSRA是美國政府與私營船廠簽署的一項協議,旨在為美國艦艇提供MRO服務。要參與美國在役船舶的MRO項目,必須事先簽署MSRA。根據協議,在未來五年內,HD現代重工將有資格競標美國海軍供應系統司令部所屬支援艦艇和美國海軍作戰艦艇的MRO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