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科學家18日說,東亞擁有全球十大集裝箱碼頭中的八個,其運輸業的蓬勃發展正在加重中國和東亞其他國家的空氣污染,該地區每年有成千上萬人因此死亡。
據路透社7月18日報道,與汽車和工廠等導致霧霾的重頭戲相比,船舶運輸經常會被忽略。而自2005年以來,東亞地區的航運量已經翻了一倍多,且船只燃油導致的污染也隨之飄進了內陸。
這項由中國牽頭的研究稱,產生酸雨的二氧化硫以及其他來源于船只的污染物導致東亞每年有2.4萬人早死,而死因主要是心肺疾病和癌癥。
《自然·氣候變化》雜志所刊登的這篇研究文章使用了對近1.9萬艘船只進行追蹤的衛星數據。文章稱,在死亡人數中,中國大陸占3/4,其余則主要為日本、臺灣地區、香港地區、澳門地區和韓國。
研究稱,東亞每年由空氣污染致死的約100萬人中,船只污染導致的死亡人數雖小,但所占比例卻在逐年上升。鑒于有諸多不確定因素,這一人數有可能低至1.45萬人,也有可能高達3.75萬人。
“就在幾年前,東亞的船運規模還沒有那么大,現在的規模堪稱龐大,”文章作者之一、美國杜克大學德魯·欣德爾對本社說明了他們搞此項研究的原因。
報道稱,中國這個全球最繁忙的集裝箱碼頭–上海的所在地,從2019年開始將要求所有沿海船只使用更為潔凈的燃油。
北美和歐洲地區已經開始要求靠近陸地航行的船只使用較為昂貴、硫含量低于0.1%的污染較小的燃油。
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認為,到2020年,北美所采取的控制措施每年能夠減少1.4萬例死亡事件。
全球范圍內,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IMO)計劃從2020年開始將船只燃油的硫含量從目前的3.5%降至0.5%。
如果成員國認為煉油廠無法及時做出調整,那么這一措施有可能會被推遲至2025年。IMO在倫敦的女發言人娜塔莎·布朗表示,成員國將在今年10月前做出決定。
18日公布的這項研究還發現,來自東亞航運的主要人為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不到十年內翻了一番。2013年,東亞航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到了全球總排放量的16%。
而來自船只的其他污染物則可將陽光反射回空中,起到降溫的作用。在接下來的八年中,這種降溫作用可能會占據上風,直到升溫卷土重來。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