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ustead Heavy Industries表示,該公司已同意向馬來西亞政府出售Boustead海軍造船廠(Boustead Naval Shipyard,BNS)20%的股份,作為挽救馬來西亞海軍長達十年之久的新型護衛艦建造計劃而采取的最新舉措。此外,該公司在一份證券交易所文件中稱,馬來西亞政府有意完全控股Boustead海軍造船廠。
首艦于2017年下水,但尚未交付
據了解,Boustead Heavy Industries的主要客戶是馬來西亞皇家海軍,該公司在馬來西亞半島西海岸的馬六甲海峽附近經營著三家造船廠和一家政府所有的造船廠,其中包括馬來西亞產能最大的Boustead海軍造船廠。
2013年10月,Boustead海軍造船廠簽訂了由法國海軍集團設計的六艘“追風(Gowind)”級護衛艦建造合同,旨在提高馬來西亞海軍的現代化能力。當時,馬來西亞與法國就該級艦艇簽訂了技術轉讓協議,并稱“追風”級護衛艦是具備水面防御、反潛作戰和反空作戰的多功能艦艇。首艦“馬哈拉賈·萊拉(Maharaja Lela-class)”級瀕海戰斗艦(LCS)于2017年8月下水,最初合同要求其在2019年4月前交付。同時,船廠應每隔6個月按期交付剩余護衛艦,以此推算,最后一艘將于2021年10月交付。
然而,由于新型護衛艦計劃存在大量欺詐和腐敗指控,致使項目嚴重延誤且成本超支。有消息稱,按照原計劃,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前,船廠應該完成四分之三的建造進度,而當時該項目進度才剛剛過半。最初的項目成本定為22億美元,但馬來西亞政府表示,預計工期將延遲三年,成本將大幅超支。根據最新預估,即使在政府表示將從原計劃的六艘護衛艦縮減到五艘之后,該項目仍可能耗資24億美元。
近期,馬來西亞政府與造船廠簽訂了第6份補充合同。有報道稱,首艦最早將于2024年11月交付,但也有消息稱首艦交付期定于2026年8月,第五艘將推遲到2029年4月交付。
面對持續的延期和成本超支,Boustead Heavy Industries表示,該公司同意以“名義金額”將其持有的Boustead海軍造船廠20.77%的股份全部出售給一家由馬來西亞國防部控制的公司。Boustead Holdings將繼續持有Boustead海軍造船廠68.85%的股份,馬來西亞武裝部隊基金委員會(一家養老基金)也持有該造船廠的少量股份。
該公司表示,移交部分船廠所有權的決定是運營和組織重組的一部分,目的是精簡和調整,同時確保Boustead海軍造船廠能夠完成LCS的建造并交付給馬來西亞皇家海軍。
今年5月,馬來西亞政府向Boustead Heavy Industries下達通知,計劃收購Boustead海軍造船廠100%股份,以確保完成LCS項目。預計在2023年第四季度完成20%股份的首次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