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受聯營企業中集集團虧損拖累及非經常收益的消失,招商局國際上半年業績同比大幅下滑,但其主營港口業務依然穩定
受中集集團虧損拖累及非經常收益的消失,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招商局港口,原招商局國際)上半年業績同比大幅下滑,但其港口業務對溢利的貢獻超過70%,港口業務業績穩定。
溢利下滑二三成
7月14日,招商局國際發布業績預警公告,預期上半年盈利將同比大幅下跌。下跌原因有二:
一是聯營企業中集集團預計上半年凈虧損,而去年同期其凈利潤約為15.18億元。《航運交易公報》記者查閱資料發現,招商局國際于中集集團的權益為23.08%,為后者第一大股東。
二是去年出售附屬企業收益0.52億港元及視為出售聯營企業權益的收益2.6億港元今年將不會出現。
招商局國際去年半年報顯示,去年上半年招商局國際非經常稅后收益(3.15億港元)占其全部溢利的11.32%(見表1);2014—2015年自中集集團收取的股息分別為2.31億港元及2.7億港元(見表2),若取其平均數則約為2.5億港元,半年約為1.25億港元,占招商局國際近兩年的半年溢利平均數(24.65億港元)的5.07%。如此粗略估算,招商局國際上半年或減少16%即4.45億港元的利潤。
據穆迪7月18日預計,招商局國際上半年溢利將減少約10億港元,據《航運交易公報》記者粗算,同比下降約35%(去年溢利27.81億港元)。
受累中集集團虧損
中集集團7月15日發布上半年業績預告表示,上半年將出現不超過4.5億元的虧損。出現虧損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外部經濟體需求不振,國際貿易和出口持續低迷,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大,中集集團經營業績有較大幅度下降。
二是中集集團去年中期業績約占去年全年的77%,對比基數較高。去年上半年中集集團歸屬于上市企業股東的凈利潤15.18億元,今年預計將同比下降約70%,根據初步測算,今年上半年盈利將只有4.55億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6月1—3日,中集集團的非全資附屬企業中集安瑞科控股有限公司(中集安瑞科,截至6月30日,中集集團持有其已發行股份的70.79%)發布兩份公告,內容為:終止有關收購南通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南通太平洋)全部股權的主要交易;終止有關財務資助框架協議。
去年8月27日,中集安瑞科的間接全資附屬企業中集安瑞科投資控股(深圳)有限公司(買方)分別與SOEG PTE LTD、江蘇太平洋造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春和集團有限公司(春和集團)(合稱賣方)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及股東間協議(收購協議)。據此,買方擬以總價7億元向賣方收購南通太平洋100%股權。去年12月17日,買方與賣方簽訂股權轉讓協議的補充協議,收購價格下調至6億元。去年12月21日,中集安瑞科與南通太平洋和春和集團簽訂財務資助框架協議,據此,中集安瑞科向南通太平洋提供貸款及就其正常營運的融資需求提供擔保,總額不超過15億元。
根據中集安瑞科的公告,由于收購協議的部分先決條件未能滿足或獲豁免,中集安瑞科董事會認為賣方違反了收購協議項下重大條款。經審慎考慮并咨詢中集安瑞科法律顧問后,中集安瑞科董事會決定終止該收購。6月1日,買方向賣方發出通知函,終止收購協議,并要求賣方退還中集安瑞科已支付的第一期代價款及預付代價款約1.79億元。同日,中集安瑞科向南通太平洋和春和集團發出通知函,終止財務資助框架協議,要求南通太平洋退還中集安瑞科已提供的4.82億元貸款,并解除已提供或有利于南通太平洋的銀行貸款擔保合計10億元。
考慮到中集安瑞科與南通太平洋及賣方的磋商情況及中集安瑞科目前所了解的南通太平洋和春和集團的財務狀況,從謹慎角度出發,中集安瑞科將在截止6月30日的半年度財務期間內對上述已支付/或提供的第一期代價款、預付代價款、貸款及擔保額做合計約12.1億元大幅撥備。受此影響,報告期中集集團合并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將出現虧損。
此外,穆迪表示,中集集團取消收購交易或將產生負債,將使中集集團的經調整債務較去年年底增長1%,這些均加深穆迪對中集集團的負面評級展望。
其實,中集集團業績下滑可從其去年年報中看出端倪。中集集團去年年報顯示:由于全球經濟復蘇受挫,貿易萎靡不振,因此市場對中集集團的集裝箱主要產品通用干貨箱需求大幅下滑,但受惠于全球冷鏈貿易的穩步發展,中集集團冷藏箱銷售出現大幅提升。受此影響,去年中集集團歸屬于權益持有者之溢利為19.74 億元,同比下降20.3%。去年共銷售干貨集裝箱和冷藏箱130 萬TEU,同比下降14.0%,其中冷藏箱銷售量同比仍上升40.8%。
港口業務穩定
即便受中集集團虧損的不利影響,招商局國際的整體業績主要還是依靠其港口業務。招商局國際是中國最大的公共港口運營商,在中國大陸的市場占有率達30%,參股港口遍及中國各地及南亞、非洲等。
去年,招商局國際的港口核心業務的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占招商局集團EBITDA 總額的77.7%,港口主業始終受到招商局國際重視。
6月3日,招商局國際在香港舉行股東周年大會,會議由董事會主席李曉鵬主持。董事會副主席胡建華,執行董事王宏、鄧仁杰,董事總經理白景濤、副總經理兼執行董事鄭少平等出席會議。
招商局國際更名為招商局港口,獲得了股東的普遍認可。管理層對企業前5月的業績表現、未來發展等多個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
李曉鵬表示,招商局國際的港口及相關業務收入占比達90%。為突出港口主業,招商局國際更名為招商局港口,有關工作預計于7月完成。李曉鵬透露,前5月,雖然全球經濟復蘇緩慢,中國進出口貿易出現較大幅度下滑,但招商局國際旗下碼頭業務整體保持穩定增長,優于行業平均水平。前5月集裝箱吞吐量增長約8.7%。其中,中國大陸增長11.1%;海外項目增長3.8%;招商局國際重點發展的海外項目CICT和吉布提港口,同比分別增長31%和15%,保持強勁增長態勢,為企業業務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胡建華對企業海外港口業務的布局及發展作進一步的闡述。他說:“過去十年,招商局國際海外業務取得了長足發展,企業對海外拓展始終堅持穩健的方針,認真研究經濟可行性。未來企業仍將堅持以‘一帶一路’為核心的國際化戰略,鞏固亞洲、完善非洲、突破歐洲、發展美洲,尋求國際化布局的新突破。在亞洲,希望能夠進一步參與斯里蘭卡的港口發展,重點關注科倫坡東港區的建設,希望與現有的科倫坡南港形成協同,完善服務鏈;在歐洲,主要依托與達飛輪船合資的Terminal Link公司為平臺,尋求合適的并購機會;在中南美洲,關注經濟下行與貨幣貶值引發的港口資產價格下降而帶來的投資機會。”
白景濤談及航運市場走勢及企業發展計劃時指出,為應對航運市場的低迷,班輪公司兼并重組及聯盟化加劇,新的海洋聯盟將在明年4月運營,將給港航業帶來新的變化。招商局國際作為全球領先的港口運營商,與世界主要班輪公司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他表示,企業將繼續通過完善全球化網絡、智慧港口建設等,加強碼頭協同、提升港口運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為班輪公司及大型聯盟提供更優質、高效的港口服務,從而提升市場競爭力。白景濤最后強調,預計招商局國際下半年業務將優于上半年。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