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船級社與HD現代旗下公司的聯合工業項目(JIP)主要涉及HD現代旗下船廠建造的15000TEU液化天然氣(LNG)雙燃料動力大型集裝箱船,通過聯合工業項目整合現代重工動力系統和HD韓國造船海洋研發的先進碳捕集與液化系統。
根據協議,HD Hyundai Marine Solution負責基本設計;HD Hyundai Engineering & Technology負責三維(3D)建模和詳細設計;挪威船級社根據適用的國際法規及其入級規則和指南進行驗證。
隨著全球海運業愈加重視減少碳排放,挪威船級社的AiP是對OCCS技術可行性的認可,并準備好滿足新出現的法規要求。
HD Hyundai Marine Solution相關人員表示:“此次獲得AiP證明了HD現代在改裝市場的設計能力。HD Hyundai Marine Solution已將OCCS改裝、雙燃料發動機改裝和FSRU/FSU改裝納入其環保改裝業務范圍,以提供滿足不同客戶要求的整體解決方案。”
挪威船級社相關人員表示:“AiP強調了協同創新在推進海事脫碳方面的重要性,通過與具有前瞻性思維的公司共同努力,證明了OCCS技術作為一種直接而實用的航運減排解決方案的潛力。”
]]>此次會議旨在加強雙方在數字化制造創新領域的實踐和持續合作,會議期間,雙方回顧了已有合作項目的現狀并就未來戰略交換意見。
據悉,自2022年以來,HD現代與西門子保持著密切的技術合作,以期在2030年前實現“智能自主船廠”。該系列合作旨在將先進的數字技術融入造船流程,強調自動化、數據交換(Data Exchange)以及數字孿生(Digital Twins)在造船業的應用。
2022年4月和2023年10月,HD現代與西門子相繼簽署“下一代設計平臺聯合開發協議”和“設計-生產一體化平臺聯合開發協議”,其目的是共同開發數字化制造創新平臺。根據2023年的聯合開發協議,HD現代計劃創建一個數字化自動化生產系統,以實現在單一平臺上管理從船舶設計到生產的全部數據。該系統旨在減少因各流程之間數據脫節導致的低效率,并實現生產力創新。
目前,HD現代與西門子正在逐步擴大數字孿生領域的合作范圍。在今年3月舉行的GTC 2024大會期間,西門子和英偉達利用先進的圖形技術實時展示出HD現代的“數字船廠和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并引起廣泛關注,同時顯現出數字孿生(用于模擬、監控和優化的物理實體的虛擬版本)在革新造船業方面的潛力。
HD現代表示,到2025年,旗下造船子公司HD現代尾浦將引進各種機器人和自動化設備,目前正在與西門子共同進行虛擬工廠模擬和數據連接工作,以便進行預先驗證和效果分析。
近期,HD現代尾浦已成功完成“工廠模擬”,即模擬面板生產線的生產物流流程。到2024年年底,HD現代尾浦計劃建立一個“小型組裝部件自動焊接機器人系統”,該系統能夠利用先進的圖像處理(視覺)技術跟蹤焊接線軌跡并檢測部件變形。
此外,HD現代與西門子在會議期間回顧了已有合作項目,如HD現代尾浦的“小型裝配機器人模擬”和“面板生產線生產優化”以及HD現代三湖的“Siemens Marine Platform”和“基于工業元宇宙(Teamcenter X)的設計數據系統”等。這些項目是HD現代擴大數字孿生技術合作范圍廣泛戰略的一部分,對于創建智能船廠和提高生產效率至關重要。
HD現代相關人員表示:“公司將成為業內首家通過在單一平臺上管理從船舶設計到生產的全部數據來實現數字化制造創新的企業。公司將把合作范圍擴大到普通商船和艦艇以外的各個工業領域,以創造協同效應。”
HD現代與西門子的合作是實現智能自主造船廠的重要一步。這一愿景包括利用先進技術創建高度自動化和自我優化的造船設施,從而提高造船業的生產率、精度和安全性。
]]>韓媒消息,萬海航運正在與韓國HD現代集團和三星重工洽談15000TEU雙燃料動力大型集裝箱船建造事宜,新船數量在4艘到10艘不等,燃料類型尚未確定。
