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由中交上海航道局完全自主研發、投資建造的多功能智能環保鋪排船“交通建設九號”在浙江皓友造船有限公司舉行吉水儀式。
作為重大關鍵核心科技成果,該船為單甲板、鋼質焊接及首樓式非機動多功能鋪排船,適用于不同環境條件的圍堰造陸、水上建筑物工程等,全長116.6米、型寬25米、型深6.3米、設計吃水3.5米,是目前全國排水量最大、智能化最高的綠色低碳多功能鋪排船。
與以往的鋪排船相比,該船實現智能控制,首次開發應用鋪排作業自動控制系統,通過自動錨泊定位和系泊控制系統、鋪排控制系統、甲板桁架吊控制系統、機械臂式充灌控制系統等子系統間的數據交互,協同控制完成鋪排作業全過程,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得到大幅提升。自動充砂,充灌裝置由傳統人工改為全自動機械臂吸砂充灌裝置,原操作6臺/套充灌裝置需配置12人,現只需配置2人即可實現操作,同步收放并自動到達系統設定位置,實現充灌作業全自動,大幅減少了砂袋充灌時間和作業人工成本。智能吊裝,結合吊裝工藝,在自動吊裝過程中結合定位軟件砼塊放樣功能,實現自動起吊、速度自適應、路徑自適應、砼塊布設自適應控制,實現多臺桁架吊一鍵自動吊裝控制。作業可視,通過水深數據對水下地形實時重構,構建鋪排船作業三維可視化系統,實現鋪排軸線軌跡實時顯示、施工精準定位、排布可視化,為作業人員提供實時、直觀的圖形界面,有效提高排布敷設的控制精度。一鍵移船,根據預設目標工作線,實現多絞車自適應聯動和高精度移船自動鋪排功能。
上海交通建設總承包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溫弢介紹,新建鋪排船安置3臺800kw主機、6臺90kw泥泵,同時配備6臺自動機械臂,該配置與普通鋪排船比較,相當于普通鋪排船操作2000方砂需要7小時,現在只需要1.6小時,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該船預留了用于“沉箱拋石”“打設水上排水板”的改造空間與接口,滿足不同場地工作需求,并且可利用自帶推進器,進行施工輔助定位等。
中交上海航道局設備部總經理馬忠賢表示,為積極響應國家保護生態環境、綠色發展的理念,該船選用的發電機組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達到國家第二階段排放標準(C2),保證生產穩定性和可靠性的同時,避免能量過度消耗,減少電機運行中的噪聲和振動,實現節能、環保、高效、精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