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積重難返的資源類資產置出,轉而收購盈利性較強的金融類資產,這已成為地方政府拯救當地國企的“新套路”。
6月7日晚間,停牌兩個多月的華菱鋼鐵(000932.SZ)披露重大資產重組進展,其與湖南財信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財信金控),以及母公司湖南華菱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華菱集團)簽訂重組框架協議。
根據協議,華菱鋼鐵將與鋼鐵業務有關的資產及負債出售給母公司,并向包括財信金控、華菱集團在內的交易對方,發行股份購買金融類及節能發電類等盈利能力較強的資產。同時,華菱鋼鐵向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上述擬購買資產交易價格的100%。
華菱鋼鐵是湖南最大的鋼鐵企業,實際控制人為湖南省國資委。年產能為生鐵1600萬噸、粗鋼1810萬噸、鋼材1830萬噸,產品以冷熱軋超薄板、寬厚板、無縫鋼管和線材為主。
在鋼鐵行業整體低迷的局勢下,去年華菱鋼鐵凈虧損29.59億元,今年一季度再次虧損8.15億元,位于國內上市鋼企虧損榜第二位。
截至去年底,華菱鋼鐵負債率達86%。其中,流動負債603.12億元,占總負債的比重超過九成。流動資產則僅為273.38億元,遠遠不能覆蓋流動負債,因而短期償債壓力較大。
為了拯救當地資源類產業支柱型企業,湖南省國資委派出的“援手”,是該省目前唯一的一家地方金融控股集團財信金控。
財信金控的前身是湖南省信托投資公司,成立于1985年2月,是湖南省內第一家非銀行金融機構。2002年12月,經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核準重新登記,該公司更名為湖南省信托投資有限責任公司。2014年11月,湖南省政府啟動財政廳歸口管理公司改革重組,湖南財信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獲批組建成立,并于今年1月底正式掛牌。
作為湖南省國有獨資企業,財信金控位于湖南長沙,注冊資本35.4億元,旗下擁有湖南信托、財富證券、吉祥人壽、湖南聯交所、湖南省資產管理公司等全資或控股子(孫)公司25家,其中金融及類金融企業15家,并控股上市公司南華生物(000504.SZ)。
截止去年底,財信金控總資產457億元,凈資產82億元。業務范圍主要包括湖南省政府授權的國有資產投資、經營、管理;資本運作和金融資產管理,股權投資及管理,受托管理專項資金,信用擔保和再擔保,投融資及金融服務,企業重組、并購咨詢等經營業務。
湖南省國資委計劃對華菱鋼鐵實施“置出鋼鐵資產、置入金融資產”以助后者脫困、改善現金流的做法,在業內已有先例。
6月3日晚間,重慶鋼鐵(601005.SH)發布停牌公告,計劃從重慶渝富資產經營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渝富集團)收購非上市金融類等資產,并同時出售公司鋼鐵相關資產。
身為全國首家地方國有獨資綜合性資產經營管理公司的渝富集團,自2004年3月成立以來,一直扮演著重慶版“中央匯金”的角色,主要從事股權管理、產業投資、基金運營、資產收處、土地經營等業務。渝富集團此次入局重慶鋼鐵,將再一次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的功能,利用旗下金融資產和相關平臺,為深陷債務泥潭和虧損困境的重慶鋼鐵,增強“造血功能”,緩解資金壓力。
“鋼鐵換金融的做法,對于身處困境的上市企業而言無疑是一著好棋,一方面是止住‘出血點’,另一方面有可能增加現金流,緩解債務壓力,但對于整個鋼鐵行業而言未必是好事。”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林伯強對界面新聞記者分析稱,地方國資委這套新打法,無助于“去產能”,只是將鋼鐵產能轉移了地方,甚至有可能將原本置于公眾視線內的鋼鐵資產轉向無信披要求的“暗處”,對行業發展可能更為不利。
林伯強認為,計劃采取上述做法的企業尚未明確待置出的鋼鐵資產規模,暫無法評估對整個鋼鐵行業帶來的沖擊效應。但他預計,“金融資產的風險很高,鋼企購入后不一定能帶來預期中的盈利,但鑒于鋼鐵企業沒有更好的脫困辦法,‘鋼鐵換金融’的案例還將繼續增加。”
近年來,多地政府紛紛加快地方金融產業資源整合的步伐,一批大規模的地方金融控股集團先后涌現,如天津泰達、上海國際集團、重慶渝富、廣州粵財、安徽國元等。這些地方金控平臺在當地國資體系內的國企中身影頻頻閃現。
不過,華菱鋼鐵強調稱,此次披露的方案僅為各方對重組框架的初步意向,并非最終的重組方案,截至目前,重大資產重組事項仍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該公司稱,其將盡快與交易對方、中介機構等研究確定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的具體方案,取得主要銀行債權人對方案的認可,并將重組方案報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取得其原則性同意。在上述工作完成后,上市公司將召開董事會,審議并披露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的相關事項。
根據深交所相關規定要求,華菱鋼鐵擬向深交所申請公司股票停牌時間自停牌首日起累計不超過六個月,即將在今年9月28日前召開董事會審議并披露重大資產重組預案(或報告書)。
來源: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