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船舶經紀公司Gibson報告稱,2026年中國船廠將不再有新造蘇伊士型油輪船位。Gibson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指出:“部分船東正在與韓國、日本的船廠就交船期定于2026年的新船造價進行談判。”
韓國船廠對配備脫硫塔的蘇伊士型油輪的報價約為8500萬美元,這是歷史最高水平。談判期間,二手船的稀缺性和售價上漲對船廠而言是非常有利的。Gibson強調,一艘七年船齡的蘇伊士型油輪最近以720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
克拉克森數據顯示,15.7萬載重噸蘇伊士型油輪目前的要價為8500萬美元,相較于2020年底上漲近3000萬美元。從克拉克森數據庫獲悉,目前全球僅有55艘蘇伊士型油輪訂單,相當于現有船隊數量的8.3%。
克拉克森在其最新周報中指出:“到目前為止,新船造價在整個2023年繼續保持堅挺,原因是船廠的船位供應不足(10月初:遠期船期為3.6年),以及包括勞動力成本上升在內的總體通脹壓力。”克拉克森指出,新造船價格同比上漲了9%(見下圖)。
現階段,不僅是蘇伊士型油輪船東面臨新造船位不足的問題。按總噸位(cgt)計算,僅液化天然氣(LNG)和集裝箱這兩個航運領域的訂單就占到全球訂單總量的50%,而干散貨和油輪等其他航運領域的訂單則需要漫長的等待。
根據美國船級社(ABS)近期發布的《2023年展望》中所采用的海事戰略國際(MSI)的數據,去年船廠產能增長了1.8%,達到6710萬噸,MSI預測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上升到6900萬噸,到2030年將達到8100萬噸的峰值。雖然這明顯高于當前水平,但仍比2011年的峰值低26%。
與此同時,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上個月發布的《2023年海運回顧》數據,船廠需要迅速擴張產能,以幫助航運業實現綠色轉型。該報告指出:“船廠產能目前正在被限制。油輪和干散貨船東正面臨新船交付周期過長以及造價高等問題。提高造船能力對于確保航運業滿足全球需求并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