作為參考,目前液化天然氣(LNG)雙燃料動力大型集裝箱船的單船造價預計超過2.2億美元,甲醇雙燃料動力大型集裝箱船的單船造價至少為2億美元,以此計算,若萬海航運選擇LNG燃料,訂單總價值至少在8.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3.16億元)至2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7.91億元)之間;若選擇甲醇燃料,訂單總價值至少在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7.42億元)至2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3.55億元)之間。
當前,萬海航運正在增加新造船訂單以應對高運費和環保法規。上周(8月12日),萬海航運發布公告稱,該集團旗下子公司萬海航運(新加坡)有限公司已與中國臺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臺船國際)和HD現代三湖共計簽署2型20艘甲醇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建造意向書。此舉旨在推動船隊升級以提高運營效率,增強其長途運輸服務的競爭力。
該建造意向書包括12+4艘8000TEU甲醇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和4艘8700TEU甲醇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總價值最高將達到約30億美元,預計將于2027年第三季度至2030年第三季度全部交付。其中,12+4艘8000TEU集裝箱船將由臺船國際承建,單船造價在1.025億美元至1.24億美元,若全部生效,總價值在16.4億美元至24.8億美元之間。4艘8700TEU集裝箱船將由HD現代三湖承建,單船造價在1.135億美元至1.3041億美元,總價值在4.54億美元至5.2164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臺船國際首次建造雙燃料船,也是臺船國際自2018年之后首次承接批量商船訂單,且創下該船廠目前獲得的最大單筆商船訂單。不僅如此,8月12日宣布的2型20艘新船建造意向書也是萬海航運首次投建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目前甲醇被譽為下一代船用清潔燃料,相較于傳統船用燃料,甲醇可顯著減少硫氧化物(SOx)、氮氧化物(NOx) 和溫室氣體等污染物排放。
據龍船訂單庫追蹤,萬海航運曾在2021年至2022期間通過下單造船大舉推進船隊擴張,包括日本造船聯合的12艘3013TEU支線集裝箱船和12艘3055TEU支線集裝箱船;三星重工的13艘13100TEU集裝箱大型集裝箱船;HD現代重工(原現代重工)的5艘13200TEU大型集裝箱船以及臺船國際的4艘3000TEU支線集裝箱船等。
此外,萬海航運在今年前7個月共接收9艘新船,分別為3艘13000TEU和6艘3000TEU支線集裝箱船,預計到今年年底還將交付1艘13000TEU和2艘支線3000TEU新船。2025年預計將有3艘13000TEU集裝箱船交付并加入船隊。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船訂單量為2809萬修正總噸(1127艘),其中2557萬修正總噸(795艘)由前30強造船集團承攬,以修正總噸為基準(下同),占比70.54%。
按國家劃分,2024年上半年中國造船企業共計承攬1807萬修正總噸(705艘),占比64.31%;韓國造船企業共計承攬716萬修正總噸(170艘),占比25.5%;日本造船企業共計承攬70萬修正總噸(42艘),占比2.48%。
以2024年上半年新接訂單為基準統計,全球前30強造船集團包括22家中國造船企業、5家韓國造船企業、2家歐洲造船企業和1家日本造船企業。排名1~30名分別是:排名前十的分別是中國船舶集團、HD現代、新時代造船、三星重工、韓華海洋、揚子江船業、招商工業、Fincantieri、恒力重工、福建船政,具體名單如下:
