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機是船舶的’心臟’,一旦因質量問題出現故障,將導致船舶整個動力系統癱瘓。在當前市場形勢下,產品質量不僅影響企業市場信譽,還直接影響產品成本,關乎企業生死存亡。”日前,一家船舶主機企業負責人結合自身遭遇提醒業界同行,在當前市場“洗牌期”,船配企業要高度重視質量問題,切莫因質量瑕疵影響企業聲譽。對此,不少船配企業負責人感同身受,他們普遍認為,當前船市蕭條期也正是企業強質量、控成本的提質增效關鍵期。船配企業要樹立全員營銷意識,在加強自身能力建設,做優、做強自身產品的同時,全力開發新產品,并與船企抱團取暖,度過船市“寒冬”。
記者通過采訪了解到,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大多數船配企業的生產制造能力、產品市場占有率明顯提高,通過轉型升級,產品結構逐步向高端、多元趨勢發展。但是,基于當前市場形勢,大多數船配企業依舊十分擔憂未來兩年的發展前景,特別是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船配企業的利潤空間不斷受到擠壓,不少企業面臨著巨大的生存發展壓力和改革創新壓力。“強質量”“創新品”已成為不少船配企業度過市場寒冬的兩大利器。
嚴控質量 驅散生存危機陰云
船廠與船配企業是“一根藤上的苦瓜”。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新船市場需求近乎停滯,許多船廠的新船開工率大幅下降,大多數企業的降幅近五成。隨著“交船難”現象持續蔓延,“盈利難”的企業數量不斷擴大,與造船企業唇齒相依的船配企業也將面臨“生存難”的巨大壓力。對此,業內相關人士指出,船配企業既要直面挑戰,頂住壓力,也要堅定信心,強化質量管理,嚴控成本,打好轉型升級攻堅戰。
江蘇一家船企負責人表示,當前,市場訂單有限,同質化競爭激烈,船企在決定最終供應商方面力不從心,很難最終決定。不過,產品質量過硬、售后服務完善、價格具有優勢的供貨商還是會被船廠優先推薦給船東。這就要求船配企業著力實施質量管理工程。一方面,要針對企業體制機制、成本控制、質量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革調整,提高產品“供給”質量,做穩、做強、做優主業;另一方面,企業員工必須樹立強烈的質量意識,將質量標準和要求實實在在落實到產品的每一道工序中,通過技術創新、工藝創新、工裝改進、質量實名制等舉措促進產品質量提檔升級。
除此之外,記者了解到,今年1~4月,大多數船配企業的經營接單量加劇下滑,不少船配企業均存在合同缺口,為完成全面指標任務增加了難度和壓力。而且,受市場不確定性因素影響,船配企業面臨的撤單、改單風險進一步加劇。一家船舶主機企業負責人透露,截至第一季度,該公司的手持合同中已有50臺主機存在撤單或者更換機型的風險,主機企業尚且如此,機電以及常規設備面臨的風險更大。南京一家船配企業負責人表示,新造船市場訂單有限,傳統船用產品業務板塊近幾年很難有進一步增長,激烈的市場競爭導致“量價齊跌”,將進一步加劇微利甚至成本經營對公司利潤的影響。對此,他表示,企業要想在市場蕭條期實現盈利,只能著力實施成本工程,徹底削減成本。在成本管控過程中,夯實成本管理基礎,強化預算目標,止住“出血點”,并嚴格控制期間費用管理。同時,堅持“效益導向”,通過技術改進、工藝優化提效率;與供應商開展戰略合作、充分應用競價機制、引進優質供應商等方式降低采購成本,著力推進降本增效,度過當前生存危機。
全力創新 助推企業提質增效
隨著經濟“新常態”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提出,在為信息產業提供發展空間的同時,也將加速老、舊產業和中低端產能的淘汰,船配企業作為傳統的生產制造企業,改革創新迫在眉睫。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國內經濟艱難前行和航運、造船市場“雙過剩”的背景下,不少船配企業通過全力研發新產品,創新發展思路、積極調整產品結構,為企業打開了發展新局面。
去年以來,滬東重機有限公司新品研發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產量創歷史新高,首次突破500萬馬力,其在柴油機市場占有率持續提升。2015年,滬東重機成功研制出全球首臺WinGD柴油機選擇性催化還原技術系統(SCR),并實船使用。同時,成功研制國內首臺MAN柴油機SCR系統。此外,該公司自主品牌中速機12MV390、小缸徑低速機6EX34/160EF完成組裝動車,并在2015年中國國際海事會展上全球首發。中船動力有限公司積極調整訂單結構,促使低速機、大缸徑中速機、陸用電站、MAK機的比例明顯提升,主產品市場占有率穩中有升。在低迷的市場形勢下,中船動力還實現了由單一的發電機組向主機和發電機組市場并存的轉型發展。此外,南京中船綠洲機器有限公司轉變合作模式實現突破。該公司與哈特拉帕公司簽訂了船用空壓機合資意向書,將改變該公司被動的對外合作模式。中船綠洲還積極推進與麥基嘉公司在小吊、軟管吊等方面的合資合作,以建立更為穩固的合作關系。此外,中船綠洲以環保、離心機產品為重點的陸用市場開發也取得了新進展。在陸用環保市場開發方面,該公司已與中德(中國)環保有限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將爭取進入城市垃圾焚燒發電市場。
通過不斷創新,這些船配企業在新產品研發設計,發展模式以及發展思路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產品結構不斷向高端、多元化調整,為“十三五”期間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業內相關人士指出,造船業持續低迷,新造船市場極度萎縮蕭條,繼2008年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
BDI)探底后,2014年至今出現了更大幅度的探底,市場慘烈程度前所未有,市場行情將更為嚴峻。同時,“低船價”帶來的負面影響將逐漸延伸、滲透至船配企業,對船配企業的沖擊也將更加慘烈。對此,船配企業要全方位做好應對準備,在市場蕭條時期加快新產品開發,積極主動上門拜訪客戶,聽取企業對新產品的好主意、好點子,適時擇機開發新產品,滿足客戶的新需求。
來源:中國船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