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集團旗下物流投資公司天海投資(600751.SH)以6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00億元)巨資收購全球最大IT分銷商美國英邁(Ingram Micro Inc.)。這引起了上交所的關注。7月15日,上交所對此項收購案中的資金來源、境內外監管機構審批、整合風險和標的公司業績進行了問詢。天海投資于7月26日對上述問詢進行了回復。
資金來源是本次上交所問詢的焦點,根據天海投資此前方案,本次交易的收購資金來源于三方面:上市公司自有資金87億元、聯合投資方國華人壽投入40億元、銀行借款。若以交易價格約合人民幣400億元計算,則銀行貸款規模應在270億元左右。
上交所對上市公司籌集如此巨額現金的方式提出疑問,要求天海投資補充披露本次交易中銀行貸款規模、期限及利率、大額財務費用是否會對上市公司業績產生負面影響,以及未來償還銀行貸款的資金來源,未來公司是否還會通過定增方式償還借款等。
天海投資回復稱,本次交易銀行貸款規模約為42.7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85億元),期限為 7 年。按照當前的市場利率行情及未來市場利率合理的浮動情況,預計該貸款的年利率為3%-4%(即年度利息支出應在 1.28億-1.71億美元區間內)。本次交易完成后,英邁將納入上市公司的合并報表范圍,利潤也將合并計算。根據英邁歷史經營業績和《股東投票委托書》中對今年經營業績的預測,其利潤能夠覆蓋上述利息支出,并足以抵消上市公司利用自有資金收購導致投資收益減少的影響。
天海投資曾于2014年增發募集120億元投向購買30萬噸級超大型油輪(VLCC)和超大型液化天然氣(LNG)船等項目。而在此次交易中,其將募投資金中的86.46 億元變更為收買英邁的股權。對此,天海投資解釋稱,由于原油價格大幅下跌導致的 VLCC 運輸市場局部景氣難以為繼,繼續投入開展 VLCC 油輪 和 LNG 船運輸業務風險增大,變更募集資金投向是為了為提高募集資金的使用效率,提升公司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增厚股東利益。
在貸款的還款方式上,天海投資表示:未來貸款償還的資金來源為英邁本身的分紅以及上市公司提供的現金流,但也不排除通過發行股票(包括非公開發行股票)、 可轉換債券、公司債券等可能。
天海投資同時表示,此次交易之后,除了控制權變更外,英邁的運營、與供應商和客戶的合作關系與方式均將保持穩定。英邁實際控制人變更不會對其客戶和供應商網絡產生重大負面影響。
財新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雖然天海投資對英邁的收購尚未經過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也未經過外管局批復,但相關的收購流程和談判已經展開,天海投資母公司海航物流旗下金海重工的財務總監已調任天海投資負責此次收購。
英邁成立于1979年,總部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是全球最大的IT分銷商。其擁有2.77萬名員工,在全球45個國家均設立了分支機構,業務遍及全球六大洲的160多個國家。公司在北美和拉丁美洲的市場份額為第一,歐洲和亞太的市場份額前二。英邁2014財年營業收入46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103億元),在2015年度財富全球500強企業中排名第230位,美國500強企業中排名第62位。
英邁在中國的業務起始于1997年,目前在全國超過25個重點城市設立了分支機構,并設立6大分撥中心、18個二級倉庫,倉庫總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
海航物流內部人士向財新記者表示,中國的IT產品需求巨大,英邁雖在20年前就進入中國市場,但作為一家美國公司,其在中國開展業務時與國內公司相比有很多劣勢,目前英邁中國業務收入規模離神州數碼、聯強國際有較大差距。海航物流收購英邁后,將借助海航集團對國內市場的了解和全球化物流網絡幫助英邁發展國內的IT分銷市場。
有券商分析師表示,英邁是一家美國上市的IT分銷公司,與此前主營海運業務的天海投資在業務構成、商業慣例、經營理念、法律法規、會計稅收制度、企業文化等經營管理方面存在很大差異。收購完成后,雙方整合難度頗大,如果不能有效完成整合,英邁和天海投資未來的業績都可能受到不利影響。
7月26日復盤后,天海投資即以每股6.72元漲停。
來源:財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