以全球手持訂單量為基準,全球前30強造船集團包括16家中國造船企業、5家韓國造船企業、5家日本造船企業和4家歐洲造船企業。以修正總噸為基準,排名前十的分別是中國船舶集團、HD現代、三星重工、韓華海洋、揚子江船業、中遠海運重工、新時代造船、招商工業、今治造船、Fincantieri。具體如下:
根據《K-造船超級差距藍圖2040》,韓國政府計劃與私營部門共同投資2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05.2億元),用于該國未來10年的十大核心項目,即氨動力運輸船、液化氫運輸船、液化二氧化碳運輸船、中大型電動船、船用碳捕集系統、自主航行平臺、液化天然氣(LNG)和液化氫貨艙國產化、超輕高效協作機器人、無人自主制造工藝技術和碼頭物流自動化系統。
這些項目將在創新和具有挑戰性的技術開發、示范和標準化方面得到資金支持,并將培育成韓國造船業的全新增長引擎。韓國政府旨在通過一系列戰略性技術進步和投資,到2040年將韓國打造成為世界頂級造船技術強國,發展成為造船、海洋工程技術及船舶設備領域強國,并集中精力構建基于自動化的船舶建造系統。
具體而言,《K-造船超級差距藍圖2040》為韓國造船業制定了全面的中長期技術發展計劃,該愿景包括從“造船強國”過渡到“造船和海洋工程裝備強國”以及從“以勞動力為基礎的造船系統”過渡到“以自動化為基礎的造船系統”。
為實現上述愿景,韓國將根據《K-造船超級差距藍圖2040》在環保、數字化和智能技術三大領域選出100項核心技術(351項詳細技術),這些技術對于確保韓國造船業的未來競爭力至關重要。同時,韓國將2040年前完成零碳船舶技術組合視為關鍵目標之一,將重點關注氫和氨等環保燃料推進技術。
據悉,韓國造船業的目標是到2040年實現50%的無人操作率,將重點確保造船全流程(包括設計、生產等)的自動化技術;將優先發展焊接和噴涂自動化技術以及可替代高風險和高難度任務的協作機器人技術;從中長期來看,將確保能夠全天候運行的自動化船體工廠基礎技術并建立試驗臺。
此外,《K-造船超級差距藍圖2040》還包括全自動船舶商業化以及無人導航所需的傳感器、設備和集成操作系統技術,并將同步開發協助船員進行人機協作和確保緊急情況下安全的技術。
目前,韓國政府已與韓國三大船企(HD現代、韓華海洋、三星重工)簽署諒解備忘錄(MOU),用于共同開發4項現場響應技術,其中包括焊接協作機器人、用于焊接和噴涂的虛擬現實(VR)工人培訓系統、支持外國工人現場工作的人工智能(AI)聊天機器人以及船廠與合作伙伴之間的生產協作平臺。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表示,這些舉措旨在“通過高效溝通大幅提高生產率,并顯著加強工作安全性”。
]]>HD現代認為這一業績得益于造船業業績改善、電力設備、船舶售后業務以及數字解決方案業務的強勁增長。
在造船領域,報告期內,HD現代造船業務中間控股公司HD韓國造船海洋實現營業收入6.6155萬億韓元,同比增長21.3%,其原因是環保型雙燃料船舶等高附加值船型的營業收入在業績中得到充分體現;實現營業利潤3764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9.72億元),同比增長428.7%,連續第五個季度實現盈利,這得益于訂單篩選戰略帶來的盈利能力提升以及通過穩定生產降低成本的努力。
具體而言,HD韓國造船海洋旗下HD現代重工實現營業收入3.884萬億韓元,同比增長26.7%,實現營業利潤1956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0.25億元),同比增長185.5%;HD現代三湖實現營業收入1.8106萬億韓元,同比增長16.9%,實現營業利潤1775億韓元(約合人民幣9.3億元),同比增長182.2%;HD現代尾浦實現營業收入1.1291萬億韓元,同比增長9.3%,實現營業利潤174億韓元(約合人民幣9117萬元),這是該公司時隔七個季度以來首次實現盈利。
