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媒報道,韓華海洋(原大宇造船海洋)似乎有意放棄集裝箱船市場。由于通貨膨脹和各種成本上升,韓華海洋在集裝箱船建造領域“無利可圖”,甚至出現“造一艘、虧一艘”的現象,因此有傳聞稱,作為韓國三大造船巨頭之一的韓華海洋有可能將退出集裝箱船市場。
韓國媒體報道稱,韓華海洋已決定放棄未來低附加值船舶(尤其是集裝箱船)訂單。該報道稱,韓華海洋已經放棄2023年的集裝箱船訂單,因為每交付一艘集裝箱船就會虧損750多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371萬元)。報道還指出,隨著韓華海洋手持訂單減少,該公司計劃關閉目前用于總組的五個船塢中的其中一個。
針對該傳聞,韓華海洋已經迅速作出回應,否認相關媒體關于該公司計劃減少造船業務、僅專注于高附加值船型訂單的報道。盡管有報道稱,在2023年早些時候被韓華集團完成收購后,前大宇造船海洋仍在努力重建盈利能力并擴大訂單量。
韓華海洋明確表示,該公司沒有減少造船業務的計劃,并已經在2023年秋季公開超大型液氨運輸船(VLAC)、氫運輸船和其他新船型設計。韓華集團還明確表示,該集團計劃利用韓華海洋作為海軍建造商的地位以及在艦艇方面的專業知識來發展業務,以實現各部門之間的協同發展。
2023年10月,韓華海洋宣布,計劃在旗下巨濟船廠1號船塢同時建造四艘大型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從同時建造4艘LNG運輸船為基準,韓華海洋巨濟船廠1號船塢將繼續承建這一高附加值船型,旗下2號船塢也將從2024年開始建造LNG運輸船。韓華海洋預計將打破每年LNG運輸船建造交付記錄,并已設定2024年22艘、2025年25艘的年度目標。
從歷史上看,大宇造船(現為韓華海洋)曾經是集裝箱船領域的領軍船企。媒體報道強調,截至2021年,大宇造船共獲10艘新型大型集裝箱船訂單。例如,大宇造船正在為赫伯羅特建造的大型LNG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
但數據顯示,2023年韓華海洋沒有獲得任何新的集裝箱船訂單,全年僅獲得17艘、價值40億美元的新船訂單,按船型劃分,包括5艘LNG運輸船、5艘氨運輸船和7艘特殊船型,僅實現年初設定的69.8億美元訂單目標的57%。該公司上一次集裝箱船訂單可追溯到2022年1月,即與Zodiac Maritime簽訂的6艘液化天然氣(LNG)雙燃料動力15600TEU集裝箱船,單船造價約1.83億美元,預計將于2025年交付。
韓華海洋管理層本月早些時候向韓國媒體證實,該公司正在繼續完善造船戰略,不會公開發布2024年的訂單目標。目前,韓華海洋正在與卡塔爾能源就“百船計劃”第二階段大單進行最后的價格協商,以最終敲定近幾個月預期的更大份LNG運輸船訂單。
大宇造船曾經歷巨額虧損,在被韓華海洋接管后,又經歷了數月的財務虧損。不過,韓華集團稱船廠已于2023年第三季度恢復盈利。
目前,韓國船廠正在面臨來自中國船廠的激烈競爭,大部分集裝箱船訂單由中國船廠接獲。韓媒稱,激烈“訂單戰”正在壓低新建集裝箱船的造價,韓國政府強調,造船業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在于LNG運輸船等高附加值船型,韓國在高附加值船型以及氨、氫、自主導航和船舶運營自動化等技術方面繼續保持強大的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