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韓國三大船企的營業虧損額合計達8.5萬億韓元(約77億美元),其中,海工裝備建造業務因設計、配套設備物資、交付期延誤和低價競爭訂單等原因帶來的營業虧損額達7萬多億韓元,使得三大船企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狀態。因此,今年年初以來,三大船企不得不展開深度的結構調整,其中,對海工裝備建造業務部門的結構調整成為重頭戲。
比拼接單,為虧損埋下“禍根”
韓國三大造船企業現代重工、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自2010年開始調整造船業務方向——向海工裝備市場進軍,并爭相擴充海工裝備生產建造設備產能。其中,現代重工還投資修建了第二座海工裝備建造生產廠,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也將一部分商船建造使用的船塢設施改為供海工裝備建造使用。在2010年至2014年上半年的近4年時間里,三大船企年承接海工裝備訂單金額曾接近500億美元,其他年份也在200~300億美元。三大船企爭相比拼誰家手里的海工接單量最多,這就引發了它們之間相互殺價、降價,甚至以低于生產成本的超低價競爭訂單的現象,為現在的經營嚴重虧損埋下了“禍根”。三大船企不僅擴充海工生產設備能力,而且為了趕交船期,又大肆“招兵買馬”擴充海工裝備建造人員隊伍。據韓國造船海工裝備協會的統計顯示,2015年,韓國造船產業領域的就業人員多達20.3萬人,比2010年三大船企大量承接海工訂單之前的15.3萬人增加了5萬多人,新增的5萬多人幾乎全部投入了海工裝備的建造施工,新增雇員絕大部分在海工裝備建造生產一線,而現在,他們成為了造船企業結構調整中首當其沖的裁員對象。
去年,韓國三大船企的營業虧損額合計達8.5萬億韓元(約77億美元),其中,海工裝備建造業務因設計、配套設備物資、交付期延誤和低價競爭訂單等原因帶來的營業虧損額達7萬多億韓元,使得三大船企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狀態。因此,今年年初以來,三大船企不得不展開深度的結構調整,其中,對海工裝備建造業務部門的結構調整成為重頭戲。
現代重工退出海工裝備安裝市場
在韓國三大造船企業當中,現代重工的海工裝備在整體業務中所占比重低于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海工業務大致占50%,有的年份或略高于50%。由于現代重工對海工裝備建造虧損發現得比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早,所以它對海工裝備業務的結構調整比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實施得早一步。今年2月,現代重工決定:鑒于海工訂單基本消化完畢和不被看好的市場前景,決定將其第二座海工裝備建造生產廠停產關閉,3月份即開始將該廠未完成的海工裝備建造項目轉移到其蔚山海工裝備生產建造廠,目前已轉移完畢。對海工裝備建造的一些專業技術人員,現代重工則作分流安排,其中一部分員工被精簡下崗。第二座海工裝備建造生產廠關閉停產后,現代重工原有的海工裝備總體產能將下降15%左右。
在海工裝備市場接單火紅期,現代重工新設立了海工裝備專業安裝子公司,其任務主要是為外國船東在指定的海上油氣田安裝、調試相關勘探鉆井或油氣生產海工裝備。現代重工為跨國石油公司建造的海工裝備基本上每個環節都由現代重工負責,包括設備采買、建造、總裝,直至在使用海域現場的安裝、調試、試車生產等。初期,現代重工為外國油氣公司建造的海工裝備海上現場安裝使用,均外包給其他專業公司會完成,隨著現代海工裝備建造完工量的擴大,轉包給其他專業公司往往會出現前后銜接脫節、質量糾紛、延誤工期和費用高等方面的問題。鑒于此,現代重工決定新組建自己的海工裝備專業安裝子公司,由自家的子公司負責安裝調試。此外包工作可以節省企業20%~30%的成本費用。于是,現代重工新設立了由70多人組成的專業安裝公司,目前員工超過了100人。該公司成立的前兩年,其訂單不少,還能承攬到其他企業的安裝施工項目,年營業利潤最高曾達近百萬美元,但自2015年開始,情況急轉直下,該安裝子公司去年虧損120多萬美元,今年第一季度又虧損約39萬美元。現代重工撤消海工裝備專業安裝子公司,退出海工裝備安裝市場,可以降低現代重工的生產成本,將主要力量集中于商船建造業務領域。現代重工目前手中海工裝備存量訂單共計16臺(套),合計130.68億美元,其中8臺(套)將在今年年底前完工交付,所以海工裝備建造部門自今年年底開始將會進行較大規模裁員。現代重工自2013年第四季度至2015年第四季度連續9個季度經營虧損,總計營業虧損額達4.78萬億韓元,海工裝備建造便是虧損的最主要原因。因此,現代重工果斷地關閉溫山的第二座海工裝備生產廠,退出海工裝備安裝市場,壓縮海工裝備的生產設備能力。
三大船企壓縮海工裝備產能
韓國三大船企的造船(含海工裝備建造)能力過剩,過去,韓國業界對此認識不統一,而現在,上自中央政府、下至造船企業對造船產能過剩已達成了共識。因此,三大船企最近提出的第二輪企業結構調整計劃方案中,都明確地增添了壓縮造船生產設備能力、改善造船產業供給側結構性過剩等有實質意義的調整舉措。其中,總體生產設備能力壓縮30%,船塢生產設備能力壓縮20%~30%。隨著建造作業量的下降,將分階段、分步驟關閉部分船塢,有的船企計劃賣掉一座大型浮船塢。總體員工人數到2019年之前將下降30%左右,其中,今年將裁員6000多人。調整方案中新增添了裁減一線生產現場工人這一內容,例如,現代重工決定將裁減一線生產工人500名,這是該公司創建40多年以來首次裁減一線生產工人。此外,現代重工的海工裝備以年銷售額為基準,最近幾年占總比重50%~55%,商船業務占45%~50%,今后海工占業務比重將降至40%~45%。
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的結構調整計劃中也有壓縮海工裝備業務的部分,三星重工的海工裝備占業務比重的60%~65%,現在手持的海工裝備訂單建造完畢交付后,其占比重將下降至45%~50%。大宇造船海洋調整的計劃目標提得也很清楚:海工裝備業務占比由現在60%~70%下降為40%,商船業務占比由原來的40%提升至50%,另外軍船業務占比為10%。大宇造船海洋去年營業虧損額5.5萬億韓元,主要是海工裝備建造造成的。最近,該公司于2012年從安哥拉國有石油公司承接的造價12億美元的兩艘鉆井設備船被船東推延接船。根據合同,大宇造船海洋應分別于今年6月底和7月底交船,因所簽合同的付款方式是交船時船東最終支付船價的80%,約10億美元,該公司正眼巴巴地等著這筆尾款到手以度過危機,可因船東手中沒錢,無法按期接船,目前尚不得知接船期推延到何時,所以該公司只能眼看著“煮熟的鴨子”從手中飛走。鑒于大宇造船海洋正等著這一筆“救命”的錢償還它今年9月到期的4億美元的企業債,大宇造船海洋目前組成了“緊急對策”班子,謀劃應對舉措。
目前,現代重工、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手中還握有一批海工裝備訂單,大致在明年年底之前,絕大部分訂單可以完工交付。由于油價低迷,船東手頭資金緊張,市場前景短期內又不被看好,所以,說不定在今后一年半的時間里,又會出現船東推延接船期或撤單的問題,這又將對三大船企造成新的虧損危機。對此,韓國業界分析評論認為:三大船企手中現持有的海工訂單,隨時可能變成一枚“定時炸彈”,令人時時刻刻提心吊擔。
來源:中國船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