此外,HD Hyundai Marine Solution實現營業收入4379億韓元,同比增長20.2%,實現營業利潤71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7億元),同比增長29.6%,主要得益于船舶售后市場業務的強勁增長以及為應對不斷縮緊的環保法規而擴大的數字解決方案業務。
截至2024年7月15日,HD韓國造船海洋已承攬144艘(座)、價值約162.7億美元的新船訂單,實現其年度訂單目標135億美元的120.5%。至此,HD韓國造船海洋從2021年至2024年已經連續第四年提前完成年度目標,同時也是韓國三大船企(HD現代、韓華海洋、三星重工)中首家提前完成年度訂單目標的船企。
按船型劃分,包括8艘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60艘成品油輪、40艘液化石油氣(LPG)/氨運輸船、12艘大型集裝箱船、1艘超大型乙烷運輸船(VLEC)、2艘液化二氧化碳運輸船、6艘超大型原油運輸船(VLCC)、7艘中型原油運輸船、2艘汽車運輸船(PCTC)、1座浮式儲存和再氣化裝置(FSRU)、1座海上裝置以及4艘特種船。
]]>據介紹,該船舶技術研究所是HD現代重工特種船舶部門船舶技術中心的擴大和重組版本,將在HD韓國造船海洋下屬的未來技術研究所(Institute for Future Technology)下組織運營。未來技術研究所作為一個“控制塔”組織,負責監管HD現代研發領域相關工作,旨在確保未來核心源技術的安全性,并為HD現代的主要業務提供必要的應用技術。
HD現代希望通過成立船舶技術研究所擁有一個技術融合系統,使其能夠更快地響應快速變化的船舶市場。特別是,能夠快速結合未來技術研究所擁有的電氣化、數字化和人工智能(AI)技術,搶先掌握未來的船舶技術。
目前,未來技術研究所正在獨立開發作為電力推進船舶核心的驅動器(用于船舶推進的電力轉換裝置),同時致力于推進全球首個商船人工智能解決方案。
HD現代將以新成立的船舶技術研究所為基礎,推進船舶業務的三大核心戰略,即船舶電氣化、自動船舶研發、加強出口船舶競爭力,從而在全球船舶市場獲得優勢,并將繼續積極引進造船領域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通過這種方式,HD現代計劃在為海軍開發下一代艦艇的同時,開發出口艦艇模型,并大力進軍全球海防市場。據英國軍事雜志《Janes Market Forecast》預測,從今年開始,預計未來10年的艦艇訂購量將達到約1100艘,價值113萬億韓元。
自1975年開發出韓國首艘軍艦“蔚山”號以來,HD現代重工的艦艇建造技術實力備受認可,至今已建成交付106艘艦艇,包括向新西蘭、秘魯和菲律賓交付的18艘海外艦艇。
此外,HD現代重工于7月11日宣布與美國海軍供應系統司令部(US Naval Supply Systems Command)簽署一項船舶維護服務協議(MSRA),成為韓國首家與美國海軍簽署船舶維護、修理和運營(MRO)協議的船企,以此進軍美國MRO市場。
MSRA是美國政府與私營船廠簽署的一項協議,旨在為美國艦艇提供MRO服務。要參與美國在役船舶的MRO項目,必須事先簽署MSRA。根據協議,在未來五年內,HD現代重工將有資格競標美國海軍供應系統司令部所屬支援艦艇和美國海軍作戰艦艇的MRO項目。
]]>7月15日,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宣布有條件地批準HD韓國造船海洋并購STX重工,屆時HD韓國造船海洋將收購STX重工35.05%的股份,成為后者其最大股東。
雖然已做出有條件批準的決定,但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仍就認為,此次并購可能會限制韓國船用發動機市場競爭。在此情況下,該委員會已采取補救措施,例如,禁止在三年內拒絕供應船用發動機零部件、保證最低產量、限制價格上漲、禁止延遲交貨等。
