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造船業來之不易的繁榮期以及日益嚴重的人力短缺問題,韓國將建立一個公私合辦培訓中心,該中心每年將在人工智能(AI)、環保船舶和自主航行船舶等領域培養1000名專業人才,屆時將成為韓國造船業未來的增長引擎。
3月20日,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MOTIE)在京畿道城南市HD現代集團全球研發中心(GRC)舉行了“造船業未來創新人才培訓中心”揭幕儀式。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韓國造船海洋工程協會以及HD現代集團造船業務中間控股公司HD韓國造船海洋相關人員出席此次揭幕儀式。
“造船業未來創新人才培訓中心”是由韓國政府和造船企業共同推動的人力資源培訓項目,旨在解決造船業技術人才長期短缺的問題。該中心總投資64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437萬元),其中48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578萬元)為政府出資,將根據船企實際需求,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環保船舶、自主航行船舶和智能船廠等四個未來領域對約1000名造船在職人員和大學相關專業的學生進行培訓。
相關現場培訓將利用釜山氫能船舶技術中心、慶尚南道中小型船廠生產技術創新中心、蔚山自主船舶示范中心、全南液化天然氣(LNG)低溫絕熱系統研究中心等韓國各地已建成的基礎設施進行。最新成立的兩個中心分別是位于京畿道城南市HD現代全球研發中心的大都市圈培訓中心(Metropolitan Education Center)和位于慶尚南道巨濟市三星重工DT校區的東南地區培訓中心,公私合作伙伴計劃今后將這些中心擴展到更多主要地區。
據了解,造船業是韓國傳統的出口型產業,一直與中國船企展開激烈的全球市場訂單爭奪戰。近年來,韓國船企正在通過訂單篩選戰略逐漸將接單重心轉向LNG運輸船、液氨運輸船等高附加值環保型船舶,以順應全球脫碳趨勢。隨著全球碳排放法規不斷收緊,LNG和液氨運輸船市場隨之增長。目前,韓國船企在液氨運輸船領域占據主導地位。而中國船企在高附加值船型領域也在不斷趕超。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相關人員表示:“確保高素質人才是韓國造船業利用近四年訂單熱潮的關鍵問題,韓國政府將采取一切措施,確保韓國造船業未來不會出現造船人才短缺的問題。”
為解決人力難題、擴大競爭優勢,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還于3月5日宣布啟動政府參與型合作平臺“韓國下一代造船計劃(K-Shipbuilding Next Generation Initiative)”,就造船業大轉型方向進行討論,并探討了船舶出口和確保技術優勢等相關內容。
在“韓國下一代造船計劃”第一次會議期間,韓國政府與韓國三大船企(HD韓國造船海洋、韓華海洋、三星重工)以及韓國造船海洋配套設備協會簽署了《確保韓國造船業超級差距競爭力的聯合應對協議》。根據協議,韓國政府和三大船企將在未來五年內投資9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487億元),以進一步確保韓國造船領域的“超差距”技術優勢。
同時,韓國政府還在會議期間宣布將建立勞動力供需預測系統,以防止因勞動力短缺而導致造船過程中斷。通過“造船業未來創新人才培訓中心”和“求職者招聘聯動教育項目”,韓國計劃每年培訓2000名國內造船專業人才和生產工人。在此基礎上,HD韓國造船海洋、韓華海洋、三星重工共同決定在今年上半年試點“海外造船人力合作中心”,以確保外籍勞動力在本地培訓再引進制度。
韓國業界已有擔憂稱,隨著韓國學生選擇造船專業意愿下降,高素質造船人力資源培養困難。據韓國造船海洋工程協會統計,截至2022年,韓國船企擁有約9400名研究和設計人員,相較于2014年造船業繁榮時期(超過14000人)銳減約三分之一。