此次并購的內容是HD現代收購從事船用發動機和發動機零部件業務的STX重工及其子公司,而HD現代是一家已實現船舶、船用發動機和發動機零部件等造船業垂直整合的船企。
對此,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針對各個業務領域各種類型組合中限制競爭的可能性展開重點審查,包括船用發動機零部件與船用發動機之間的縱向兼并、船用發動機之間的橫向兼并、船用發動機與船舶之間的縱向兼并以及船用發動機零部件之間的橫向兼并。其中,船用發動機零部件與船用發動機之間的縱向兼并受到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重點審查和擔憂。
在審查期間,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判定存在現實風險,即合并后的實體可能無法向韓華發動機(原HSD發動機)和STX發動機提供曲軸,而曲軸是船用發動機的關鍵部件,從而可能導致韓華發動機和STX發動機無法生產發動機。
該委員會特別指出,2018年,韓華發動機(原HSD發動機)與韓國斗山能源終止合作關系。目前,韓華發動機所需曲軸80%由斗山能源,20%由STX重工旗下子公司韓國船用曲軸(KMCS)供應。此次合并意味著將增加KMCS拒絕向韓華發動機供應曲軸的可能性。
與此同時,韓華發動機認為,該公司無法輕易從第三方采購曲軸。斗山能源作為韓華發動機的主要供應商,其產能已達到飽和,沒有足夠的增產空間。對韓華發動機而言,KMCS是唯一的替代供應商。因此,如果KMCS在合并后拒絕向韓華發動機等競爭企業供應曲軸,或以不利價格或交貨時間供應曲軸,就會擾亂競爭企業的生產秩序,進一步加強合并后實體的市場支配地位。
此外,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還發現,此次合并可能會影響HD現代和韓華集團在造船領域的競爭。韓華集團通過收購大宇造船海洋(現已更名為韓華海洋)和HSD發動機(現已更名為韓華發動機)成為HD現代的強大競爭對手。如果韓華集團在尚未進行垂直整合且曲軸供應鏈出現問題時,雙方很難在船用發動機市場甚至造船業進行公平競爭。
目前,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已制定保障措施,以確保合并后的實體在三年內向競爭企業穩定供應曲軸,包括禁止拒絕供應、最低數量保證、漲價限制和禁止延遲交貨,如有必要,還可根據未來市場情況延長期限。
對此,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解釋稱:“合并審查維持了合并實體的初衷,即通過投資環保型發動機加強其在全球發動機市場的競爭力,但通過為競爭企業提供最低限度的保障措施,確保在造船業這一國家重點產業以及相關中間產品市場維持公平競爭。我們將繼續密切審查對中間產品市場競爭的影響,如果合并限制了競爭,我們將采取糾正措施。”
在宣布有條件批準一天后(16日),STX重工宣布將7月30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就公司章程修訂和董事任命進行表決。收購完成后,STX重工將更名為HD Hyundai Marine Engine。
]]>HD現代集團6月25日宣布,該集團已于近日獲得英國勞氏船級社(LR)和日本船級社(NK)頒發的浮式儲存和再氣化裝置(FSRU)網絡彈性(IACS UR E26)技術原則性批準(AiP)證書。
至此,該型船舶網絡安全技術已獲得全球六大船級社的認證。韓國船級社(KR)、美國船級社(ABS)、法國船級社(BV)以及挪威船級社(DNV)分別于2023年5月、8月、9月和12月授予AiP。
據悉,船舶網絡彈性技術不僅能保護船舶免受網絡威脅,還能將已發生的信息安全事故的影響降至最低,以提高船舶運營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近年來,由于船舶上各種系統的集成和數字化的擴展,黑客和勒索軟件等網絡安全攻擊威脅不斷增加,船舶網絡彈性的重要性在全球范圍內被越來越重視。
國際船級社協會(IACS)也已作出規定,2024年7月以后簽訂的所有造船合同都必須采用網絡彈性技術。為此,HD現代集團從2023年開始與全球船級社開展聯合開發項目,旨在設計網絡彈性網絡并建立響應系統。
HD現代集團通過船舶領域的綜合解決方案公司HD Hyundai Marine Solutions推出船舶網絡安全解決方案品牌Hi-Secure,并將其應用于在建的LNG FSRU,從而引領船舶網絡安全技術的發展。
HD現代集團相關人員表示:“數字化船舶的運營安全需要加強網絡安全技術,HD現代計劃以最高水平的網絡安全技術保持其世界第一造船商的地位。”
]]>根據韓國造船與海洋工程行業人力資源開發委員會發布的《2023年造船與海洋工程行業人力狀況報告》,截至2022年底,韓國大中型船廠在職總人數為96254人,同比增長3.85%。在此之前,韓國造船業就業人數已連續兩年下降,但自2023年以來有所回升。
相較于2014年韓國造船業巔峰時期的203441人,該行業目前仍面臨人力短缺,且隨著造船業新一輪繁榮期帶來的訂單潮,人力危機正在加劇。然而,韓國三大造船巨頭——HD現代、韓華海洋、三星重工并不希望各自的員工人數恢復到2014年的水平,并將其解釋為“避免重蹈覆轍”,由于過度增加組織和人力,三大船企曾在經濟衰退時期陷入一度巨大危機。
雖然不希望員工人數大幅上升,但三大船企一致表示,技術型工人和研發方面的關鍵人才仍然短缺。業內人士稱:“人力問題應該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待。短期內,船廠能夠依靠外籍勞工解決問題,但若這種人力結構長期存在,將削弱韓國造船業的競爭力。因此需要加大力度確保韓國籍工人和關鍵人才。”
為吸引人才,韓國三大造船企業正在擴大福利待遇,創建橫向組織文化,并逐步提高工資水平。韓華海洋自2023年5月“重啟”以來,已將白領員工的工資平均提高1000萬韓元;三星重工已恢復績效工資制度;HD現代旗下造船子公司的員工待遇也隨著業績改善有所提高。
除吸納外部人才外,船企也在推進“內部發展”。2019年至2021年,HD現代重工通過HD現代重工技術培訓中心每年招聘200到300人不等,并從2022年起將招聘人數擴大到每年 超1000人;2022年,HD現代與韓國首爾大學共同設立“智能海洋移動(Smart Ocean Mobility)”研究生院融合課程,旨在培養造船和海洋領域的未來技術人才;2024年2月,HD現代重工宣布成立“Root Academy Hall”,以培養造船業人才,該機構配備焊接實訓室和涂裝實訓室等崗位培訓設施,旨在提高工人的技術熟練程度。
韓華海洋已啟動“Root Industry Specialised Complex”,以改善供應商員工的生活條件和培訓水平,并希望通過該項目改善工人居住條件、防止人才流失,進而吸引更多人才。
三星重工正在利用其技術培訓中心提高員工技能。該公司通過技術培訓中心培養內部員工,提供各種技能培訓,包括造船業中重要的噴漆和焊接工藝。
此外,三大船企也在采取結構性解決方案,即通過智能船廠解決人力問題。
自2021年以來,HD現代旨在通過實施造船未來戰略(Future of Shipyard,FOS)項目向智能船廠轉型。該項目分三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可視化船廠”建設已于2023年12月完成;第二階段到2026年,建成“互聯可預測的最優化工廠”;第三階段到2030年,轉型為“100%數字孿生智能自主運營船廠”。FOS項目完成后,HD現代旗下船廠的生產率將提高30%、交船期縮短30%并實現資源零浪費。
韓華海洋正在將旗下船廠升級為基于大數據的智能船廠。以互聯互通、自動化、智能化為目標,智能船廠將從生產基地的各個部分收集和共享大數據,并將其連接到船廠所有員工。同時,韓華海洋正在推進智能化轉型,將最新的人工智能、傳感器和物聯網技術集成到整個巨濟船廠的自動化生產線中。
三星重工也在加快智能船廠建設,通過應用基于數據的綜合監控系統,可以一目了然地檢查和調整整個造船過程的信息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